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优秀作文选集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2022
寄语
中考着实是一种丰收,它蕴藏着太多的内涵。 无论中考成绩如何,你的成长与成熟是任何人都 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三年的辛苦走过,你获得的太 多太多……愿你的笔下拥有一个色彩绚丽的世界, 中考顺利!
目录
1. 京城之韵 1
2. 秋之韵 2
3. 初秋京城之韵 3
4. 京剧之韵 4
5. 光影之韵 5
6. 印刷之韵 6
7. 山水之韵 7
8. 海之韵 8
9. 舞之韵 9
10. 拼搏之韵 10
11. 古典之韵 11
12. 舞之韵 12
13. 石磨之韵 13
14. 古琴之韵 14
15. 中国结之韵 15
16. 刺绣之韵 16
17. 诗词之韵 17
18. 皮影之韵 (片段) 18
19. 星空之韵 (片段) 18
1. 京城之韵
北京这座古城蕴藏着丰富的韵味,如果把京城比作一个五线谱,那北京的历史就是“五 线”,北京的美食就是“音符”,北京的人情味儿就是“音调”。
北京的韵味在于她悠久的历史。历史是这座城市的基础,就像“五线”在乐谱中发挥的 作用。北京自古就是皇城,以中轴线为中心,是一个四方体。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天安门,朱 红色的城墙,金黄色的屋檐,城楼上的红旗随风飘扬,是多少中国人都立誓要来看的地方, 他像一个老人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如果你看着他就会发现,他严肃坚定的眼神神圣不可 侵犯。你听,耳边回荡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 今天成立了!”这铿锵有力的向全 世界发出的怒号,永远回荡在北京城。北京的韵味是庄严神圣的。
北京的韵味在于她的美食。美食是一座城的匙,如果要了解这座城,你一定会从食物下 手,而冰糖葫芦便是北京的名片。红红的山楂就像是害羞了的小姑娘红透了的脸,脸上还有 些小雀斑。制成的冰糖葫芦,就是一群小姑娘穿上了一件晶莹的闪光裙。山楂裹着这层甜甜 的脆皮格外美丽。一口咬下去,你会尝着山楂的软糯和外壳的酥脆。这种两极的碰撞在冰糖 葫芦上形成了一个绚丽的火花。你不要担心山楂酸,当它裹上糖之后酸味互相交融,这种酸 酸甜甜的味道会直冲大脑,让人欲罢不能,在嘴里久久不会消歇。北京韵是酸甜的。
人,是一座城最美的风景。一排排青砖绿瓦,一座座方正典雅的四合院,白墙上挂着的 爬山虎,四合院里住着最朴实的北京人儿。他们说话都带着一个“儿”字,自带着幽默的特 色。老北京的大爷大妈格外热情,如果是背着书包与鸟儿比早的上学郎,那你路过早餐摊上 的大爷大妈,一定会往你的手里塞一个热腾腾的包子,拿在手中格外温暖;中午,胡同里的 大爷大妈都会拿一个小椅子,手里扇着蒲扇,叉着腿,拿着一杯茶唠唠嗑。大妈们会聊着张 家长李家短,而大爷们会摆桌棋,当输了后,他们就会拍案而起,背着手弯着腰灰溜溜地走 掉。京城的韵味是朴实热情的。
京城这篇乐谱,有自己庄严的旋律,有着酸甜苦辣的别样音调,有着朴实热情的节拍。 这三种音调、节拍、旋律交织在一起,汇成了这座动听、悦耳、悠扬的古城。
2. 秋之韵
秋,代表着成熟的味道。谷物到了秋季,便成为金色的海洋;苹果到了秋季,便成为满 树的红光;而少年到秋季则为成熟的味道,让成长的香气氤氲在整个秋,是经学习后的心性 成长。
小时候,秋之韵意为压抑。每至秋雨纷飞、大雨连绵之际,我便感到无比压抑,昏暗阴 沉的天空不留一点光彩,大有“秋天漠漠向昏黑”之感。妈妈总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 吗? ”但这压抑的秋天后紧接而来的便是冬季,只得诵词表达我落寞的情感。
少年时,秋之韵却是高亢的。经过书海的洗礼,我对秋天的印象不断改观。望着金黄的 树叶散落在大地,行道者无不驻足观看,有的甚至情不自禁地举起手机记录下那一刻美好的 瞬间。对我来说,秋季即为相逢的季节。开学季,欢笑洋溢在大家的脸上。暑期夏日的炎热 一去不复返,凉爽的秋风吹起我们的头发,大有一种“便引诗情到碧霄”之感,大家聚在一 起讨论问题、吟诗诵词,好不快活!
现在,秋之韵更是一种平静淡泊的意味。秋雨轻点,大地湿润,秋的躁动感染了我们班, 学习论诗不再是最终的归宿。独徘徊在幽香小路,香气氤氲了整个世界,忽地几朵黄花探出 了头来,活似“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的情景,让人平静致远。带本诗词佳作在学校 品读,耳边的杂音顿时消散退去,玩耍丝竹之声再也不见,我沉浸于诗歌中感受前人的意境。 读毕,看见左右玩闹的同学,也颇有“俗子胸襟谁识我”之感。一首首诗词组成了我生活的 诗篇,我的种子已经种下,待到金秋佳节,便是丰收之日。
秋之韵因人而异,但她始终是收获的、成长的。不断精进自我的学业,才能视野开拓, 得到成长。秋,贯通着我的生活,不断地督促我成熟,为我结出金黄的果实。
2
3. 初秋京城之韵
对于我而言,北京的初秋有种说不出的韵味,绵长又温和。像那二胡声一样,回荡在北 京城房屋的每一块砖瓦,流淌于金黄的银杏叶之间,更留存于我心中,这便是京城的风韵吧!
