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国歌&国家进行曲/國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纪念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国歌&国家进行曲/國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纪念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国歌&国家进行曲/國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纪念碑

美利坚合众国(英语: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S.A.、 United States、U.S.),简称美国(America),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亦是当今世上唯一的超级强国,由下辖的50个州加上联邦 *** 直辖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个离岸自治领土及若干外岛组成[注]。美国的官方领土面积为9,833,520平方千米(3,796,740平方英里),为北美第二(次于加拿大),并位居世界第三或第四。截至2020年初,美国总人口约为3.3亿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美国与其它西方国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同样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国家之一,有“民族大熔炉”之称。美国国土的地形与气候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齐全,是多种野生动植物的主要家园。

独裁国家一旦崛起,将是人类的灾难!(纳粹德国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 ·国民教育与宣传部·奇迹武器)194 赞同 · 145 评论文章
美國近百年來的「科技發明」究竟有多強?6 赞同 · 5 评论文章
[注]:五个自治领土指美属萨摩亚、关岛、北马里亚纳群岛、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另有11个无常住人口的岛:贝克岛、豪兰岛、贾维斯岛、约翰斯顿环礁、金曼礁、中途岛和巴尔米拉环礁。美国关于巴霍努埃沃浅滩、纳弗沙岛、塞拉尼拉浅滩和威克岛的领土 *** 存在争议。国旗、国徽

⬛In God We Trust[美国国家格言]

“我们信仰上帝”(英语:In God We Trust)是美利坚合众国、佛罗里达州与尼加拉瓜的官方格言。

印有“In God We Trust”(我们信仰上帝)的20元美元纸钞这句格言首先出现于南北战争期间。因着基督教的影响,这一格言首次出现在美国于1864年发行的两美分硬币上。1956年,在面对共产主义的苏联无神论政权下,一项国会法案获得通过,“我们信仰上帝”正式成为了美国的官方格言。在《美国法典》第36编302条中写道:“‘我们信仰上帝’为国家格言。”

❴历史❵

1782年,格言“合众为一”(E Pluribus Unum)通过决议在美国国徽上使用。它还出现在美元硬币以及纸币上,并被普遍认为是美国事实上的国家格言。然而,直到1956年,“我们信仰上帝”才被正式确立为官方认可的国家格言。1956年的美国国会记录里写道:“目前美国仍没有官方认可的国家格言。国会认为‘我们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是最合适的美国国家格言。”

“我们信仰上帝”的一种可能的出处是美国国歌《星条旗》的最后一节。《星条旗》由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创作于1814年。这首歌包含了该短语的早期版本:“这就是我们的格言:‘上帝是我们的信仰’。”(And this be our motto: In God is our trust)另一个可能的来源是亚伯拉罕·林肯的私人秘书海约翰。作为布朗大学的毕业生,其校训“In Deo Speramus”,正是拉丁文的“我们信仰上帝”。

❴当今使用❵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日益增长的宗教感情是格言“我们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出现在美国硬币上的主要原因。美国财政部长萨蒙·P·蔡斯接到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虔诚的基督教徒的请求,希望美国在硬币加上对上帝的认同。根据财政部的记录,第一次收到这样的请求是在1861年11月13日,是由宾夕法尼亚州德利镇(Ridley)福音牧师M·R·瓦特肯森(M. R. Watkinson)写给秘书萨蒙·波特兰·蔡斯的。

另外,‘我们信仰上帝’的西班牙语翻译“En Dios Confiamos”也是尼加拉瓜的官方格言。

❴个别州的使用❵

“我们信仰上帝”这句格言可以在乔治亚州州旗、密西西比州州旗、佛罗里达州州旗和佛罗里达州州徽上找到。在2001年,本格言被乔治亚州 *** 使用于旗上,并在2003年正式加入州旗中。自2007年始,本格言也可以在佛罗里达州、印第安那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莱那州和俄亥俄州的车辆号牌上找到。

在2006年,根据州长杰布·布希签署通过的一项法律,“我们信仰上帝”成了佛罗里达州的州格言。2008年5月28日,州长查理·克里斯特(Charlie Crist)签署了参议院734号法案(Senate Bill 734),修改了该州的特种车牌法(specialty license plates law (320.08056)),让写著“我们信仰上帝”的车牌成为居民可以使用的合法车牌。

❴成为国家格言❵

在美国国会第八十四届会议(P.L. 84-140)上通过了一项相关法律,它同时也在1956年7月30日获得了总统的认可。总统艾森豪认可一项联合决议,并宣布“我们信仰上帝”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格言。国会也在之前一年规定把出现在所有美元货币上的文字作为对付冷战的手段:“这些日子里,极权和无神论的共产主义肆机攻击和破坏自由,提醒我们所有人我们信仰上帝的这个不言而喻的真理就显得十分适当,只要这个国家信仰上帝,这个真理就会显扬。”

❴法律地位❵

在发行货币时使用这个格言是法律规定的。虽然有几部法律发挥作用,但是1908年3月18日的法令却经常受到引用,它规定了这个格言的使用(尽管这部法律规定的没有包括分币,而五美分的钱币直到1938年才加上了这句格言)自从1938年,所有硬币上都印有这句格言。这句格言的使用获得允许,但是1873年的法律却没有这个规定。1957年至1966年这句格言被加在纸币上。在the Establishment Clause of the First Amendment 之下的Aronow v. United States和其他的法律 *** 已经遭到法庭驳回。

❴争议❵

这句格言由于很多样的原因而遭到反对,但是仍然受到广大美国人民的支持。根据2003年的盖洛普民意测验,90%的美国人支持这种美金钱币上的印字,包括无宗教信仰的美国人。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指出美国国会不能立法来维护一种宗教的建立(设立国教)。批评家指出这句在钱币上印着的格言隐含一个宗教,或者一个出于公家的教会。美国最高法院支持了这句格言的使用,因为它“通过反复背诵已经失去了任何显著的宗教内容”;所谓的"ceremonial dei *** "(自然神论仪式)法令已经失去了其“历史、特色以及上下文”。在相关决议中,比如Zorach v. Clauson,最高法院指出美国的“制度是以上帝存在为前提的”并指出 *** 对上帝的认可不等于一个国家教会的成立。后者宪法撰写者是极力反对的。此外,宗教,因为上帝(God)一词并不涉及任何一个宗教,可以指为基督教的神,也可指为美国原住民的本土民间神灵。

