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柳青娘曲(柳青娘原唱),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柳青娘曲(柳青娘原唱)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柳青娘曲(柳青娘原唱)

本文目录一览:

大宅门主题曲的伴奏??

是《柳青娘》

请参见:

京腔京韵“大宅门”——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音乐特色

关键词: 大宅门 电影电视音乐

声明:任何媒介,媒体或个人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刊登,否则将追究法律其责任。

内容摘要:

我在仔细阅读了《大宅门》的小说剧本,反复观看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领会其京腔京韵的艺术风格后,综合音乐、戏曲、音画常识等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对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音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自己收集的详细的视听笔记,专门分析了使用完整的京剧曲牌和京剧打击乐作为电视剧的配乐,在人物塑造、场景气氛烘托、音画结合等方面所达到的良好艺术效果,并肯定了电视剧《大宅门》的音乐创作在电视剧音乐民族化道路上的

题目来源:

2001年我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当时觉得这部讲述了现代中国药业世家白氏家族几度兴衰的故事十分精彩。剧中的人物形象有棱有角,戏剧冲突起伏跌宕,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加上众多名演员的出色演技以及跨越数十年的老北京风貌使我看得很过瘾。在感叹它算得上是一部出类拔萃的电视剧的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我又注意到了剧中的配乐是如此的独特,使用了许多京剧音乐和京剧打击乐,很好的烘托了剧作的京腔京韵,我觉得这部电视连续剧的配乐作为电视音乐创作民族化这样一个现象,值得我仔细品味,分析一下。

2002年,当我得知自己幸运的被推荐为影视音乐方向的研究生之后,使我更加重视了对影视音乐的关注,并且提前进入了研究生学习的状态,我与导师的接触也多了起来,从老师那里,我逐步吸收了更多的分析研究影视音乐的方法,也就是抓住不同影视剧中音乐的不同特点,从美学的角度超越视、听各自的形式特点真正把握影视剧音乐的艺术特质。这使我觉得在分析的时候有了落笔点。

有了值得分析的对象,有了分析的方法,也就促使我选择的这个论题,并对此进行仔细的分析。

关键词:风格、造型音乐、曲牌、柳青娘、撕边、四击头、急急风、

音画同步、主题歌、

一、浓郁的风格特征——京腔京韵

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描写了清末至民国北京一家著名的中医药世家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一部气势恢弘、荡气回肠的家族画卷。它以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可歌可泣的人生磨难,深刻揭示了世道无常、人生苦短、悲欢离合;它以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现了“宅门”中人性的复杂多样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是一部具有豪迈民族气势、蕴含丰富的民俗知识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整部电视剧以地道的京腔京味儿,展示了独特的北京风俗和举世闻名的中医药文化,描绘了古都北京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从整体来看,这个剧无论是剧作的内容,无论是演员们在剧中的表演,无论是它的主题歌与音乐都具有相当突出的京腔京韵。应当承认,浓烈醇厚的京腔京韵是电视剧《大宅门》的一大艺术风格。为了突出这种京腔京韵的风格特征,《大宅门》的音乐创作者特意运用了京剧曲牌和京剧打击乐,将它们与电视剧剧情有机的结合了起来,恰到好处的塑造了人物形象,烘托了剧情内容,发挥了影视剧音乐应该发挥的艺术作用。在电视剧中,各种类别功能的音乐都是为电视剧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化的运动过程服务。故事情节和戏剧性制约着音乐的内容和形式、音乐的表达方式和风格。从故事内容上看,《大宅门》中的人物与京剧有着不解之缘,比如剧中提出了这样一些情节:主人公白景琦,他不但爱听京剧,唱工也不一般,扮上妆就能唱上一出,连生活中都常常喜欢念京剧《挑滑车》中的台词:“你看那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它个干干净净”;白颖宇(白家三老太爷)更是一生都与京剧相连,尤其是他临终前还在念道着京剧台词,最后导演将他的死安排在了平日里唱堂会的舞台上;对京剧最痴迷的要数景琦的妹妹白玉婷,从小时候痴迷京剧,成年后又爱上唱京剧的人(万筱菊),最后竟与戏子的照片结婚了。这样的剧情使我感到使用京剧来烘托这样一些人的故事是合适的。正如导演郭宝昌所言:“我拍的整个故事《大宅门》是京城的故事,我们整个的风格也提倡是京味儿的风格,在音乐上毫无疑问必须采用京味儿的音乐,所以我觉得用京戏,用京剧音乐应该是最合适的。”从《大宅门》的故事发生历史时代来讲,正是清末民初,而京剧的兴起辉煌正好是在这段历史时期。“四大徽班”在北京扎下了根,戏曲音乐正是那时候的主流音乐,在戏曲中京剧又是最有代表性的。所以说,在电视剧《大宅门》这部反映清末民初的故事中使用京剧音乐更符合这时候的社会气氛,从剧中我们也能看到,无论是孩子办满月酒,还是新宅子落成,还是白文氏的70大寿,庆祝形式都没有离开请个戏班子来唱堂会,由此可见整个剧作与京剧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使用京剧音乐和京剧打击乐作为这部电视剧的配乐,有利于发挥电视剧的风格特征,结合了剧情内容,突出了时代特征,使整部剧形成了内容和形式上风格统一。《大宅门》里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也正是在京剧音乐的烘托中,演绎的轰轰烈烈。

