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甘肃张尕怂唱的花儿(西北民谣张尕怂),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甘肃张尕怂唱的花儿(西北民谣张尕怂)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甘肃张尕怂唱的花儿(西北民谣张尕怂)

作者 | 柳成枝 编辑 | 范志辉

在2020年来临之前,大概没有多少人会想到,春节前后的一个月会是那么的漫长。待到慌乱、迷茫、无聊时,许多人甚至开始了倒数开学、复工的日子。"一觉醒来之后,假期又延长了XX天"、"如果学校还不开学,我 "、"早知道在家待了这么久,我 "类似这样的句子,成了许多宅家出不了门的网友相互调侃的日常。

#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话题,其实是来自一个网络爆红的短视频。视频中,一位男子身着土气棉袄、头戴皮帽子、留着大胡子、拿银行卡拨着三弦,哼唱了一首叫做《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的歌曲。

出乎意料地,视频一经上线就在短时间内发酵并收获了近4万次微博转发、超100万的快手最高点赞、超140万的抖音播放量,而#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话题更是登上微博热搜榜,获得了2.9亿的阅读量。

"早知道在家待了这么久,我也不会只买两包红 *** "、"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我就应该多拉拉妹妹的手"、"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我也不会花500去烫头",颇具生活感的的歌词更切中了众多"宅家长毛"者的心境,被人吐槽又好笑又心酸。

而视频中的这位男子,就是西北的民谣音乐人张尕怂。

《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泥土味儿"深处听温情

张尕怂,原名张建煜,"尕怂",这么一个怎么看都不像是寓意吉祥或正面的名字,是他的艺名。

他的家乡在甘肃白银靖远县,是一片广袤的西北小塬和偏僻的山庄,有王之涣《凉州词》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也有马萧萧《黄河钩沉》中"将先人粗糙的石器/和炎黄的呜咽/深埋"。那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人人都会信天游的地方,也是张尕怂音乐萌芽的地方。

作为在黄河边上土生土长的新时代青年,张尕怂和他的祖辈一样对脚下这片土地怀有深情,他做的民谣音乐也都充满了满满的"泥土味儿"。无论是《谈恋爱》中 "你把哥哥的腰抱上/我们浪新疆" 这样轻松有趣的歌词,还是《黄河尕谣》中"高高山上一清泉/流来流去几千年/人人都吃泉中水/愚的愚来贤的贤" 略带的一点哲学思考,抑或是《隔壁的王妈妈》中讲述村中邻里关系的"村路口私设关卡/门外装铁栏",扑面而来的都是那尘土飞扬的黄土地,仿佛蹬起脚尖就伸手可及的蓝天和随风飘动的麦穗。

张尕怂的每一口西北乡音和那些穿越千年的传统乐器,都提醒着听歌的人,这些从民间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音乐,具有如此美妙的生命力。

而他最近发的新歌《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也在淡淡的方言演唱中打动了疫情中的人们,意外登上了4月25日微博热搜榜的第19位。据张尕怂在微博中介绍,这首歌的灵感来源是他在武汉前线抗疫的姑姑张荣霞,也是写给所有像霞霞一样勇敢又平凡的抗疫战士。

张尕怂说,家里人都把姑姑叫做霞霞,"没事就在快手上发视频, *** 耍宝唱歌弹钢琴",语气中充满了家人间的亲昵和调皮。"吐槽"完自己的姑姑后,张尕怂又唱道:"中国有一群大夫也叫霞霞,不晓得名字也看不清她们脸",更是点出了平凡生活中的伟大,这些身在前线的"霞霞们",并非是天生的英雄,不过也是你我身边一个个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从《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中的温情与大爱,还是《姐姐》中的少年无奈,抑或是《谈恋爱》中为爱吃醋的思春少年郎,歌曲的题材跨越爱情、亲情和家国情怀,但其中不变的是记录平凡生活的真实,不抬高也不去煽情,仅仅只是如实记录和诉说,却仍旧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

张尕怂民谣的另一印记则是浓厚的西北民间音乐元素,譬如说西北民间社火小调(秧歌)、戏曲、青海花儿、秦腔、贤孝、青海越弦平弦、皮影戏、 *** 鼓子、打搅儿、眉户戏等。以《防疫·宣传标语记录(1-3)》《疫情·民间愚人娱事》为例,其采用的是西北的三弦伴奏曲艺"贤孝",诉说内容主要以说唱英雄贤士、忠臣良将、孝子贤女等故事为主,教化人们"处世为贤,居家尽孝"。而《早知道在家待那么久》《姐姐》则分别改编自青海花儿小调《雪白的鸽子》《挖虫草》,《骚情哥》改编自甘肃武威小调《十道河》,此类作品都出脱于传统民间音乐,但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的呈现,更容易被动当代年轻人所接受。