美国宪法学者拒绝向一些法官宣誓,这些法官把历史内容加入到他们所相信应该是简略圣经诠释的东西。一些积极分子把纸币上的这句格言抹去,以此方式表示 *** 。

尽管美国法律禁止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损坏和涂改钱币,但是现存在案的记录中还没有一例是由于此行为而受到检举的,而联邦储备局也频繁再次发行类似的损坏钱币。

在政策性反对之外,著名的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对于把此格言放置在钱币上的行为也发起争论,因为他认为把“神”这个称呼放在钞券上,实在渎神,这是因为《十诫》中,有不可妄称耶和华神的名,更何况“钱”这么俗气的东西。⬛美国国歌

《星条旗》(英语:The Star-Spangled Banner,直译:《星光灿烂的旗帜》,或称《星条旗之歌》)是美国的国歌,歌词取自美国律师、业余诗人弗朗西斯·斯科特·基1814年9月14日所作的诗歌《保卫麦克亨利堡》(Defence of Fort MHenry),歌曲取自英国作曲家约翰·斯塔福德·史密斯(英语:John Stafford Smith)所作的《致天堂里的阿那克里翁(英语:To Anacreon in Heaven)》。

该曲跨越了19个半音,以演唱难度高而著称。虽然其有四组歌词,但现今几乎只唱第一组歌词,不唱其他歌词,尤其是第三组带有反英情绪的歌词。

而苏沙的著名进行曲《星条旗永不落》因译名相近和知名度更高等原因而与其混淆,《星条旗永不落》在中国大陆经常被误认为是美国国歌的名字,这是不正确的。

❴历史❵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保卫麦克亨利堡》原稿,今陈列于马里兰历史学会(英语:Maryland Historical Society)。1814年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35岁,他在美国1812年战争中在巴尔的摩目睹了英军对麦克亨利堡(39.263336°N 76.579744°W)的进攻和美军的英勇抵抗。1814年9月13日凌晨,弗朗西斯·斯科特·基透过炮火的硝烟,看到一面美国国旗仍然在城堡上迎风飘扬;他被这景象深深感动,随手从口袋中拿出一封信,在背面写下了几行诗。第二天,弗朗西斯·斯科特·基把诗稿送给法官约瑟夫·霍普·尼科尔逊(英语:Joseph Hopper Nicholson);得到大力赞赏,并建议用一首当时非常流行的约翰·斯塔福德·史密斯作曲的《致天堂里的阿那克里翁》(To Anacreon in Heaven)做为配曲,同时取歌名为《星条旗》。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一个纪念牌匾,其标记的宾夕法尼亚大道601号是该曲被首次面向公众演唱的地方这首歌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很快就传遍全国。19世纪时,乐队经常会在各种公众活动中演奏该曲,包括美国独立日的庆典。

在南达科他州米德堡展出的一块牌匾表明,让这首歌曲成为国歌的想法始于1892年的练兵场。驻地司令官凯莱布·卡尔顿(Caleb Carlton)上校确立了“在检阅和音乐会结束时”演奏这首歌的传统。卡尔顿向南达科他州州长谢尔顿解释了这一传统,谢尔顿承诺他会尝试在州民兵中建立这一习惯。经过类似的讨论之后,战争部长丹尼尔·E.·拉蒙特也命令“每个驻扎地在每晚撤退时都要演奏。”

1899年,该曲被美国海军正式采用。1916年,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规定这首曲子在军队及其他合适的场合演奏。

两年后,这首歌在1918年世界大赛的第1战的seventh-inning stretch中演奏,此后在该系列的每一战都演奏,这被视为是这首歌首次在棒球赛中演奏。不过有证据表明,这首曲子早在1897年就于费城的开幕日仪式以及1898年起在纽约市的波罗球场(英语:Polo Grounds)演奏了。但无论如何,在每一场棒球赛前演奏国歌的习惯始于二战。

1918年4月10日,美国国会议员约翰·查尔斯·林西克姆(英语:John Charles Linthicum)提出了一项正式承认其为国歌的法案,但是没有通过。1929年4月15日,林西克姆第6次重复该提案。1929年11月3日,罗伯特·李普利在他的《信不信由你!》(Ripleys Believe it or Not!)漫画专栏上画了一幅漫画,写道:“信不信由你,美国没有国歌”(Believe It or Not, America has no national anthem)。

1930年,海外退伍军人协会(英语:Veterans of Foreign Wars)发起一份将这首曲子定为美国国歌的 *** ,共有500万人签名1930年1月31日,该 *** 被递交至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当天,Elsie Jorss-Reilley和Grace Evelyn Boudlin对委员会成员唱了这首歌,以驳斥这首歌对普通人而言音调太高的论调。委员会投票赞成将该法案递交至众议院投票。众议院在当年通过了该法案。美国参议院也在1931年3月3日通过该法案。总统赫伯特·胡佛于1931年3月4日签署该法案,正式认可《星条旗》为美国国歌。目前它已被编入美国法典,其原文是“The composition consisting of the words and music known as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is the national anthem.(以《星条旗》为名的音乐作品,包括其词曲,谨订为国歌。)”

❴歌词❵

❴争议❵

作为美国最广泛演唱的国歌,但歌词存有种族主义的些许争论,其中的关键词是第三节章:

他们自己用血,洗清肮脏的脚印。

那些奴隶、佣兵,没有地方藏身,

逃脱不了失败和死亡的命运。

由于作词人弗朗西斯·斯科特·基曾在1833年至1840年担任华盛顿市的地方检察官,并在任期内为奴隶制辩护,使他在后世留下不好形象。同时历史学家对歌词的“奴隶”背后的含义也有待争论。有人认为这个词是指整个英军。但历史学家杰森·约翰逊(Jason Johnson)则表示,这歌词是对黑人奴隶的贬义。但由于美国对国歌的法律规范较为宽松,并允许演唱团体可以改词或选择跳过不唱等因素,加上美国人在非正式场合只演唱第一节章,因此该争议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

