饮食心理学论文(饮食与心情)

1.饮食和心理

父母亲生我的时候,年纪已经比较大了,前几年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对于有退休金的他们来说,除了有时候催促我赶紧把婚姻大事定下来之外,没有什么让他们操心的事情他们也就像不少其他的长辈那样,把大部分的关注都放在了饮食的健康上。

2.饮食与心理健康

这几年来,我所关注的都是心理层面的健康问题而有关饮食方面的健康问题,我几乎都是从父母那里得知的父亲一直跟我强调要多吃碱性食物,让身体保持弱碱性的状态,这样对健康最有益处我的朋友也和我说,他们的父母也时常给他们发一些关于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的文章。

3.有关饮食心理方面的问题

这本来也算一件好事,但问题在于,有些饮食健康的理论,是相互矛盾的前不久父母看了一本书,里面的理论就和以往的不太一样它提出谷物对人体是有害的,不只是因为碳水化合物的问题,更主要是谷物中的麸质对大脑的神经系统有损害。

4.饮食心理与行为改变

相反,脂肪对身体健康则大有益处虽然母亲觉得这本书的理论有些道理,可家里面早已经习惯了吃面食,她感觉进退两难我从朋友那里还听过一件事,由于朋友的父母看了两本不同的关于饮食的书,其中的内容又是相对的所以朋友的父母经常为了应该吃什么产生矛盾。

5.饮食心理学课程目标

争吵虽然没有升级,但已经足够让朋友困扰了饮食健康理论上的这种相互矛盾,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上个世纪初,作为心理学的两大学派,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就是相互矛盾的前者认为早年经历所形成的潜意识是人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后者则认为后天的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才是决定个体认知的基础。

6.饮食和饮食行为健康心理学

即使二战结束以后,各种心理学派开始趋于整合,到现在为止两者仍有很多理论是相互矛盾的为什么饮食和心理会存在同样的问题呢?这是由于彼此的研究方法有相似之处现有的科学水平,我们还无法知道食物进入人体以后,各种营养物质是怎么和人体细胞发生反应的;我们也不知道,外界的事件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神经网络,让我们产生对于事物的看法或情绪。

7.饮食心理学家

科学家们只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控制个体摄入某一类食物(或进行某一类能够引起心理情绪波动的事件),然后根据个体的表现寻找规律,形成相应的理论母亲看的书里提到过这样一个例子,1944年荷兰曾经发生严重的饥荒,作为主食的面包和麦粉极度稀缺,然而荷兰的迪克医生却发现一个现象,曾经导致很多儿童死亡的乳糜泻(主要症状是慢性腹泻),死亡率从35%降到了几乎为0。

8.心理健康与饮食参考文献

当有小麦可吃以后,死亡率又恢复到了之前35%左右的水平因此,科学家认为小麦饮食和乳糜泻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到底在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里发生了什么,我们只能把外部的事情和个体的反应形成一个相关的连接。

9.饮食心理学自考试卷

例如在上面的案例里,小麦和儿童乳糜泻的死亡率是相关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则是说,早年的重大生活事件和我们现在的潜意识是密切相关的所谓的科学研究,其实就是在寻找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在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个体的体质是有差别的,个体的心理特质也不彼此相同。

10.饮食与心理的关系

这些差别很有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而科学家们并不能事先发现个体之间的这种差别,把他们分到不同的实验组里所以这种相关性,有可能是不准确的在我们完全了解自己身体和大脑的构造之前,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得出的理论只能无限接近真实的情况,但却不能达到它。

在饮食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理论当中出现的矛盾情况,它们都可能是部分正确的,但不能代表所有的情况对我们这些心理学的研究者来说,也必须清楚这一点:心理学虽然有大量的实验支持,但在很多方面仍然是一个由经验积累起来的学科。

一个新的个案,一个新的故事就有可能出现和你之前学习的理论完全不匹配的现象,我们必须对此保持开放的态度在饮食健康上出现的这些矛盾问题,我的看法则是这样的:除非是有大量实验证明对于人体有明显危害的食物否则在两种理论发生矛盾的时候,我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喜欢的食物。

毕竟在理论还不完善,和其他理论有矛盾的情况下,一种食物对于健康的影响是不确定的选择熟悉、喜欢的食物,让自己的心情保持健康和愉悦,良好心情对于身体健康的益处,可是证据确凿的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