小时候我随着父母从外地来到北京,一家三口蜗居在北京城的一个小房子中。抵达北京 时已是初秋,天空湛蓝澄澈,路上的小贩叫卖着,母亲给我几块钱去买甜甜的豌豆黄。我初 来乍到,没什么朋友,每天放学后也只能坐在门口的银杏树下看着对街的老人拉二胡。
对街的老人每天下午都会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拉二胡,声音悠远,回环往复,回荡在 胡同每一个角落。他已年迈,额头上满是皱纹。身着粗布衣服,甚至还打着补丁,手上全是 年岁积出的老茧,手中的二胡也上了年纪,竟被打磨的有些光滑,但老人的眼睛,却是清明 的,倒映着初秋的北京和聆听的我。
初秋的阳光穿过了银杏叶,在老人与他的二胡上形成了星星点点的光斑,每到这时我似 乎都会看到一个身着长衫拉着二胡的少年,从斑驳光影中走来,脸上皱纹消失,但眼神不变。 他坐定,手执二胡开始演奏。二胡声绵长,但却少了凄凉,他眼底映衬的,是台下的人群和 架子上的曲谱。还有几十年来未曾改变的,初秋时节的北京。
我和老人没有什么交流,只是静静的聆听,但久而久之,我与他早已形成了一种默契, 年幼的我,当他唯一的听众,从初秋到暮秋,直到银杏的最后一片黄叶掉落,他二胡的音韵, 陪伴了我一个完整的秋天。
后来冬天来临,不知怎的,老人的琴音就此消失,连同那金黄的银杏叶一起,埋进了我 童年的记忆。但孰不知,这音韵代表了一个季节的城市,代表了一个美好的时节。
十几年后,我仍旧在北京漂泊打拼,我也早已离开当年城里的小房子,但我只要还在北 京,望着城里的红白砖墙,熟悉的二胡音韵总会响起,卷起了地上的银杏叶,召回拉琴老人 的影像,又唤醒了我童年时代沉睡的记忆。
或许对于我而言,二胡的琴韵便代表了初秋的北京,悠远绵长,又刻骨铭心。
4. 京剧之韵
记忆中那双大手总是牵着我,领略四季变化,品味淡淡槐香,感悟在一笔一画间的京剧 之韵。
转进巷口,斑驳的墙面上透着绿叶泛出的柔光,在巷子的尽头立着一棵巨槐,槐树枝叶 繁透着清香,在槐树下静卧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院,那便是爷爷的家。
推开吱呀作响的铁门,小院的墙壁上挂满一排排整齐摆放的相框,相纸已有些泛黄,但 相框上一尘不染,可见主人对它们爱护有加。我一幅幅静静的看着,照片中有红脸的正义凛 然的关公。黑脸的张飞,蓝脸的窦尔墩,白脸的曹操……形色各异的脸谱在墙上组成一幅别 样的风景。“丫头,喜欢吗?爷爷教你画。”在我如痴如醉间,却不曾发觉爷爷已站在了身后。 我连忙点头,心中早已沉浸在这气宇轩昂的张张脸谱中。
爷爷干枯的手在拿上脸谱底板的一刻间仿佛变成一只灵动的蝴蝶。他的大手握住我的手, 带着我一起将毛笔蘸墨。爷爷最爱关公,一身正气,万世流芳。“我们就画他,好不好?”“好!” 霎时,手中笔一起一落三勾,半张关公的脸便呈现在眼前。“来丫头, 自己试试!”我学着爷 爷的样子,蘸墨,在底板上慢慢勾勒着,丹凤眼,五绺长须…微颤的笔触在板上扭捏的描绘 着,不如爷爷那般流畅,却好在也称得上关公的一身正气。
鲜红欲滴的朱红,纯正黛墨,落日熔金的橙黄。爷爷的手拉抓起我的手,手中画笔在板 上飞舞着。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停止了,院中的槐树不知越过几番春秋,槐香不觉透过几世时 光,脑海中渐渐浮现出扛着大刀,一板一眼,气势雄壮的关公来,高亢的腔调,色彩鲜艳的 脸谱。眼波流转,水袖轻摇,掌声如雷。
直到黄昏已去,月光洒下小院,爷爷和我终于为脸谱上的红添上最后一笔。爷爷的大手 托着脸谱,同我一起站在槐树下,望着那神色炯炯的关公,耳畔不觉回响起那高亢的韵律。
5. 光影之韵
光影流转,斑驳光阴痕迹。
丝线灵动,赋予时光生命。
七彩皮影,舞出岁月柔情。
深红延展的木廊,古朴庄严的亭楼,郁郁荫荫的垂柳,汩汩素带的溪流。年幼的我就在 此与皮影戏不期而遇。
昏暗的亭楼内人声嘈杂,我静静等待,期待着皮影的模样。“啪”一声灯响,白色幕布 被光圈映成暖黄色,條时,整个楼内仿佛是一只被捂住鼓面的皮鼓,悄然听不见一点声音, 我屏息凝神, 目不转睛。“嘭-嚓”一声鼓响,一声镲应拉开了皮影戏的“帷幕”,接着,一 个灵动的皮影从幕布的一侧探头探脑地四处察探,一蹦一跳地向前走着,时不时挠挠耳根, 挥舞手中的棍棒,再定睛一看,他身着虎皮裙,头戴金箍,手提金箍棒,这竟是孙悟空的形 象,他眼珠骨碌碌转着显得十分活泼狡黠,我不禁捧腹大笑。