❴歌名翻译争议和问题❵

由于移民到美国和非英语人士进入该国,这首歌的歌词已被翻译成其他语言,1861年,它被翻译成德文,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记录了1919年的西班牙语版本,此后,它被犹太移民翻译成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在2006年的移民改革 *** 活动中普及了一个版本),路易斯安那州的阿卡迪亚人将其翻译成法语 、萨摩亚和爱尔兰语,国歌的第三节也被翻译成拉丁文。

关于北美的土著语言,有纳瓦霍语和切罗基语的版本。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英语:Francis Scott Key,1779年8月1日-1843年1月11日)是美国律师、作家、业余诗人,马里 *** 弗雷德里克人,美国国歌《星条旗》歌词作者。美国1812年战争期间的1814年,时年35岁的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在巴尔的摩目睹了英军对麦克亨利堡进攻时美军英勇抵抗,美国国旗星条旗虽遭受炮击但仍屹立不倒,因此深受感动并获得灵感,创作了几句诗歌,后成为美国国歌歌词。1966年服役的美国核潜艇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号潜艇(英语:USS Francis Scott Key (SSBN-657))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他也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远亲。

⬛John Stafford Smith(约翰·斯塔福德·史密斯)

John Stafford Smith (bapt. 30 March 1750 – 21 September 1836) was a British composer, church organist, and early musicologist. He was one of the first serious collectors of manuscripts of works by Johann Sebastian Bach.

Smith is best known for writing the music for "The Anacreontic Song", which became the tune for the American patriotic song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following the War of 1812, and in 1931 was adopted as the national anthem of the United States.

❴Early life and education❵

Smith was baptised in Gloucester Cathedral, England, on 30 March 1750, the son of Martin Smith, organist of Gloucester Cathedral from 1743 to 1782. He attended the Gloucester cathedral school, where he became a boy-singer. He furthered his career as a choir boy at the Chapel Royal, London, and also studied under Dr. William Boyce.

❴Career❵

By the 1770s he had gained a reputation as a composer and an organist. He was elected as a member of the select Anacreontic Society which boasted amongst its membership Samuel Johnson, James Boswell and Sir Joshua Reynolds.

In the 1770s, Smith composed music for the societys constitutional song entitled "To Anacreon in Heaven" (The Anacreontic Song). The words were by Ralph Tomlinson, the president of the society, and were inspired by the 6th-century BC Greek lyric poet, Anacreon, who wrote odes on the pleasures of love and wine. The song became popular in Britain and also America follow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everal Anacreontic Societies there. Smith never married.

Smith later became a Gentleman of the Chapel Royal in 1784, organist for the Chapel Royal in 1802 and Master of the Children in 1805. He also became lay-vicar of Westminster Abbey. He was organist at the Three Choirs Festival held at Gloucester in 1790.

Smith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rst Englishman to be a serious antiquarian and musicologist. He began by publishing A Collection of English Song in 1779, which musicologist Nicholas Temperley called "perhaps the first scholarly edition printed in England." Smiths library included the Old Hall Manuscript, Drexel 4175, as well as a copy of Ulm Gesangbuch from 1538 that had belonged to Johann Sebastian Bach. He also collected works that dated back to the 12th century including some Gregorian chants. His publication Musica Antiqua (1812) included musical scores of works by Jacob Obrecht, Adrian Willaert, Jacob Clemens and Cristóbal de Morales with historical notes on each piece. According to Vincent Duckles, Smiths major contribution was "to direct the attention of his readers to the importance of source studies."

❴Death❵

John Stafford Smith's memorial in Gloucester CathedralSmith died in 1836 at the age of eighty-six. He was buried at St Lukes Church, Chelsea, and has a memorial plaque in Gloucester Cathedral, above which are displayed the US and UKs flags.

It is often said that Smiths death was caused by a grape-pip lodged in his windpipe. According to Pliny the Elder the ancient Greek lyric poet Anacreon, after whom the Anacreontic Society is named (and hence Smiths most famous piece), died when he was choked by a grape-stone.

❴Legacy❵

{National anthem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1814, Francis Scott Key wrote the poem "Defence of Fort MHenry" (later re-titled,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which was later set to the tune of "Anacreon", a piece composed by Smith. The US Congress officially designated this song as the US national anthem in 1931.⬛《星条旗永不落》(英语:The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或翻译成《永远的星条旗》、《星条旗颂》,是美国作曲家约翰·菲利普·苏沙(John Philip Sousa)的代表作,美国著名爱国进行曲。根据1987年的美国国家法令(The United States Code),《星条旗永不落》为美国国家进行曲(The National March of The United States)。

在中国和中文圈里,此歌常常与美国国歌《星条旗》因译名相近和知名度等因而将其混淆。

❴历史❵

1928年,苏萨在他的自传《一路行进》(Marching Along)中写道,这首歌是在1896年的圣诞节创作的。当时的他与妻子刚结束在欧洲的旅游,他们俩在一艘远航的渡轮上,正在前往归途。途中,听说苏萨乐队(Sousas band)的支持者大卫·布莱克利(David Blackely)逝世的消息,他在脑海中谱写了该曲曲调,并在回家后将该曲记在纸上。隔年的5月14日,该曲在费城郊外的柳树林公园(英语:Willow Grove Park)中首次演出,当即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1987年国会通过法案后,该曲被采为美国国家进行曲。

❴音乐❵

《星条旗永不落》遵循了美国军队进行曲(英语:American march music#Military march form)的普遍风格——即在乐曲的部分中反复演奏不同的旋律。但是苏萨在演奏排序和节奏方面会有所不同。

{解析}

进行曲前奏以四个小节的介绍开始,然后是重复的第一乐章,之后又有一个重复的第二乐章。若是乐队在 *** 中演奏该曲,则会让两者都重复两次(又或是加入重复的三重奏)。现在三重奏的第一弹有个人人都熟悉的儿歌,也就是该曲的戏仿歌曲(英语:The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Parody lyrics),即“善待你的蹼足朋友”(Be kind to your web-footed friends)的曲子[注]。在这个部分中,歌词已被更改。后来,这个部分被视为小型的可省略伴奏(英语:Obbligato)(Obbligato(意大利文))而重复了一遍。

[注]原曲歌词:

Be kind to your web-footed friends,

For a duck may be somebodys mother.

Be kind to your friends in the swamp,

Where the weather is very, very damp,

Now, you may think that this is the end,

Well, it is!

