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潘瑶歌曲(潘姐原唱),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潘瑶歌曲(潘姐原唱)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潘瑶歌曲(潘姐原唱)

本文目录一览:

枉然之爱

       白露再也没有见过那个男人。

      也许是天意,她想。

      但是,她还是买了去法兰克福的机票。

    “白露!你是不是疯了!漂洋过海去找一个不存在的人!”

    “如果这次还是没有消息,我就放手。别担心。”

    “白露!你…”没等闺蜜说完,白露就挂了电话,关机,将手机扔进手包里。

       飞机开始滑行了。

       两年前,她第一次去德国也是这样一个初秋,一切都那么莫名其妙。是的,莫名其妙。那时她只是个刚入公司的新人,跟着潘姐出差这种好事根本轮不到她,每次去的不是吴媛媛就是肖晴。两个人昔日里争风抢功的,偏偏那一次,吴媛媛胃溃疡住进了医院,肖晴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请了假。她就莫名其妙的顶上了。

     出差的地方也很反常,是法兰克福。说反常是因为,她们组一向负责的是美国的项目,欧洲另有分公司负责。连潘姐都是第一次去德国呢。

     包括白露自己也很反常,只是当时她并没有觉得。

     下了飞机,白露陪潘姐在候机楼买东西,没想到潘姐工作的时候干脆利落,买东西的时候却犹犹豫豫磨磨唧唧。白露等的不耐烦,便走出店门口。

     隔壁是一家花店,白露一向爱花,她想买一朵,又觉得自己给自己买好矫情,而且潘姐知道一定会翻着白眼说,宝贝儿你有病吧。

     正想着忽然眼前一亮,一个高大帅气的身影走了过来,那是个身穿黑色制服的德国男人,身上好像带着股风一般走进花店,挑了一把蓝色的矢车菊。

     蓝色的花瓣与黑色制服形成鲜明对比,花朵娇俏,制服笔挺。白露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觉得这场景真是好看。没料到制服帅哥突然抬起蓝色的眼睛冲她笑了一下。

    她回了他一个笑容,道:“beautiful flower!”她一向害羞,说完自己觉得有些诧异。

     那制服帅哥也笑道:“beautiful lady!”说着,抽出一支矢车菊来,递给她。她还没有反应过来,那制服帅哥已经转身走了。

     潘姐从店里走出来,问道:“哪来的花?”

     白露盯着远处,抛下俩字: “捡的。”

     第一次出差到德国,白露的内心是忐忑的,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这个项目。她习惯任何事都先做好最坏的打算。说到底,她是个自信心不太足的女孩,潘姐常常说她,你这丫头可惜可惜。她不明白,可惜什么?哪里可惜。为什么可惜?直到有一天在厕所里听见潘姐跟张姐聊天说:“白露这孩子论埋头干活那是最好的,可她要是有吴媛媛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功夫,或者肖晴那种舍我其谁的闯劲,才能做的出事业来。可惜了!”

     白露黯然,潘姐说的对,可她没办法。只有她自己知道,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很难得了。她讨厌与人的交际,她讨厌夸大其实的东西。她小心谨慎,她瞻前顾后。

     当一个人不幸久了,即便看见幸福也会不自觉的退缩,总觉得那是虚假的,总怕那幸福会随时消失。若是如此,还不如从未得到过的好。

      就像是花木既然到了秋天会凋零,那又何必在春天的时候给人以希望呢。郭望总说她太过悲观,她笑笑,不解释,她明白他不懂她,她更明白他没有打算和自己结婚。可是还是在他说分手后大病了一场,抑郁症复发,好几次想要从楼顶跳下去。

      不是她内心太过脆弱,相反,她是个孤儿,自幼父母离异,她先是跟着父亲生活,不久,父亲突发疾病去世。只有十岁的她抱着父亲的尸体坐了一整天后,抹干眼泪决定去找他父亲的发小,她觉得唯一可靠的人,请求他们料理父亲的后事并且收留自己。

       父亲的发小成了她的养父母。可是他们有自己的孩子,她仍住在父亲留下的房子里,养父母偶尔来看她一次,对她不过是衣食学费上客气的关心。她也不爱他们,当然,也不讨厌他们。

      人生不过数十载,就这么草草地过着算了。

      她很少难过,也很少开心。

      好在她还是艰难的长大了。期间经历了她那唯一的舅舅欠了一 *** 债,将她的房子骗来卖掉。经历了她那改嫁的母亲受尽丈夫虐待逃出来找她,最终又被抓回去,打断了双腿,最后病死。

      多少次,她咬着牙对自己说,没关系,我自己过。我自己也能生活。可是抑郁症还是找上门来,虽然轻微,却反反复复。

      所以,她能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她没办法达到潘姐的期望。人的性格不是一天能改的。

      她做了充足的准备,但还是害怕自己会搞砸。

      没想到,项目进展出乎所料的顺利,而且预计会提前结束,她的表现很好,潘姐对她也竖了大拇指,说过几天要带她去市里逛一逛。

       她绷了几天的心终于松了口气,她看了看那只插在花瓶里的蓝色矢车菊,忍不住浮现一个微笑,还好顺利,她想,也许是因为德国人喜欢她这种长相和性格的中国姑娘吧。

      德国的空气相当好,她们住的酒店附近有片森林。傍晚,她出门跑步。潘姐开玩笑地跟她说,森林里会有熊出没的,千万别跑太远哦。

     不料熊是没碰见,碰见了蛇。

      她跑的有些累了,正慢慢往回走,忽然觉得脚踝一凉,然后猛然一痛,只见一条花蛇从她脚边迅速溜走,钻进林中不见了。

     白露大惊失色,慌了一慌之后,忙解下发带紧紧系在腿上。她想要给酒店打电话,才发现,她竟然没带手机!

