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有没有李白《高句丽》诗的全文?
高句丽(唐 李白)
高句丽①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碎叶。25岁起离蜀,在各地漫游。天宝元年(742)被召入京,供奉翰林,不到二年被赐金还乡。安史之乱中,受牵坐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至寻阳。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此诗摘自《全唐诗》,因涉池南史事,故录。
[注释]
①《高句丽》一诗,以简洁、生动的笔墨取胜,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李白作此诗,比北周王褒作《高句丽》晚了大约二百年,距唐王朝摧毁高句丽政权也将近百年,但他笔下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人的形象,为我国古代多民族的历史生活画卷增添了栩栩如生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李白是与高句丽后人有过直接接触的。唐代有大批高句丽人移居到中原地区甚至黄河以南。盖苏文之子泉男生及泉男生之子泉献诚、泉男生之曾孙泉毖的墓葬,2005年6月7日被张福有在河南洛阳东山岭头村发现并考定。泉男产的墓葬,同日也在洛阳刘坡村发现并考定(详见《东北史地》2005年第4期)。这些移居中原的高句丽人,在一定时期内仍保持着他们独特的民族风习,因而再现于李白诗笔之下,当然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②据《魏略》记叙:“高丽好歌舞,其人自喜跪拜。……大加主著帻,帻无后;小加著折风,形如弁。”又据梁元帝《职贡图》云:“高丽妇人衣白,而男子衣缬锦,饰以金银。贵者冠帻,而后以金银为鹿耳加之帻上;贱者冠折风。”所以,《翰苑》中说高句丽族“插金羽以明贵贱”。折风是一种像汉族人所戴的帽子,本来是高句丽中的“贱者”所用,不加金饰。李白诗中却说“金花折风帽”,显然他所见是帽上加金饰的“贵者”了。
③“海东”,主要指渤海以东的辽东之地。
隋唐征高句丽诗词?
高句丽国王遣使请降,损失惨重,“隋人望之而哭者。 但是高句丽国王却不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2] 李世民李世民征高句丽三征高句丽是隋炀帝杨广在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对高丽进行的三次战争,隋炀帝班师还朝,后世中原人到高句丽时看到大量当年被高句丽俘获的隋人。[1] 这三次东征炀帝均御驾亲征,隋朝国内开始发生百姓农民起义,因隋炀帝指挥错误。第二年正月。从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起炀帝刚刚巡游江都结束便开始为这次东征进行各项粮草军备,至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二月,但因杨玄感叛乱最终退兵,隋炀帝第三次发动战争,隋炀帝正式进军,隋朝遭遇惨败,还不放回其俘获的大批隋朝军民,第一次东征,隋炀帝就开始筹划第二次东征,并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四月,遍于郊野”高句丽不除,后世必为大患,谁说的?
是李世民说的,
贞观十九年,在出征前,太宗谓左右曰:“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好一个“不遗后世忧也”!太宗这句话勘称经典,道出了征伐高句丽最根本原因。
有奖问答:似鸟海东来是哪首诗里面的?
出自李白《高句丽》。
李白《高句丽》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高句丽》一诗,以简洁、生动的笔墨取胜,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李白作此诗,比北周王褒作《高句丽》晚了大约二百年,距唐王朝摧毁高句丽政权也将近百年,但他笔下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人的形象,为我国古代多民族的历史生活画卷增添了栩栩如生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李白是与高句丽后人有过直接接触的。唐代有大批高句丽人移居到中原地区甚至黄河以南。盖苏文之子泉男生及泉男生之子泉献诚、泉男生之曾孙泉毖的墓葬,2005年6月7日被张福有在河南洛阳东山岭头村发现并考定。泉男产的墓葬,同日也在洛阳刘坡村发现并考定(详见《东北史地》2005年第4期)。这些移居中原的高句丽人,在一定时期内仍保持着他们独特的民族风习,因而再现于李白诗笔之下,当然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高句丽之意?
高句(gōu)丽(lí),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南北朝时期改称“高丽”,又称“高氏高丽”,与公元九世纪建立的高丽(又称王氏高丽)并无继承关系。其人民主要是濊貊、扶余人和 *** ,后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