二、烘托全剧风格的京剧曲牌和京剧打击乐

1、用京剧曲牌为人物造型服务

作为一部展现家族画卷的连续剧,《大宅门》中轮番出场着生动而又富于个性的人物。其中主人公的妹妹白玉婷,出场次数不多,但是却有着突出的个性。她从小就对京剧有着一种痴迷,委婉的性格中带着浓浓的叛逆。她的大多数出场都与“京戏”有联系,比如:她浇花的时候,嘴里也要唱着《苏三起解》;她被哥哥背着进了家门,也是因为去戏园子听戏把鞋挤丢了;而她在戏园子里专注的听戏表情,更成了表现她痴迷京剧的主要镜头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长大后的白玉婷又对唱京剧的人有着一种痴情,比如除了反串花旦万筱菊以外,别人的戏不听,听完万筱菊的戏就会离开戏园子;到后来,这种痴情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发展到一边看戏,一边哭泣,甚至哭喊、向舞台上抛洒首饰。这样的戏剧发展为后面的她因爱情不能实现,情痴到宁愿嫁给万筱菊照片的故事铺下了伏笔。她在剧中有一段属于自己的造型音乐——京剧曲牌【柳青娘】:

2/4

6 65 3 56 6535 2312 353.2 0 5 3.2 5 7

6 1 2 2.1 6.1 3213 21 6 6 1 2 3

4 3 2 2 7 6 5 4.6 5 6535 6

6. 5 3 56 6535 2312 353.2 0 5 3 2 5 7

6 1 2 2.1 6.1 3213 21 6 0 1 2 3

4 3 2 35 7 6 5 4.6 5 6535 6

6 65 3 56 6535 2312 353.2 0 5 3 2 5 7

6 1 2 2.1 6.1 321 216 0 1 2 3

4 3 2 2 7 6 5 4.6 5 6535 6

0 7 6 0 7 6 0 7 6 7 6 7 6 7

6 7 6 7 6 7 6 7 6 7 2 2 ―

2 - 2 - 2 7 7 ―

7 ― 7 ― 7 6 6 ―

6 ― 6 6 1 6535 6

这样的一个与京剧有着如此缘分的人物,使用京剧曲牌【柳青娘】作为她的造型音乐,可以说,使人物更为丰满,十分相衬。这段曲牌是胡琴曲牌,在剧中用京胡演奏,音乐随着白玉婷的情感出现,伴随着她的表演,着重表现人物的特点,本就娓婉缠绵的曲牌【柳青娘】以其一眼一板的形式很好的塑造了白玉婷这个人物形象,同时也为演员创造了表演空间,使这个配角也能演绎的有声有色。导演的设计赋予了这段京剧曲牌某种人物符号的意义。使我们看到在电视剧的音乐中,将完整的程式化的京剧曲牌音乐与画面和人物个性相结合,对塑造人物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曲牌【柳青娘】在剧中首次出现是在第二十六集,烘托了白玉婷第一次与万筱菊的正面接触和情感表露场景。当时白家在新宅子里办堂会,万筱菊演唱完,正在卸妆,玉婷手捧紫砂壶站在万的身边,要给万筱菊喂水,音乐响起,一番推让后,万筱菊没有接受;玉婷又去帮他卸头饰,无奈有专人帮他整理。有着浓浓爱意的白玉婷,此时深情的看着镜中的万筱菊,在【柳青娘】的伴奏下,柔声问:“听见我叫好了吗?”似乎渴望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无奈万筱菊却夸景琦是个行家。有些失望的玉婷,手中拿着手绢,几次差点把手放在万的肩膀上,却没有。音乐衬托着她的细小而优雅的动作,充分表现了她心中不被人所知的痴情。