大圣走后,身着僧袍的唐僧一众人出现在幕布上,这时,原本欢快的鼓点突然停下,幽 幽的笛声箫声响起,我不禁背脊发凉,幕布右侧,一位姿态窈窕的美女子缓缓走来,手捧饭 皿,“长老请用饭。”尖细的声音更为她添了几分娇弱,我眯起眼仔细观察,她颈上戴着许多 骨饰,我心中一惊,她莫不是白骨精?眼看唐僧即将接过饭皿,鼓声锣声镲声恰如其时地响 起,愈演愈急,我的心也渐渐提了起来,一边祈求唐僧不要上当。
千钧一发之时,孙悟空不知从何处跳了出来,一棒打死了白骨精的化身,化解了危机, 四周爆发出一阵掌声和叫好声,我也放下心,惊叹于故事情节的精彩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在一阵喧闹中,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我正在一块尘土飞扬的戏台下,周围都是长 袍长辫的清人高坐的戏台上演的似乎也是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在不远处,有个衣衫破败面黄 肌瘦的孩童,他努力踮着脚尖,向戏台上张望,他脸上沾满灰尘,但眼眸中的光却像星一般 灿烂......
锣鼓交响,唱出经典之歌;
不朽角色,演绎流光之戏;
光影之韵,展现传统魅力。
6. 印刷之韵
有这样一门技艺,始于隋唐,光于唐宋,盛于明清,打开了知识传播与交流的大门,体 现了锲而不舍和细致专心的“韵”,那就是雕版印刷。
为了体会雕版印刷中的独特韵律,我来到中国印刷博物馆参观。雕版印刷的第一步便是 刻板。只见老师傅用刻刀沿着字的轮廓刻下痕迹,然后将不规则的空白部分切成一个个容易 切下的小块,分多次切下,就这样一块一块地、不厌其烦地切着。只见他低头、屏息、凝神, 右手握着刻刀,左手熟悉而快速地推动着,仿佛世界都被浓缩成这一木块。刻刀在方寸之间 纵横,在横竖之间描绘千古江山风云,在左右之间凝固岁月永恒。他好像一名意气风发的将 军,在自己的战场上挥斥方遒。用心感悟,我体会到了印刷中的锲而不舍之韵。
第二步就是印刷了,我亲自体验了印刷过程。首先,我将棕刷沾满墨汁,然后均匀涂抹 在雕板上,尽力不留下空白之处。我还不断调整力度,力求墨汁均匀分布。然后,我小心翼 翼地将宣纸放在雕版上,用擦子均匀按压宣纸,让墨汁充分地晕染在宣纸上面,轻而快地揭 开,一张晕染着淡淡墨香的古汉字经文便展现在我眼前。我体会到细致专心之韵。
“文化只有用手摸过,才会知道它确切的存在”。我在观看亲手印刷的书页时,不由被 古人的智慧与文明折服。印刷之韵,不仅、、
在于古人先贤们的智慧,更在于其中的锲而不舍,细致专心的精神,中国人民正是凭借 这样的精神,不被困难打倒,在发展中显现智慧。我也应继承这种锲而不舍、细致专心的韵, 发扬中华文化独特的韵律!
7. 山水之韵
已而春秋十五载,曾见风气云涌之波涛,曾见百花盛开之美景;曾闻山踪水邪之翠声, 也曾探京中古园之韵味。
秋意正浓,乘着车驶向京中古园— 颐和园。微风拂面,不知这是第几次踏进这片葱郁之 地,但秋意泛尽却不见青葱成林。
正值白露,颐和园中的山虽说不上重峦叠嶂,那也算连绵不断。远处横观连山就好似一 幅万里长卷,墨绿色的草甸席卷山冈,显露一幅暗然,消长的山,长满杂草,索然无味,再 加上天空没了夏日的湛蓝,只剩荒芜与阴霾与薄雾,笼罩整个颐和园,也覆盖着大自然的生 灵们。顷刻,到达山脚下的我开始向上爬,我兴致未尽,慢慢向上,观察着每一寸枯草,每 一抹墨绿淡彩,不经意间我的目光瞥到了楼梯上的狮形石柱,我驻足了片刻思索,这到底是 古代工匠如何修制成的器物,亦或是文物修复师费尽毕生心血做出的还原?释然。继续爬, 山上寺庙与背景融为一体,让我想到好一幅“怪石枯木图”。
颐和园的水可谓时而清澈,时而浑浊。山下的水与岸边的泥土相互交融,呈现一幅水墨 画的颜色,浑浊又不失优雅,就连柳树也垂下枝条,随风荡漾飘在水中。微风拂面,吹过脸 颊。岸旁的楮尽的橡树,枫树那暗红的枯叶打着旋儿的落到地上,为单调的颐和园增添了一 抹色彩,像一个女孩一般温柔,让人想到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只可 惜,还没到夜晚。登上十七空桥,水竟澄澈了几分,向远望去,水中碧波红绿交映,倒影深 长,一路艳烧到天边……
