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八旬老人无人赡养(老太太无人赡养),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八旬老人无人赡养(老太太无人赡养)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八旬老人无人赡养(老太太无人赡养)

在平阴县孝直镇,有一位耄耋老人。

村民们经常能看到,有位退伍军人陪同这位老人一起出门散步。

通过观察言行举止,大家能够看出退伍军人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说退伍军人是老人的亲儿子都不为过。

村里无人不羡慕这位耄耋老人,可羡慕的原因,不是老人生了个好儿子,而是老人一生无儿无女,晚年却享受到独一无二的天伦之乐.

老人一生没有生儿育女,那陪同在老人身边的退伍军人是谁?

这位退伍军人,又为什么对老人这么好?

体弱多病无儿女,晚年丧夫无依靠

故事就发生在山东省的孝直镇东湿口山村,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贫困小山村。

老人的名字叫张淑英,是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一生勤勤恳恳为生活奔波。

张淑英和丈夫在孝直镇东湿口山村组建了一个小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但是夫妻二人相互扶持,张淑英身边有丈夫陪伴,日子也算有个盼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没想到,命运并没有放过这个艰难生存的小家庭。

一场疾病,让张淑英陷入了深渊。

因为贫乏的家庭情况,体质较弱的丈夫身体越来越差,在患病后,便一病不起。

当时落后的医疗水平和贫困的家庭,让张淑英的丈夫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治疗,最终只能遗憾离世。

而张淑英和丈夫因为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一直没要个一儿半女。

于是在丈夫离世之后,家中也就只剩下张淑英自己一个人独自生活。

对于张淑英来说,一直以来相依为命的男人离世的事实让她悲痛欲绝,她的生活也在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淑英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丈夫离世的事实,丈夫离世带走了张淑英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丧夫之痛让她心力交瘁,也让她原本瘦弱的身体越来越消瘦。

身体越来越差的张淑英干不了地里沉重的农活,未来该怎么生存成为了最大的困难。

孤寡老人独居家,侄子邀请同生活

幸运的是,张淑英住在同一个村子里的侄子王和生会经常过来帮忙,主动帮助自己种地、提水、扫地,这让当时孤苦伶仃的张淑英有了依靠。

张淑英的侄子王和生曾经当过兵,直到1973年的时候才退伍归乡。

回乡安家的他就一直留在了孝直镇东湿口山村,靠着在家务农为生。

在张淑英看来,当过兵的王和生是一个不善于言谈的实诚人,性格憨厚老实,有着助人为乐的热心肠。

村里左邻右舍谁家有个什么难处,王和生都会尽可能地去帮忙,村里人对这个不善言辞的退伍军人评价很好。

丈夫去世之后,正是这个不善言辞的退伍军人的帮助,缓解了她生存的难题。

只是张淑英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差,需要人照顾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虽然有侄子为自己分担家务和农活,但是侄子毕竟只是侄子,也不好经常麻烦他。

孤身一人的张淑英当时能想到的,是和她有着血脉亲情的娘家。

在她心底,和夫家孝直镇东湿口山村相比,聊城冠县的娘家人显得更为亲近。

1980年,张淑英回到聊城冠县的娘家居住。

但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娘家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舒心。

张淑英只在娘家住了两个多月,就回到了孝直镇东湿口山村。

对于娘家发生的一切,她并未多提。

谁也不知道张淑英在娘家经历了些什么,只是回来之后,张淑英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看起来更加不好了。

再次回到山村的张淑英经常一个人做着家务便发起了呆,神情恍惚。

她感觉自己的生活陷入了一片黑暗中,独自一人守着一间空房子,孤独寂寞和对亡夫的思恋充满了整间房子。

老人背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在张淑英沉浸在悲痛中的时候,侄子王生和对她说了句让她难忘终生的话。

王和生对张淑英说:“婶子,以后别自个做饭了,咱们一大家子一起过吧!”

张淑英听到王和生的话,心底十分感动,王和生这话的意思是要给自己养老。

要知道,这可是亲生儿子都未必能做到的事情,没想到侄子竟然会愿意,但是顾虑良多的张淑英还是拒绝了侄子的提议。

王和生见说不动婶婶,于是只能让自己的父母出面劝说。

最后在王和生父母的劝说下,张淑英这才同意了侄子的提议。

就这样,张淑英住进了侄子家里,两家人合为一家人。

在侄子家里,张淑英再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义务抚养42年,病房侄子胜亲儿

张淑英自从1980年住进王和生家中之后,生活有了新的盼头,人也越来越精神。

在侄子侄媳妇关心和陪伴下,张淑英渐渐地走出了丧夫之痛的阴影。

张淑英十分感觉侄子对自己的帮助,她曾说:“多亏了有这么个好侄子、侄媳妇,要不然俺自己一个人真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

张淑英知道,侄子是真的将自己当成亲娘在孝顺,王和生对自己的关心照顾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自从张淑英住进家里来之后,王和生就一直关心婶婶的身体健康,对于她需要服用的药物熟记于心,还会定期去卫生室给自己拿药。

甚至因为张淑英患有高血压,不能经常吃大鱼大肉,需要多吃蔬菜和粗粮,但是蔬菜和粗粮的味道并不是很好。

王和生和侄媳妇两个人,就一门心思的研究,如何将蔬菜粗粮做的味道好一点。

每次看到王和生和侄媳妇将做好的饭菜先端给自己吃,张淑英的内心都十分感动。

虽然这些饭菜只是一些粗盐淡饭,但是自己每次都吃得很开心。

青菜,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张淑英而言,山珍海味都比不上侄子侄媳用心做的一顿饭菜,这些花心思做的饭菜里,藏着的是侄子侄媳对她的一片孝心。