在第二十九集中,玉婷的痴情已经无法压抑。散戏后,她尾随万筱菊的车来到他家门口,看着他们一家三口走进大门。痛苦的她靠坐在马车上,陷入了无限的幻想。曲牌【柳青娘】又出现了,伴着她幻想着与万筱菊在场院中排戏,在屋中与他结婚拜天地,在床头与万一起斗孩子玩。音乐是那么的委婉,显得这个幻想是那么的甜蜜,一声惊雷带着人们回到现实。幻想的甜蜜和现实形成反差,在观众心中造成一种冲击,使人们对她的遭遇既同情又无奈。

在第三十五集中,已经36岁仍然没有结婚的白玉婷,想嫁给当红的戏子万筱菊却不能实现。由于各种原因,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大宅门里的贵小姐是不可能嫁给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的。而这位万筱菊也是已有妻室的人,更不敢娶白玉婷。这时痴情的白玉婷决定与万筱菊的照片结婚,就在结婚这场戏中,这段曲牌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而电视剧赋予这段曲牌的人物形象意义也在此达到了极点。这个曲牌的舒缓、抒情在这里给人一点凄婉甚至还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当白玉婷被丫头搀进洞房,撩开盖头,【柳青娘】便响起,音乐的冲击,使观众的心随着白玉婷的动作颤动,让人为她的这种痴情,这种真情所激动。她一步步走向万筱菊的照片,她的特写镜头与照片的特写镜头不断转换,使人感到似乎她一定会去吻照片,结果都没有,而是白玉婷模仿万筱菊在表演《虹霓关》这出戏的时候,常用的动作,将照片上的绣球咬了下来。这场戏一句话也没有,都是在【柳青娘】的伴奏下进行的,然而正是这段京味十足的京剧音乐,烘托了演员的动作,把白玉婷的人物形象,她的情感细致的烘托了出来。

可以看出,这个曲牌在剧中一直随着白玉婷的情感波动出现,在结婚这场戏中,达到了完满。在《大宅门》中,【柳青娘】这个京剧曲牌已经与白玉婷这个人物的情感、性格、气质及人物形象发展融为一体了。爱京剧的人伴着京剧一路走来。可见京剧音乐用在合适的电视剧中作为配乐,在人物塑造方面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2、京剧打击乐对情绪、气氛的烘托

“情绪音乐”在电视剧中常作为短小的片断乐曲而存在,大多与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情绪相适应,在《大宅门》中使用了京剧打击乐作为情绪音乐,同样与全剧的风格保持了一致,并对场景情绪气氛的烘托产生了良好的作用。京剧打击乐以节奏为主,带有程式化的特征,有着自己的表现情绪,当它参与到剧情中以后,又多了渲染剧中人物情绪,烘托场景气氛的附带职能,增加了电视剧画面的表现色彩。