波光璨灿的昆明湖倒映着繁华的山水。
看炊烟袅袅,赏京华水韵千城景;观重峦叠嶂与万里长踪共起时。山水之神韵赏,赏尽, 遍得其古朴苍茫之魅力;未尽,只陶醉山水间不复雅乐。走出这片山水,我即怅然。
山水之韵,得之心而无穷尽矣。
8. 海之韵
北戴河这个地方,我总共去过三次,那里是我的故乡,一个临着海,有着美丽风景的地 方。随着时间的消磨,我对那里的印象已经不深了,可唯独记得的,就是那一望无际的大海 和思念着的人。
第一次去北戴河,我心中充满着对海的向往,每次看到同学们去海边游玩拍的照片,我 总是羡慕不已,而大海呢,也没又让我失望,用她亲切的双手拥抱着我。我们住在了姥姥家, 一是因为离海近,二是因为她家收拾的温馨舒服,比宾馆好了不知道多少倍。沙滩上,一老 一少手牵着手,在夕阳下行走。沙滩上留下了两串大小不同的脚印。我看着大海将自己珍藏 已久的贝壳用浪花推到我面前,开心极了,拿了满满一捧回去。而家中迎着我的是一桌子美 味的饭菜。姥姥则是用她布满老茧的手笑着给我夹菜,眼中满是慈祥。那时我不觉得大海有 什么韵味,只觉得她很美,用无私的爱将我包围。
第二次去北戴河,是在小升初的那个假期,我因心情不好,被妈妈“强置”到了北戴河, 屋子中只有我与姥姥两个人,我觉得她烦,便独自一人去看海,她怕我走丢,急急忙忙的向 我小跑来,跟在我后面,什么也不说,海浪很平静,我却忍不住了:“什么破小升初,为什 么要让来这个破学校,为什么啊!”吼完了,我感觉全身的力气已被人吸干,无力的瘫坐在 沙滩上,海浪向我涌来,轻轻拍打我的脚面,似乎是在安慰我,姥姥的直觉很准,天一黑, 我果然认不得回家的路,只能跟在她身后,怏怏的往回走。或许是因为太晚了,饭菜早已凉 透,姥姥便把菜拿回去一个、一个的加热,看着她的身影,我的心中不知从哪儿突然来了一 股心酸,几年不见,姥姥已经这样瘦小了吗?回家时,姥姥偷偷给我塞了一个红包,笑着说:” 小升初算啥,我们那会儿闹饥荒都快死了,你看,我不还过的挺好吗……”她忽然停下了,像 是被什么卡住了喉咙,失声了一样。良久,她从嘴里挤出了一句:“常回来看看。”车子开到 中途,我看见了海,只觉得有种不知源头的悲伤。大海,有着包容之韵。
第三次去北戴河时,沙滩上只有一串脚印。我看着海,心中压着的石头终于被掀开,我 控制不住自己,“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姥姥在不断缩小,小的只剩下一个盒子。去到她的 家中,早已没有了往年的温情。也许是一个人住的原因,电视上堆了一层灰,墙角处甚至有 一张蜘蛛网。我看着海,突然,有什么东西碰到了我的脚—那是一个小小的贝壳,螺旋状的 条纹清晰的印在上面。我的眼泪又不受控的往下流去,滴在了沙滩上,被海水冲走。大海, 有着离别之韵。
后来去看海,我总会感觉到心情的释然。可能是因为海中有着不同的韵味—无私之韵、 包容之韵、离别之韵,而我喜欢把它们统称为— 海之韵。
8
9. 舞之韵
对着镜中自己鞠躬。
足弓起,头仰起,举起双臂轻盈起舞。肩颈线条华美有富有肉感,脚尖点地轻灵但力量 内含。那是我和她的初遇,那年我八岁,偶然一眼,让她浸透了我的心,带起一片片烂漫。
央求着父母,穿上了舞鞋。在练舞室镜前站定。摇晃着身体模仿着当日所见的舞步,却 将自己摔倒在地。练习成了接下来的日子内最多的事情。
旋转着,旋转着,将灯与地面墙壁搅在一起化为一片模糊的影子,仿佛置我于舞台。聚 光灯洒下,同身着白色舞服的人一同起舞。我站在练舞厅内,旋转着,律动着。将自己的胸 中腾起火焰,那些热爱化为干柴,一把一把的送入,愈燃愈烈。
倒下,将身体伏在光滑的地面上,双手居委,汗水从手臂上划过,喘息着,将这身心投 入这舞中。因练习而导致的劳累,日复一日的枯燥的疼痛的肢体在拉伸中舒展。厌烦,悲伤, 是如同潮水般时而退去,又时而涨起的。有时,血会在夜晚,在如水的月光下,抱着酸痛的 身体落下几滴不为人知的眼泪。
但是再次站起,又一次的站起,仿佛是挣扎,动作像是垂死的回光返照。但仍站起,伸 展着双臂,像天使展开了双翼。
将那泪水同汗水一起,在那盏熊熊心火中蒸干。如同将那久久不散的黑云剪开,又跃起 去那新生的太阳送去一吻;又如同那茧中蝶;又如同那历经寒冬方能开放的傲雪之梅,在那 凛冽的寒风中将自己的幽香散布。