王和生对婶婶不仅是物质生活上的照顾,还有精神上的关心。

由于担心张淑英一个人会感觉到孤单,王和生和侄媳妇会在晚上的时候,陪伴她左右,说点家常话,关心婶婶的身体健康。

张淑英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也希望这样的日子能更久一点。

虽然在王和生全家人的努力下,张淑英的精气神好了很多,但是人力终究无法和岁月抗争,张淑英还是出意外了。

2014年,张淑英因为脑梗住院。

对于一个无儿无女无夫的她而言,疾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还有心灵上的伤害。

这个时候,王和生的所作所为让张淑英热泪盈眶,给了她心灵上的慰藉。

为婶婶能更快地好起来,王和生放下家里的农活,直接到医院照顾婶婶的生活起居。

医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住院期间,王和生将婶婶视若亲娘,在张淑英病床前端屎端尿,从来都没有一句怨言,没有让张淑英在病床上受半点委屈。

王和生还常常陪张淑英聊家常,这让张淑英的心态越来越好,张淑英也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在王和生的贴心照顾下,张淑英战胜了病魔,身体渐渐康复。

经过康复功能锻炼之后,瘫在床上的张淑英也可以拄着拐杖下地走路了,有时,张淑英还会在侄子的陪伴下出门散散步。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对于王和生和婶婶张淑英来说却是一个谬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淑英除了患过脑梗之外,还患有高血压,年纪大了之后,几乎每年都会因血压高住院,这些年来一直都是王和生在病床前尽心尽力照顾自己。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医院,王和生都对张淑英表现得十分孝顺。

在医院的时候,王和生天天守在自己的病床前,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是张淑英的亲儿子。

对于这些年的经历,张淑英热泪盈眶地说,“俺这个侄子、侄媳妇对我太好了,就像自己的亲儿子、儿媳一样!”能有王和生这样的侄子,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幸运。

侄子侄孙百般孝,九旬老人晚年安

自从张淑英住进侄子家里,这一住就是42年,王和生也义务抚养了她42年。

2022年,张淑英已经92岁,而王和生也从中年人变成了72岁的老人,但他对婶婶的孝心却一点都没变。

孝侄王和生曾说过:“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希望她能再长寿一些。”

在三十九年时间里,王和生几十年如一日的关心照顾,让张淑英一生了无遗憾。

她的一生中虽然没有过一儿半女,但是她有一个视她如亲娘的侄子。

除了侄子孝顺之外,王淑英的侄孙和侄孙女在王和生的言传身教下,对她也是十分的孝顺。

张淑英的侄孙和侄孙女虽然人不常在家居住,但是这两个小辈对她这个叔奶奶十分关心。

出嫁的侄孙女会在病床前逗张淑英开心,会在医院学着父亲的样子照顾老人,对老人也特别有耐心,尽力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在石家庄成家立业的侄孙,无论工作有多忙碌,都会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还会抽空回家看望老人。

医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侄孙和侄孙女来说,父亲对婶婶的孝顺行为诠释了什么是孝道,让他们真正理解了何为“孝”,何为“家”。

或许对“家”而言,功名利禄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生活中家人之间相互关心的点滴亲情。

张淑英对侄子一家人十分感激,因为他们在丈夫离世之后,让无儿无女的张淑英能够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幸福。

家人关心,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段亲缘感天地,敬老爱老人人夸

古有“孝侄故事”,今有“新孝侄故事”,王和生和张淑英的孝侄故事并不是个例,在平阴县孝直镇就有古老的“孝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孝顺的侄子为了给叔叔养老,搬去和叔叔同住,全心全意地侍奉叔叔。

即使是饥荒年代,宁可自己挨饿受冻,也不让自己的叔叔受苦受难,竭尽全力让叔叔吃饱睡好。一直到叔叔85岁离世。

如今,平阴县孝直镇出现的“新孝侄”王和生。

王和生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时,也孝敬着身边无儿无女的婶婶张淑英,以侄子的身份,让无儿无女的婶婶张淑英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和古老故事中的叔侄相比,王和生和婶婶张淑英之间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王和生的孝顺显得更为难得。

不少人困惑,王和生为什么对婶婶这么好?

王和生是这样和记者说的,“当时决定与婶子共同生活他也没想那么多,只有一个念头,婶子一人独自生活太苦太难了,让她一个人过不忍心哪!”

当时王和生有了将婶婶接到自己家中,由自己来给婶婶养老的想法,将自己的想法告之了父母。

王和生的父母同样是充满善心的好人,对儿子王和生的想法表示十分的支持,于是,就将婶婶接回家中。

仅仅只是因为不忍心婶婶独自一个人生活,不忍心老人一个人受苦受累。

侄子就这样怀着一颗敬老之心,竭尽全力照顾婶婶张淑英,无微不至的关心婶婶的晚年生活。

孝侄王和生用几十年的实际行为,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正涵义,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婶婶张淑英和王和生之间的亲情让人感动,村里人对王和生的行为十分敬佩。

孝侄王和生成为了村里的标杆人物,他的故事成为了教育村民敬老爱老的典型故事,成为了全村人学习的榜样。

后来,孝侄王和生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孝星”、“第六届济南市道德模范”、“第一届济南市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关于王和生和婶婶张淑英的“孝侄”故事由此广为流传。

参考资料:

舜网:新孝侄故事——记第一届济南市文明家庭平阴县孝直镇东湿口山村王和生 - 记者直击 - 舜网新闻 (e23.cn)齐鲁网:2016年济南市十大“最美孝老”家庭揭晓_17城_山东新闻_新闻_齐鲁网 (iqilu.com)齐鲁网:2017山东省“最美家庭”事迹展播——王和生家庭_科教社会_山东新闻_新闻_齐鲁网 (iqilu.com)

更多八旬老人无人赡养(老太太无人赡养)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