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引言
电影是一种以视觉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艺术, 而最能够唤起观众视觉敏感的可视性元素莫过于色彩。
就中国电影导演而言, 张艺谋以运用色彩最为见长, 无论是在哪一种类型的电影中, 其执导电影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其对于色彩的强烈敏感和直观表达。
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旗帜型人物,对于“红”的钟爱绝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喜好, 而是用色彩的象征意义表达自己的思想认知以及彰显民族特色文化。
色彩一直是张艺谋展现其作品, 表达其心中故事的主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为张艺谋的代表(处女)作,电影《红高粱》十分典型地展现了这种特征,张艺谋一出手就把绚烂的红色渲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向世界展示了一部独特的中国电影。
1988年的老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于1988年荣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国际A级电影节大奖的电影,也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
今天我们再回看这部经典的电影, 无论从哪一个维度去赏析, 色彩渲染都是电影《红高粱》最具表现张力的因子。
01
《红高粱》中张艺谋色彩运用的特点
纵观张艺谋电影的发展, 他所执导的每一部电影不管是在思想情意上, 还是在电影的美学探索上,浓重的色彩在他的电影中早已成为一种符号,一次又一次地带给世界心灵和视觉的震撼与冲击。
一提到《红高粱》, 不禁让人想起那火红的高粱地, 叫做十八里红的高粱酒, 歌曲里面唱的红袖楼、红绣球, 以及九儿的大红色嫁衣, 这些都是色彩统一性的展现, 张艺谋对色彩的驾驭总是显得那么游刃有余。
1.电影《红高粱》融入大量“中国红”民族元素,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内心震撼
影片一开场, 就是一组以新娘为表现中心的特写镜头, 新娘九儿(巩俐饰演)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红嫁衣、红盖头,从头到脚都是艳丽大红色, 非常惹眼。
红色给《红高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张艺谋在电影中用铺天盖地的红色风暴给我们展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不但征服了国人,而且征服了整个世界。
色彩:贯穿电影始终的红。
红棉袄、红肚兜、红色的高粱酒, 还有影片结尾处红色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
红是热烈奔放。影片开头迎亲,大红的花轿、火红的高粱地、九儿的红嫁衣、红盖头,透着大喜宣泄出生命的 *** 。红是爱与期盼。野合时, 红红的“大”字犹如人的原欲向四周的高粱地无限延伸。罗汉大哥离开时, 闪烁的红色烛火似乎暗喻着罗汉对九儿的暧昧情愫。红是悲壮震撼。影片结束时,血色夕阳,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的血海,九儿安详地倒在血泊中,高粱齐声哀呜, 烧酒伙计在火光中冲向日军,,红色滤镜下被染红的半边天无不让人感觉到悲壮与敬佩。红色席卷银幕, 透着大喜大悲,勾起人们丰富悠远的联想,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也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内心震撼。
从民族传统的角度看,红色是民族的颜色。
我国传统色彩观念中, 色彩并不是单一的视觉印象, 它承载着一定的象征意义与内涵。
红色作为我国的国色, 红色被赋予积极的象征意义,既象征着热情、喜庆、爱、活力与能量, 又象征着警觉、战争、力量与冲动。
2003年张艺谋接受白岩松采访时说:“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红色很浓,延续着中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色彩是最具张力的表现手法, 而“红”则是所有色彩之中最具表现张力的一种。
张艺谋对于“红”的钟爱绝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喜好,而是在电影色彩的运用之中饱含着中国民间最为炽热挚诚的情感元素, 饱含着由民族性走向世界性的最为深沉的思索。
