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 1、二泉映月(二胡乐曲、阿炳代表作)详细资料大全
- 2、二泉映月 歌词
- 3、二泉吟里为什么会有无锡的雨
- 4、阿炳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歌词
- 5、二泉映月歌词的意思是什么
- 6、求阿炳的《二泉映月》,只要原版阿炳独奏的,不要别的版本。
二泉映月(二胡乐曲、阿炳代表作)详细资料大全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二泉映月 所属专辑 :《阿炳曲集》 歌曲时长 :6分59秒 发行时间 :1949.4.23 谱曲 :阿炳 歌曲语言 :中文 类型 :二胡,民乐 录制人 :杨荫浏、曹安和 创作背景,乐曲赏析,结构分析,技巧赏析,乐曲影响,社会评价,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阿炳原为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句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滩簧、说因果和丝竹乐等乡土音乐的薰陶,对音乐非常喜爱。在父亲的教习下,他十六七岁便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并能正式参加道教法事音乐的演奏活动。年过而立之后,阿炳的境遇急转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 *** 等恶习导致生活潦倒,随后患上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再到后来便流落街头卖艺,生活十分贫困。底层的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的艰辛,饱渣肆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但才艺出众的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弹琵琶、说新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通过音乐揭露当时的黑暗。他把自己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产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写照,是他情感宣泄的传世之作。阿炳利用自己的创作天赋,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音符,使听众在旋律中产生共鸣。这首二胡曲被世人喜爱并引为经典,是阿炳创作的成功,是他创作天赋的体现。 曲名由来: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当时参加录音的还有祝世匡老先生。 祝世匡曾在无锡报发表过《乐曲定如咐轿名经过》一文,他在文中写道:录音后,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简芦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说:“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阿炳说:“《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粤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印月》呢?”杨先生说:“印字是抄袭而来,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点头同意,于是《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 二泉:无锡二泉池设有漪澜堂、二泉亭等建筑。农历每月望日前后,月恋水,水怀月,同辉水韵。佳景天成。 乐曲赏析 在众多的演奏形式中,人们对《二泉映月》的内涵把握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倾听《二泉映月》是畅快的,融入其中后,便真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弥珍,回味悠长。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不仅流露出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而且寄托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全曲将主题进行时而沉静,时而躁动的变奏,使得整首曲子时而深沉,时而激扬,同时随着音乐本身娓娓道来的陈述、引申和展开,使阿炳所要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深刻地展开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豁达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结构分析 全曲除了引子和尾声外,共分了六个段落,即主题和它的五次变奏。 引子部分 引子(1~2小节)以四拍组成的短小音调作为开端,以一个下行音阶式短句,发出了一声饱含辛酸的叹息。二胡以轻微的声音,低沉含蓄内在的音色,把听众引入到音乐所描写的意境中。乔建中先生认为:“对阿炳来说,这一声长叹不是偶然发出来的,应该说他一生受尽了苦难在57岁时有这样一个机会发出来这样一种叹息。”“这是引子,就这么一句。但是这个引子我觉得它是所有我们听到的民间音乐作品里边,应该是最精彩的引子之一。” 第一段 乐曲进入第一段(3~22小节),这一段有两个主题部分,其中3~10小节为主题的第一部分(a),11~22小节为主题的第二部分(b)。