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后来是谁翻唱的火了(那些被翻唱火的歌),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后来是谁翻唱的火了(那些被翻唱火的歌)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后来是谁翻唱的火了(那些被翻唱火的歌)

大家好,我是海马。

最近刷抖音时偶然听到了一首歌《虫洞》。

老实讲,这首《虫洞》让我对抖音原创音乐的态度有了一个很大的改观。

编曲采用英式抒情摇滚的器乐编排方式,前奏的吉他采用了独立摇滚标志性的很淡的过载音色。

第一部分主歌只有一把琴配合人声,看似单一却将声音中带有的少女感发挥的淋漓尽致。

副歌加入鼓点、键盘此起彼伏,意犹未尽。

这跟我之前在抖音上听到的bgm感觉很不一样啊!

还有这首《四个她》。

这首极具空间、迷幻感的电子编曲,加上空灵的嗓音。

太独立了!

根本不是烂大街的口水歌。

好奇去翻了一下原唱,原来这姑娘是前阵子爆火的作品《勇气》的原唱。

《勇气》有多火?全网播放量超10亿,在 *** 上都有1400多万次收看。

歌曲那么火,但背后的她,竟然不曾走入过大众视线?

这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兴趣,打算去好好查查这个小姑娘到底什么来头。

95年的棉子出生在一个挺传统的家庭,从小学画画,应该带着父母的期待考上一所美术院校。这大抵合适和她身上安静的气质符合。

但棉子初三时,忽然迷上了吉他。这个话不多的姑娘突然发现,原来许多感情和表达,在音乐里都能找到答案;原来内心的话还能够唱出来。

对音乐的热爱就这么扎根了,棉子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音乐讲更多的故事。

“半路出家”并不容易,在经受了父母反对、自我怀疑、旁人冷眼之后,她依然坚持自我。

可音乐这条路,有那么简单吗?

本身就在一所重点高中读书的她,平时文化课学习任务就很紧张,周末两天还得艺术培训学院上专业课,每天早晨8点到下午5点,晚上回家继续学习。

根据棉子自己的描述,高中三年是自己最努力的三年,前两年里几乎没有周末。

我作为一名艺术生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们高考真的不容易,甚至每年填报志愿撞车的比例比文化生还要高很多。

棉子通过一系列努力通过了艺考,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广西艺术学院。

大学期间棉子组起自己的第一支乐队,当时的她就下决心要把从前里没有玩过的东西、该交的朋友都补回来。

跟大部分乐队一样,棉子和朋友们一起省吃俭用买设备、扛着十几公斤乐器跑老远、一群人在密不透风的地下室排练、在台上感受别人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喜爱和欢呼。

成员们经历了吵架、和好、分歧、团结、互挺和理解,在音乐中相伴了四年。到了毕业季,大家为了生活各奔东西,乐队也就此解散。

失去乐队踏入社会的棉子感到无比迷茫,只想做音乐的她没有固定工作,只能给小朋友带带钢琴课,偶尔写几首歌卖点钱。

想以音乐为生的她深知,这并不是长远之计。

国内的音乐环境,对于初入行业的音乐人来说,确实不算友好。

对音乐的热爱和刻苦也仅仅只是敲门砖,能被“看见”,到底是小概率事件。

闲暇之时,棉子在抖音上发了一条弹唱视频。

一位朋友给出了诚恳的建议,还不断鼓励她:

如果肯坚持,你一定能成!

棉子心想反正自己平常也没什么事,那就试试。

无心插柳柳成荫,歌火了!

她的第一首原创作品《胜利者》,达到了1.2w的点赞量。

借此机会,她来到北京签约了公司,决定专心做音乐。

在一次采访中棉子表示:“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只能用有限的一生去拥抱音乐。”

有乐队经历,坚持独立,不随波逐流,简直宝藏。

随后,我又在抖音听到了另一首歌《新编帝女花》。

这首歌被收录到了抖音非遗音乐专辑《国韵潮声》里。

传统的粤剧与Future bass融和,加入了和声切片,带有R&B的唱腔,细碎的打击乐为点缀,整首作品充满了科技感。

这首歌的演唱者也是一位抖音音乐人,贰茉儿emo,一位性格腼腆的东北姑娘。

热爱戏曲文化的她改编了这一版很特别的《新编帝女花》,很难想象一个东北姑娘为了完成这首歌,一个字一个词地学粤语,还被戏称为最强东北粤语。

值得一说的是这首歌的制作人是HEEZE。

熟悉电子音乐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这位的后起之秀,最擅长将和声切片与一些爵士乐的元素融入电子音乐,而且这也是第一次尝试将流行与戏曲相结合。

这制作水准一点都不输给一些大厂。

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以一种现代的形式、融合更多未来的元素去进行表达,需要克服前期创作难度、后期听众接受度,还有甚至语言上的难关,这种不畏难的精神,不正是渴望“被看见”的音乐人该有的态度么。

