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自古江南人杰地灵,而今亦是驰骋华夏疆土。在这次始于武汉、蔓延中国的疫情当中,五个浙江出身的人物,也各自因为不同的身份,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01 李兰娟
今年73岁的李兰娟,本可在家颐养天年,儿孙承欢膝下,春节前夕却因国家需要,加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披甲上阵,攻克新型冠状病毒。
李兰娟,1947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因为父亲眼疾严重,早早赋闲在家,全家只靠母亲一人苦撑。
李兰娟13岁的时候,母亲把她叫过来,让她别读书了,回家帮忙。李兰娟含泪答应了,她知道家境的困难。所幸班主任不舍得这样的好苗子,一边苦口婆心做她父母工作,一边又千方百计帮她筹措学费。
得以继续求学的李兰娟,埋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为她后来一生的治病救人,写下了注脚。
李兰娟从重点高中毕业后,由于国家大环境的原因,响应号召回到了家乡,成了一名代课老师。在做老师的时光里,她爱上了针灸、草药等实物,啃着医书、捣腾药材,自学成了一名赤脚医生,并给乡里乡亲看病。
由于父亲常年受眼疾困扰,而把病人治好又带给她极大的满足感,李兰娟决定弃师从医。
1970年,23岁的她有幸被推荐到了浙江医科大学(后被浙江大学合并)深造。自此,一个乡村的赤脚医生褪去,而中国医学界的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重型肝炎肆虐,患者死亡率高达80%。目睹那些病人和家属的痛楚,李兰娟决定投身肝炎治疗这一难题当中。她经过10余年的研究探索,在1996年创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重型肝炎的治愈率从11.9%上升到78.9%,挽救了无数家庭。
李兰娟此后担任浙江大学教授、附属医院副院长等职,继续在教学、科研、实战的道路上探索。
2003年,中国爆发了SARS疫情。此时的李兰娟为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她当机立断,在浙江出现疫情的第一时间,对患者所在的小区,包括密切接触者上千人进行隔离。这在当时是非常让人吃惊的举措,没人敢轻易这么做。事后证明,浙江对SARS疫情的管控是极其有效的。
2015年,李兰娟与郑树森成立树兰医学奖,奖励在医学领域做出突破贡献的中国籍人才。这位郑树森,正是她的丈夫,也是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内顶尖的肝胆胰外科专家。
有句话说,最美的爱情就是势均力敌,也许说的就是这对伉俪。
2月12日,媒体报道,李兰娟团队带来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四抗二平衡” 救治模式已经初显成效。而与此同时,网上也有舆论在攻击她为自己儿子的公司输送利益。虽然经各方调查为谣言,但李兰娟却因此背上了不该有的压力。
这位73岁的老战士,如今仍然奋战在武汉疫情一线,不舍昼夜。
02 张文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是中国前十的顶尖医院,其感染科连续多年名列全国榜首。身为感染科主任的张文宏,也是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张文宏,浙江温州人,曾就读于瑞安中学,高三保送上海医科大学(后被复旦大学合并)。彼时交通极为不便,传言张文宏从江心码头坐了一天一夜的船,才到达上海。
2000年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由于时代的不同,相比于李兰娟,他的求学之路相对平顺,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张文宏不仅医术精湛,同时能将复杂的医学术语讲解得浅显易懂,让患者倍感温暖,其名声在上海日益响亮,获得了”银蛇奖“等众多卫生系统奖项。
张文宏这次在全国的走红,是他疫情期间对着媒体所说的那些人话。
“第一批医生,他们在对疾病的传播性、疾病性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把自己暴露在病毒面前,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医生,人不能欺负听话的人,所以我把他们都换了下来。”
这样的实话,一阵见血,又让人感动。
“每个人都是战士。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你觉得很闷,再闷两个星期,病毒也给你闷死了。”
这样的激励,充满幽默,又鼓舞人心。
与有些专家对着公众欲言又止不同,他总是最大限度地输出他的看法。问到对疫情防控的判断,他坦言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最理想,取得完全成功,元宵节前控制住武汉疫情,二到四个月内结束战斗;第二种胶着,像当年非典那样,拖个一年半载;第三种完全失败,像2009年墨西哥猪流感那样,波及全球。我们会争取短期内结束战斗,元宵节之前这段时间非常关键!
