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歌词(什么是挽歌)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挽歌歌词的问题,以及和什么是挽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周云蓬四月挽歌讲的什么
  2. 什么是挽歌
  3. 葬歌是什么意思
  4. 陕南孝歌三国演义孝歌词
  5. 素手挽歌是什么

周云蓬四月挽歌讲的什么

交给陌生人五分钱

妈妈买了一颗子弹

该把它放到哪里去

想看见又害怕看见

妈妈成了一个小姑娘

光着脚跑到大街上

她想把子弹藏起来

躲开众人的目光

时间请你停下吧

在四月的最后一天

让她跑完所有的街道再放她死去

在一条街的转弯处

一群孩子追上了她

慌忙中她把子弹藏进了

她女儿的身体中

她又把女儿埋在了没有人知道的地方

谁也别想找到她

在苏州城的阊门外

梦中的家门窗紧闭

只有海鸥从海上飞来

报告大海依然胜利

报告亲人们早已离散

再没有什么消息啦

没有什么消息啦

什么是挽歌

挽歌:哀悼逝者的歌。

引证解释:

⒈挽柩者所唱哀悼死者的歌。后泛指对死者悼念的诗歌或哀叹旧事物灭亡的文辞。

鲁迅《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另有一种文学是吊旧社会的灭亡--挽歌--也是革命后会有的文学。”

1.哀悼死者的丧歌。《晋书·礼志中》:“新礼以为輓歌出於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

葬歌是什么意思

中国民间传统丧葬礼仪活动中传唱的风俗歌曲。亦称“葬歌”、“夜歌”、“孝歌”、“挽歌”、“哀歌”、“丧鼓”等。丧歌一般只在老年人和中年人死后的丧葬礼俗活动中演唱。丧歌大概分为4种内容,3种曲调。基本信息中文名丧歌外文名无演唱形式独唱、对唱、齐唱、领唱与帮腔

习俗介绍

中国各民族大都有丧葬歌唱或歌舞的习俗,据历史文献所述“挽歌者,丧家之乐。执绋者,相和之声也。挽歌词有《薤露》、《蒿里》二章,……言人如薤上露,易稀灭。亦谓人死精魂归于蒿里”(晋干宝撰《搜神记》卷十六);“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至乐》),可见丧歌源流可追溯到秦汉之前。

演唱形式

凡亡者的长辈,均不参加。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领唱与帮腔等。因适应丧葬礼仪中“守灵”、“送葬”、“入葬”等仪式程序,又有坐唱、走唱和跳唱3种不同形式。

内容

丧歌的内容:①哭述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和对亡者的深切怀念;②歌颂死者艰苦创业精神,以教育后辈;③叙唱历史故事和世俗生活知识;④聚众歌舞群唱,以铭其和睦团结之志。

曲调

丧歌的曲调大致可划分为下述几种类型:

哀哭歌调

此类歌调大都建立在悲泣哭述语调的基础之上,有的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调的音乐化。节奏自由,无一定结构模式,一句委婉的下行哭腔,大同小异地连续进行。如达斡尔族的“哭丧调”、云南楚雄彝族的“冒呃”、傣族的“喊海”,以及各地、各族称为“悲调”、“哭腔”、“哭亲人”的丧歌等。

山歌小调

和歌舞曲

如湖北的“丧鼓”唱腔,即多为山歌调,其中嘉鱼环城的一套,就包括“平腔”、“高腔”、“悲腔”等3种板式,属于山歌联唱体。湖南道县的丧歌“路腔”,湘阴的丧歌“散花”等,则完全是小调风格。此外,还有部分丧歌需伴随祭祀性舞蹈进行跳唱。如湘西土家族、苗族的“跳丧”、贵州彝族的“跳脚”、云南景颇族的“丧葬舞”、哈尼族的“莫搓搓”、纳西族的"窝热"以及羌族的“芝干寿”等。

吟诵歌调

多为祭师所唱。湖北大冶黄金湖的一套“孝祭歌”,湖南湘阴儒教的“丧礼歌”等,属于此类。另有一部分演唱历史故事的吟诵歌调,其音乐特点,已近似说唱风格。

丧鼓歌

神农架丧鼓歌

民风简介

打丧鼓是神农架的百代民风。其起源悠久,以至于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源于庄子妻死,鼓盆而歌;有人说秦始皇修长城,因死人太多,终于聪明地化悲哀为狂欢;有人说源于唐自莲和尚丧妣,击鼓以悼亡,还有一种平实可信的说法,谓打丧源自楚俗,因怕野兽糟蹋死者的尸骨,故而点起篝火,集众敲鼓动歌唱,彻底达旦。