在第三集中,白家的姑老爷关少沂因自己的孩子意外被摔死在了白家,而怀恨在心,要把小白景琦摔死,来一命顶一命。白文氏用激将法,将小白景琦送到关少沂手中,让他摔。镜头表现的是关少沂手中抱着白景琦,盯着孩子的脸,呆站在屋中。虽然没有语言,但是此时他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极为丰富的,一边是死去孩子的痛苦,另一边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在他手中对他笑。当孩子送到关少沂手中那一刹那,起【撕边】这一锣鼓经:

三大件 )0( 0 仓

鼓 嘟~~~~~ 拉0 巴

(按)

【撕边】的音响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锣鼓的疏密、力度的强弱、时间的长短、音乐的起止,都要随着人物的动作而细致的演奏,演员的面部表情、内心节奏、手势眼神也都融入到了这锣鼓点儿中。在剧中,当把孩子送到关少沂手中,【撕边】打得强,鼓点密,一种矛盾的情绪油然而生。而胖胖的小白景琦不断冲他发出笑声,关少沂不犹得眼泪一滴滴撒在景琦的笑脸上。失子的痛苦和不忍的情绪交织起来化作鼓点,此时【撕边】的速度放慢了,鼓点也软了下来。当关少沂决定把孩子还给白文氏时,把孩子放在丫环手中,快速走出了屋门,【撕边】又强了起来,表现他的痛下决心,最后以一声大锣结尾。整个这场戏不过17秒,虽然没有一句台词,却用鼓点的节奏变化表现了人物情绪的变化。京剧锣鼓音乐在这里敲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很好的烘托了人物的情绪。

在第四集中,兵马司的朱顺奉命到白府来抓被人诬陷的大爷白颖园,官兵在白家院中分列两行,十分威严。当他跟老太爷交代完来意,从上房中推门走出时,音乐用了一个【四击头】,锣鼓谱如下:

小 锣 0 0台 台 - 台 台 台 台 台 0

铙 钹 0 0 才 - 才 才 才 才 才 0

大 锣 0 0 仓 - 仓 — 仓 — 仓 0

鼓 0 大 大 0 大.大 大大大大 0

板 鼓 0 大衣0 大 0 大.大 大大大大 0

(伸~~~)

念 法: 大台 仓 - 仓 才 仓 才 仓 0

但是为了调动观众的情绪,烘托场景的气氛,这里的【四击头】调整了它本身的节奏特点,放慢了速度,配合了电视剧场景的气氛。画面上,朱顺步态有力的向前走,推开平门,整个场院鸦雀无声,只听到他用宏亮的声音喊:“带白颖园!”【四击头】伴着他的步伐和声音渲染出一种紧张的官兵抓人的气氛。这样一个慢节奏的【四击头】将观众的心提了起来。它的运用适应着这个场景的氛围,和场景的气氛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在剧中还用了京剧锣鼓经【急急风】,紧张、急烈是【急急风】的特点。在《大宅门》这部电视剧中它发挥了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第十一集中,白家的百草厅被查办后,由十几个股东承办,股东们正在一起吃饭商量经营不利的对策。却有人喝醉了酒,要出手打作为股东之一,做尽坏事的白家三爷白颖宇。场面混乱起来,这样的混乱配上京剧的【急急风】,使这场没有主角出场的戏也敲出了精彩。