他既不遮掩事实,也不渲染恐慌,说的都是让人明白的大实话。
疫情期间,张文宏的忙碌可以想象。以他的身份,他是不需要到一线查房的。但是他说,领导在关键时刻,不能只在后面指手画脚,不进去跟病人接触。他查房的主要原因就是消除医生的恐惧。
如何让别人先上,就是让自己也上。
不管白天再忙,每当夜深人静,张文宏总会坐在电脑前冷静思考,写下最新的科普长文,从未中断。他这样做,为的就是消除公众恐惧,用专家的视角,客观、理性分析国内外的科学数据,分享临床事实,就是为了“拨云见日”。
他说:“如果任由谣言满天飞,那么即便空气中没有病毒,也会充满恐惧。”
03 陈薇
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又是女将军,被认为是热门电影《战狼2》中doctor chen的原型。
1月26日,大年初二,陈薇率队进驻武汉,成为武汉疫情中又一位浙江籍的核心专家。因为抗击SARS和埃博拉的经历,她被视为此次抗疫的另一位”种子选手“。
陈薇,1966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年轻时候的陈薇,长发飘飘,时尚中带着羞涩,网友看到她年轻时的照片大呼是“初恋脸”。
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大学,虽是理科生,但是喜欢文学和舞蹈,常常光顾周末的学生食堂舞会,还是大学咖啡厅的第一批女服务员。
1988年,陈薇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获得了唯一的保送清华研究生的机会。
研究生期间,偶然一次机会,她接触了军事医学科学院,被那里的尖端课题和科研设备所吸引,产生了一种投身其中的强烈愿望。
1991年,硕士毕业的陈薇作出了一个选择:参军,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做科研。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在此之前,她已经签约了一家著名的生物公司,即将开始高薪白领的生活。家人朋友都觉得清华毕业的硕士到部队就等于埋没了自己,甚至认为“入伍就是落伍”。
但陈薇坚持了自己的决定,一个学术型的女将军之路从此开启。
1998年,32岁的陈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同年,她成为了一位母亲,但只休了一个月产假,就回到了实验室。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她抽空去看了一下公婆,回到实验室只看到一地的液体,两个月的细胞实验化为乌有,一个人放声大哭。
渐渐地,陈薇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崭露头角。
2003年,国内SARS爆发。
陈薇带着科研团队,日夜投入与病毒的战斗,进行非典病毒的体外细胞试验,构建新的动物实验模型。在一百多天里,丈夫和孩子都没法见到她。
有一天,陈薇家人得知当天的《东方时空》可能会有陈薇的镜头,一家人就守在电视机前面。节目播出时,儿子对着屏幕亲了妈妈一下。
2003年4月28日,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人ω干扰素”,通过了国家食药监局的批准,获准进入临床。她还亲自送药到当时的小汤山医院。此后,全国共有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无一例感染。
2004年,非洲爆发了致死率更高的“埃博拉”疫情。陈薇不顾危险,远赴非洲。
2014年,研究十年之后,陈薇团队研制成功世界首个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并拿到了境外临床试验的准入证,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疫苗境外临床试验的“零”突破。
这次武汉新冠疫情,女将军陈薇再次冲到了重灾区武汉。
她说:“作为军人,只有两种状态,一个是打仗,一个是准备打仗。”
04 陈一新
2月8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出任中央指导组副组长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武 *** 民奔走相告:“一新回来了”。
陈一新,1959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他长期在浙江省内工作,曾主政金华、温州,于2014年底晋升浙江省委常委。
近五年来,陈一新历经数次职务调整。
2015年11月,首次走出浙江,出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2017年1月,任湖北省委常委、副书记和武汉市委书记;
2018年3月,再次进京履职,任中央政法委委员、秘书长。
在武汉任职期间,陈一新自称是武汉的“一号打工仔”,大力提升城市格局,强化招商引资和人才落户,毕业落户的大学生人数一度增长6倍,让武汉在国内的存在感大幅提升。
此番重回武汉,站到疫情中心,陈一新能为这里带来什么转变,所有人都在期待。
