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崔禄丰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与狗同行共进的历史。而中国人很早就与狗成为了好朋友。
根据汉代东方朔《占书》记载,农历新年的初一到初八是人和畜物的生日,“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大年初二就是“狗日”,而初七才是“人日”。这与女娲造人的传说是相对应的,女娲首先创造了鸡狗猪羊等动物,然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人来。狗之所以如此重要,体现在三:“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 “田犬”即猎犬,猎犬无论在早期人类猎取赖以生存的食物,抑或在后来田园生活狩猎娱乐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史记》就记载了秦朝李斯临死前,对他儿子说:“我想跟你再牵着我们的黄狗去打猎,都已经不可能了!”
“吠犬”则是人类在可以“自力更生”后,需要狗提供安居乐业的安全感。
《战国策》载:“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狗固吠非其主也。”也就是说狗才不会管你是尧还是舜,只要是陌生人它就吠。狗的忠诚可靠让它成为平民百姓的家居必备,“鸡犬相闻”的老家也成为了诗人们的心灵港湾。杜甫一日回到草堂,老狗兴奋地在他脚边婆娑,“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李白冬天回到老家,老狗高兴地乱叫,“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狗与我们的关系如此密切,也就容易产生很多动人的故事。《晋书》记载,吴人陆机旅居京师,久无家书,他望着自己的老狗黄耳说:“你可以帮我送封信回老家吗?”黄耳摇了几下尾巴,好像听明白了。于是陆机写了信,“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狗在《晋书》这样的正史中都已“名留青史”,更无需怀疑 “怪力乱神”史中之穿凿附会。据《搜神记》记载,三国时,襄阳人李某醉卧城外草堆中,适猎者纵火,火顺风且至。其爱犬名唤“黑龙”者口拽其衣,李某熟睡不醒。犬奔往一溪湿身,以身水洒之,如此往返,李某遂醒,免于一难。黑龙却“运水困乏,致毙于侧”。太守听闻,悯之曰:“犬之报恩,甚于人,人之不知恩,岂如犬乎!”于是“命具棺椁衣葬之”。怪不得法国大革命时,罗兰夫人上断头台后,禁不住感慨:“我认识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
最妙的是,狗还曾帮助“剩女”得“妙婿”。《太平广记》记载,汉代中国人黄原在一天天亮开门时,有一只黑色的狗坐在门外,黄原出去打猎,黑狗把他带到一个洞穴,见到一个女子“姿容妍艳,见原笑曰:‘此青犬所致妙音婿也’”。
中国是有爱狗惜狗敬狗传统的,宋朝人总结说:“禽兽之贤,则有义犬、义乌、义鹰、义鹘。”清朝大文学家蒲松龄则写过两篇《义犬》来赞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