第一主题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音域不宽,曲调线以平稳的级进为主,稍有起伏,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闷之情;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对比鲜明,利用不断向上的旋律冲击和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也体现了他不甘屈服的个性。 二泉映月 曲谱 此后的五个段落是围绕着第一段两个主题的五次变奏:它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曲调音域的上升和下降,表达出音乐的渐次发展和推进。主题变奏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壮,时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与痛苦,不平与怨愤。 第二段 第二段(23~52小节)是主题的第一变奏,其中23~26小节“a1”,由一个乐句组成,27~52小节为“b1”,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三段 第三段(53~96小节)是主题的第二变奏,其中53~64小节为“a2”,由两个乐句组成,65~96小节为“b2”,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四段 第四段(97~122小节)是主题的第三变奏,其中97~104小节为“a3”,由一个乐句组成,105~122小节为“b3”,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五段 第五段(123~154小节)是主题的第四变奏,其中123小节为“a4”,由一个乐句组成,131~154小节为“b4”,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六段 第六段(155~174小节)是主题的第五变奏,其中155~162小节为“a5”,由一个乐句组成,162~174小节为“b5”,由两个乐句组成。通过曲调的反复变奏、音区的强烈对比和力度的大幅度变化,在第五段形成了乐曲的 *** 。 尾声 最后一段由扬到抑,音调婉转下行,进入低音区,到了尾声部分(175~176小节),它与“b5”第二乐句紧密相连,174小节为“b5”的隐匿终止,同时进入尾声至176小节,结束在轻奏的不完全终止上,好像无限的惆怅与感叹,声音更加柔和,节奏更加舒缓而趋于平静,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受。 技巧赏析 《二泉映月》由阿炳所创,也由他亲自演奏。阿炳的演奏技艺是他二胡艺术成就中的重要部分,他的二胡演奏细腻深刻、潇洒磅礴、苍劲有力、刚柔相济、感人至深,他民间音乐修养广博,演奏技巧精湛高超,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在演奏该曲时,他运用二胡的五个把位,并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在变奏中起伏跌宕,情景交融,将意境展现得无比深刻,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在弓法上,阿炳以短弓见长,经常使用一字一弓,音量饱满、坚实有力,如切分弓、颤弓、顿弓、提弓、小抖弓、断弓等。他的连弓用得不多,但很有特点,他吸取了戏曲音乐中弦乐的运弓方法,由弱拍进入强拍,形成弓法上的切分进行和延留进行。凡是在较长的音进行时,他持弓的右手用力有轻有重,这样既保持了浑厚的音色,又有比较明亮的效果。 在指法上,阿炳套用的是民间演奏中的定把滑音,在演奏时左手始终放在二胡的第二把位上,在第一、三把位上的旋律多采用滑音演奏,这种技巧既减少了频繁的换把次数、又能通过手指滑弦效果使旋律的进行更加浓郁连贯。其食指、中指滑音的套用,丰富了旋律的韵味,抠柔、压柔、不柔的相对比较及颤音、打音、带音、大小滑音、原位上下滑音和各种装饰音的灵活运用,加深了二胡演奏的表现力。 全曲的速度比较统一,但力度的变化却相当大。阿炳根据感情的需要随心所欲地运弓,运弓的强弱起伏配合以左手的按弦,通过指力的轻重造成音的顿挫,让人听起来感到连中有断,音断意不断,曲调显得更为生动、富有活力。著名二胡理论研究专家赵砚臣先生曾这样总结阿炳的演奏风格:“行弓沉涩凝重,力感横溢,滞意多,顿挫多,内在含忍,给人以抑郁感、倔强感,表现了一种含蓄而又艰涩苍劲的美。” 乐曲影响 《二泉映月》不仅在民乐领域中被人们乐于演奏,而且还被改编成多种演奏形式,如小提琴独奏,弦乐四重奏,民乐合奏等。 社会评价 《二泉映月》不但曲名优美,极富诗意,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的悲鸣和诅咒黑暗,憧憬光明的心声。许多年来,由于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以致在国际乐坛不胫而走,广泛流传,成为许多著名乐团演奏的经典曲目。 *** 主席在20世纪50年代初于上海听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后,评价说:“它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很好,要发扬光大之。”周恩来总理也十分欣赏这首乐曲,指示有关部门灌制专门唱片,当作珍贵礼品赠给来访的国际友人。 *** 主席非常重视和推崇民族优秀文化,亲切观看了辽宁芭蕾舞团进京演出的芭蕾舞剧《二泉映月》。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晚会上, *** 总书记还专门登台,饶有兴趣地听取了澳门大提琴家演奏的《二泉映月》。著名音乐家、20世纪50年代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的马思聪先生与著名大提琴家刘烈武先生在听了阿炳演奏的二胡曲录音后,对阿炳炉火纯青的二胡演奏技艺十分钦佩:“他(阿炳)的二胡弓弦长得像一望无际的火车铁轨,很难听出换弓的痕迹。”