     “果然,我还是不能有一点顺心的事啊,但凡稍稍开心一点,糟糕的事情就会接踵而来。老天爷还是不肯放过我。”白露恨恨地想着。

        她只好拖着伤腿往回走,慢慢的,伤口开始麻起来。完了,有毒…

        更可怕的是她发现自己迷路了!

        为什么每次都是最糟的境地?!

        天渐渐黑下来,初秋的傍晚,黑乎乎森林里不时传来奇怪的声响,凉气从每片叶子里渗出来透进白露的肌理。她坐在地上,抱着双腿,泪落连珠子。

        不知道过了多久,远处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白露警惕起来,此时天几乎全黑下来了。脚步声越来越近,转过弯,一个男人的身影出现在小路的那端。

      “hi…”那男人看见她,愣了一下,然后说了句嗨。白露看不清他的脸,更加害怕起来。比起蛇毒蔓延,她更怕眼前的人,顿时母语脱口而出:“走开!离我远点!”说完才想起自己身在国外。

          没想到那男人听到之后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说道:“你…你…怎么了?”

          那男人走进前来,看到她的脚也是吃了一惊,说了句别怕,不由她反抗,抱起她便跑起来。他对这片路很熟,七拐八拐,很快眼前出现一座别墅。

          他力气很大,腾开一只手,掏出钥匙开了门。

         白露早已不知如何是好,这种境况只能是任人摆布,生死由命罢!

        那男人将她放在床上,打开床头柜取出一个医药箱,熟练的给她清理打针包扎,并拿出两片药来喂她吃下去。

          床头柜上插着一大把蓝色的矢车菊,白露隐约看见矢车菊的中间有一抹红。她拨开矢车菊,里面藏着一支艳红的玫瑰。

        “喜欢吗?”男人问她。

            白露点点头,她看见他蓝色的眸子像一汪湖一样清澈深邃,又像是那把蓝色的矢车菊,里面藏着小小的红色火焰。

            男人抽出那支红玫瑰放在她手中,犹豫了一下说:“其实那天,我就想把它给你…”

             啊,他是那天在机场见到的制服帅哥…

             她的头昏昏的。男人摸了摸她滚烫的额头,扶她躺下,她沉沉的睡过去了。

            后来在无数个的梦里,她总是会梦见那双湛蓝的眼睛,和那束藏在矢车菊里的玫瑰花。玫瑰花那么馥郁芬芳,他的眼睛那么漂亮温柔。

             那是她生活中仅存的亮光,是她晦暗人生里不可多得的安稳和快乐。

             男人告诉她,他的中文名字叫汪然,曾经在中国留过两年学。他的中文发音很不标准,听起来总像 '枉然’,白露笑他连自己的名字也说不清楚。汪然也笑,说可是,我能说清楚你的名字,你听,白-露,白-露…

              他轻轻地念着白露的名字,一遍又一遍。

              记忆那么清晰。

              他给她唱德语歌,裸着性感的上身给她做饭,带她去湖边钓鱼。

             她教他中文,教他念李白的诗,教他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 *** ,在水一方…”

              他用不标准的中文念的抑扬顿挫,深情饱满,逗的她大笑不止。

               她身材娇小,穿着他一米九的睡袍,给他跳水袖舞。

               他喜欢忽然用手臂将她高高举起,或是捏了树上的虫子吓她,惹得她尖叫连连。

                他用他沼泽的经历交换了她过去的事情。沼泽那么泥泞,故事那么忧伤。

                她哭倒在他怀里,她已有十几年没有没有那么痛哭过了。

               那次的项目很成功,那两年,几乎每个月她都被派到法兰克福出差。每次见面,汪然总能带给她一段快乐的时光。

               一切都还历历在目,他怎么就消失了呢?

