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乐邻,“乐”在身边!音乐信息共享&交流平台
编辑 / Cycas & Luna
校对 / Luna米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是俄罗斯音乐的先驱之一。他从格林卡和达尔戈梅斯基(二人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同时格林卡为巴拉基列夫的老师)处受到教益,并结识了艺术史家、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后者也成为了“强力集团”的鼓舞者和艺术指导。巴拉基列夫又是居伊和穆索尔斯基的良师益友。1861至1862年间,他们的组合中又增加了鲍罗丁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形成了“五人团”,并且领导了“强力集团”,推动了“俄罗斯民族乐派”走向“新俄罗斯乐派”。
巴拉基列夫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他弹琴极少看谱,这依赖于强大的记谱能力。他创作了一套技巧性很高的钢琴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首《伊斯拉美》。《伊斯拉美》是一首演奏难度较高的作品,作于1869年,由尼古拉·鲁宾斯坦首演。这首作品在创作中,被巴拉基列夫赋予了三种音乐参数上的“融合之美”,本次乐赏析将为大家一一讲解。
首先是作品调式因素的融合。在昨天的乐推荐中我们曾提到,《伊斯拉美》是巴拉基列夫于1869年在高加索地区采风时创作的。而高加索地区位于欧亚交界处,与亚美尼亚、土耳其等国相邻,该地区拥有复杂的地域环境,同时又是多个宗教的集中地(基督教、 *** 教等宗教均分布在此地),造成了该地区多种音乐文化并存发展的局面。这首作品的调式就是作曲家在土耳其 *** 民俗音乐中寻找的灵感,调式元素的运用也是提取了 *** 民族音乐素材与俄罗斯风格的创作技法相结合的方式。
其次是《伊斯拉美》音乐材料的融合。作品的第一主题的音乐材料是高加索北部达吉斯坦地区的“列兹金卡”舞蹈。这是一种群众性的民间舞蹈,男子通过这种舞蹈表达旺盛的精力和炙热的 *** ,女子通过这种舞蹈表达含蓄的柔美和内在的优雅。在这个主题中,作曲家运用鲜明的动力性节奏推动音乐发展,如同跳舞者伴随着周围群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不停旋转;第二主题则是巴拉基列夫在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家中听到的一个美国人演唱的歌曲,该曲调是具有浓郁东方民族风格的亚美尼亚地区的民间歌曲。主题旋律宁静舒缓,好像在表达作曲家对生活的无限回忆和向往。亚美尼亚是一个历史悠久、地理环境闭塞的国家,它具有独特的宗教和音乐文化,其地区民歌的主要特征是曲调悠远空灵;最后再现部将第一第二主题进行了音乐材料的结合,既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舞蹈中欢呼雀跃的场面,又展现出亚美尼亚地区民间曲调的情深意切,作曲家运用多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的特殊创作方式,使该段落的民族性色彩更加浓郁。
最后除了音乐材料相融合的特色,乐曲结构方面也有着混合式的结构特征。首先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的对比呈现出了该曲奏鸣原则,其次但略显自由短小的连接,结束部的创作规划又使乐曲整体上趋于三部性的曲式特征。
若您对古典音乐感兴趣,想了解更多古典音乐作品、作曲家及他们背后的故事,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