影响最大,流传最为广泛的还是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该曲的评价:“我应该跪下来听……”那是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 *** 乐合奏《二泉映月》(改编),当时,小泽征尔并没有说什么。第二天,小泽征尔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专门聆听了该院17岁女生用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如果我听了这次演奏,我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因此,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说著说著,真的要跪下来。他还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同年9月7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发自北京的专文《小泽先生感动的泪》。从此,《二泉映月》漂洋过海,得到了世界乐坛的高度赞誉。 1985年美国评出了10首最受西方人欢迎的流行乐曲,《二泉映月》名列榜首。1991年,一位英国音乐家在美国的一场音乐会上听了《二泉映月》的录音后激动地对一位贝多芬的故乡人说:“中国的贝多芬!中国的《命运》!” 作者简介 阿炳像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正一派道士。曾一度沦为街头流浪艺人,饱受苦难,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奏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其作品渗透著传统音乐的精髓,情真意切,感动人心,充满艺术的生命力。
[img]二泉映月 歌词
歌曲名:二泉映月
歌手:二胡曲
专辑:阿炳曲集
《二泉映月》-华彦钧(阿炳)
二胡曲,阿炳的代表作,最开始为无标题目音乐,
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
结合自已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
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现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二泉映月》:阿炳的代表作。
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
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
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
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
"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
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
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向西而来,
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
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
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
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
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
卖艺冲消时并未演奏此曲,阿园路上从颤判培东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
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
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
"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
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
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
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茄唯月的风景,
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已的痛苦身世。"
《二泉映月》-华彦钧(阿炳)
中国民间二胡艺术
二泉吟里为什么会有无锡的雨
《二泉吟》是电影《阿炳》的插曲,让人听后有一种悲伤之感,久久萦绕心头。
第一乐章,诉说艺人阿炳苦难的一生:“满怀的不平在小路上走”、“凄苦的岁月在琴弦上流”、“无锡的雨,是你肩头一缕难解的愁;惠山的泉,是你手中一曲愤和忧”。歌词恰当使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冲禅逗概括了阿炳苦难的艺术人生。词的第二乐章,展示艺人阿炳内心世界:“失明的双散卖眼把黑夜看透”、“无言的泪花把光明寻求袭轿”、“太湖的水,是你人生一杯壮行的酒;二泉的月,是你命中一曲不沉的舟”。歌词用力透纸背之笔,突现了阿炳的正义和坚强的性格。阿炳这种典型的人物性格,正是打动千千万万听众的原因所在。