再加上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中的特殊地位, 张艺谋的选择可以说是以一种色彩, 挑动了一个民族的情感之弦, 并唱响了整个世界电影的中国之音。
红色的运用在电影《红高粱》中尤为突出,向观众展示了一场华丽的“红色盛宴”。
“中国红”元素勾起观众“红色情节”的同时, 彰显对原始生命的赞叹。
电影结尾时,在剪破的日影下,300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籍,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深红的稀泥。
血色夕阳,“奶奶”躺在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的血泊中,太阳被暗红色的血抹成深红,红色的太阳燃烧着,世界都是红色的。
此时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银幕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
影片《红高粱》从一开始, 映入眼帘的便是如血海汪洋般的火红色, 到影片结尾是红色滤镜下被染红的半边天, 由红而始, 由红而终, 可以说钩编出一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红色画卷,贯穿《红高粱》全篇。
2.电影《红高粱》中红色与黄色的碰撞成功地刻画了中国农民淳朴、洒脱的形象
电影《红高粱》以红色作主题色、以黄色为绸带、由黑色渲染,钩编出一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卷,荒芜的十八里坡和飞扬的黄色尘土将生存环境的艰难和生命力的顽强展现得淋漓尽致。
色彩的碰撞成功地刻画了中国农民淳朴、洒脱的形象。
影片中, 十八里坡的贫瘠荒凉, 红色的花轿在黄土飞扬中颠簸起伏,看似一群抬轿的粗野壮汉对花轿中一位红装红盖头新娘的戏谑式恶作剧,实则导演用阳光照耀下扬起的黄色尘土托着颠簸的红色大花轿使色彩的分量和位置形成对比,在天地界线之上留下一个狭窄的空间。
场景下的红色花轿与环境的土黄色形成一种反差色, 红色布匹与染房的和谐、不同颜色的服装与沙漠对应所产生的不同的含义、回忆的色彩斑斓与现实的暗淡无光……
肤色黝黑、圆寸的发型、 *** 的上身、土布棉袄衣服、头裹白毛巾、腰别汗烟袋,棱角分明,从视觉上展现了高粱地男子的野性。
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炎黄子孙身上所具有的不屈的力量,也展现出西部人民质朴、豪爽、洒脱的特征。
电影《红高粱》中,黄色被赋予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的深刻内涵,红色与黄色融合碰撞出最原始的力量以加深场景,使这种具有强烈民族象征意义的色彩成为民族意志和民族个性的最佳写意。
02
《红高粱》中色彩渲染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作为张艺谋的第一部商业电影, 《红高粱》中所展现出的色彩表达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则更加直接地说明了张艺谋在这方面所拥有的才能。
1."乡土叙事”的红色渲染呼应电影名字“红高粱”的内涵
在80年代的文学浪潮当中, 小说《红高粱》作为乡土叙事中的重要排头兵, 作家莫言在写作《红高粱》的过程当中, 也是直接参与到了“乡土文学”的创作浪潮当中。
电影《红高粱》保留了小说开篇的叙述方式,一开始就透过时光的视角以叙述者的语言讲述“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这是对于叙述者本身故乡的一种回忆。
电影《红高粱》的镜头色彩渲染都以红色为主基调,为电影的整体叙述表达增添了一丝氤氲的气氛。
电影中出现的像摇红花轿、酿红高粱酒、唱祝酒歌等这些情节看似与主题没有太大关系, 但都表达了作者对于精神故乡的强烈怀念,以及表达出剧中人物角色的内心情感世界, 其中隐隐约约掩藏的就是一种内在的民族精神。
余占鳌将九儿原配丈夫杀死之后,,戴凤莲带领着酒坊的所有长工用高粱酒将整个院场洒了一遍, 进行消毒使整个酒坊变得焕然一新。
电影用画外音的叙述方式, 使得酒坊及其周围的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红高粱酒的味道,与电影红色的镜头色彩渲染相得益彰。
仿佛观众可以透过屏幕都能感知到那种浓郁的高粱酒味道,使得观众的感官被打通,通感让整个电影故事内容的意图被传达得更加透彻。
基于这样的内容表达, 电影中的红 *** 彩渲染正呼应了电影名字———“红高粱”的内涵, 恰如其分地体现出创作者在记忆中关于精神家园的红色的整体印象。
2.“复仇”作为电影《红高粱》的一个主题元素,是一种隐藏在文化当中的集体无意识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奶奶戴凤莲挑着担子来到高粱地给爷爷送食物, 遭到了埋伏在野外的日本军队开枪扫射。