              就像从来没存在过一样,她再也找不到他的痕迹。

           “你这是抑郁症所产生的幻想。”闺蜜小影说。

           “不是。”白露咬着嘴唇反驳。

                可是她却没有办法证明,汪然曾真实的存在于她的生命。

                小影没有见过汪然,潘姐也没有见过他。而白露也没有见过汪然的朋友和家人。

              只有一次,汪然不在家,她打开门,屋里有一个陌生的男人,那男人拿枪对着她,说了一堆她听不懂的话,她吓呆了,此时汪然回来了,她看得出他们认识,汪然对那人说了一番话,可那人还是开枪射了她,汪然扑过来替她挡了,子弹射穿了他的肩膀。

              事后她问汪然那人是谁,汪然却什么也没告诉她,只是微笑着吻了她。

             想到这件事,她不由得怀疑起他的工作来。她一直以为他是警察,他们第一次见面他就穿着警察的制服,可是后来他却很少穿。他上班的时间也很不固定,常常一觉醒来,他已经不在家了。

             这些白露以前从未认真想过,她相信他爱她。即使现在也一样。

            但是,就像她第一次莫名其妙来德国出差一样,汪然出事后,她莫名其妙地再也没有被派到德国出差过。后来她请了假再去法兰克福,却发现那座别墅已经被夷为平地,盖成了一个小小的宾馆。

           他也不曾留给她任何代表他的信物,他手机号成了空号。而白露的手机,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落在了汪然那里。所有的照片,他们来往的信息都在那个手机里。

         现在想来,他好像说过他不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能代表他的东西这样类似的话。

          她真的对他一无所知,她甚至不知道他的德语名字…

          有时候白露自己也怀疑,难道这一切真的是自己臆想出来的?

         可是新闻上的那个人分明是他。黑色的字滚动在屏幕下方'慕尼黑发生枪击事件,数人受伤,两名警察中弹牺牲'。虽然监控画质模糊,可她分明能够认出倒下的其中一人,是他。

           她摇了摇头,不想再去想这件事。空姐开始发餐饮,白露要了份西式牛排。

          得知汪然出事那天,她和同事正在员工饭店吃饭,吃的也是牛排。饭店的电视里正放着新闻。白露吃着吃着突然尖叫一声扑到电视机前,然后就昏过去了。这些都是吴媛媛她们说的,她自己倒不记得了,当她清醒过来时,已经躺在医院里了。

         除了小影,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醒来后,她一遍又一遍地看那条视频,泪流满面,无法抑制。

          她救不了他,就像她救不了父亲,也救不了母亲一样。

          她也救不了自己。

          那一瞬间,绝望袭来。

         抑郁症又发作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厉害,她摔东西,她大吼大骂,见人砸人见物砸物,她砸坏了茶几,砸坏了座椅,也砸伤了自己。闺蜜小影把她绑在床上,等她慢慢平复下来,她就开始默默流泪。

          这种情况持续了四五个月,才慢慢好转起来。

          潘姐仍叫她回去上班。但她却再也没有被派到法兰克福出差。

         再然后,她请假去找他,看见别墅夷为废墟,物亦非人亦非,她不知道他的名字,没有他的照片,不知道他在哪个警局,也不知道他葬在哪里…他就那么干干净净的消失了,老天连个念想都没留给她,让她睹物思人,都无从睹起。

          她突然想起一件事来。他俩一起看红楼梦,汪然曾问她,黛玉为什么总是哭?

         她回答说,因为黛玉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是为了还宝玉眼泪,还完了,她就要离开。

          此时她忽然觉得,是不是汪然也是来还她东西的?

         她这一生感受到的爱全是汪然给的,他的出现让她觉得她再也不是被上天抛弃的人。她的人生从此不再一片黑暗。

          他给她一场爱,给过了,就要走了。

       “可我不想你走。”她在心里说。

          我不想你走。但是这是最后一次去找你。

         下了飞机,白露在第一次遇见他的花店买了一束蓝色矢车菊,又选了一支红玫瑰藏在矢车菊的花朵里。

         以前她并不知道,对于德国人来说,玫瑰是不能轻易送人的,只能送给自己的爱人。而他第一次在机场见她就想送她那支玫瑰花。只是怕唐突了她才改为送她矢车菊。

          他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根底,怎么就能那样的爱上对方呢?

          但知根知底又怎样,她和郭望还不是知根知底,郭望又爱过她么?

          汪然却用曾生命护她,替她挡下那颗子弹。此生此世,只此一人。

         她想起他不厌其烦地对她说,我爱你。她笑道:“都说德国人最严谨,你这么轻易就说爱我,真不符合德国人的特质。”他笑,问她:“那你爱不爱我?”她格格地笑着说不爱。他道:“都说中国女人最是口是心非,我看你倒真是符合中国人的特质。”

          白露抱着花打了辆车去了警察局。这次她带了那条新闻的视频。即便跑遍德国所有的警局,她也要知道他的下落。

          其实她是有些脸盲的,尤其觉得外国人都长得一个样,但是汪然,她不会弄错。

            白露不会德语,用了翻译软件,指手舞臂的与那个红鼻子警察沟通了半天,才明白对方说的意思是;伤亡人员名单不可以外泄,除非她能提供亲属关系证明。

            白露的眼睛黯淡下来,果然不行吗。

            红鼻子耸耸肩对她表示同情,她只好强忍着眼泪转身离开。

            刚走出警局,忽然一个瘦高个警察拽住了她的衣服。

        “等一下!女士,呃…我好像见过你…”他用英文说道。

          白露却不认识他。瘦高个警察想了一会,忽然恍然大悟,道:“我在弗兰克的手机里见过你的照片!”