打丧鼓在神农架是追悼亡人的一种特殊仪式,打丧鼓在神农架又叫“打丧歌”、“孝歌”、“阴锣鼓”、“跳丧鼓”、“打代思(待尸)”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亲友邻里代替死者眷属追思亡者生前的功德,祝告亡人升天,为后代祈福,是一种常见的带有浓厚古老民族文化传统和迷信色彩的丧俗。

神农架的丧鼓歌,是与外地一脉相承的,属于“转丧鼓”。但是神农架的丧鼓歌的音调更加古朴苍凉,内容异常丰富。天堂地狱、山川河流、鸟兽花卉、神灵鬼魂,人生世事、古史英雄,囊括万物,无有而不涉。它不仅仅祈求神灵、超度亡魂、歌功颂德,而且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的百科全书。如《开路歌》:“一开天地水府,二开日月星光,三开上天古佛,四开人间庙堂,五开五方五地,六开闪电娘娘,七开武当祖师,八开八大金刚,九开当方土地,十开本地城隍。”

对死亡的认识

村民认为老年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

人生在世犹如水上浮萍光景千年恰似空中闪电春花秋月不久人缘已尽结发难留

自古有盛必有衰有生必有死哪有人生而不死无常已到世事尽抛

劝亡者休想家乡劝儿女不必悲伤山中哪有千年树人间哪有百岁郎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年人死亡是天经地义的现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人死非但不悲,反视为一件喜事。视年老去世是驾赴瑶池,百年归山。在神农架山乡,凡遇亲朋丧事,必请歌者击鼓赛歌,亲朋纷纷来祭,整夜打丧鼓“伴灵”、“闹丧”。这与其说是对死者的吊念,不如说是对死者的欢迎。

陕南孝歌三国演义孝歌词

《十杯酒接古人》歌词:一杯酒儿敬亡魂,接来四个老古人。彭祖活了寿八百,果老二万七千春。洞宾老祖三千二,令婆牙掉又重生,四个古人灵前坐,陪着亡者到天明。二杯酒儿敬亡魂,又接四个小古人。甘罗十二为丞相刘秀十二座洛阳。周瑜九岁统雄兵。安安七岁孝母亲。三杯酒儿敬亡魂,再接四个哭古人。梦娘一场哭进京,孟姜女儿哭长城。晴雪啼哭来吊孝,董永契哭葬父亲。四杯酒儿敬亡魂,还接四个笑古人。呵呵大仙笑上天,佛爷一笑望西天。杨广击掌微微笑,十八罗汉笑观音。四十古人全到齐,接到灵前配亡魂。亡者撒手归西去,孝子奠酒泪淋淋。

拓展资料:

陕南孝歌也叫挽歌,是陕南地区汉族民间丧礼活动中,以彰显孝贤为主要内容,一人及多人走唱或坐唱式清唱,并配以锣鼓间奏的丧俗演唱形式。其源可溯至春秋战国。

参考资料:陕南孝歌《十杯酒接四十古人》

网页链接

素手挽歌是什么

挽歌挽歌(Elegy)是写给死者的诗歌。

挽歌是古人送葬时所唱的歌,由乐曲和歌词两部分组成。

春秋战国时期,挽歌已经产生了。

汉魏以后,唱挽歌成为朝廷规定的丧葬礼俗之一。

与此同时,挽歌开始冲破送死悼亡的樊篱,有了更广的应用范围,许多士林名流耽爱挽歌。

至六朝时代,唱挽歌成为一时之风尚,许多名士借此显示其蔑视礼法、潇洒不羁的风度。

挽歌独特的悲哀情调和凄丽的美学风格表达了士人以悲为美的美学观念,也是他们独具风神的生存哲学的诗意显现。

尽管他们并没有去选择自杀—死亡,却把经常只有面临死亡才最大地发现的存在意义很好地展露了出来。

他们是通过对死的情感思索而发射出来的生的存在。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