目睹了这一幕的“我”爸爸和“我”爷爷悲愤万分, 从此对日本侵略者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电影《红高粱》当中的另一个主题就是复仇,其在表达的过程当中也必然与鲜血的红色联系起来。
“我”爷爷余占鳌带领着酒坊中的长工们用自家做酒的便利, 用高纯度的高粱酒作为引燃的材料去伏击日本侵略者时, 高梁酒的坛子砸在侵略者的战车上, 迸溅出高粱酒浆液的场景, 像极了鲜血流出的样子。
这些情节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或明或暗地反映出了电影《红高粱》当中复仇的主题。
将丧妻之痛酣畅淋漓地倾泻出来, 国仇家恨一时间都找到了宣泄的渠道,不由得让人把鲜血流出的场景与当时高粱酒迸溅出的场景结合起来,既是一种表达上的主动选择, 又是一种隐藏在文化当中的集体无意识。
高粱酒是一种红色的液体, 在整个电影中虽没有任何一个镜头明确表达过高粱酒就是血液的象征,但在视觉的展现上则与血液有着很强的相似性。
另外,从情节的发展以及对内涵的感悟上来说, 我们也能够十分直观地感受到红色所代表的血液以及这背后所代表的关于复仇的隐喻。
红色高粱酒像极了鲜血,在无意识当中, 这种场景渐渐成为了复仇的一种直接表现。
这在电影叙述者“我”的爸爸豆官的眼中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就是从那一天起,感觉到自己看到的整个世界都是红色的。”
因此, “我”的爸爸在之后眼中所见的所有场景都是红色的, 这恰恰反映出了父辈的复仇对其造成的深刻影响。
3."祖先崇拜"中展现出的红色,蕴含了一种旺盛的原始生命力
大家都知道, 高粱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是红色的, 只有在成熟的阶段才会逐渐变红, 这是一个毋庸赘述的事实。
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取名《红高粱》还特意着重强调是红色的高粱呢?
可能一是名字拥有红色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冲击力, 夺人眼球。其次, “红”字更是蕴含了一种旺盛的原始生命力。
影片中劳动场景的展现,酒作坊赤膊上阵长工,他们坚实的肌肉和流着汗的肉体,在红色的使用和渲染下显得生机勃发,是对于生命力的强烈彰显。
铺酿酒时长公伙计无意之间将“我”爸爸豆官的童子尿掺入到了酒糟里面, 这种无心插柳的行为, 最终却使得那一年的高粱酒无比醇香。
罗汉大叔用一句看似简单却包含情感的台词表达了这一成就, 他端着酒满脸欣喜地对九儿说:“少奶奶, 高粱酒成了!”
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嘴不臭 ,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刹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好酒好酒好酒。
——《酒神曲》
高粱酒酿成的那一刻, 长工们集体唱起祝酒歌, 将刚酿好的高粱酒一饮而尽, 之后再将碗通通摔碎,红色高粱酒仿佛与工人们皮肤下汩汩流动的鲜红血液融在了一起,透过破碎的酒碗迸发出强烈的生命力。
这是一种对于原始生命力的极度崇拜, 也是创作者在构思这一画面时所体现出来的对于生命力无限的原始祖先的崇拜,让观众感受到在粗犷的劳作方式之下, 每一个原始的生命对于自身力量的自信与展示。
酒作坊中经过手工的方式生产出的高粱酒中蕴含的是每一个手工业者以及祖先们群体所集结的劳动与智慧。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清晰地了解到:
电影中对于色彩的渲染技巧, 分别从乡土回忆, 复仇以及祖先崇拜三个层面, 直观地契合了主题的体现, 表达一种对生命的渴望、对自由的渴望, 是一种人生价值体现的民族艺术电影。
03
张艺谋电影中色彩运用的思考
张艺谋导演,作为中国电影的符号人物之一,凭借其在电影作品中对色彩的运用和处理,赢得了国内外众多电影人和观众的认可。
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中,色彩运用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红高粱》色彩渲染方式对后代影视作品主题表达方式的影响
色彩的渲染方法和铺陈方式,在我国后来的影视作品尤其是“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作品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再运用。
从张艺谋本人的作品来说,早期的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是以“红”为主题色,比如《山楂树之恋》中的那一树火红的山楂花, 就是男女主人公生命之恋的象征。