       “弗兰克?他叫弗兰克?!”白露激动地抓住他的衣袖,“他…他…”白露说不下去了,泪珠滚滚而下。

          她知道他很可能已经死了。那一刻她甚至希望瘦高个子警察不要告诉她任何有关弗兰克的消息。

          瘦高个子警察看见她哭有点束手无策,“噢…要不要去附近喝个咖啡,你等我回家一趟,我有一些他的东西可以给你…”

          没一会,瘦高个警察拿来了一个小小的纸盒。

          白露打开,里面是一把早已干枯的矢车菊,和一支枯萎的玫瑰花,花瓣一碰就掉。

       “是他,是他。”白露喃喃道。

          箱子的下面是一个笔记本,白露想起来,那是她教他写中文的笔记本。有一次掉进了沙发的角落里,他们便放弃了这个笔记本,换了个新的本子用。

          白露翻开笔记本,看着他们一页页的字迹。

         瘦高个警察笑了笑道:“他好像真的很爱你呢!”

      “嗯?”

         瘦高个警察翻到一页,那页写得是两个字,枉然。瘦高个警察指着中文下的两行花体德文给她翻译道:“这里,他写着,'枉然,徒劳的样子。'下一行写着,'我爱你,不是徒劳'。”

         白露愣了。

         那一天汪然问她曹雪芹为什么要把故事写的这么悲伤。她回答说也许因为曹雪芹觉得一切都是虚妄的,在这人世间再努力再相爱都是枉然。

         汪然一脸茫然,问,汪然?相爱都是汪然?跟我有什么关系?

         她大笑,写在纸上,枉然。

         她说不是汪然,是枉然。就是徒劳,空忙一场的意思。

         汪然拿笔在下面用德文写 *** 释。

         她以为他写的只是注释。

         那一刻,她的心突然像打开了一扇大门。她突然觉得一切都值了。

        她遭遇的所有苦难,她所得过的病痛,她日夜不能寐的相思,她辞了工作漂洋过海来找他所的坚持,全都汇在一起,像一杯暖暖的咖啡流进她的胃里。

        他说的没错,我爱你,不是徒劳。

        瘦高个警察并没有弗兰克的下落。他并不认识弗兰克,他只是在别墅拆掉前,帮房主拍卖过房内的东西。手机已经被拍卖掉了。这些是拍卖会上剩下来没有人要的东西。

        瘦高个警察说,也许我能帮你找到弗兰克的家人,但我不能对你泄露他们任何信息。我会把这件事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愿意见你,我想他们会联系你的。”

        很久之后白露接到了一位德国老太太的电话。是弗兰克的母亲,她约她出来并告诉白露,弗兰克其实并不是汪然,而是汪然的双胞胎弟弟。在慕尼黑的那场暴乱中受了伤的也是弟弟,不过已经没有大碍了。而汪然的名字,是叫做卡尔,是一名间谍。

        老太太说,我听卡尔的同事提起过你,他的同事和卡尔一起被培训成一名间谍,你要知道他们的身份是不能暴露的,不能和家人联系更不能有爱人。他的同事知道你之后想要杀了你。可是被卡尔拦下了。我把这些告诉你,就是因为卡尔信任你。你是卡尔宁愿冒风险也不愿意杀死的人。

         只是她同白露一样,也已经很久没有他的消息了。只知道他去了美国,不知他是死是活。

         听了老太太的话,白露心中的很多疑虑豁然开朗。

         只是有时她还会想,在机场送她花的那个人究竟是卡尔还是弗兰克呢?

        又是两年过去了。白露的抑郁症已经完全好了,她重新找了份工作,做到顺风顺水。潘姐还和她保持着联系,常常说要挖她回来。而小影结婚了,每天和老公变着花样的骗她去相亲。

        可是她还是没有卡尔的消息。

        也许是天意,她想。

        又是秋天,她完成了一个新的项目回北京,刚落地就接到小影的电话。

     “白露,你在哪?我来T3接你了!十分钟就到!哎我告诉你,我老公有一个师弟,特别帅,今天想请你吃个饭,你快补个妆啊…”

        白露正不耐烦,忽然一个高大帅气的身影走了过来,手里捧着一把蓝色的矢车菊,中心藏着一朵小小的玫瑰。

      “嗨。”他说,“我是卡尔,是一名德语老师。你也可以叫我的中文名,汪然。

         白露呆了片刻,尖叫一声扑进他怀里。

        小影在电话那端吓住了,连问怎么了。白露接起电话,“小影,你快来!我要介绍我的男朋友给你认识!”

        卡尔将她紧紧抱在怀里,亲吻着她的头发:“想我没有?”

        白露的拳头打在他的胸口:“才没有!”

        卡尔笑了,道:“中国女人最会口是心非!”

        白露也笑了,也许是天意,她想。

       上天总在冥冥中安排好了一切,该相见的人总会相见。

        而相爱从来不是枉然。

《猎人笔记》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猎人笔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猎人笔记》读后感1

《猎人笔记》读完了,掩卷沉思,在这段旅程中,我收获了什么,领悟了什么?如果把这本书推荐给别人,我会说些什么?