足弓起,头仰起,举起双臂轻盈起舞。裹挟着悲愤也好喜悦也好,都在这一刻全部浸在 这舞中吧。也许只有这时才能体会到为何小美人鱼宁化作泡沫也要给自己心爱的人送上最后 一吻吧。
再一次倾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肢体的律动,那聚光灯照在那小小的身上。起舞着, 伸展着肢体。在那红色的幕布前划出一片一片的水花。白舞裙,白舞鞋。好像那不是舞,而 是对自己生命的诉说。白色的话,在风中飘舞着,飘舞着,下坠,下坠,直至轻轻的,没有 一丝声响的,停在了地上。戛然而止。
对着台下观众鞠躬。
10. 拼搏之韵
“啪”
我将设计方案揉作一团,用力掷向玻璃窗,窗框就像玻璃窗的手,轻轻一挡,褶皱的纸 团无力地滑到窗沿的茉莉花边,市机器人选拔赛的失利,我十分沮丧。
茉莉花仿佛扭过了身子,对我看都不看。我大声地质问它:“你不是会开花吗?为什么 不开!”无处发泄的愤怒化作浊气涌向它。
……
我自知没趣,展开揉乱的设计方案,轻轻地放在桌面上,叹口气,再对照着眼前的设计 方案,又开始拨动着每一个结构,调试着程序。
机器人好像又听话了起来,一板一眼地完成自己的动作。忽然,一个抖动的动作让机器 人像脱缰的野马,冲向了一边。我心里就像落下一滴冷冰冰的雨水,熄灭了重新燃起的细弱 火苗。
但我知道我必须坚持。只有不断的调试才能优化好程序,才有资格从后面的资格挑战赛 中冲出。时间过得飞快,我一次次地试,一次次地改,可几十次的改动并不见效。时间和动 作就像一对冤家,在每一次调试中和我开起了玩笑,最后,竟然 *** 了,不能完成所有的任 务了。
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着每行代码,每段结构,我重新开始敲击键盘,一行行代码如同 一个个翩动着双翅的精灵,轻盈地在我的指缝间跳动,心灵的天空就像阳光冲破了遮挡的云 层,露出闪耀的光芒。
我仔细地调试着程序,不断地优化,不断地提高,精心地磨炼,细细地打磨。看着机器 人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我的那片天空露出了如水般湛蓝,透明的阳光仿佛清泉一般流淌在大 地上,我沉醉在一次次成功的喜悦中。
挑战赛的早上,暖暖的阳光斜照在窗沿的茉莉花上,一朵朵含笑的小花从碧绿的叶子中 跳出,像一个个白色的仙子,金黄的花蕊在阳光的掩映下流露出沁人心脾的香,我笑着:“你 开花了!”
比赛场上灯光炙热耀眼,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轻轻地拨动了机器人的开关,这个勇士 就像装甲精灵,轻盈地在赛场上跳动,轻巧地完成着每一个动作……台上评委们亮出了全场 最高分,台下掌声一片。
拼搏的韵味是在失败时的永不言弃;是在努力时的刻苦钻研;是成功时的欣喜若狂。站 在领奖台上我不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品味出拼搏之韵。
有道是:
风不语,轮回多少岁月,
不言弃,纵使狂风肆起!
11. 古典之韵
如果有人爱上了一朵花,而天上的星星有亿万颗,这朵花只生长在其中的一颗上。这足 以让她在仰望星空时感到很快乐。 ——题记
漆黑一片的舞台上,飞着一只悠悠的蝴蝶。它穿过古今,停留在我的指尖。台下是一片 混沌。只听见人们窃窃私语,议论纷纷。蓦地,有昏黄的灯光打在我的身上,当悠扬八音盒 声清脆地响起,刹那间世界收住了声音。世界静得只能听见我自己的呼吸声和缓慢有力的心 跳。
幼时我便学习古典舞。母亲总想让我学芭蕾或是拉丁舞,她认为那是极优美的和热情的, 即符合时下流行的审美,又培养气质,我却独独热衷于古典舞。它就像一条曲折的小径,只 有走到深处触摸它才会发现其中的鸟语花香和宁静幽深。如果说芭蕾舞气质优雅高贵,像圣 洁的天鹅,拉丁舞火热迷人,像是热情好客的主人;那么古典舞则是一杯优美的旋律, *** 了中国古代的各色舞韵。每当我看到它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象,与它契合在灵魂深处。
对于马上到来的文艺汇演。我选择跳古典舞《唐印》并报了名。每每与老师复盘《唐印》, 老师总说我跳得没有灵魂。我百思不得其解,无非就是初唐懵懂,盛唐风华正茂,晚唐沧桑 ——我到底缺少了什么呢?
