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1949年歌曲还乡河(还乡原唱),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1949年歌曲还乡河(还乡原唱)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1949年歌曲还乡河(还乡原唱)

本文目录一览:

欢聚堂原唱

中文名称:欢聚一堂

所属专辑:《情路长长 贰》(2008年)

歌曲原唱:刘和刚

歌词:聚一份欢畅,聚一份吉祥,聚一份花好月圆的好时光,问候这春风,春风别来无恙。迎接这金秋,金秋衣锦还乡。聚一份祝福,聚一份兴旺,聚一份风调雨顺的好景象。亲亲这塞北,塞北春光浩荡,走走这江南,江南鸟语花香。欢聚一堂,欢聚一堂。听一听幸福和美满的二重唱,欢聚一堂,欢聚一堂。看看硕果和笑容上了金榜,聚一份祝福,聚一份兴旺,聚一份风调雨顺的好景象。亲亲这塞北,塞北春光浩荡。走走这江南,江南鸟语花香。欢聚一堂,欢聚一堂。先饮一杯美酒心花怒放。欢聚一堂,欢聚一堂。再唱一曲友谊地久天长,欢聚一堂,欢聚一堂。先饮一杯美酒心花怒放,欢聚一堂,欢聚一堂。再唱一曲友谊地久天长友谊,地久天长。

黄梅戏家主题曲原唱

黄梅戏家主题曲原唱吴琼。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家》主题曲吴琼演唱2018年3月24日发布,吴琼,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有“黄梅歌后”、“五朵金花”之一、“小严凤英”、“黄梅戏第一唱将”等诸多美誉。代表作品有《女驸马》、《孟姜女》、《红罗帕》、《江姐》、《严凤英》、《贵妇还乡》等。1980年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校,后进入黄梅戏剧院,曾被评为黄梅戏全国“十佳”演员之一。

炊烟起这首歌表达了什么

1. 《又见炊烟》歌词

又见炊烟》的歌词作者庄奴先生的过人之处是通过很简练的语言,将一幅很美的农村写意水墨画轻松地勾勒出来,还包含着浓情厚意。

农村的生活很有规律,最明显的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很多农民都习惯用大灶、柴火煮饭,所以一到中午或傍晚,就可以看见村落的上空飘起的炊烟。袅袅白烟在山村星星点点的矮屋上空随风荡,远处的青山近处的村落,让人感到安宁而悠

2. 又见炊烟升起 歌词

又看见做饭的烟飘上来了

3. 又见炊烟歌词表达的意思

邓丽君的歌曲《又见炊烟》原曲是1941年(昭和16年)由斎藤信夫作词、海沼実作曲的《星月夜》,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改写成《里の秋》,描写的是母子在家祈求战后南方的父亲平安归来的场景。由斎藤信夫作词,海沼実作曲,川田正子演唱。

4. 歌曲又见炊烟歌词

原唱:邓丽君。歌名为《又见炊烟》,改编自日本民谣《里の秋》(故乡之秋),川田正子于1943年首唱。

1978年,由庄奴填词,邓丽君将此曲以中文重新演绎,收录于香港宝丽多专辑《岛国之情歌第五集——爱情更美丽》中,于香港等地发行。此曲成为邓丽君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之一。

歌词: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5. 歌曲又见炊烟歌词歌曲

又见炊烟原唱川田正子。

《又见炊烟》是邓丽君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庄奴作词,海沼实作曲,原曲为日本曲《里の秋》,收录在邓丽君1978年9月21日由宝丽多唱片发行的专辑《岛国之情歌第五集—爱情更美丽》中。该歌曲是邓丽君流传较广的作品之一,后经众多华语歌手翻唱。

《又见炊烟》原曲是1941年(昭和16年)由斎藤信夫作词、海沼実作曲的《星月夜》,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改写成《里の秋》,描写的是母子在家祈求战后南方的父亲平安归来的场景。由斎藤信夫作词,海沼実作曲,川田正子演唱。

6. 《又见炊烟》歌词谱

《又见炊烟》

歌词: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

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歌曲原唱:邓丽君

7. 邓丽君又见炊烟歌词

面对故乡时共同的人生境遇:逃离而又渴望回归,回归又发现道路早已阻隔。

我们被抛入一种不及物的中间状态,既不在彼岸,也不在此岸,而只能困在“第二故乡”,作一次又一次精神的“还乡”。

只有儿时那一缕缕袅袅的炊烟,牵住我们漂泊的目光和脚步。

我们是一群“丧家”的孩子,流浪在无依无靠的大地上,除了那点点滴滴挤满心房的乡愁。《又见炊烟》正是写出了这种困境、悖论与无奈,从而写出了整整一个时代一群人的生存状态。