在他后来的作品《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影》, 都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这种对于色彩的极端表达和极致表现。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在借鉴这种技巧, 努力让观众通过画面镜头感受到更多的电影语言, 通过色彩表现收获更多对于主题的深刻感受。
姜文导演在后来所执导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就运用了类似于黄昏的金黄色滤镜以渲染对电影叙事中回忆的朦胧感的表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如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大明宫词》当中用色彩渲染的方式,对整个电视剧的镜头进行强烈的色彩渲染。
姜文、李少红导演对色彩运用的镜头表达技巧的借鉴,足够说明这种颜色渲染对电影主题表达所造成的深远影响。
2.色彩运用手法的创新性,不只是视觉艺术,更是语言手段
电影通过声音和画面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而色彩则是画面的重中之重, 没有色彩的画面总是少了点活灵活现的现实味道, 有了色彩的加入才让电影中的人和事更加引人入胜。
其中,色彩运用、光线应用以及构图作为画面技巧,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张艺谋深知,对于一个导演来说,色彩的运用不只是视觉手段,更是语言手段。
每一种色彩在人的脑海中都有某一种情绪与之响应,电影《红高粱》中张艺谋把鲜明的红色块提炼出来并且加以强调, 形成特殊的色彩冲击力,正是其电影艺术作品的理想化能达到最高值的秘诀。
观众在看电影时,先是通过画面传播的视觉感受,而色彩的运用作为画面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一定是导演在创作时重点下功夫的地方。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印象刘三姐”、“印象云南”、电影《长城》、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八分钟》中,张艺谋导演将色彩与实景、大自然、3D技术相结合,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世界。
张艺谋的色彩运用逻辑不仅为电影美学的内涵添砖加瓦,还在不断革新中有力地彰显了民族特色和民族性格。
3.在中国电影色彩的运用形式和程度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突破
作为中国电影首要的代表人物,张艺谋在电影中塑造了中国电影新的银幕形象,色彩渲染真正做到了与众不同。
在 2002 年《英雄》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哪部中国电影或者是哪个中国导演可以这么大限度地发挥色彩视觉语言的作用,这部电影完全地超越了黑、红、蓝、白、绿等色彩的真实再现而最大化地发挥其主观表意性,形成了整个中国电影商业大片在色彩视觉表达方面的一道“分水岭”。
续《英雄》之后不断出现了像《十面埋伏》(2004)、《神话》(2005)、《无极》(2005)、《夜宴》(2006)、《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三枪》(2009)、《让子弹飞》(2010)、《一步之遥)(2014)等一系列的商业视觉大片。
这些影片的色彩运用虽然各有特点,但色彩观念却是统一的,充分借助鲜明色彩的变化给观众制造强烈的色彩冲击,让艳丽酣畅的色彩成为影片画面最为显著的视觉符号。
红高粱酒
张艺谋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求新求变的电影创作之路。
张艺谋对中国电影在色彩表达的形式和程度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突破,最终促进和影响了中国电影商业视觉大片的形成和发展。
04
结语
电影《红高粱》中,导演张艺谋把视觉享受与造型艺术结合得淋漓尽致,以红色、黄色与黑色的色彩碰撞对应乡土回忆、复仇以及祖先崇拜的3个主题,既愉悦了人们的视觉享受,又象征了一种不屈的生命力。
在张艺谋电影中, 色彩运用是一种艺术表现, 一种深刻的内涵。
张艺谋的电影之路就是他的色彩之路, 用色彩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民族的文化内涵, 不仅冲击着观众的视觉, 还影响了很多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倾向, 更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电影、让人印象深刻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