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术研究
截至2016年3月,学院有校级研究所3个。
校级研究所(3个):民族职业教育研究所、贵州少数民族技术文化研究中心、植物组织培养中心。 截至2016年3月,学院获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10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取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9项,出版专著7部,教材19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280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5篇。
2014年,学院获州级以上立项项目共24个(见表1)。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部分获奖成果统计表(2006年-2015年度)成果等级姓名成果内容成果名称二等奖胡松多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黔东南州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龙跃娥酮体生成的实验改进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刘书华药理学黔东南州科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郑晓峰草莓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及推广应用黔东南州科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杨启璜母猪产床改良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黔东南州科学技术进步奖(据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 ) 表一:2014年学院获州级以上科研立项一览表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主持人 项目来源 1 地市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经济转型的办学特色研究 重点课题 曹庆旭 地市高职教育研究中心研究课题 2 苗侗文化区域高职院校
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般课题 彭文亮 3 动机和学段转换对儿童前瞻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般课题 丁爱芹 贵州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4 护理专业实习女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一般课题 万英 贵州省教育厅学校安全管理课题 5 城镇化背景下地市高职院校发展的路径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规划项目 曹庆旭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6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资助工作视域下的贫困生感恩教育研究 辅导员项目 姚莉 7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与策略研究--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青年项目 张建菊 8 贵州青少年正义感调查研究 青年项目 刘晓东 9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生认识活动合理化研究 自筹经费项目 吴仕金 10 现代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思想道德调查与分析 自筹经费项目 万英 11 苗族民间故事类型的地域性研究 自筹经费项目 杨冯磬 12 本地居民如何看待民族文化涵化——以台江县苗族村为例 自筹经费项目 王亚玲 13 护理程序在农村中老年人营养健康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自筹经费项目 王艳兰 14 凯里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 自筹经费项目 张绍敏 15 苗侗地区老年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自筹经费项目 彭文亮 16 凯里市学龄前儿童近视力调查及干预研究 自筹经费项目 李芳 17 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苗绣”子项目研究 旅游系 教育部 18 工艺美术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 旅游系 教燃做拿育部 19 贵州农村劳动力就业期望研究——以黔东南州为例 自筹经费项目 吴格娥 2014年贵州省社科联理论创新课题 20 蓝莓营养需肥特性研究及其在平衡施肥上的应用 自筹经费项目 付燕 2014年州科技计划项目 21 黔东南地区恒上前牙邻面龋因调查 自筹经费项目 张华坤 22 苗药对母猪催乳的应用研究 自筹经费项目 张森 23 清胰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自筹经费项目 石向欣 24 苗族多彩糯米(姊妹)饭保质技术研究 自筹经费项目 邹波 格物精技、敬业乐群
校训释义:
“格物致知”,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古往今来,凡有所作为者,多经诚意、正心,而后方可言修身、齐家,甚者治国平天下,故格物为治学之本皮搭。
“精技”,源于《老子》:“授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技不在多,贵于精,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故无论为师为学,均应精于所专,以精技为立身之本,而后兼学其他,以期融会贯通,善百家之长而成己之专。
“格物精技”,作为校训语它劝勉:全院胡陆师生要自觉养成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功底,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有良好的人文修养,要以“双师”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要团结友爱,珍惜青春年华,不会虚度光阴,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努力学好和掌握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为自己今后立足社会并有所作为奠定基础。
“敬业乐群”,语出《礼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为师者,诲人不倦,当明为师之义,不可把诲人变作毁人;为学者,当树敬业之心,心有恭敬,如同树之有根,任风吹雨打,自傲然而立。乐群是共同完成工作目标的基础,为学为师,须有主见,不随波逐流且能和其光,同其尘,是为乐群。体现了“职业、学业与做人并重”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敬业乐群”,作为一种规范、一种要求、一种自律,作为全院师生共同遵奉的思想行为准则,其基本意蕴是:对自己所学专业和所从事的职业要具热情和责任心,要敢于担当,能与同事合作共事,能与同学和睦相处,能与社会和谐发展。 设计理念:动感,形象,寓意深刻。它源于生活和传统,立足现在,又放眼未来。喻示学院美好前景。
字体:中文名称为行书,英文名称为Aril2号字。
色彩:标志标准色C:100M:70Y:00K:00。采用单一蓝色,象征博大和永恒,表现出一种美丽、文静、理智、安详和洁净。
制作比例:最小不小于1公分,最大不大于5米(直径)。
构思及象征意义:
校徽图案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环内容为学院中英文对照规范名称;内核心部分为校徽基本图形,分别由齿轮、茂盛的枝叶、牛角、鼓楼以及借用医疗卫生标志的星型图案和年份组成。
校徽主体为圆形,喻示博大、浩淼,契合了对圆文化的尊崇和孜孜不倦的探求,体现了学院兼容并蓄、多元文化共存、民主开放的治学精神。
齿轮代表工业,非常贴切的对接了“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蕴含改革发展的无穷动力,体现了对和谐发展的渴望。
繁茂的枝叶象征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向往。
借用医疗卫生标志的星型图案,象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谨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期望,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整体上形象化地展现出学院是一所集医、农、工、经管于一体的综合性高职院校。
牛角是苗族文化的显著标志。它宛如若一条不断攀高、通往未来的阶梯,宛如一条奔腾不息、流向大海的长河,喻示着学院师生勤劳奋进的品格、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勇攀高峰的坚强意志。
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象征。它宛如高高矗立、风光无限的险峰,宛如指引航向的灯塔,喻示学院师生团结协作、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立功创业的不懈追求。
2001代表学院创建的年代。 学院校歌创作于2011年3月。由院长吴军、诗词作家成小江共同填词,著名音乐制作人曾宪达谱曲。
校歌解读:
在创作时,紧紧贴近学院特色,抓住它的办学宗旨,力求反映出学院团结友爱的青春风采,把学院校训和学院精神有机地嵌入到歌词里,努力表达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旋律的创作采用了三拍子轻松活泼的节奏,充分体现同学们在校发奋努力、愉快生活和健康成长的场景,从内心深处道出,唯有尊崇“格物精技,敬业乐群”的训言,弘扬“厚德笃行,自强不息”的精神,立志成才,才能真正永葆学院的光荣。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