❴歌词❵

⬛约翰·菲利普·苏萨

❲美国浪漫主义后期作曲家,指挥家(1854-1932)❳

约翰·菲利普·苏萨(英语:John Philip Sousa,1854年11月6日-1932年3月6日)是浪漫主义时代后期的一位美国作曲家及指挥家,主要的作品是美国军旅及爱国进行曲,他亦因此而享负盛名。在大约1890年,有英国杂志把精于创作进行曲的苏萨称为“进行曲之王”,苏萨的音乐出版商亦采用这个绰号推广他的音乐,自此“进行曲之王”就变得家传户晓。苏萨最著名的进行曲包括《自由之钟进行曲》、《雷神进行曲》、《 *** 进行曲》、《忠诚进行曲》(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曲)及《星条旗永不落》(美国国家进行曲)。

苏萨的父亲有葡萄牙及西班牙血统,母亲是德国巴伐利亚人。起初,苏萨在小提琴家约翰·埃斯普塔及音乐家乔治·费利克斯·本克特的指导下学习弹奏小提琴、音乐理论及作曲。他在1868年以学徒的身份进入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乐团,在1875年离开军乐团后学习音乐指挥,后来作为指挥家重新加入军乐团,一直在那里待了十二年。苏萨又自组了一支乐队,曾经在1892年到1931年到欧洲、澳大利亚及美国演出,共计15,623场,包括在巴黎举办的1900年世界博览会,当时他们的乐队随着另外7个乐队列队行进,穿过了凯旋门。他发明了苏萨号,这是一种类似低音号的大型铜管乐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苏萨作为中尉在伊利诺伊州指挥海军预备队军乐团,在1920年代擢升为上尉。他在退役后回到自己的乐队,直至1932年逝世。

❴主要作品❵

苏莎一生写了137首进行曲、15部轻歌剧、5首序曲、11部组曲、24首舞曲、28首幻想曲[5]。其中主要知名作品如下:

●角斗士进行曲(英语:The Gladiator March)(1886年)

●忠诚进行曲(英语:Semper Fidelis (march))(1888年)

● *** 进行曲(英语: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1889年)

●雷神进行曲(英语:The Thunderer)(1889年)

●自由之钟进行曲(英语:The Liberty Bell (march))(1893年)

●曼哈顿海滩进行曲(英语:Manhattan Beach (march))(1893年)

●棉花王进行曲(英语:King Cotton (march))(1895年)

●永远的星条旗(1896年)

●越过海洋的握手(1899年)

●美中之美进行曲(英语:The Fairest of the Fair)(1908年)

●美国野战炮兵进行曲(1917年)

●英勇的第十七号(英语:The Gallant Seventh)(1922年)

欧洲人从16世纪开始殖民北美,而现今的合众国起始于东海岸的13个英属美洲殖民地。在欧洲七年战争后,大不列颠王国与其海外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愈发剧烈,最终导致在1775年爆发美国革命。1776年7月4日,正与大不列颠进行独立战争的各殖民地派出代表,协同一致发表《独立宣言》。战争终止于1783年,大不列颠王国承认这13个北美殖民地脱离管辖而独立,与其签订《巴黎条约》。这场战争也是第一场成功脱离欧洲殖民帝国的独立战争。1781年,《邦联条例》在邦联13个构成州获得通过,共同组成了邦联议会,各实体组成了国家联盟,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完稿,合并一国后将邦联体制升级为联邦,“美利坚合众国”联邦 *** 随之成立。1791年,合称为权利法案的十条 *** 获得批准,担保了基本民权。

自19世纪起美国从独立时的英裔殖民地国家开始转向西进和对外扩张,美国联邦 *** 先后通过1803年和1819年两次购地、与英属殖民地谈判、击败墨西哥和屠杀并强行迁移原住民等方法获得了北纬49度线以南、格兰德河中游以北的几乎所有土地,并从俄罗斯帝国手中购得阿拉斯加。这期间陆续有许多新创建的殖民地政体申请加入美国联邦,随着逐渐不断地承认扩张领地为新州份,至1848年时美国疆域已横跨整个北美大陆。19世纪下半叶,美国南部七个蓄奴州宣布退出联邦独立成立美利坚邦联国,因而爆发内战,后来被林肯领导的联邦 *** 以武力重新并吞,终结曾在南方诸州合法的奴隶制度。19世纪末,美国将其领土 *** 延伸到太平洋的夏威夷,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开始了镀金时代和进步时代的蓬勃发展期。随后美西战争的胜利,美国对外干涉的范围超过现在的美国本土,使美国势力进入加勒比海地区及西太平洋。

进入20世纪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参战并奠定其作为一个全球性军事力量的基础。咆哮的二十年代结束后,美国在1930年代迎来了大萧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获得胜利之后美国迅速崛起成为超级大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美国不仅是核武拥有国,亦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发出核武器,并唯一曾将其投入实战的国家。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因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竞争进行了数十年的冷战,在对峙顶峰时期的太空竞赛亦促使了人类第一次登月计划的成功。在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被广泛视为当今世上唯一的超级强国。

美国自19世纪末开始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长期以来都是全球的经济、军事、教育、科研、航天及医疗技术的头号强国。美国作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及第二大的商品出口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国际汇率排名世界第一、而依购买力平均则位列第二。在国民平均薪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人均生产力等社会经济学表现指标上,美国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经济已步入后工业时代,服务行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位列世界第一。同时,其生产制造业规模也极为庞大,位居于世界第二。仅占据全世界4.4%人口的美国贡献了世界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三分之一的全球军事开支,这使其在经济和军事上均处于全世界最重要的地位。美国在政治和文化上是一支世界显著并影响深远的力量,也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上占据世界领导地位。美国也是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洲国家组织等组织的创始成员国以及总部所在地,在国际事务中占据重要话语权。