屠格涅夫作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却只是用自己的双眼去仔细看见这个世界的卑微小人物,不用辛辣夸张的讽刺,或者什么似是而非的语言。我感觉到的就是一双平和的眼睛在注视这人世间,没有过多感 *** 彩,但是我们分明读到了作者的悲天悯人。

在他笔下的每个人物都不是极端好或者坏,就是一个普通人,站在不同的位置,承担着自己的苦难,维护着生存的权利。只是面对苦难的态度让我们对他们进行了道德的区分。

精明务实有进取心的霍里,在生活的重压下选择不自由地活着,只为了求得一份庇护和安宁,算是一个不好不坏的人吧。

年轻的地主佩诺奇金,受过良好教育,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对待其他地主通情达理,对待自己的奴仆冷酷无情,他的家里总弥漫着可怕的气氛,很压抑。他家的总管索夫龙则是他冷酷无情的无限放大,如恶狗一般的存在。(其实,我觉得作者是在表现地主本人,但是又不能说的太尖刻就只能让恶狗背锅了,不然遭受到地主阶级的迫害怎么办。都不容易啊,大作家也不例外!)

能歌善舞的露克丽亚嫁给了自己心爱的男人,但是因从高台摔倒全身瘫痪成了一具活尸,被家人和爱人抛弃在这所小房子里,靠路人的接济勉强维生,但是我们却读到了她的坚强、宽容、善良,总想着别人的好,却并不怨恨亲人爱人的抛弃。

这些人都在用自己的生命故事阐述着面对苦难的态度,照顾好自己一家人的霍里,迫害奴仆以维持威信的佩诺奇金,宽容理解他人的露克丽亚。我们不要去评判高下优劣,默默在心里思考,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上可能会选择怎么做?哪怕是地主阶层,也会因为管理不善导致破产或者被手下奴仆坑害的,所以不要简单评价好与坏!对人如此,对自己也如此,充分考虑处境因素。

细数这些人物的故事,我们发现,基本上没有一个获得大团圆结局的:可爱善良的地主老太太被她的侄子弄得不得安生;美丽开朗的露克丽亚仅仅摔个跤就丧失了所有;敬畏自然的卡西扬被别人指指点点,生活困苦;勤劳善良的磨坊主妇阿琳娜被主人剃光头发送到乡下等等。就连收获了朋友和爱人的潘姐列伊也最终一无所有,饮酒至死。

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怎么了,我们的现实世界就这么悲惨吗?是的,在哲学家看来,我们人生短暂,生命脆弱,大多数人死的时候都归于虚无,不会被任何人永久铭记。快乐总是短暂,生命的主旋律是不断失去手中珍贵的东西:随着时间不断离开我们的亲人、爱人、青春、健康、活力、成就,最终留下的是贫病交加的生命残躯,最终归于虚无。

作为平凡人的我呢?如果生命注定要不断失去,归于虚无。这一生要怎么过才算不枉此生?反正都是死,庸庸碌碌?反正都是死,作天作地?反正都是死,危害人间?不,反正都是死,那就不断尝试,拓展生命边界,去体验更多的事情,去见识更多的人和世界!没钱去远行,那就坐下来看看文学家们构建的远方,人少不拥挤。——一双慧眼,你值得拥有!

除却这些生命沉重的领悟之外,如果我要推荐给别人,我会告诉他:“如果你暂时没钱去看看世界的广阔,没有时间去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那就去读《猎人笔记》吧,虽然长长的名字有些苦恼,但是优美的自然风光让我们有机会畅游俄国的美丽森林,也有机会见识战斗民族的.一些人,一些事。最终促发自己对于人性和命运的思考。”

《猎人笔记》读后感2

晚霞如火、美景朦胧;夜色入暮,一片寂静,或许会有明月别枝惊鹊之声;若是晚上下雨,也没有关系,那么必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如诗一样的情境。这些还只是用我的语言在简单概括这篇文章,可想而知,这样令人如痴如醉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景,在大作家图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中被描绘的更回具有独特美感……

《树林和草原》是图格涅夫著名作品《猎人笔记》中的最后一篇,全文描写了俄罗斯大自然风光的魅力,以猎人狩猎为线索,贯穿全文,写出了大自然的诗意与清新。

作者分别把田园中一年四季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在“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时候,树木在低声地玩闹,马车粼粼地响起,火红的太阳悄悄升起,一切都令人感到心旷神怡。在夏天,拔开密密的灌木,闻到新鲜苦艾,看到浓密的树林,坐在阴凉处,饱饮悬岩下的一股清泉,欣赏晚霞如火一般地美景,都令人羡慕不已;再加上写鸟儿悠然的歌声,铃兰的芳香,宛如处在梦境中一般,此时正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觉了。深秋时,金黄地白桦,小片的白杨,橡树林衬着淡蓝色的天空,更别有一番情趣;冬日里,踩着高高的雪橇,白茫茫的雪使人眯起眼睛;这一年四季的风景,可谓各有千秋,使人陶醉其中……

在《树林和草原》中,作者用丰富的语言、完美的词语为读者们展开了一个丰富多彩、如诗如画的画卷,并且还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显现出田园风光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如果说《猎人笔记》只是一篇描写田园风光的优秀文章,那么这还不足以证明这篇名作的成名原因。往深一层想,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历史链接,再看全文的最后一段“连幸福的人儿在春天里都向往远方”看出作者在充满诗意并带着几丝哀愁写景同时,其实作者也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也在这篇优美小说的背后又写了一篇小说,隐蔽地揭露了地主上表面文明仁慈,实际上内心丑恶,对奴隶残暴的本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身对奴隶制、努力交易的反对,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纯朴性格的赞扬,对地主的讽刺;更写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风光的无限喜爱。

