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大众媒体干预如何促进公众的运动行为
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有:自己锻炼;与朋友、邻居一起锻炼;与家人一起锻炼;参加晨晚练点组织的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等。其中首选:自己锻炼的占35.6%、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占30.2%,其次是参加晨晚练点活动,而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仅占1.6%。这一调查结果说明:目前西安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化程度不亏握亏高,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大部分属于自发的,非组织的,锻炼身体的非组织性比率提高,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人们对健身的自我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销神改变。这可能与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宣传力度、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等方面有关,居民了解不到社区举办活皮洞动的信息、社区举办体育活动的内容、时间与居民的体育需求不符等。
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的健康越来越重视。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体力活动减少、膳食营养不合理等),随之而来的慢性疾
饮食干预是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基础,要充分认识饮食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饮食干预在防治慢性病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慢性病不仅仅是指糖尿病。根据目前的研究,饮食和遗传具拦信判有明显的相关性,饮食不仅仅是作为能量提供给机体,它还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基因或者说基因表达。随之影响到体内相关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包括一些激素、代谢相关酶等物质。而每种慢性疾病都有其特异的易感基因,正是由于基因的多态性,才使临床疾病的表现千变万化,同样的疾病每个人表现的各不一样。体内特异疾病基因的存在对于决定个体对某种疾病易感性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认为,平衡饮食对正常人来说是促进 健康 的根本保证,只有达到饮食均衡才能满足机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有些儿童从小就挑食,这会影响了小孩生长发育,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疾病产生。对于有疾病的患者,均衡饮食在改善营养状况、消除病因、缩短病程、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具有热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有三种,根据它坦者们在胃内排空速度的快慢依次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它们含的热量分别为:每克糖类和蛋白质均为16.7kJ(4.0kcal),脂肪为36.7kJ(9.0kcal)。
糖类(碳水化合物):
在营养缺乏的年代,其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主要为多糖、寡糖、双糖、单糖。多糖如淀粉等,必须被水解成单糖,如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小肠,吸收后葡萄糖经血液循环被运输至肝脏、肌肉。除了部分被代谢提供能量,其它作为糖原储存起来。它可以 *** 胰岛素分泌,因此,碳水化合物(糖类)进食过多,可导致继发胰岛素分泌,高胰岛素是导致肥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蛋白质:
蛋白质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无论是哪种蛋白质必须被消化成氨基酸或短肽后才能被小肠黏膜吸收,吸收过程也是与钠离子相偶联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化能量。氨基酸通过肠道吸收入血后,经血液循环至肝和身体各部。它是细胞更新的原料,一般不首先作为能量来使用。
正常成人体内16%~19%是蛋白质,人体内每天约更新3%的蛋白质。构成人体蛋白质有20种氨基酸中,其中8种为必须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接获得。其它的氨基酸可以在体内合成。
还有一些特殊氨基酸:
(1)牛磺酸:牛磺酸是动物细胞含硫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
(2)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对肠黏膜细胞、淋巴细胞及纤维细胞具有特殊作用,是其代谢和更新所必须,现认为是条件必需氨基酸。在肠内营养及口服营养液中适量加入谷氨酰胺,对一些危重患者非常重要。
(3)精氨酸: 精氨酸为非必需氨基酸,在肌酸合成时起重要作用,现认为是条件必需氨基酸。在肌酸代谢中产生的一氧化氮,能调节血管张力,调整血压和血流量。
总之,一般认为含必须氨基酸丰富的食物,营养价值高,是我们的首选。
脂肪:
脂肪可分解成脂肪酸、单酰甘油及少量的甘油,在胆盐帮助下运至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
中链、短链脂肪酸及其组成的单酰甘油可直接扩散至组织液中,经血液而被吸收;而长链脂肪酸在细胞内重新断裂与甘油合成三酰甘油,后者与载脂蛋白形成乳糜微粒,释放进入组织间液,再进入淋巴循环而被吸收。脂肪可经血液和淋巴两种途径吸收,以淋巴为主。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营养学上重要脂类主要有三酰甘油、磷脂和固醇类。正常人体按体重计算含脂类为14%~19%,肥胖者约为32%,重度肥胖者可高达60%左右。
目前认为,营养学上最简改具价值的脂肪酸有两类:
(1) 欧米伽-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即从甲基端数多个不饱和键在第3和第4碳原子之间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
(2) 欧米伽-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即从甲基端数,多个不饱和键在第6和第7碳原子间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
这两类不饱和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欧米伽-6系列中的花生四烯酸是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可以代谢为前列腺素、前列环素、白三烯等;欧米伽-3系列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它们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