自2月8日赶赴武汉以来,陈一新即刻开展调研工作,重新全面了解这个曾无比熟悉的城市。考虑到当前的现实任务,为了不耽误大家时间,他选择通过微信群与武汉干部“见面”。
根据“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披露的群聊记录,陈一新此次就打好“应收尽收”攻坚战强调了四点内容,包括思想认识、目标要求、责任机制和保障举措。
“水龙头不关,拖地板再起劲也是徒劳。”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是一句口号,必须落实在“应收尽收、不落一人”的具体行动上,体现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死亡率上。
经过数日调研,他深刻认识到武汉存在的确诊难、收治难、隔离难、保障难等大问题,这些问题不根除,疫情就无法得到控制。
所以也就有了2月12日的一幕,湖北突然宣布新增14840例新冠肺炎,引起网络广泛关注。
让问题尽快暴露出来,才能解决问题。
2月13日,陈一新一改此前湖北官方的口径,对媒体坦承感染底数还未完全摸清。
陈一新说:“回湖北武汉为湖北、武 *** 民办实事、处理急事,这是我的责任。”
05 应勇
2月13日,应勇赴任湖北省委书记,替换了蒋超良。这位从上海空降湖北的一把手,同样受人瞩目。
应勇,1957年出生于浙江台州。他早年长期在浙江的公检法系统工作。
应勇任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期间,曾参与侦破省内最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
温岭“3·23”案是浙江省1949年以来涉案人员最多、犯罪行为最恶劣的黑社会性质团伙案,牵涉了温岭市原市长周建国、温岭市公安局原局长杨卫忠、温岭市财政局原局长洪烈明等 *** 内部人士。
应勇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正是专案组负责人之一。
2007年12月,应勇从浙江到了上海,先后担任上海市高院院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上海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等职务。
2017年1月,应勇晋升为上海市市长,至今3年。
担任上海市长期间,应勇每年都要两次面向公众媒体。一次是每年两会后,应勇要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一次是上海每年都举行面向外企的市长咨询会,这也给了上海很多国际大都市的经营思维。
媒体对他的印象是,记忆非常好,很多数字熟稔在心。
1月20日晚,国家卫健委确认上海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1月24日上海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成立了以张文宏为组长的专家组。
这段期间,应勇频频调研上海各地的防疫工作,并提出“只有勇于接受监督的 *** 才是不懈怠的 *** ,只有勇于接受批评的 *** 才是不断进取的 *** 。”
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城市,上海没有一味地管制,而忽视了经济,早早做了复工的全面部署。
2月10日是上海错峰复工的第一天,应勇前往工业园区、建筑工地、商场和轨交站点,查看企业复工和疫情防控情况。这也是应勇最后一次作为上海市长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此次在湖北新官上任,应勇第一天开了三个会。
上午,湖北省举行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在中组部宣布任免决定后,应勇发表任职后首个讲话,他说,他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思想境界不负重托。
下午,应勇第一时间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防控措施,提出了五点具体要求。
紧接着应勇又参加武汉市的领导干部大会,他“希望大家以实际行动支持王忠林的工作”。王忠林是武汉新到位的市委书记。
媒体统计,应勇在到任首日参加的这三场会议上,连说了16个“战”字。其中他说道:“湖北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在这片战场上,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打赢疫情防控之战。
有篇流传很广的文章说,湖北的问题,在浙江这里找到了答案。这个说法或许偏颇,但是我们相信浙江人,凭着实干与担当,能够在这场全国的抗疫中,散发浙江人的光芒。
这就是五个浙江人物,让我们谢谢他们,也期待他们。
李兰娟:浙江绍兴人(柯桥)
张文宏:浙江温州人(瑞安)
陈 薇:浙江金华人(兰溪)
陈一新:浙江温州人(泰顺)应 勇:浙江台州人(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