为了跳好它,我反复体会其中的舞韵。时间的齿轮咔咔转动,这其中有一个经典的动作 ——三步盛唐。看起来十分简单,实则不然。同手同脚大步迈,走三大步:当手腕向上扬起 时手臂却很松弛,因此有一个更大的幅度的长摆。再一转手臂向下后又猛地向上抛起,如同 一对翅膀在无声开合;脚下则一停一顿,支撑整个动作身体高低变换,好似呼吸时起伏,使 周身仿佛有无形的“气”带动。我一遍又一遍练着,汗水打湿了我的舞蹈服,眼神却越来越亮 ——我明白骨架中缺少的血肉了。
汇演当天,我立在舞台上,想象自己是复活的“仕女俑”,如同初唐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到了盛唐,我深吸了一口气,台上所有的灯光打开,在我面前汇成一条光路,瞬间世界亮如 白昼,三步盛唐,当真是道尽了唐朝的荣光。一步,手臂高扬,两侧蓦然立起行宫建筑,那 翘起的庭角熠熠生辉,灰白瓦片下是阵阵叫好声;二步,足背弓起,各种流派诗人出现有— —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的意气风发;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意味深长;也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乐观。待到第三步,脚尖落地, 四海朝宗八方来客。
等到晚唐,动作愈加迟缓,最后恢复成仕女俑最初势姿势,一屋暗灯,一曲终成。当最 后一丝声音静默,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想,这就是我喜欢古典舞的原因。如《唐印》以一颦一笑,一动一静为锚点,将整个 唐代的繁华勾勒出来。它不仅是传统文化,更将人和时代的兴衰包含其中,暗含悠扬的古韵。
11
12. 舞之韵
我心中有一簇迎着烈日而生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 ——题记
“何为舞?何又为舞之韵?“
坐在木色地板上,仰头,望着瘦劲挺拔的人,坚定执着的声音撞入耳畔。
“柔美与力量,追求与热爱, 自信与自强。”
一个学段,总是似溪流转眼流过,又到了年终展眼的日子。考验也伴随着间歇如期而至。 “独舞”,一个练舞学生心中期盼又望而却步的词语,降临到我的身上。
我站在镜子面前,平复心中纠缠而起的向往与退缩,深吸一口气,缓缓搭上把杆。吸腿, 垫脚,甩头,转体,再定住,我将平转的分解动作重复一遍又一遍。鼓起勇气,落脚,登地, 却又一次摔在冰冷的地板上。我抬头望向镜子里,只有狼狈的自己,看不到一分神韵与姿态。
当我发呆悲观时,老师清亮的声音将我拉回练舞室。我猛得回头,看到他手中洁白的水 袖。
“我……是要穿水袖跳吗? ”我迟疑地抬脸望向她。起来,道:“你完整走一遍我看看。 “我紧张得站到中心,僵硬的摆出动作。意料之中的,我在 *** 平转时又跌倒在地。我回避 地眼神,盯着地板。
“你明白何为舞,何又为舞之韵吗?“
明明只是两个问题,只是熟悉的声音,却好似要撞破耳膜,眼泪无声滑落脸颊。心中像 是空无一物,肢体的舞动,情感的表达。传递,我再也想不到其他意义,没有韵,只是肢体 的摆动。
“舞蹈的学习的确重在体态与身姿,这是因为这些是最外在的表露。“我缓缓转头看着 她。”舞之韵并不是只是身体的律动,它包括柔美与力量,甚至神态,声音。
窗外的声音很大。在这寒冬下起了雪。肢体的律动美,整体舞蹈的美,都需要深入其中 才能发掘。“你为何来此?又为何起舞? ”“热爱。”沙哑的声音回答了她的问题。我甚至不 知道自己是如何开口回答的,但两个字就似洪流一样奔涌而出。
因为我热爱它,我会深入其中,探其华实,才会有美不胜收的律动。“舞之韵”不仅仅 是表露出来的体态,还有深藏于心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
深夜,在此刻似是被点亮一般,星光洒落人间。
清晨,我又一次踏入练舞室,手搭把杆,仰起了头。水袖,这一柔和又充满力量的象征 终是穿在了我的两臂。昨夜的风雪将一切黑暗袭卷而去。
俯身,舒展,起跳,松开水袖。洁白铺展开来,抖落的姿态书写着韵律,热爱与无穷尽 的舞之韵。
13. 石磨之韵
烈日炎炎下,脚下的花草都低下头去打了蔫,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住了……,“咚、咚、 咚”几声沉重的闷响打破了寂静,也逐渐打破了我心中对于工匠精神的误区。
打小,我总能听到那一声声有韵律的敲击声,抬头望去是爷爷穿着发汗的汗心,一下下 挥着锤头的身影,精瘦的脊背敞着,一根根肋骨上淌着汗在阳光下反着一道道光,我走向前, 在一声声敲击声中盯着那块有半人高的石头,总感觉它是那么坚固,不可能被瘦小的爷爷敲 碎,这敲击声恐怕…….望着出神的我,爷爷没有停止动作,一边敲一边笑着说:“这声音是不 是听枯燥的?但我就觉得他还挺有韵律的!”说罢,我更加不解了,这枯燥的声音怎么就有 韵律了?
夏天是漫长的,也是磨人的,可爷爷敲击石头的声音一直没有停下…….我时常想:难道 爷爷不累吗?难不成他是喜欢打击乐?可爷爷一生都呆在农村,哪有什么音乐兴致…….
直到一天清晨,村口的王叔走过来,满脸笑意和歉意地摸着已经成了型的石磨道“陈师 傅,磨是辛苦你了,村里的磨不中用了,您上了年龄依然…….””唉!人老了但体力还在!”爷爷 打断道,眼见王叔从袖口立拿出个信封,爷爷却坚决不要,“您实在不必,我的回报早已经 在制作的时候得到了!”听爷爷这么一说,我急了,那有这么辛苦的劳动,一点报酬都不要 的!可爷爷却笑了,“报酬就在心里呢!”我听吧,似乎有了些许融动……..沉思了许久,我终 于悟道,原来是爷爷对制磨的热爱呀!