如果说,这是一篇写景很优秀的文章,那么确实不错,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细致、全方位的按照时间顺序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让读者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可以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以及作者的深刻想法;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本书的作者是俄国的作家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通过作者每一次打猎的所见所闻的细致描绘,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当时的俄国社会的种种现实。这本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首先是一些地主的残暴、狠毒、虚伪、空虚、 *** 等;其次作者也揭示了农民的悲惨命运,还从一些新角度去发现农民的才干、创造力、优良品种和丰富的精神世界。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表现这些时,并不是直接描写,而是显得含蓄、简约,言有尽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作者在书中表达了他对农奴制的痛恨和批判、并指出是农奴制使广大的农民陷入悲惨的生活境地。作者对农民和农奴表示出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对那些高傲而自私的贵族地主给予无情的嘲讽和鞭挞。

《猎人笔记》读后感3

暑假里,我品味了一道“大菜”,这道菜叫做《猎人笔记》,味道真当好。

《猎人笔记》是俄国的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他是一个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这本书,说实话不是一下子能看懂的,所以,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看,每一个故事我都细心地去品味。

看完书,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快乐。猎人的朋友有奴隶、管家甚至是地主老爷,可他们都不会为了猎人的身份、地位而不屑于猎人交谈,他们老爷甘愿放低自己的身份与他交朋友,分享自己所拥有的快乐;农夫则会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与你分享,带他去自家那些美丽的地方看看,在夏夜的草地上陪他谈天??“我”这个猎人,也非常的随遇而安,跟谁都聊得来,很快乐,可以说是无忧无虑。在《歌手》讲到雅什卡的歌声最令“我”难忘。他的歌声被作者写的“惊天地,泣鬼神”,居然让对手都哭了。我好像也陷入他们的快乐之中。再如《别任草地》讲的是几个年龄不同的小孩在讲述各自遇见过的事,讲的很恐怖,在旁边的猎人也听得津津有味。有一个富人家的孩子,我看到前面,以为他会对这种“没听过的事情”而感到害怕,可是他却不以为然,津津乐道地对其他农家小孩讲述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他们简直是在开篝玩会呀!让我羡慕不已。

看完书,我仿佛也欣赏到了俄国的美丽景色!《别任草地》和《树林与草原》像是两幅俄国风景画,写出了俄国广阔的、美丽、充满朝气的景色。你看—— “太阳——不是像炎热的旱天那样火红、 *** 辣的,不是像暴风雨前那样的暗红色,而是明媚的、灿烂可爱的。”“长长的云彩上部那细细的边儿亮闪闪的,像弯弯曲曲的蛇,那光彩好像刚刚出炉的银子??”“黑灰色的天上有些地方还闪烁着星星,湿润的轻风有时会像细微的波浪一般飘过来,可以听见低沉而隐约的夜的絮语声,一棵棵笼罩在阴影中的树发出轻轻的响声。”我也能经常看到朝霞呀太阳呀云彩呀之类的东西,但是我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好看,只是随便瞟几眼,甚至看也不要看。不过看了文中优美的语句,我仿佛身临其境,被那美丽的大自然景色陶醉了??

但是,这本书仅仅是告诉我们俄国人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美丽的风景吗?不,绝对不是。 书中有一篇叫《总管》的故事,主人公宾诺奇虽然表面很善良,但心里却很恶毒。他对奴仆们极其刻薄,惨无人道。再如《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里的叶尔莫莱的妻子命运凄惨,她非常讨好丈夫,但仍受叶尔莫莱的打、骂。在她还有最后几文钱时买酒讨好丈夫,但丈夫叶尔莫莱连一句答谢的话都没有,只喝着酒,脸上还流露出阴沉的凶狠神气!你看,我们国家的妇女哪会受到丈夫这样的伤害呀?如果不幸发生了,我们可以找妇联帮忙,还有国家法律的保护。而当时俄国社会却根本不妨妇女放在眼里,妇女想奴隶一样的生活着。看来书中隐隐地表达了当时农民和奴隶们的命运很不好。他们表面上生活的无忧无虑,很快乐,其实他们内心很悲惨,被地主们约束着、剥削着,享受不到应有的物质、自由和真正的快乐。我真替他们感到难受和伤心,同时也为自己能生活在平等、自由、开放、富强的中国而庆幸!

你说,这本书难道不是一锅美味佳肴吗?要是你还没品尝,那就赶快去尝尝吧!