3、京剧锣鼓点体现的音画同步

电视剧开篇是本片的男主角白景琦降生的一场戏,他的出生本不奇怪,奇怪的是他一出生就不会哭,只会笑,而且越打笑得越厉害。这样反常的现象,似乎向观众预示着这个人物的重要性。借用剧中人物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不会哭,自然带了一种刚性;生下来就笑,那是把世道都看透了。有这两样一定能成就大业。”当老太爷白萌堂得知这个消息,觉得非常奇特,连说两句奇了奇了,准备给孩子起名字。而这个起名字的过程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当写名字的过程以特写镜头出现时,白宣纸上已经有了白字和景字,就在老太爷写琦字的第一笔时,起了锣鼓经【四击头】。当琦字最后一笔写完时,【四击头】也正好收住,这段打击乐与起名字的过程形成了节奏性的音画同步,这种同步似乎向我们预示着一个重要人物出场了。尽管这个孩子刚刚出生,但是却能引起观众的极大注意,感觉到他作为男主角的分量。

同样,在第十集中还有这样一个例子,已经长到十几岁的白景琦顽劣不堪,气走了几位教馆的师傅。宅门中的 *** 管费尽心力,给请来了文武全能的季宗布先生,当这位季先生第一次踏进宅门,就要亮相时,【四击头】起,他踩着【四击头】的节奏步入大门,镜头给他特写时,刚好【四击头】结束,响亮的节奏与画面的同步使观众眼前一亮。短短的一段节奏,向我们预示着这位老师在景琦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位起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人物。

由京剧打击乐在《大宅门》中巧妙的应用,可以看出在电视剧的配乐中选用京剧锣鼓音乐还是很有挖掘潜力的,不光是对于电视剧风格的烘托,在音画结合上也是很有利的。当然《大宅门》中的京剧锣鼓音乐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重要事件的气氛锣鼓,不能着急的事都用【急急风】。比如:清朝覆灭,民国诞生,就可以用【战场】等锣鼓经去表现。在戏曲中,【战场】多用于交战场面,尤以较长时间的对打为多用,可见它的气势。这样似乎更能表现这个社会的伟大变革。反复使用一两个锣鼓经,没有表现出京剧锣鼓的丰富性,确实有些遗憾。当然这与电视剧在音乐制作上的投资和导演考虑到的观众的接受能力,以及保持电视剧的整体统一都是不可分割的。

三、韵味十足的片尾主题歌

主导性音乐在电视剧中是一种举足轻重的音乐。由于中国人传统的音乐接受习惯和对声乐形式的偏爱,以声乐形式陈述的“主题歌”成了当今电视剧中主导性音乐的主流。“主题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电影、歌剧、话剧、电视剧中能概括地表现主题的歌曲。”(P1643)根据主题歌在剧中所处位置的不同,细细分来,又有片头主题歌、片尾主题歌、首尾呼应主题歌等。它们常常是以高度凝练的歌词语言概括全剧的思想主题,或对人物事件的评说,或对全剧中心人物赞叹感慨或对主要事件的褒贬。歌曲旋律则按歌词所提供的意境、情绪和电视剧特定的人物、时代、社会、地域特点为依据,遵循歌的艺术规律而创作产生,以流动、多变的音符,以及完整的旋律,形成了完美的歌曲艺术。

《大宅门》的片尾主题歌(文后附录谱子)概括了以医药为生,带有豪迈民族气势的大宅门,历经百年风雨所惯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一概括,提纲携领,将具体的故事总结,提炼后,升华到精神领域,使观众在看完电视剧后又能细细品味这有价值的精神,由于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每集必播,从而形成了一种重复渲染的强大力量,使得“宅门文化”得以体现,升华:

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乱世风云乱世魂。

平生多磨砺,男儿自横行,站住了是个人。

有情意有担当,无依无傍我自强,这一身傲骨敲起来铮铮的响。

有情意有担当,无依无傍我自强,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

无悔一腔血,有意济苍生,百年风雨大宅门。

像这样既与剧情、人物联系紧密,而且又能超越剧情表现出一种人生的况味,是电视剧主题歌最理想的境界。

在音乐艺术领域,歌曲实质上是一种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形式。这首歌的旋律正是吸收了京剧散板,撷取了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曲调、风格,并且用民族唱法演唱,虽为女声独唱,但是整首歌曲却是充满深沉,带有豪情,加强了这部电视剧的民族特性,统一了整体剧作风格;依据剧情、歌词,运用配器等多种创作手段,对旋律进行丰富和发展,配器中更是用到了【急急风】这个京剧锣鼓经,借以突出京腔京韵这一艺术个性,达到了深化这部电视剧主题思想的目的。