国名

英文名

由詹姆斯·蒙哥马利·弗拉格绘制的1917年美军募兵海报

“The United States”这个名字是对美国最传统和正式的名称,最早出现在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在官方场合,国家安排需求说到美国时,一般均必须运用此通称。最初是复数,例如“The United States are”,包含1856年批准使用的《美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直到美国内战结束后才使用单数,“The United States is”。现在单数形式是标准,简称为U.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由约翰·迪金森编写于1776年6月17日的联邦条款第二草稿出现,缩写是U.S.A.。作为法定政权的名称,它的应用度并没有US广泛。虽然两者都可使用,但也有特定的使用范围,USA使用最多的地方就是在体育赛事上。例如在电视上显示参赛选手国家的旗子使用ISO标准,简称就是U.S.A.,除此之外,美国签署官方文件必须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使用代表政权的全名“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另一种简称是“America”,1507年,由德国制图员马丁·瓦尔德泽米勒制作的《世界地理概论》中,美洲首次在世界地图上被标注为“America”。因为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指出这块大陆是新大陆而非当时包括哥伦布等人所认为的亚洲东部。美国因美洲而得名。在英语中,亚美利加和美利坚为同一词“America”,只是中译不同,前者指美洲,后者指美国。

“Columbia(哥伦比亚)”是美国一度流行的名称,来自哥伦布,一些美国事物至今仍沿用“哥伦比亚”的名称,如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南卡州首府哥伦比亚等。

汉字名称

早先在清朝时因将星条旗的图案称为花旗,而获得别称“花旗国”;一些美国事物的中文名称至今仍含有“花旗”的字样,如美国特产花旗参以及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花旗银行(Citibank)。

美国的英文直译为“各国家的联合”,故简称为合众国。而至于“America”的翻译,据中国官方文件记载,可溯自乾隆年间之“咪唎𠼤”,曾国藩也指出“咪夷质性醇厚,于中国时思效顺。”道光年间则称“米利坚”,后采裨治文等人译“亚美理驾合众国”,简称“美国”或“合众国”,参见1844年《望厦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1860年以降逐渐用“美”代“米”,及至宣统退位前签订《各国禁烟公约》为“美利坚合众国”,该全称则使用至今。

此外,尚有“咩哩干”(《海录》)、“弥利坚”(《四洲志》《海国图志》)、“美利哥”(《瀛寰志略》提及别名)译名等等;日本与华交流亦受影响,例如江户时代《神奈川条约》使用美国译名“米利坚合众国”、“亚墨利加”可见于《瀛寰志略·卷九·北亚墨利加米利坚合众国》,也就是日文简称“米国”由来。

美国的谚文名称“미국”所对应的朝鲜汉字,在韩国(标准韩国语)为“美國”,在朝鲜(文化语)则为“米國”;至于美国在越南国语字中的惯用名称“Hoa Kỳ”,所对应的越南汉字名称为“花旗”。

⬛詹姆斯·蒙哥马利·弗拉格(美國藝術家)

詹姆斯·蒙哥马利·弗拉格(英语:James Montgomery Flagg;1877年6月18日-1960年5月27日),是一位美国艺术家和插画家。他从纯粹的绘画工作转变为卡通画家,但却以他绘制的政治海报而闻名。

❴生平❵

弗拉格出生在纽约的佩罕马诺Pelham Manor,自幼就非常热爱画画。弗拉格在12岁数时,他的插画就被全国性杂志所认可并刊载。在他14岁时,以艺术家的身份向《生活》杂志投稿,并在接下来的一年他又在《法庭》杂志英语:Judge (magazine)上投稿。在1894年至1898年间,他就读于纽约艺术学生联盟。离开学校后即1898年后至1900年,他来到巴黎和伦敦继续学习美术,回到美国后,他创作了无数书籍的插画、杂志封面、政治海报、幽默的卡通画、广告以及草图纸和速写画。根据他创作的众多连环漫画中,在1903年至1907年的《法庭》杂志上,有一个名叫Nervy Nat(厚脸皮螺母)的角色经常出现。

詹姆斯·蒙哥马利·弗拉格之墓,葬于伍德朗墓地弗拉格在1917年绘制了他最为有名的作品,一幅一战美国陆军募兵海报。该海报由山姆大叔用食指指向观者并附上一行文字:“我要你为国家入伍”I Want YOU for U.S. Army”(受到英国募兵海报的影响,并和基奇纳伯爵是同一姿势)。该海报在一战期间被印刷超过四百万份,并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海报中,山姆大叔的面孔就是弗拉格的(添加了白胡子,并加大了年龄)。他之后回应到,仅仅是避免寻找模特的麻烦。

在弗拉格事业达到巅峰时,有报道指出弗拉格已是在美国薪酬最高的杂志插画家。1946年,弗拉格的自传《Roses and Buckshot》出版。弗拉格除开插画师工作外,还绘制了一些肖像画作。

弗拉格于1960年5月27日在纽约市逝世,葬于纽约布朗克斯的伍德朗墓地(Woodlawn Cemetery)。弗拉格在度过数个夏季的缅因州比迪福德游泳池(Biddeford Pool)和他的家在1980年成为国家史迹名录。

❴画作❵《社交界》杂志封面(1911年)弗拉格知名的征兵海报1917战争海报一战后山姆大叔和空的国库哥伦比亚在胜利花园劳作海军需要你们!美国历史?历史由我们创造!醒来吧,美国。(1917年,一战宣传海报)一战的宣传海报。二战美军海报,愤怒的山姆大叔手持扳手准备攻击。时间大概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胜利纪念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之间。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國國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英语:Washington, D.C.),正式名称为哥伦比亚特区[注](District of Columbia),简称华盛顿特区、华盛顿(Washington)或特区(the District),有时被一些中文媒体称作华府,是美国的首都,为大多数美国联邦 *** 机关、各国驻美使馆(英语:List of diplomatic 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拥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与文化史迹。

[注]:“哥伦比亚”是美利坚之地(英语:America)在旧诗歌中的代称,因此“哥伦比亚区”具有“美利坚区”的涵义;中文翻译通常加上“特”字以表明其特殊地位,也与哥伦比亚地区相区分。旗帜、图章、国家广场上的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美国国会大厦华盛顿国家座堂华盛顿地铁亚当斯摩根(英语:Adams Morgan)航空博物馆白宫