《猎人笔记》读后感4

向俄国社会生活的灾难——农奴制度的“一阵猛烈的炮火”。读《猎人笔记》的时候,我一直带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会被称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读着这二十五篇自成起讫的故事,我仿佛置身于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倾听着作者的声音,触摸着作者的灵魂。

十九世纪俄国仍然坚持着已经与时代脱轨的落后的农奴制,随着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束,俄国的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农奴制也与整个社会发展显得格格不入,在这一背景下许多俄国知识分子开始了对于农奴制地批判,也正是在此时《猎人笔记》应运而生。读完这部作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世纪俄国自然景观与农奴制黑暗的强烈对比,美与丑,在作者笔下交错相容,为我们展现了俄罗斯史诗般的一段历史。

星星点点,屠格涅夫对于景色的描写看似不经意,但却处处显得那么真实而富于动感:夜气未散的森林清晨,星空穹隆的沉默草原,空气中饱合苦艾的新鲜苦味和荞麦甘香,桦树笔直金黄,白色尖顶教堂,小屋里闪着燃烧柴火的红光,门后传出带着睡意的人声……难怪托尔斯泰会说:“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然景物就会冒出芬芳”。在作家的笔下,俄罗斯的乡村,“缓坡小丘的长长坡面上,葱茏的黑麦正轻轻地泛着涟漪,几片云朵投下的淡淡阴影在它上面缓缓地移动着。远处森林郁郁苍苍,池塘波光潋滟,村庄橙黄闪亮,成百的云雀忽地飞起,歌唱着,又急速落下来,伸长脖子,停在土堆上……”这才是真正的俄罗斯,任是由人们怎样的添改或者美化丑化,历史可以改变,黑白可以颠倒,唯独风景实实在在,它不声不响,就在那里。原始风貌下的俄罗斯给人以梦幻的遐想,这是真实的俄罗斯,屠格涅夫如有神助,三言两语,一幅俄罗斯乡村油画就这样映入我们眼帘。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真实的不仅仅是美景,美景下掩映的农奴制的罪恶才是让人触目惊心。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仍旧实行着封建农奴制。一旦为奴隶,子孙世代几乎都逃脱不了奴隶的身份。没有自由,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地主。而这些地主则极尽所能地剥削压迫着劳动者们。文中刻画了各种类型的地主,如蛮横地抢占他人土地的地主;精神空虚、变着法子折磨庄稼人和家仆的科莫夫;有穿着像马车夫,表面上对农民客客气气,可又使他们心里害怕的柳菲沃诺夫;专门设立庄园“办事处”,通过一批爪牙进行管理的女地主洛斯尼亚科娃等等。通过对这些地主乖僻行为和习性地描写,自然使读者联想到,在他们主宰下的黑暗王国里,广大的农民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仆人菲多尔忘了把酒烫热就受到严厉惩罚,而地主斯捷古若夫待人热情却因为近邻的农家有几只鸡跑进了他的花园,他便大喊大叫,不仅把鸡加以没收,还要抓住那个进来赶鸡回去的小姑娘鞭打一顿。更可悲的是,这些奴仆不仅仅收到身体上的鞭挞,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彻底奴役,以至于《两地主》的仆役瓦夏在被打以后还在为自己的主人辩护,说“主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打人的”,认为自己该打。

悲惨的境遇与如画的自然风光结合在一起,更显其凄凉。无奈风景如画却掩盖不了农奴制的罪恶。这部书饱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下,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自以为高尚的上层人物的批判以及作者对于农奴制的反对和厌恶。美与丑的交融,震撼人心。作者如此淋漓尽致的描述,造就了“一部点燃火种的书”,造就了射向俄国社会生活的灾难——农奴制度的“一阵猛烈的炮火”。

[img]

李峙的看看文字

1. 你好,夜夜夜夜 (2012-07-16)

2007年,我穿着比自己大两个号的西装,脸上涂着从小店淘来的廉价遮瑕膏,抱着CRI一日游的心态来宝宝山面试,脚上的正装皮鞋搞得我差点半身不遂。在门口等候,拍了一大堆照片:仰拍、 *** 、2拍,45度拍……各种拍,无所不用其极。因为我觉得这里是不会要我的,我恨不得在东门上刻一个“小李到此一游”。

后来?嗯!你猜对了:宝宝山不仅要了我,还满足了我当时所有的职业幻想。我从中学起就在YY一件事:等我有钱了,要做一档电台晚间音乐节目。而那个冬天,宝宝山让我翻身农奴把歌唱,成为民谣频道晚间的主人。1,电台;2,晚间;3,音乐——还是我最爱的民谣。此生无憾了!但我还不能史,因为我还没钱。

那时住四惠东,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出发,8点到单位。黄昏5点到6点上一小时直播,7点到10点继续我的重头戏——灯火未央。10点疯跑去babaoshan station,11点多到家。看起来很紧张,但那时我有用不完的 *** 和力气,从未感觉疲惫过。

2007年到2009年,我一个人在那间密闭的小屋子里度过了几百个夜夜夜夜。聊天室不治身亡,压缩服务器死菜,CDN推送嗝儿屁,调音台冒烟……基本上,你能想到的问题,我都碰到过。但是,没事,我有 *** 。

2009年,民谣销声。最后一期节目我做得欢天喜地,大家都说李峙你别装,难受就哭出来吧。可我真不想哭,只是有些恍惚。21:56,最后一次播Don Mclean的Vincent,那是灯火未央的节目主题曲。话筒一关,歌声一起,我趴在调音台旁哭得披头散发。

