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小调歌词(“茉莉花”是苏州民歌还是扬州民歌)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扬州小调歌词,以及“茉莉花”是苏州民歌还是扬州民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扬州小调有哪些
  2. 粤曲小调起源
  3. “茉莉花”是苏州民歌还是扬州民歌
  4. 扬州小调“七打七呀蓬呀呐”是什么意思
  5. 潮州小调阿妹下扬州歌词

扬州小调有哪些

“小调”又被称之为“小曲”,是中国民歌的一种。“扬州小调”即属于这种小曲。它广泛地流传于江苏淮扬一带,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扬州小调有流畅的旋律,规整的结构,极具艺术感染力。小调的内容大多数是歌唱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才子佳人的离愁别恨,赞美扬州地方的风土人情,更多是描写爱情故事的。曲调优美、委婉、流畅,结构严谨整齐是中国民歌中的佼佼者。清代小调《春调》、《八段景》、《虞美人》等为其代表作。其现代代表作有《扬州小调》、《拔根芦柴花》、《茉莉花》、《杨柳青》、《四季歌》、《数鸭蛋》、《撒趟撩在外》等等。

粤曲小调起源

明末清初,弋阳腔、昆腔传入广东。清咸丰、道光年间,广东本地班在演出中以“梆簧”(西皮、二簧)作为基本曲调,兼收高腔、昆腔及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用“戏棚官话”为基本语言,间杂以粤方言,逐渐形成粤剧。

1912年前后,粤剧演出基本用广州方言,表演体系日趋完善,开始在梆簧中穿插民歌小调,改假声演唱为“平喉”演唱。

20世纪30至40年,以薛觉先、马师曾为首的一批艺人进行改革,形成粤剧史上“薛马争雄”的辉煌时期。

“茉莉花”是苏州民歌还是扬州民歌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的南京、盐城等城市争相站出来说他们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而且还在一些媒体上发表文章,加以证明。2000年10月16日,两位扬州文化人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的文章,此后再没有听到其他不同的声音了。这两位文化人分别是扬州清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聂峰。其中,聂峰先生还师从于近代的扬州清曲表演大师王万青。长期沉淀的清曲知识,使两人坚信《茉莉花》源于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曲、扬州小调。《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清乾隆年间出版的一部汇集当时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的《缀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和曲词。曲词除了个别字与现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这是目前为止,发现在的关于《鲜花调》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由此足以证明,《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两位文化人又从其他方面,列出种种证据,佐证《茉莉花》与扬州的渊源。文章出来后,异音立即没有了。后来不少其他地方的学者文人,也开始渐渐发表文章,称《茉莉花》出自于扬州。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

扬州小调“七打七呀蓬呀呐”是什么意思

这些词是民歌中的衬词。衬词是在民歌的歌词中,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语。衬词大都与正词没有直接关联,不属正词基本句式之内,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词语,但一经和正词配曲歌唱,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时,衬词就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成为整个歌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潮州小调阿妹下扬州歌词

这个是苏北的民间小调吧,歌词参考一下:阿拉妹子下扬州,坐船你莫要坐船头,船头上的风浪大,小心你掉在河里头。

阿拉妹子下扬州,坐车莫要坐车头,车头上的危险多,小心你把命来丢。

阿拉妹子下扬州,走路莫要走黑路,黑路上的劫匪多,小心你把钱财丢。

阿拉妹子下扬州,住店莫要住酒楼,酒楼上的色狼多,小心你把那个丢。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