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合肥的名歌童谣
蛤蟆叫,春天到。
爷打草鞋我不要,
娘做花鞋我就要。
要下田,捡明钱。
明钱薄,捡牛角。
牛角尖,尖上天。
天又高,捡一把刀。
刀又快,好切菜。
菜又深,捡一口针。
针没鼻,捡一支笔。
笔没杆,捡一只碗。
碗没沿,捡一条船。
船没底,一路嫁到枫林嘴。
在临湘方言里,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压韵的,句与句之间又属顶针,枫林嘴是当地一个实有的地名。
还有两首是小时候听妈妈哄她的外孙我的小侄女时念的。
三岁伢伢穿红鞋,
摇摇摆摆学堂来。
爹爹莫打我,
我去妈妈那儿段旁吃口吸吸再来。
这四句话写小儿的稚气和撒娇,容易明了,下面这一首倒要费些工夫解释。
推谷,擦谷。
糯米煮粥。
爷吃三碗,
娘吃四碗,
宝宝刮罐底。
念这首儿歌的时候,让小儿坐在膝上面对面坐坦燃州着,握着他的两只小手,略一松手小孩便向后仰,随即又拉回来,这样重复动作,一松一拉各念一句,所以这一首儿歌念起来是很有节奏的,前面的两个短语各为半让蔽拍,念成“推——谷”,“擦——谷”,念完这四个字小孩后仰然后又被拉回来坐正。后面则每句为一拍,至于在哪里停顿喜欢节律的朋友不妨自己念一遍来听听。我记得我妈妈是将小孩送出去让他后仰的时候特别小心而缓慢,完成这个动作已念完“糯米煮”三字,将小孩拉回来可能是认为比较安全所以动作快些,伴随这个拉的动作所以“粥”字念得短促。以后几句与此同。“宝宝”二字为我所加,念这儿歌的时候用膝上小儿的名字代替,但一定是叠词。尤其要说明的是,第一句中“擦”字也是我加上去的,这个字在临湘方言中也是有音无字,是“拉”的意思,册卡切。一推一拉是家乡的百姓借助一t型木柄使石磨转动的动作,实际上就是将糯谷碾出米来,用以煮糯米粥。短短两句话八个字就把这一项复杂的劳动讲述清楚,爹娘三碗四碗的大吃甚至忘记给宝贝儿子留一点,以至于宝宝只能刮罐底我们可以想象糯米粥的香甜,这样的手笔只有《诗经》里面才有。
当妈妈和外婆教唱这些儿歌的时候,小孩自己其实不怎么听得懂,他们还太小,等到大一点能听懂时他们就蹦蹦跳跳要自己出去玩了,那时候口中所念的是从哥哥姐姐那里听来的一些顺口溜,或者是上面介绍的“蛤蟆叫,春天到。”所以这些儿歌实际上是在大人间口耳相传,外婆当年念着这些儿歌哄她的外孙时或许妈妈就在旁边,她听到了,等她做了外婆的时候又念着来哄我姐姐的小孩,我也正好在旁边听到了,不过我大概不会再教给我的小孩,因为我的小孩将来一出生要学普通话的。而大人间用方言讲这些东西是挺难为情的,家乡人会从小教一个小孩怎样学会懂事,而不会教一个大起来的孩子去故意装嫩。
所以当我问妈妈要她告诉我一些儿歌时她推说不知道,或者说早不记得了。这一次国庆节回家,在医院的病房里陪伴她半个月,她一高兴竟又告诉我几首。
打掌掌,接嘎嘎。
没什么嘎嘎呷,油盐炸蛤蟆。
蛤蟆跳上炕,嘎嘎在下面望。
这里说的“炕”并不是北方的炕床,而是阁楼,在梁上搁些木板铺就,堆放杂物用。“嘎嘎”即外婆。这一首也是有节奏的,半句为一拍。
黄鸡婆,尾巴拖。
三岁伢,唱好歌。
不要爷娘告诉我,
是我自己咬学咯。
“咬学”就是学的意思,在方言里大概有呀呀学语的意思。
点点飞呀,飞到嘎嘎去呀。
嘎嘎不杀鸡,外外要回去。
这一首是在给孩子喂奶后握着他的两个食指,缓缓地碰触一下然后牵线似的拉开,拖长声音念道:“点点飞——呀”
民歌童谣
黄河歌谣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河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雹喊体魄滑孝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小鸭子
小鸭子 嘎嘎嘎
黄黄嘴巴扁脚丫
小鸭嘎嘎找妈妈
我把小鸭带回信肆稿家
2.花儿笑
天上星星一颗颗
地上花儿一朵朵
星星眨眼花儿笑
笑得花儿弯下腰
3.折纸船
折纸船 折纸船
折只纸船进水湾
放上几粒红豆豆
漂到岸边卸下船
4.荡秋千
妈妈推我荡秋千