如果说,《二泉映月》是神来之笔,作者抒发了自己苦难一生和内心世界;那么,《二泉吟》是对《二泉映月》作绝好的诠释。
阿炳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歌词
歌名:二泉映月
歌手:阿炳
作词:佚名
作曲:阿炳
听琴声悠樱迹冲悠,是何人在黄昏后
身背着琵琶沿街走,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
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遥遥出巷口,宛转又上小桥头
四野寂静,灯火微茫映画楼
操琴的人,试问知音何处有
一声低吟一回首,只见月照芦狄洲
只见月照芦狄洲,琴音绕丛林
琴心在颤抖,声声犹如松风吼
又似泉水匆匆流,又似泉水匆匆流
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难回首
岁月消逝人烟留,年少脊歼青丝
转瞬已然变白头,苦伶仃
举目无亲友,风雨泥泞怎忍受
荣辱沉浮无怨尤,荣辱沉浮无怨尤
惟有这琴弦解离愁,晨昏常相伴
苦乐总相守,酒醒州洞人散余韵悠
酒醒人散余韵悠,莫说壮志难踌
胸中歌千首,都为家乡山水留
天地悠悠,唯情最长久
共祝愿,五洲四海烽烟收
家家笙歌奏,年年岁岁乐无忧
年年岁岁乐无忧,纵然人似黄鹤
一抔净土惠山丘噢,此情绵绵不休
天涯芳草知音有
扩展资料: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歌曲背景
1959年,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阿炳《二泉映月》的唱片作为我国赠送外宾的礼物之一,由国内传到了国外后来美、意法、日等国的一些大型乐团都纷纷改编成配乐协奏曲,在世界各地公演。于是,《二泉映月》成了饮誉全球的世界名曲。
二泉映月歌词的意思是什么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中文名称:二泉映月
所属专辑:《阿炳曲集》
歌曲时长:6'17''
发行时间:1949.4.23
谱 曲:阿炳
歌曲语言:中文
类 型:二胡,民乐
结构分析
全曲除了引子和尾声外,共分了六个段落,即主题和它的五次变奏。
引子部分
引子(1~2小节)以四拍组成的短小音调作为开端,以一个下行音阶式短句,发出了一声饱含辛酸的叹息。二胡以轻微的声音,低沉含蓄内在的音色,把听众引入到音乐所描写的意境中。乔建中先生认为:“对阿炳来说,这一声长叹不是偶然发出来的,应该说他一生受尽了苦难在57岁时有这样一个机会发出来这样一种叹息。”“这是引子,就这么一句。但是这个引子我觉得它是所有我们听到的民间音乐作品里边,应该是最精彩的引子之一。”
第一段
二泉映月 曲谱
乐曲进入第一段(3~22小节),这一段有两个主题部分,其中3~10小节为主题的第一部分(a),11~22小节为主题的第二部分(b)。第一主题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音域不宽,曲调线以平稳的级进为主,稍有起伏,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闷之情;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对比鲜明,利用不断向上的旋律冲击和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也体现了他不甘屈服的个性。
此后的五个段落是围握旁悔绕着第一段两个主题的五次变奏:它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曲调音域的上升和下降,表达出音乐的渐次发展和推进。主题变奏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壮,时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与痛苦,不平与怨愤。
第二段
第二段(23~52小节)是主题的第一变奏,其中23~26小节“a1”,由一个乐句组成,27~52小节为“b1”,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三段
第三段(53~96小节)是主题的第二变奏,其中53~64小节为“a2”,由两个乐句组成,65~96小节为“b2”,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四段
第四段(97~122小节)是主题的第三变奏,其中97~104小节为“a3”启梁,由一个乐句组成,105~122小节为“b3”,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五段
第五段(123~154小节)是主题的第四变奏,其中123小节为“a4”,由一个乐句组成,131~154小节为“b4”,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六段
第六段(155~174小节)是主题的第五变奏,其中155~162小节为“a5”,由一个乐句组成,162~174小节为“b5”,由两个乐句组成。通过曲调的反复变奏、音区的强烈对比和力度的大幅度变化,在第五段形成了乐曲的 *** 。
尾声
最后一段由扬到抑,音调婉转下行,进入低音区,到了尾声部分(175~176小节),它与“b5”第二乐句紧密相连,174小节为“b5”的隐匿终止,同时进入尾声至176小节,结束在轻奏的不完全终止上,好像无限的惆怅与感叹,声音更加柔和,节奏更加舒缓而趋于平静,给人以意段正犹未尽的感受。
求阿炳的《二泉映月》,只要原版阿炳独奏的,不要别的版本。
阿炳歌乱拿汪曲大全在线听免费,百度网盘下载资源:
链接:
?pwd=xv95 提取码:xv95
简介: 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即阿炳,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哗仔双敏迅目失明。是中国杰出的一位民间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