“咚咚咚……‘’不管风吹雨打,声音终是响起,我现在听到它,却觉得亲切,这其中不仅包 含爷爷的热爱,还有他那宝贵的工匠之韵。
14. 古琴之韵
世间万物各有其韵,无论是景、人、物,它们可以让你体会到大千世界的意韵,或人间 冷暖的情韵,亦或是优雅气度的神韵。而古色古香的琴身,悠扬动听的琴声,带着我感悟古 琴之神韵,体验人生之韵味。
在落日余晖洒进琴坊时,我却急于逃离这喧闹纷杂的钢琴坊。转过身来,在无数黑白琴 键间我偶然看到一抹清新典雅,你将我牢牢吸引,使我缓缓靠近,心中不停地描绘着那番韵 味。
等到我在家中再一次欣赏你的神韵时,我不禁眼前一亮。十一根琴弦紧扣在琴身两侧, 庄严的古木色赋予你典雅,琴弦虽纤细,但丝毫未显羞瑟,它们刚柔并济,悠扬动听,展现 着你独特的魅力。
当我的指尖第一次触上琴弦,我便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事。但为了一睹你的风采神韵, 我还是坚持了下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获得了欣赏老师演奏的机会,我侧耳细听,一阵 深厚的 *** 恍入幽篁,我仿佛看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在朝阳升起之时,千年古钟被 撞击作响,人们其乐融融,安居乐业,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谐。老师的演奏使我深入古人 的世界中,我也下定决心深入其中,用心感悟古琴之韵。
花开三季,日历换了三台,我也练到技艺纯熟的地步。在演出比赛前,老师意味深长地 告诉我:“你只有用心演奏,才能窥见其中的情趣,才能得到古琴更深的韵味。”面对观众, 我整理好心情,奏响了那串轻柔的音符。那琴声时而轻脆如流水,时而有力如瀑布,时而深 沉如豪情高歌,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高音时,我的心随之急促跳动,低音时,我的脑中 产生万番遐想,我好似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绿树,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和辛弃疾一起回望历史,诉说“不尽长江滚滚来。”乐曲诠释着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我更是体会到古琴之韵:不仅将我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还引导我学习古人处事的态 度,丰富我的文化修养。
一天中最后一缕阳光照在那个练琴的少年身上,我看着清闲典雅的你,一笑。你带给我 的不仅是和谐悦耳的声音,还有为人处世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崇敬,你的韵味会指引着我 前进的方向,向远方的天宇翱翔。
15. 中国结之韵
初秋的阳光,穿过梧桐的枝枝叶叶,散落在土黄的木桌上。老奶奶一手拉住红绳,一手 拿着镊子,轻巧的将红绳穿过。望着屋内的这一情景,感受着中国结的韵味……
走进胡同,翻阅历史的足迹,那红木漆的大门既静谧又安详。阳光透过橱窗里的那一串 串红,深深的吸引了我,我驻足停留,只见一位老奶奶正专注的编织。夕阳照在她的背上形 成了一道金色的弧线。老奶奶认真编织的样子,与后面的砖墙构成了一幅唯美的水墨画。
奶奶抬起头,热情地招呼我进来,随后便介绍着墙上挂着的中国结。
“这是双钱结,因内有两个铜钱而得名,寓意好事成双;这是藻井结,结构紧密,因外 形与古代时的天井相像而得名……”奶奶一一介绍着,好像对每一个中国结都十分了解,她 对中国结的热爱和执着坚守,不由得让我心升敬意。
“我来教你编中国结吧。”奶奶微笑着对我说,只见她拿出一根合适的红绳,一步一步 的教我编织,她先将红绳的一头绕出一个中国结的轮廓后再将中国结的另一头穿过。奶奶认 真教学的样子,让我对她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
我照着奶奶的步骤也开始编织了起来,开始几步比较简单,我心里有几分小得意地想, 原来中国结这么简单。编着编着,却乱了步骤,我试着将红绳绕回,可是越编越乱,我将不 成形的线团扔在桌子上,心里有几分沮丧。
奶奶看见后,微笑着对我说:“编中国结切忌心浮气躁,平心静气,一步步编方能成功”。
小小的中国结的背后竞蕴含着如此深刻的道理。奶奶的话,如一股清流在我心中缓缓流 淌。我拿起中国结,再次开始了编织,如果遇到比较难的步骤,奶奶会一步步演示给我看, 只见她拿着镊子,慢慢地挑起红绳,一穿一压,三穿一压……奶奶那娴熟的动作,专注的表 情,慈爱的眼神,使我对她有了深深的敬重之情。云虽淡,风却很轻,终于,在奶奶的耐心 指导下,一个精巧别致的中国结诞生了!
临行前,奶奶环顾四周,最终停在一个祥云结的旁边,她摘下中国结并递给我说:“中 国结这一工艺,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年轻的你们能将这一文化传承并弘扬下 去。”望着奶奶那期待的眼神,我双手接过中国结,坚定的点了点头。
中国结,那传穿千年的韵味,传承着无限的魅力,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手艺人,使我深入 绳结文化中,感受这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韵味……我将带着这份美好砥砺前行!