某种意义上来讲,张尕怂的民谣不止是一首首音乐作品,更体现了音乐人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民间音乐和文化。他唱的就是他的生活,大西北的日常,而张尕怂在当下社交媒体的"出圈",更是西北民间音乐在新时代的复燃。

民间音乐的时代回声

每一个时代的音乐,都应该是特定时代的回声,在歌唱中记录时代的美好或疼痛。而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的出现,也让这个时代的民间音乐具备了更强大的传播能力,也更真实地被呈现出来。

以快手为例,据音乐先声观察,除了唱西北民谣的张尕怂,陕北的说书表演者贰强、河南的豫剧人李树建、贵州的"浪漫侗家七仙女"、教唢呐的陈立宝、玩四弦的格桑芝玛、打安塞腰鼓的三哥哥,以及众多仅限于爱好的普通人,都在快手上玩得不亦乐乎。可以看到,随着互联网向大众圈层的普及,民间音乐也从传统的口口相传和面对面的唱山歌,在助快手等新媒介的助力下走进了更广阔的大众。

根据《快手:走向更好的自己——2019小镇青年报告》《快手非遗报告》等数据显示,2019年快手上非遗作者为200+万人,上传的非遗作品达300万条,其中平均每3秒就诞生1条非遗视频,其中最受欢迎的十大非遗内容分别是秦腔、社火小调(秧歌)、面人儿、豫剧、火把节、庙会、象棋、晋剧、二人台,西北民间音乐占据前列。同时,在快手上,标签为"秧歌"、"民歌"的作品则分别超过30万、16万,标签为"青海花儿"、"民间音乐人"的作品也分别超过了4万、3万。换句话说,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民间音乐,也主流市场面前或者体量不够大,但最终却在快手上得以百花齐放。

那么,为什么民间音乐会在快手广受欢迎呢?

首先,民间音乐在快手的大火与短视频的兴起密切相关。一方面,短视频模式的高渗透率,大大拉近了用户之间的距离,可以让民间音乐人足不出户或者在山间原野上就能完成自己的音乐表演,而短视频的传播特性,也推动了民间音乐的花式改编和演绎。以张尕怂《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系列作品为例,接地气式的穿着和原生态的背景实则与音乐融为一体,也让人在听觉、视觉上达成互通,提升了歌曲的共鸣感。

另一方面,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注重激发用户的UGC潜能,大大降低了用户创作内容的门槛,在这种信息公平流动、赋权弱势群体、创造社会平等的文化表达氛围和普惠公平的分发机制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从而也给予了民间音乐、民谣歌手新的空间和机遇,打破了现实中没有舞台的困局。

再者,去中心化的算法和尊重每个个体的价值观,也推动快手平台上形成了丰富多元的音乐生态,为各种类型的音乐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壤,也反过来为民间音乐提供了创作的灵感来源。譬如说,张尕怂的《《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防疫·宣传标语记录(1-3)》《疫情·民间愚人娱事》都是由疫情期间的民间大小事串联,在快手等互联网渠道采风而来。

而近期火起来的"青海花儿"热,也是最初也是快手引爆。一位青海的朋友告诉音乐先声,他们村几乎人人都在玩快手,很多人都在上面唱"花儿"。这种鲜活的生命力从灶台到舞台,从草原到荒漠,从乡村到城市,都在快手上找到了舞台,充满了野生野长的冲击力和感动。

也正是因为有了快手这样的新媒介平台,民间音乐在新时代的这些声音,也能被更多人听到,在转发、评论、点赞的互动中参与到民间音乐的保护传承里。或许可以说,民间音乐在快手的火爆恰恰体现了快手对于普通人的记录价值,它不但记录着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也承载了音乐等文化内容分发传播的新阵地。

结语

不可否认,民间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的传播困境早已不是新鲜事,而对于民间音乐的质疑之声、什么是主流、什么是"下九流"的争论,更是不绝于耳。

从专业性来说,民间音乐人们的作品或许并没有那么成熟,他们的音乐素养可能来自于一代代的口耳相传,音乐或许时髦也并不新颖,但与这些歌曲背后映射的浮生百态,却足以让人叹服。如果这都不是艺术,那么什么才是?

四年前,方励导演为《百鸟朝凤》的花甲一跪让无数人看到了民间音乐的悲情;四年后,张尕怂从西北带来的传统艺术则让我们看到了民间音乐更多的可能性,而百鸟朝凤电影里唢呐的原声演奏者陈力宝,也在快手收到了上百万学费,找到了自己的新天地。

这一切或许也在预示着,在去中心化的时代,一度被遗忘的民间音乐也能迎来"百鸟朝凤"的高光时刻。

排版 | 安林

看完以上内容: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启发,我想邀请你帮“先声”三个忙:

1、点个赞,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内容。

更多甘肃张尕怂唱的花儿(西北民谣张尕怂)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