再比如,很多人都算熟悉的这位Lambert,一个擅长“玩”音乐的男孩儿。

他喜欢用英文的flow去改编一些传统的歌曲,一首《月亮之上》被他唱出了“高攀不起”的感觉,《不得不爱》、《简单爱》等经典歌曲也拥有了另一种魅力。

年轻人的脸上写满一切本该如此的自在劲儿,新的融合让人眼前一亮,而“玩”的惬意背后,是音乐的“专业”素养在支撑。

然而,即使作品质量再高、个人天赋再好,大部分音乐人走到头也就是“歌红人不红”的窘境。

我很庆幸我发现了这些年轻音乐人,音乐本就是“讲故事”的艺术。乐坛也不该只有传统的、成熟的、老一派的故事,只有更多的新鲜血液、新派的音乐制作手法、甚至新的流派不断的产生,音乐这条河流才能保持流动。

像这三位,他们的作品你们或许都听过。

但他们,似乎从未被大家“看见”过。

有趣的是,棉子、貮沫儿和Lambert,昨天还真就参加了一场“看不见音乐会”。

这场活动的目的是要宣布今年的抖音看见音乐计划再次启动,但这一次,不仅仅停留在看见音乐,而是落脚到了更深一层的地方 —— 看见音乐背后的音乐人。

能否真正做到让音乐人“被看见”?

不少人的心里都会画个问号。

对于这些疑虑,抖音显然做足了准备。

邀请流行歌手萧敬腾、音乐才子刘宪华作为“星光发现官”,中国音协主席付林、音阙诗听社长殇小谨、电音杂志主编DuckMan电板鸭、知名乐评人呆若木一以及资深唱片企划流水纪组成“看见伯乐团”为音乐人保驾护航。

甚至还请到了《天黑黑》、《我怀念的》的制作人李偲菘、李伟菘。

如果觉得还差点躁动,那再加上摇滚老炮郑钧,舞台气氛一下就上来了。

不仅有机会让数亿人听到自己的作品、认识自己,还可以带来更多的收入支持梦想,可以说是多代音乐人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抖音音乐负责人曹桢先生,给我们举了个例子,《芒种》,截止目前共有685.3w人在抖音使用其作为视频原声进行创作,话题#芒种 更产生了49.8亿次播放。

这些数据对于一名新人来说难以想象,即使已成名的歌手也很难达到。

郑钧老师在现场说道:“生活中的态度也仅仅是态度,而对音乐的态度是对自己的尊重。”

他最欣赏本次活动的一点就是我们去创造音乐,而不是消费音乐。

郑钧、萧敬腾、刘宪华、和一众专业的乐评人的加入,就是来发现这样优秀的音乐“创造者”的。流量的认可和音乐素养说到底还不是一回事儿。

想必也只有真正优质的音乐作品,才能够打动这些在音乐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前辈”。

诚然,像黄龄这样有代表作的歌手,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采访中面对主持人“很多人说你歌红人不红,会不会 *** 到你”的诘问时会回答:我光靠作品就可以说话,总比人红歌不红好吧。

站在一位音乐人的角度去思考,若一直只能做热曲背后的“隐形人”,有谁能真正的甘心?不然又何必热衷于参加与音乐关系其实并不大的综艺节目呢。

中国传媒大学张丰艳教授工作小组产出的《2019年中国音乐人生存报告》调查里,有几条数据引人深思。

37.4%的⾳乐⼈遭遇过不同程度的侵权⾏为,“被抄袭”、“被更改”......⾃⼰有时甚⾄并不是自己作品的主人。

同时也有17%的音乐人表示可以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被翻唱,不是不在乎,而是相比无人问津倒不如让更多人听见。

在音乐变得越来越轻易入耳的同时,大部分音乐人背后的卑微程度,是大家想象不到的。

我的一位音乐人朋友曾经提起过,自己入驻了某音乐APP平台,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自己的作品被无休止地挪用、翻唱……可即使这样自己也不知道用哪种渠道去 *** ,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同样,安子与九妹的作品也曾一度未经允许被某电视台挪用,自己多次发微博控诉,无果。

这些音乐人的作品在为唱片公司、为平台带来利益的同时,大家总是把目光锁定在平台,甚至翻唱的歌手身上,而对于原创作者,依然是无人问津。

除了此前提及的几位, 再比如《说散就散》的原唱JC陈泳彤,《让我留在你身边》的原唱唐汉霄,以及创作过《可惜不是你》为代表的无数金曲的音乐人曹轩宾。

任何行业都有正反面,音乐圈的“看不见”比比皆是。

发自内心的说,类似“抖音看见音乐计划”这种,捧着上亿补贴、百亿流量来支持优秀音乐人的创作,并且还请来圈内大佬郑钧等人来点拨新人的活动,值得鼓励,更值得效仿。

梦想与面包,或许真的可以同时拥有了。

尤其是小众独立音乐人、不被看见的优秀音乐人们,早就值得从地下上来,享受蓝天白云了。

“小众”是坚持自我的态度,而不是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

“独立”是坚信用实力说话的自信,而不是与时代脱节的说辞。

最后借用萧敬腾在昨日音乐会上说的一段话:

希望各位新生代的音乐人,不要把自己看作一朵朵的浪花,而是能把自己看作是一条条河流,驱动自己不断涌动;同时,不盲目跟随,保持独特,不同的类型和风格最终都会汇入音乐这片汪洋大海。

总有人会在这片海里守望你。

更多后来是谁翻唱的火了(那些被翻唱火的歌)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