这样,歌词与音乐的融合已使它不单具有文学(诗)的特征,而且赋有一种能够吟诗的音乐韵味,这种音乐特质,使作为文学形式的歌词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同样,由于有了歌词这一借助文字表达内容的文学样式,音乐本身的不确定性也有改变。歌词的具体表达使音乐旋律具有了确定的内涵,因而产生了鲜明具体的确定性,“有情意有担当,无依无傍我自强”,“站住了是个人”正是主人公白景琦的写照。

四、结语

电视剧《大宅门》的成功与其中运用了有特色,能够与电视剧的整体风格相统一的电视剧音乐这一原因是不可分开的。无论是电视剧导演,还是广大的电视观众,已经把好的电视剧与好的电视音乐视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电视剧音乐已日趋形成视听艺术中一个与电影音乐并存的新的音乐艺术支脉。《大宅门》完整的使用了特色浓郁的京剧曲牌和京剧打击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看到它在电视剧音乐民族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步。以往有不少运用民族音乐作为创作素材,进行影视音乐创作的例子。而像《大宅门》这样选用完整的京剧曲牌、京剧打击乐曲牌并不多见,并且在运用到剧中之后与画面、故事情节和艺术风格很好的融合起来,在塑造人物,渲染场景情绪、气氛等方面显示出了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操作可行性。

参考资料:

1、 参考书目:

《大宅门》 作者:郭宝昌 作家出版社

《冲击视觉的音波 作者:曾田力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影视剧音乐美学探索》

《京剧打击乐浅谈》 作者:鲁华 人民音乐出版社

《京剧曲牌简编》 合编:张宇慈、吴春礼 中国戏剧出版社

《电视音乐与音响》 主编:陈义成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

——音乐舞蹈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参考杂志:

《当代电视》 2001年

《人民音乐》 2001年

3、 音像资料:

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VCD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发行

注①:曲牌一词的由来,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和民间的音乐活动中,通行以旧曲填写新词,并据新词改变旧曲的方式进行创作,那些经过筛选流传下来,并常被后人用以填写新词的曲调便被称为曲牌。

注②:鼓打轮击,其声音均匀犹如撕裂绸缎一般故而得名。

注③:根据中国民间打击乐或戏曲锣鼓音乐的念唱口诀——锣鼓经记写的谱式。

爱国题材诗歌朗诵配乐 求背景音乐

爱国题材诗歌朗诵背景音乐此类歌曲数量繁多,代表歌曲如下:

1、祖国万岁(著名青年歌唱家谭晶的代表作之一)

《祖国万岁》是著名青年歌唱家谭晶的代表作之一,她在2009年8月22日于和谐之声祝福祖国长城独唱音乐会上首唱,之后在各大晚会均有独唱,谭晶独唱版还是“唱响中国”的代表曲目。另有2010年虎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韩磊和雷佳合唱的版本。

2、共和国之恋

《共和国之恋》是杨洪基演唱的歌曲,出自专辑《白发·黄沙》。

3、我和我的祖国(李谷一演唱的歌曲)

《我和我的祖国》是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由张藜填词、秦咏诚谱曲。这首歌曲采用了抒情和 *** 相结合的笔调,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结合起来,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

4、红旗颂

《红旗颂》是一首歌曲,由薛锡祥填词,吕其明谱曲。

5、大梦敦煌

《大梦敦煌》是一部富于传奇色彩的四幕舞剧,以敦煌艺术宝库的千百年创造历史为背景,以青年画师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的感情历程为线索,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该剧 *** 歌舞剧院排演。总编导陈维亚,编剧赵大鸣、苏孝林,作曲张千一。