1776年美国独立时的首都是费城,之后因独立战争和国家新立而屡有变迁,到1785年改定纽约为首都。1790年7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首都选址法(英语:Residence Act)》,决定将首都从纽约迁至波多马克河和安那考斯迪亚河汇合处附近;但完成正式迁都前先由费城为行都。1800年,美国联邦 *** 部门从费城迁往建设完成的华盛顿,华盛顿开始作为美国首都正式运作至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实际上是由美国国会直接管辖的联邦地区,因此不属于美国的任何州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位于美国东岸的中大西洋地区,属马里 *** 和弗吉尼亚州的交界处,两州界河波多马克河由西北向东南流贯特区,形成特区西面的天然界限。成立之初,哥伦比亚特区是一个边长10英里(16千米)的正方形区域,不仅包括特区现在的全部范围,还包括波多马克河西岸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县,即今日的阿灵顿县以及亚历山德里亚市。特区成立后不久,西岸的居民就因为国会过度重视东岸以及蓄奴等问题,发起回归弗吉尼亚的运动,经他们多次 *** ,美国国会于1846年7月9日通过法案,并经弗吉尼亚人民大会批准,将波多马克河南岸的土地交还南方的弗吉尼亚州。特区设立早期,波多马克河北岸有乔治城、华盛顿市及华盛顿县三个分开的行政区划;其中建立于1791年的华盛顿市乃为彰显乔治·华盛顿对美国建国的贡献而命名,后来发展为特区中的核心城市。依据一项1871年的立法,前述三区于1878年合并为华盛顿市,而联邦管辖的特区及华盛顿市地方 *** 从此辖区重叠,因此产生今日使用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之合称。

历史

政治

从华盛顿纪念碑上远眺白宫

依据美国宪法第一章,华盛顿特区的最高权威机构为美国国会,通过华盛顿市 *** 实施市政治理,因此国会有权否决地方立法。除了地方自治权受制约外,华盛顿市民的一些参政权也与居住在各州的一般美国民众不同:他们在众议院仅有一名列席代表,是不具选举权的代表(英语:delegate),而且没有联邦参议员。

1961年3月29日,宪法第23修正案通过后,哥伦比亚特区居民获得美国总统选举权利,赋予3张选举人票,是人均选举人票最多的地区,而历次总统选举中,3张选举人票全给民主党候选人,民主党得票率超过八成。从1964开放选举人票以来,华盛顿特区始终是民主党的铁票仓,总统大选选举人票全由民主党以极高的票数拿下。

1974年 Walter Washington 成为华盛顿特区第一任及首位黑人民选市长。1978年Marion Barry成为华盛顿特区市长,在其领导下哥伦比亚特区的治安十分恶劣,其对市政的管理不善,被称为美国最差的市长。1990年Barry因 *** 被判6个月徒刑,因而无法再参选。1990年Sharon Pratt Kelly成为华盛顿特区第一位黑人女市长。1994年Marion Barry再度当选市长。在其任期内华盛顿特区几乎破产,以致国会直接指派一个财政委员会处理特区事务。1998年Anthony Williams当选市长,在其任期内华盛顿特区财政得以恢复,2011年特区的财政收支达到平衡预算后,财政委员会中止运作。2002年再度当选。历任市长都是民主党籍。

经济

华盛顿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同联邦 *** 或国防部、能源部、国立卫生研究院、食品药物管理局等 *** 机关相关。由于联邦 *** 的运作几乎不受经济萧条的影响,同美国其他地区相比,华盛顿的经济受经济萧条的影响相对很小。

位于华盛顿的财富500公司包括:

博思艾伦咨询公司房地美房利美Pepco Holding Incorporated丹纳赫集团(Danaher)Nextel(英语:Nextel Communications)甘尼特集团(Gannett),今日美国(USA Today)的母公司SLM CorporationNVR Incorporated

统计资料

直到1890年,人口普查局才将华盛顿市、乔治敦市和华盛顿县的非法人区划为三个独立统计区域。 本文提供的来自1890年之前的数据,是按照哥伦比亚特区是直辖市计算(即与其余两个区域分开计算),就此1890年前华盛顿特区所有的人口普及都可获得。

人口组成

根据2000年统计数字,华盛顿内有居民572,059人,248,338户,114,235个家庭。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597.3人(每平方英里9316.4人)。华盛顿的种族分布为60.01%黑人或非洲裔,32.78%白人,2.66%亚裔,0.30%美洲原住民,0.06%太平洋岛屿居民,3.84%其他种族,2.35%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族群;7.86%的人口属于西语裔或拉丁美洲裔,其中萨尔瓦多人是最大的西语裔族群。

根据2000年统计数字,5岁以上的华盛顿居民在家中83.2%说英语,9.2%说西班牙语,1.8%说法语,1%说非洲语言,0.5%说汉语。

2010年调查数据指出,哥伦比亚特区七成人口信奉基督宗教(17%居民为浸信宗信徒,13%为天主教徒,6%是福音派新教徒,4%是循道宗信徒,3%属圣公宗,2%是东正教徒,1%是五旬宗信徒,1%是再临宗信徒,1%是路德宗信徒,1%是长老宗,此外还有1%属摩门教,)另有3%人口是犹太教徒,1%是 *** 徒,1%是佛教徒,1%是印度教徒。

华盛顿的人口约为982,853;流动人口为410,000,占常驻人口的72%。此比例在美国仅次于纽约。

犯罪率

在1990年代初期,华盛顿被认为是美国的“谋杀之都”,1991年凶杀案达到最高的479起。但现在凶杀案已显著下降,2004年为198起,2005年195起。华盛顿的犯罪高发区为东北区,其他地区的犯罪率相对较低。但在华盛顿犯罪率下降的同时,濒临华盛顿东北区的马里 *** 乔治王子县犯罪率大幅度上升。华盛顿现在仍然是美国最不安全的城市之一。

文化

博物馆

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史密森尼博物馆系统大多数博物馆都坐落于华盛顿市区[注];很多在特区的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

[注]:史密森尼博物馆系统还有一些展览和研究机构设在马里 *** 和弗吉尼亚州等地,其中的弗里尔美术馆和萨克勒美术馆(Freer and Sackler Galleries)以收藏亚洲艺术品为主。

华盛顿市内的主要博物馆包括:

★史密森尼学会以及下属博物馆

弗里尔美术馆阿瑟·M·萨克勒美术馆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国家肖像画廊国家航空和太空博物馆赫尚博物馆和雕塑园伦威克美术馆国立非洲艺术博物馆阿纳卡斯蒂亚地区博物馆(英语:Anacostia Museum)国立美国印第安人博物馆美国艺术博物馆国立美国邮政博物馆史密森国立动物园(国立动物园是美国少数几个有大熊猫展示的动物园)