8. 又见炊烟 歌词

又见炊烟,是著名华人女歌唱家邓丽君演唱的国语歌曲,收录于其1978年发表的国语专辑《岛国之情歌第五集—爱情更美丽》中,是邓丽君流传较广的国语作品之一,后经众多华语歌手翻唱。

歌曲的名字虽然叫又见炊烟,但是想表达的,是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每当炊烟升起,就想到曾经的爱人

9. 又见炊烟歌词王菲

邓丽君 又见炊烟 王菲也唱过 又见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笼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music) 又见炊烟升起 勾起我回忆 愿你变作彩霞 飞到我梦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10. 《又见炊烟》歌词鉴赏

歌曲名字叫又见炊烟,演唱者是邓丽君。歌词如下: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又见炊烟升起,

勾起我回忆,

愿你变作彩霞,

飞到我梦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img]

求红颜暮歌词

红颜暮

专辑:梦中梦然 歌手:MC林夕然

飞沙扬起 精忠报国再睥睨

娇妻藏在我心底 衣锦还乡归故里

锣鼓凯旋 几年征战下中原

世人不知我可怜 你可知我这份甜

梦回居处 只剩门前这棵树

回头看看家乡路 却看到了你的墓

守护灵魂 再走一次这家门

九生九世又一轮 不愿看到你的坟

曾说等我 等我归来做王者

我心中的这怒火 谁又知我在闪躲

一醉街头 千杯烈酒难入喉

世人不知我的愁 独自一人上青楼

乱奏葬坟 一个人我了不是神

酒醉沉迷失了魂 转身走进妓的门

守身七年 七年无人入眼帘

你可知道这些缘 只有将军进心田

将军心死 心中只有他妻子

悲欢离合走到此 天亮就接这圣旨

皇将出征 中原再起战鼓声

疆场扬起这纷争 歌妓心我碎三更

久盼胜利 终于卸甲要离去

妓等将军三世纪 封心把这红颜弃

葬爱等待 锣鼓声我镇边塞

心中依我依旧爱 转身回头妓不在

寒风雨中 拔刀掀起这纷争

琴声萧萧琵琶声 一声将军碎三更

请你看清 看清我才是雄鹰

空气带着这血腥 请妓睁大你眼睛

如今词海 挥起刀我披战铠

我让你的死性不改成为你最大感慨

名扬天下 挥刀跨马再叱咤

赤兔依旧脚下踏 王者依旧是神话

今虽战败 红尘妓你已不在

无人与我杀边塞 舍命自刎还情债

求余光中《还乡》简介(不是!!!!)

由于余光中15年前从香港返台后“背弃台北”而“转居高雄”,记者初抵台北欲寻访这位名播两岸的诗人的计划受到困扰。幸好报载他要到台北出席一个文学翻译界的笔会,我们相约于他,没想到诗人竟爽快地答应了。

采访自然是从他的创作谈起,而“乡愁”又是双方共同的话题,余光中告诉记者,中央电视台刚刚与他谈妥,将他的诗作《乡愁》谱曲后作为电视系列片《闽南名流世家》的主题曲,这部电视片讲述的是郑成功后人在海峡两岸生活的情况。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离开大陆,3年后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先后在数所大学任教,创作,也曾到美国和香港求学、工作。目前在高雄“国立中山大学”任教。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他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土。”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似乎又在感念着当时的忧伤氛围。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余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紫金山风光、夫子庙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中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并为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说:“给《乡愁四韵》和《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十分感人。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安慰。”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1992年,余光中43年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谈到这次对北京的访问,余光中说:“我的乡愁从此由浪漫阶段进入现实时期。我大陆之行的心情相当复杂,恍若梦中,我在北京登长城、游故宫,被两岸同胞的亲情所感染,写了不少诗作,尽情抒解怀乡之愁,因为原来并未到过北京,所以首次回大陆,乡愁并没有一种很对应的感觉和体验。”

自此以后,余光中往返大陆七八次,他回到了福建家乡,到了南京、湖南等地,在南京寻访金陵大学故地,在武汉遍闻满山丹桂,探亲访友,与大陆学子对谈,对大陆自然多了一层感知和了解。

他说:“初到大陆,所见所闻,令我兴奋不已。但我也看到洞庭湖变小了,苏州的小桥流水被污染了,这些让我也产生些许失望。但此后去大陆多次,那里的变化之快让我惊异和兴奋。”在四川,作家流沙河赠他一把折扇,问他是否乐不思蜀,他挥毫题字:思蜀而不乐。翰墨间仍飘出了淡淡的乡愁。