6、长征交响曲

《长征交响曲》是我国著名钢琴家、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作曲家丁善德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他借用交响乐的艺术形式,成功地反映了"长征"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并在交响乐民族化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扩展资料

爱国主义精神,指的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是因为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国主义精神

[img]

尹自重详细资料大全

尹自重(1903—1985),乳名B仔,小提琴演奏家。原籍东莞,祖辈落籍顺德龙江,自幼随父在香港生活。

尹自重最早随粤乐前辈梁丽生学习音乐。其后得丘鹤俦、何柳堂、宋三、沈允升、何大傻、蔡子锐、钱大叔等众多名家指点,11岁便登台演出。民国7年,尹自重赴上海,先后担任中华音乐会、精武体育会音乐部教员,并跟司徒梦岩和旅沪菲律宾籍小提琴家李嘉士顿学习小提琴,逐渐形成了个人的粤乐小提琴演奏风格。

他感到当时广东音乐所使用的乐器音域不够广,影响表演效果,因此他引进西洋的小提琴,并独创了一套“广东小提琴”演奏法,将小提琴的定弦GDAE改为广东弦乐的定弦FCGD;在演奏方法上吸收了广东古老二弦的走指、揉弦以及弓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他成为早期将小提琴演奏粤乐的重要人物之一。

民国9年,他应邀赴纽西兰演出,民国13年,应香港华商总会之聘赴英国伦敦博览会演奏,尔后,又先后应邀往美国、加拿大献艺,均受中外人士好评,使粤乐很快就传播到欧美。当时多家唱片公司竞相邀请他灌录唱片,前后达120张以上,使粤乐在海内外家喻户晓,曾一度被称为“国乐”。