★美国国家画廊(附属于史密森尼博物馆系统,但独立运作)

★国家地理学会

★新闻博物馆

★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

★国际间谍博物馆

★菲利普美术馆

★敦巴顿橡树园

★福特剧院

★国家建筑博物馆

★希尔伍德庄园(Hillwood Estate)

另外,国会图书馆和国家档案馆也是重要的博物馆类型机构。国家档案馆目前藏有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原件。

教育

学区

华府公立学校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学区。

高等教育机构

乔治城大学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社区学院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的发源地。

乔治城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利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Paul H. Nitze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AIS),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哥伦比亚特区大学(University of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国家国防大学美国天主教大学霍华德大学维嫩山学院(Mount Vernon College)奥伯雷特学院(Oblate College)东南大学(Southeastern University)史脆瑞尔大学(Strayer University)华盛顿圣三一大学(Trinity Washington University)高立德大学:专门收耳聋与听力损伤的学生。

表演艺术及流行文化

华盛顿是美国一个主要的表演艺术中心。约翰·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是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华盛顿国家歌剧院和华盛顿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出场所。肯尼迪中心荣誉奖每年颁发给对美国文化生活做出巨大贡献的表演艺术人士。历史悠久的福特剧院是亚伯拉罕·林肯总统遇刺的地点,它继续作为一个功能性的表演空间和博物馆运作。

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乐团成立于1798年,是美国国最古老的专业音乐组织。美国进行曲作曲家约翰·菲利普·苏沙从1880年到1892年领导海军陆战队军乐团。美国海军乐队成立于1925年,总部设在华盛顿海军工厂,并在城市各地的官方活动和公共音乐会上演出。华盛顿拥有强大的当地剧院传统。Arena Stage成立于1950年,是美国第一批非营利性剧场之一,在特区独立剧院运动中获得了全国关注。

位于华盛顿西北区的U街走廊,被称为“华盛顿的黑人百老汇”,是霍华德剧院、波西米亚洞穴和林肯剧院等机构的所在地,这里曾接待过华盛顿本土的艾灵顿公爵、约翰·柯川和迈尔士·戴维斯等音乐传奇人物。华盛顿有自己的本土音乐流派,叫做go-go;这是一种后朋克、以打击乐为主导的R&B,掺杂有大量的即兴演出和舞蹈节奏;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华盛顿特区乐队领袖查克·布朗(Chuck Brown)流行开来。

华盛顿是美国朋克摇滚、独立音乐的重要中心。Dischord唱片由Fugazi乐队的主唱Ian MacKaye组建,是80年代朋克和90年代独立摇滚最重要的独立厂牌之一。U街是华盛顿的酒吧和爵士乐表演聚集区,黑猫和9:30俱乐部这样的现代另类音乐和独立音乐场所为U街地区带来了流行乐演出。

华盛顿还是很多电视剧故事的发生地,这些电视剧大多数以 *** 机关,安全机构或者与前两者相关的机构为背景。

大众传播

报纸

《 *** 》是在华盛顿地区最重要的报纸,同时也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日报之一。每日发行的《华盛顿时报》和每周发行的《华盛顿城市报》也有很大的读者群。2005年,面向城市外围居民的《杂志报》重组为《华盛顿检查家》。每周发行的《华盛顿刀锋》则主要讨论 *** 话题。《华盛顿知情人》则专注非洲裔美国人读者。

广播

“XM卫星广播”和“全国公共广播电台”以及美国官方宣传机构“美国之音”(美国之音依法不能向美国国内放送宣传)的总部设于华盛顿,并由于美国之音的台呼“This is the Voice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signing on.”使这座城市广为接受美国宣传运作的人所耳闻之。

华盛顿地区主要的广播电台有WARW 94.7FM(经典摇滚),WIHT 99.5 FM(Top 40),WWDC 101.1 FM(另类摇滚)。城市电台包括WPGC 95.5 FM,WHUR 96.3 FM, WMMJ 102.3 FM, Radio CPR 97.5 FM,WTEM 980 AM(体育),WTOP 820 AM, 103.5 FM, 107.7 FM(新闻,交通), *** 电台AM1500。

电视

华盛顿的地区电视台包括:

⬛华盛顿纪念碑

❲為紀念喬治·華盛頓而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興建的紀念建築❳

华盛顿纪念碑(英语:Washington Monument),是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地标,为纪念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石碑建筑物由大理石、花岗岩和青石片麻岩制成,其内部中空,是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筑,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方尖碑。根据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于2013-14年的测量,纪念碑高555英尺11-32英寸(169.046 米)+ 国家公园管理局1884年测量)的数据,高1⁄8英寸(169.294米)。 超越科隆大教堂,成为1884年至1889年间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后被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超越。

⬛丁韪良

威廉·亚历山大·巴尔森·马丁(英语: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年4月10日-1916年12月17日),汉名丁韪良,字冠西,美北长老会派至中国的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62年(1850年-1916年,期间有4年时间不在中国),曾长期担任中国著名教育机构北京同文馆的负责人,是当时的“中国通”。1898年起任被清朝皇帝任命为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也就是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丁韪良和他的学生《花甲忆记》《北京被围目击记》 The Siege in Peking, China against the World: By an eye witness (1900)《中国古世公法论略》《汉学菁华》《万国公法》《格物入门》《化学指南》《法国律例》《富国策》《天道溯原》《星轺指掌》《公法便览》《西学考略》《性学举隅》《天道合校》《翰林集》《中国的传说与诗歌》《中国觉醒》 欧罗巴𪡏国:丹麦