食物除了含有上述三种主要的营养物质外,其实还有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这我们不讨论,有兴趣可以看以前相关的文章。
这里我想讲讲非营养性的生物素,其实大家也非常了解,它们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特定疾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重要。比如:茶叶中多酚类、茶色素;大蒜中的硫化物;蔬菜中胡萝卜素及异硫氰酸盐;大豆异黄酮;蔬菜和水果中酚酸类;魔芋中甘露聚糖及姜黄素、红曲等。这些生物素大多数有不同程度抗氧化作用和免疫调节功能。而很多慢性疾病与自由基过多,氧化压力增加有关,而这也是许多慢性疾病产生慢性炎症的原因,通过利用这些营养素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炎症的进展,缓解氧化应激。
通过学习营养知识,可以提高我们对饮食结构的理解,使我们每天的饮食适应身体的需要和防治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强调,在营养干预中,采用改善饮食结构和适当增加体力活动的策略是多种主要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如何改善公众对营养知识的认知不足的问题
您好,改善公众丛巧对营养知识的认知不足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1. 提高教育水平:营养知识的普及需要从教育入手。学校应该加强对营养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营养学原理,从而培养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陆铅
2. 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 *** 、专家和媒体应该提供可靠的营养知识信息。例如, *** 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专家可以发表权威的营养知识文章,媒体可以报道有关营养知识的新闻和信息。
3. 加强社会宣传:营养知识的普及需要社会宣传的支持。例如,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册、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公众传递正确的营养知识,让人们了解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4. 提供实践机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有机会实践营养知识。例如,学校可以提供健康餐食,公司可以提供员工健康饮食的方案,这些都可早郑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实践营养知识。
综上所述,改善公众对营养知识的认知不足需要 *** 、专家、媒体、学校、公司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打造科学健康饮食体系须变革供需两端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 社会 经济水平快速提高,老百姓的饭桌变得越来越丰盛,国人的营养状况不断改善。然而,这些并不能掩盖国人饮食中的不 健康 、不科学问题,以及诸多饮食文化陋习。
伴随前所未有的饮食结构改变,国人的热量和脂肪摄入大大增加,肥胖、超重以及与之相伴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病率持续攀升。据《 健康 中国行动(2019—2030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全国有高血压患者2.7亿(20.0%),糖尿病患者9700万(7.2%)。
一方面能量、脂肪、盐摄入过多,另一方面蛋白质、钙、铁等营养素的摄入明显不足。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2010—2012年每日能量摄入平均为2172千卡,其中碳水化合物301克、脂肪80克、蛋白质65克;摄入能量中脂肪占比为33%,超过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30%上限;每日人均食用盐10.5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罩或启荐量(5克/日)的两倍多。相反,人均每日钙元素摄入量为339毫克,仅为国际物如骨质疏松症基金会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荐量(1000毫克)的1/3。
此外,不 健康 的膳食观念依然存在,比如“以形补形”“越野越补”的观念助长了一些不 健康 的、迷信的、贪新猎奇的势头。
造成上述不当饮食行为的原因有多方面,但公众缺乏科学、 健康 的饮食观念和常识,以及与公众营养 健康 需求升级不匹配的传统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现状是根本原因。为此,笔者建议:
第一,及时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国民饮食 健康 教育。疫情之后,可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义务教育体系,广泛动员社区力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围绕转变膳食理念、优化食物结构、变革饮食模式,在全 社会 范围内及时并持续开展全方位、立体式膳食 健康 科普宣传与国民教育活动。
第二,积极构建营养和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现代农业。 健康 的饮食离不开 健康 的原材料,农业是营养 健康 型产品的根本来源和保障,营养 健康 是农业发展和转型的新思路和新动力。营养型农业的供给离不开食物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制定以营养和可持续农业为目标的食物供给战略,提高相应的农业 科技 创新和成果转化投入,开发适宜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的农产品,利用大数据和“团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 科技 ,强化供需两端的信息交流,以营养指导消费升级、以消费引领绿色可持续农业换代,营造多元主体参与的农业绿色生产体系,构建营养和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现代农业,这既是时代使命,也是 历史 机遇。
第三,科学规范与完善食品工业加工标准和标识制度。完善营养法规和标准体系,引导和支持食品行业的营养升级与转型,研发新型加工食品,科学设计加工流程,以产品为营养载体,将 健康 与营养带给消费者,满足差异化的膳食需求。按照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规定,全面清查现有食品工业加工标准,守紧食物供给体系的安全底线。改革食品标识制度,充分发挥标签在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选择食品与促进膳食营养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餐饮企业聘用营养配餐师指导配餐,调整和优化菜单设计,还可以提供具有营养搭配和 健康 菜品推荐功能的科学点餐服务,让 健康 饮食的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的就餐方式得到有效推广。
第四,充分利用政策工具,科学引导居民膳食结构优化。 健康 饮食应充分利用各类政策工具,尤其是价格调节手段,对居民的营养摄入进行有目标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