荡起秋千好喜欢
妈妈妈妈你来坐
宝宝推你荡秋千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打掌掌》
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我整理了以下内容“幼儿键御园小班音乐活动:《打掌掌》”,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打掌掌》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尝试运用“打掌掌”的游戏方式和同伴进行“两两结伴、双手触碰”游戏。
2.愿意和好朋友进野塌行结伴游戏,并乐意把自己与同伴的游戏方法介绍给大家。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曾有过玩“两两结伴、互动触碰”游戏的活动经验。
2.物质准备:《打掌掌》PPT教学课件;《打掌掌》MP3音乐。
【活动过程】
一、感知音乐中的旋律和歌词。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好玩、有趣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请你们一边听、一边想,你听到了什么?请你把听到的歌词内容告诉大家,好吗?
二、感知音乐中主旋律2/4拍的节奏规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吧!稿脊岩请你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玩拍手游戏。待会儿呢,请你们把自己玩游戏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好吗?
①提醒幼儿玩拍手游戏的规则:音乐中小姐姐唱歌的时候,我们开始玩拍手游戏,小姐姐不唱歌的时候,马上把小手“藏起来”(双手叉腰,点点头)。
②提醒幼儿玩拍手游戏的重点:2/4拍节奏,第一拍强拍节奏——拍手;第二拍弱拍节奏——做各种“春天开花”的手势动作。
三、尝试两两结伴玩“打掌掌”游戏,并愿意将自己玩游戏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①主旋律歌唱部分:幼儿“两两互动”玩拍手游戏(双手触碰)。
②副旋律间奏部分:间奏音乐部分,幼儿双手叉腰,更换一个玩伴,再次玩拍手游戏。
③感知音乐中副旋律3/4拍的节拍特点(最后一句),鼓励幼儿听到最后一段节奏“X X X ”两个好朋友一起创编一个“定格、开大花”的造型动作。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玩打击乐游戏活动:①进一步感知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尝试运用圆舞板(主旋律)和沙球(副旋律)这两种小乐器合拍表现2/4拍和3/4拍音乐的强弱规律。②根据音乐的节奏和结构特点绘制音乐图谱,组织幼儿自主观察并看懂音乐图谱,并结合教师的手势指挥进行分组演奏和合作表演。
风吹杨柳过江来是什么歌
出自歌曲《打掌掌》。歌曲是由歌词和野并曲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根据查询相关让脊型音乐平台可知,风吹杨柳过江来是歌坦猜曲《打掌掌》,歌词节选:打掌掌,百花开,风吹杨柳过江来,江面船儿走,夜里花儿开,开开开。该歌曲为苏少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音频。
[img]打掌掌,百花开,下一句歌词是开在小山上,对吗?
打掌掌,百花开,下一句链首歌词是开在小山上,不对。打掌掌,百花侍唤毁开,下一老备句歌词是风吹杨柳过江来。出自流传于江西鄱阳一带的童谣《打掌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