他说:“玄武湖,紫金山都变了,但大学原来的校舍我还能认得出来。我接触了许多人,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都不错。尤其是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一心一意搞建设,魄力很大,又很踏实。”

余光中说,在大陆的游历也使他越来越发现,他的乡愁是对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我后来在台湾写了很多诗,一会儿写李广、王昭君,一会儿写屈原、李白,一会儿写荆轲刺秦、夸父逐日。我突然意识到,这些都是我深厚‘中国情结’的表现。”

他说:“我在大陆大学演讲时朗诵我的诗《民歌》,‘传说北方有的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在场的学生和我一同应和,慷慨激昂,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感情。”

抗战时期,余光中随母亲逃出南京,日军在后面追赶,他们幸得脱险,后来辗转越南到了重庆。日军大肆轰炸重庆时,上千同胞受难,余光中幸好躲在重庆郊区。谈起这些浩劫,余光中说:“这些都激发起我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感情。那时候,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豪情,只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万里长城万里长’,都会不禁泪流满面。前几年在东北访问时,青年时的歌谣仍萦绕着我。于是写下了‘关外的长风吹着海外的白发,飘飘,像路边千里的白杨’的诗句。”

余光中承认,他的诗歌在赴美期间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的影响,比较注意节奏,因此也容易被作曲家看中谱曲,但他仍以“蓝墨水的上游是黄河”来表明他的文化传承中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说,尽管他在美国上过学,诗文中也受一些西方东西的影响,但不变的是中国文化的遗韵和对中华民族的怀思。他的作品深受《诗经》的影响,也学习过臧克家、徐志摩、郭沫若、钱钟书的作品。他说:“我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余光中曾在文章中写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他说,中国文化对所有的“龙族”都有着无法摆脱和割舍的影响。谈到台湾一些人企图割裂两岸的文化联系,他说:“吃饭要用筷子,过端午节,过中秋节,能改得掉吗?大家所信仰的妈祖,不也是从大陆来的?余秋雨等大陆文化学者到台湾演讲引起轰动,不都说明中华文化是一脉相传的?”

余光中的妻子是他的表妹,江苏人,有着女性知识分子的韵味和气息。重庆时期,两人青梅竹马。他们至今都保留着一个特色,那就是在家的时候讲四川话。有次余光中到四川大学演讲,他征求校方,既然到了四川,是否就用四川话演讲,后来校方告诉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就用普通话吧”,余光中因此没能有机会显示他讲四川话的才能。

从香港返台后,余光中为躲避繁琐的事务和各种交际,一直定居在高雄,在“国立中山大学”任教,尽管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幽默健谈,不失赤子之心。他每天坚持工作,上课、创作、编书,乐此不疲。他的近作不时被大陆报刊转载,一些大陆出版社要出他的作品集,他便不辞辛苦亲自校对。

“国立中山大学”环境优美,紧邻寿山风景区,南边是世界排名第四的货运港口高雄港,正西是西子湾,他的办公室就在面海的半山腰。余光中面海低语:“在台北时办公室也靠海,不过是靠着台湾东海岸,我看着太平洋有什么意思,看美国有什么意思。这也许是天意,现在我凭窗而立,便可直视海峡西面,尽管身在台湾,我可以眺望对面的香港,可以一生守望着我的大陆。”

黄后大道东歌曲原唱

歌曲原唱歌手是罗大佑、蒋志光。

这是罗大佑、蒋志光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林夕填词,罗大佑谱曲,花比傲编曲,收录于滚石唱片于1991年7月1日发行的同名合辑中。1974年,为卫道中学学长林怀民的云门舞集做曲,同时期创作歌曲《乡愁四韵》。

歌曲是罗大佑外出购物时看到路标灵感泉涌下的作品,该曲是罗大佑在做医生时写的作品,也是罗大佑第一次与林夕合作。该曲是先有主题,再有副歌,最后才有主歌、歌词,这首歌是罗大佑的中国三部曲之一。

罗大佑演艺经历

1976年,创作歌曲《神话》并正式投入商业音乐创作,还为电影《走不完的路》创作歌曲。1979年,发表歌曲《痴痴的等》、《恋曲1980》,收录于首张专辑《之乎者也》中,同年,创作并演唱《摇篮曲》、《盲聋》。

1981年,首度担任唱片制作人,制作歌曲《童年》,崭露头角。1989年,第一张电影音乐专辑《衣锦还乡》发行,推出情歌选辑《告别的年代》。2000年,赴上海、杭州、南昌、昆明举办“世纪巡回演唱会”,2005年,罗大佑发行新专辑《美丽岛》。

更多1949年歌曲还乡河(还乡原唱)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