⬛乌石山教案

乌石山教案是1878年8月30日发生在中国福州的一宗教案。

■神光寺事件

1850年5月31日,英国圣公会差会派遣的传教士札成(R.D. Jackson)和医生温敦来到福州,温敦帮助人戒除 *** ,求诊者为数甚多。最初他们暂住于闽江中的中洲岛,几个月后英国驻福州代理领事金执尔替为他们租赁南门内乌石山神光寺2间房屋居住,得到候官县知县兴廉批准。当时闽浙总督规定只允许领事馆设在城内,其他外国侨民只能居住在城外。这时,退休官员林则徐联合福州地方士绅,写信质问兴廉和英国领事,要求强行驱逐传教士,而福建巡抚徐继畲则认为应劝说传教士自行搬到城外以平息此事。在8月25日、9月4日和9月6日,翰林院侍读学士孙铭恩、工科给事中林扬祖和湖广道御史何冠英先后上书咸丰皇帝,称福州为省会,不可让外国人居住城内,并指责徐继畲偏袒外人,丧失民心,似有汉奸嫌疑。于是咸丰下旨,1851年初札成和温敦被迫迁出神光寺,搬至乌石山道山观英国翻译官住地,事件遂告平息。徐继畲后来被罢官。1852年,札成退往宁波,1855年,温敦租下道山观的一块空地,建造房屋。1856年,温敦医生因健康原因返回英国,不久在伦敦去世。1864年,英国圣公会在福州乌石山办女学堂。

❴教案经过❵

1876年5月,闽江发生水灾,福州受涝严重。当时,圣公会传教士胡约翰在道山观正在建造洋楼,林应霖为首的当地士绅认为破坏了省城的风水,因此导致水灾,要求官府出面制止建造。总理衙门授意福建巡抚丁日昌协调,提议用南台下渡楼房与道山观对换。对换事宜尚未有结果,而丁日昌请假回广东原籍养病。1878年,传教士史荦伯在院内创办榕城两等小学,建造道学院和三座楼房。当地士绅群起反对,8月,福州官府驱逐工人,工程停建。8月30日上午,福州官府会同当地士绅和英国领事到现场查勘。下午,林应霖率众撬门冲进院内,拆毁三座新建成的洋楼,并放火焚烧。

❴后续❵

教案发生后,英国公使向总理衙门施加压力,要求惩办凶手。10月,闽浙总督何璟将弹压不力的侯官知县刘恩第,乌石山汛千总蒲大典革职。1879年2月,丁日昌奉旨赴福建查办此案。3月17日开庭审判,星察理观审,判决毁屋武生董经铨等人流放,教官林应霖摘去顶戴,停委三年。4月30日,英国在华最高法院裁判长傅兰治主持开庭审判道山租地纠纷案,判决道山观可以讨回乌石山租地。于是乌石山女学堂迁至南台下渡电线局(后来的陶淑女子中学)。1880年3月,史荦伯也迁出乌石山道山观,迁往仓前山施埔。

⬛陶淑女中(平话字:Dò̤-sé̤ṳk Nṳ̄-dṳ̆ng;英文:Do-seuk Girls School)又称陶淑女校,是1890年英国圣公会在中国福州创办的一所女子中学。陶淑女校在创办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学制为9年,无中小学之分。陶淑女中内的圣保罗堂

陶淑女中内的圣保罗堂❴历史❵

1850年,英国圣公会华南教区(主教驻香港)由于在广东省传教遇到挫折,转往福建省开展。

1864年(同治三年),英国圣公会(又名安立甘会或安息间会)在福州城内的乌山创办了“安息间会女学堂”。

1878年(光绪四年),由于福州的儒生强烈反对传教士进城(乌石山教案),圣公会将传教基地转移到闽江南岸的仓山,女学堂也在1878年移设仓山东窑街,租用原中国电报局旧址作校舍,因此俗称为“旧电线书斋”。

1903年,女学堂迁至仓山岭后路11号,改称陶淑女中,有初、高中部,并附设小学。陶淑女中的校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的老教学楼。

1914年,陶淑女子学校增设初中班,学制2年,后增办三、四年级,正式办成初级中学。

1883年,香港远东女子教育促进会派平师姑主理校政;1889年又派史密斯夫人朗彼息接任。购买岭后鳌头凤岭地块建新校舍。1900年迁入新址后,把小学扩展为初、高中,改称“陶淑女中”。

1927年办理立案,由中国人黄求恩任校长。

1941年日军占领福州,陶淑女中先迁至古田县,再迁崇安县,和三一中学合并为三一陶淑联合中学。

1940年至1942年,曾与三一中学联合办学两年后又分开,由郑珍珠接替薛平西任校长。

陶淑女中早期招收的学生大都出身贫寒,不仅免收学费,还供给膳食。洋师姑(英国女传教士)对学生的管束相当严格,学生要轮流劳动,每天打扫三次,检查三次。学校开设的课程中,重视宗教内容。特别之处是要学习由外国传教士发明的用罗马字母拼写的福州话文字(平话字)。陶淑女中早期的学生大都出身贫寒,衣裳破旧,为了集体活动时不致“有碍观瞻”,故“安息间会”给学生统一制作校服(布料是某英国商行的教徒赠送的),上身为月白色衣衫,下身为桃红色裤子,每逢集队出校甚为显眼。当时有一首民谣:“安息间,毛兀邦(意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炫耀);红红裤,月白衫”。1949年前和私立文山女中、华南女大附中誉称教会女校“三鼎甲”。

1951年,陶淑女中和位于仓山区的另外2所教会学校——鹤龄英华中学和华南女大附中合并成立福州第二中学,1973年改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54年,二中放弃原有质量较好的几处校舍,迁至寻珍女中旧址。陶淑女中的旧校舍,今为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使用。

海国图志(清人魏源著作)

《海国图志》是中国清朝人魏源所编撰的一本古籍,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为口号。

阿罗伊斯·泽内费尔德

平遥文庙

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古城东南隅城隍庙街120号,始建于唐贞观初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孔庙;文庙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是中国各孔庙中唯一的金代建筑。文庙附绍山书院,晚清思想家徐继畬曾任山长,教书达十年之久。

大成门尊经阁

兰显理

兰显理(Henry Van Vleck Rankin,通称H. V. Rankin,1825年9月11日-1863年7月2日),美国美北长老会驻清朝宁波传教士,1848年受委任,至1863年病逝于宁波。1853年,兰显理伙同美北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编纂以宁波话为基础翻译的《宁波土话初学》、《领经问答》、《教会政治》、《礼拜模范》等基督教教义书籍,是最早的宁波话罗马字拼音教学文献,在宁波基督教堂和教会学校广为采用。

注1:仅限“杀猪”“羯鸡”等、注2:阴平-阳去如“汤面”“基地”等、注3:阳平-阴去如“文旦”“才干”“嫌弃”等;阳平-阴上如“笤帚”“弥补”“熊掌”等

更多🇺🇸国歌&国家进行曲/國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纪念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