尹创作有粤乐《夜合明珠》、《华胄英雄》、《胜利》、《朝天子》、《凤舞》、《凰舞》、《丹凤》、《花鼓舞》等,内容多属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鼓舞民众积极向上,为广东音乐代表曲目,不少作品灌制了唱片,广为传播。他曾任香港曲艺协进会主席,是香港八和音乐组和香港曲艺社创办人。1985年5月8日在美国病逝。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尹自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顺德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85年5月8日 职业 :音乐家 代表作品 :《柳青娘》、《柳摇金》、《小桃红》、《潇湘琴怨》、《燕子楼》 个人简介,个人经历, 个人简介 尹自重(1903—1985),乳名B仔,原籍东莞,祖辈落籍顺德龙江,自幼随父在香港生活。父亲尹琴卿是业余广东音乐“玩家”,环境的薰陶使尹自重从小爱上音乐,父亲见他对音乐情有独钟,就请粤乐前辈梁丽生教他。9岁时,梁丽生把他介绍到香港琳琅幻境社音乐部学掌板(司鼓),得丘鹤俦、何柳堂、宋三、沈允升等名家指导。民国3年(1914年),该社因上演进步话剧被港英当局停牌,由钱大叔等粤乐家另组钟声慈善社音乐部。尹自重又得到何大傻、蔡子锐、钱大叔等众多名家指点。后参加香港“钟声慈善社”的演出活动,11岁便登台演出。 民国7年,14岁的尹自重赴上海,先后由中华音乐会、精武体育会音乐部聘为教员,工余与吕文成向留美归国的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小提琴演奏家司徒梦岩学习乐理、记谱和小提琴演奏,再跟旅沪菲律宾籍小提琴家李嘉士顿学习,逐渐形成了个人的粤乐小提琴演奏风格。 他感到当时广东音乐所使用的乐器音域不够广,影响表演效果,因此他引进西洋的小提琴。为使小提琴适应广东音乐的演奏效果,他独创了一套“广东小提琴”演奏法,将小提琴的定弦GDAE改为广东弦乐的定弦FCGD;在演奏方法上吸收了广东古老二弦的走指、揉弦以及弓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尹自重把小提琴定弦全部降低一度,融进粤胡的滑音、走指、换把等技法,演奏起来活泼潇洒,粤调音腔惟妙惟肖,加上柔和的音色与其他乐器融和无间,达至出神入化的境界。他成为早期将小提琴演奏粤乐的重要人物之一。 民国9年,他应邀赴纽西兰演出,民国13年,应香港华商总会之聘赴英国伦敦博览会演奏,尔后,又先后应邀往美国、加拿大献艺,均受中外人士好评,使粤乐很快就传播到欧美。他在20年代便以演奏《柳青娘》、《柳摇金》、《小桃红》以及与吕文成拍和的《潇湘琴怨》、《燕子楼》等轰动一时。十几家唱片公司争相聘请他灌制唱片而一举成名,前后达120张以上。在胜利唱片公司灌制的唱片最多,并曾担任该公司的制片主任。通过唱片的传播,粤乐在海内外家喻户晓,曾一度被称为“国乐”。 20世纪20年代末,尹自重加入新景象班,与有“万能泰斗”之称的粤剧名伶薛觉先合作,当过武打演员。后担任觉先声班的“头架”(首席)师傅。30年代至40年代初,尹自重与吕文成、何大傻、何浪萍等以中华音乐会名义,在广州温拿、大东亚等音乐茶市演奏粤乐,时称“精神音乐”,他们也被誉为“粤乐四大天王”。民国35年,尹自重在香港先后担任马师曾、芳艳芬、冯君丽的“头架”。他是把色士风、吉他、班祖琴等西洋乐器,引进粤剧、粤乐的倡导者。1952年退出粤剧舞台,赴美国旧金山定居。同时,创办侨声音乐社,继续收徒传艺。 尹创作有粤乐《夜合明珠》、《华胄英雄》、《胜利》、《朝天子》、《凤舞》、《凰舞》、《丹凤》、《花鼓舞》等,内容多属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鼓舞民众积极向上,为广东音乐代表曲目,不少作品灌制了唱片,广为传播。他曾任香港曲艺协进会主席,是香港八和音乐组和香港曲艺社创办人。1985年5月8日在美国病逝。 个人经历 1928年,尹自重开始在粤剧团担任首席音乐员。 1930年,参加“觉先声剧团”任首席音乐员,并与薛觉先结拜兄弟。尹自重领导的乐队,引进小提琴、萨克斯管、吉他等西洋乐器伴奏粤曲,使粤剧音乐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尹自重经常与薛觉先切磋、研究粤剧唱腔与音乐的配合,薛觉先唱尹自重伴奏,一兜一搭配合默契。对于“薛腔”的形成,尹自重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1935年,他在香港创办“尹自重音乐社”,收徒传艺,不少徒弟后来都成名成家,其中有骆臻、冯华、卢斌、廖森、芳艳芬、冯君丽。 1942年在广州的“大东亚”、“温拿”等茶座与吕文成、何大傻、程岳威合作,演奏广东音乐,被美誉为音乐曲艺界的“四大天王”。演奏的代表作有《小桃红》、《凯旋》、《归时》、《饿马摇铃》、《雨打芭蕉》、《昭君怨》等。 1949年他重返粤剧舞台,先后为名伶新马师曾、芳艳芬、冯君丽等担任首席音乐员。他不但是一个卓越的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同时还热心于广东音乐的创作,代表作有《夜合明珠》、《华胄英雄》、《朝天子》等。 1952年,他退出粤剧舞台,1957年由香港移民美国旧金山,开设音乐社,教授音乐8年之久;后应波士顿华侨邀请,任教于侨声音乐社,经常参加各地慈善义演,深得同行与观众敬重。 1985年5月8日在美国病逝。

更多柳青娘曲(柳青娘原唱)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