16. 刺绣之韵
刺绣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厚的文化韵味和精神韵味。我在学习刺绣的过程中,更感悟 到了这两种独特的韵味。
小时候,每次看见妈妈在绣图案,我便充满兴趣,却苦于年纪太小,容易受伤,无法进 行尝试。今日,便得到了向名家学习刺绣的机会。踏入教室,映入眼帘的便是各式各样的刺 绣作品,其中一幅梅花图所呈现的图案,给我一种傲雪凌霜、“凌寒独自开”的感受,其生 动形象的特点,使我隐隐感受到了刺绣文化独特的韵味,让我对刺绣更有兴趣。
第一步的纫针。我看见老师轻松完成纫针,便迫不及待地拿起针线,左手捏针,右手拿 线往针孔里穿去,双目聚精会神,紧紧盯住手中的针线,可针线却如同一个顽皮的孩童,不 听大人的劝导,不论我怎么努力,都不往针孔里钻去,使得我心急如焚,动作开始急躁。老 师看见我的样子,走过来握住我的手,指导我动作,并耐心地讲道:“学纫针要心平气和, 切不能图快而急躁。”听完指导,仔细观察动作后,我再次进行尝试,并让心沉静下去,做 到心平气和。不一会,便学会了纫针。这短暂的过程,让我领悟到了刺绣的精神韵味,懂得 心平气和。
接着,我先用笔在布上描出梅花的图案,然后拿木绷将布紧紧绷住,随后左手握住木框, 右手拿起针在布上找准一点,扎下去再穿上来,反复重复,图案也在逐渐完整。我心想:刺 绣也没多难,自己还是很有天赋的。想着想着,针扎在了手上,使得手中的木框掉落。待缓 过疼痛后,捡起木框,发现布背面一团糟,线全缠在了一起。我只好将线剪断,重新再来。 这次,我不再分心,全心投入到刺绣中,每次出现扎手时也不放弃,只想着学会这最后的部 分。不一会,作品便完成了。看着自己的作品,我感悟到了刺绣文化和深层精神这两种韵味, 懂得了专心与坚持。
刺绣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刺绣既让我感受到文化独特的韵味,也让我懂得了心平气和、 专心、坚持,深入其中,悟到了所包含的精神韵味。
17. 诗词之韵
挥毫泼墨,笔墨间,言说情怀之美;举杯邀月,低吟时,诉尽哲思之辉。诗词之中,朝 暮并往,四季同歌,我看尽纯美、豪迈与节气之韵,食之甘饴。诗词之韵,回味无穷。
诗词中,有自然之韵,我领悟着纯粹的真谛。
犹记得那节语文课,阳光透过窗棂,柔和了教室中的一切,勾勒出淡淡的轮廓。老师轻 颂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些词句仿佛古朴而光洁的珠子,跳动着跃出,仿佛几千 年的沉寂后又有了生命,我沉醉其中,正似“相逢却似曾相识,未曾相识已相思”,古珠落于 我心,启迪思想。国风一百六十篇,我最喜欢《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轻轻读着,我仿佛看到乡野边,凝着露珠的桃花娇艳欲滴,如那即将出嫁的新 娘子的面颊,这首诗是那么朴质而美丽,细品,我明白诗词之美韵便如清水出芙蓉般不加雕 饰的真挚最能打动人心。
诗词中,有豪壮之美,我学习古人忘怀得失的胸襟。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变得患得患失,害怕抓不住眼前的一切,最黯淡时,词中饱含的豪 迈之韵便是我唯一的光。学累了,便手捧温茶,执一卷书倚窗边,不觉时光流逝,渐渐,我 从那书的字里行间明白——悲伤而不和谐的插曲随时可能存在,但生命的主基调却始终应是 壮丽的。希冀的,昂扬的。世界虽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也有“回看雕栏处, 千里暮云平”的壮美,谪仙人李白时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的柔情悲思,更多 的却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阳刚豪情。旷世奇才苏东坡虽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 年夜雨独伤神”的断肠之哀,待诗案风波平复,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少年意气,昔古人经 历人生大浪沉淀下的豪情与淡泊,让我不再消沉,这是豪之韵给我的启迪。
诗词中,有气节之韵,我理解着民族脊梁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文天祥叹尽“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的苦涩后,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的豪言壮语。气节之韵,饱含的是民族精神。
诗词之韵,韵在自然,韵在豪壮,韵在气节。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韵,是民族精神 之韵。
18. 皮影之韵 (片段)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屋中飘扬 着悠远而又古老的秦腔,时光似乎也随着韵律而凝固回流,老人时而挑眉,双目怒瞪,那楚 霸王的英气竟流露出来。时而头一抖,眼一横,竟显出霸王的威武与自负。又猛地全身颤抖, 双眼通红,饰出了四面楚歌的放纵形骸。
老人唱着,脸上的肌肉也随之动起,那歌声中字字真情,包含着临死前的无可奈何与哭 诉。有道是:楚歌难掩霸王气,乌江之畔魂何依?且化腾云东流去,年年月月叹虞姬。只叹 两字:可惜!
19. 星空之韵 (片段)
直到夜幕降临,我出门散步,一抬头,便被满天星光所震撼,我从来没未见过如此的星 空,极深的夜空中点缀着千万颗宝石,平日里高远的天空低垂下来,星空离我很近,近到不 必危楼高百尺,便可抬手摘星辰,一颗颗繁星闪烁着,清晰而明亮,平静而温柔。像是星空 俯下身子,用最明而温柔的目光,认真注视着这寂静的郊外,注视着寂静中的我。
我浮动消沉的心似乎平静了下来,星空的韵味使我感到无比安稳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