然后我到了怀旧金曲。

初来乍到,我很惶恐。曲库里那些歌,动不动就比我年纪还大。我不了解,甚至提不起兴趣。当时没想那么多,也不懂什么所谓转型。我就听,一直听,边听边做笔记。半年后,我对电台曲库里那些歌已烂熟于心:intro一起,我基本可以马上说出歌手、歌名、词曲编、专辑名、发表年份、制作人、背景故事……松了口气,但我还是不自信,总觉得自己依旧很业余。听录音,每天,边听边做笔记:哪期选歌有问题,哪段废话太多,哪句intro没压准,哪个字发音不清晰……经常都是10点下节目,听完剪完当天录音,准备完第二天歌单和稿子,一抬头,凌晨两三点了。朋友说,天天凌晨两三点在一层楼只有一个人的八宝山,不害怕吗?还真没怎么害怕过,因为还有 *** 。

昼伏夜出,偶尔孤独。几百个日日夜夜,规律地不规律着。我也喜欢早睡早起早超生,我也向往下班之后能和朋友同学聚一聚,可是,始终割舍不下那只夜的话筒,还有话筒背后那些温暖可爱的耳朵。这话听着矫情得近乎恶心,嗯,晚间节目主持人嘛。有人说我煽情至死,有人说我2了吧唧;有人说我小清新,有人说我不正经……渐渐地,一千双耳朵里,有了一千个李山寺。我看到已近中年的孩子终于得到父亲的宽恕,我听到通过声音牵手的夫妻有了爱情的结晶……越来越坚信,我做的,不仅仅是一档音乐节目。我们彼此见证了一段又一段不可倒带的人生。一个人,能如此影响一群人,我何其幸运。

我有一个有点可爱的习惯:每期节目录音后面都有一个表情。:)代表做得不错,:(代表做得比较烂,没表情代表这期节目属于打酱油型。2011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我开始焦虑:李峙,你疲惫了?想改变了?于是,2011年9月23号,再见,夜夜夜夜。那不是一期节目,那天我也不是DJ,我只是把堆在心里四年的话,全部说给你听。据说听过那期节目的人,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哭了。但我没有哭,只是轻度哽咽:因为我觉得那不是离别,只是为了换一种方式再见。

后来,我们的确再见了。时间,地点,都一如从前。只是,我再无当年的 *** 。昨晚节目里,有位老听友说,李峙,总觉得如今的你少了当初的得瑟和不羁。是的,我也很恐惧。我愿继续和夜晚耳鬓厮磨,我想继续和话筒深情相拥。你看,和我一样巨蟹座的电台都7岁了,我却一直3岁半。我也该长大了。

一切都会好的,因为还有爱。你好,夜夜夜夜。

2. Bob Dylan演唱会:朝圣还是打酱油? (2011-04-13)

有点恍惚:我真的听了Bob Dylan演唱会?

今天有个拿到滚石30门票的朋友问我,迄今为止,你现场听过最大牌的歌手是谁?用手指头思考了一下:Bob Dylan。

乐评人张晓舟说,在中国内地,Bob Dylan在很长时间里都只是一个模糊的神话符号。是个人都知道他很牛,可是具体怎么个牛法,能说清楚的人就不多了。

2010年初听说他老人家要来中国,第一反应是,有点玄乎。那感觉就像,北极熊一直都知道有一种可爱的动物叫企鹅。可突然有一天有人说企鹅要来北极游学了,他还是会觉得这事儿不靠谱。后来,听说这事儿吹了。再后来,听说这事儿又成了。再再后来,我居然稀里糊涂地拿到了4月6号工体的入场券。

以前听演唱会有个习惯:一定要做些功课。而这次是个例外,两手空空的就奔去工体了。究其原因,有三点。一:以前听的歌手最牛的也就是《三国演义》,有的甚至是《 *** 》。而迪伦老爷子,他简直就是《史记》,跨度太大分量太重。试图用几天时间去读懂他,只会让自己披头散发;二:他的演唱会结束之前,地球上基本没人会知道歌单;三:他的即兴改编可以让你在听完整首歌之后才发现那首歌你听过几百遍。

这一次,我用一种极度无知的姿态听演唱会。不去挠墙回忆歌曲名字,也不用在副歌响起时跟着吼叫。只是听,乖乖地听。

如果你是因为《阿甘正传》去听Bob Dylan,如果你想在开场时听到现学来的“北京你好”,如果你以为等了几十年才等来的演唱会一定是超豪华阵容……那么,也许从进场的第一分钟,你就开始忐忑了:转了N个圈圈也没有发现大屏幕,舞台简单得完全不像都 *** 012的工体;老爷子上台直接开唱,以至于有人在微博上猜哪一个才是Bob Dylan;歌声,你说鬼哭狼嚎基本上也不为过,更别想和什么天籁之音扯上半毛钱关系了。

但是,这就是Bob Dylan。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很多人听Bob Dylan是在朝圣;我们也不得不坦白,有更多人听Bob Dylan纯属打酱油,比如我。这是一场“我在”的意义远大于“我听”的演唱会。无数人因为这场演出悸动了好几个月,“终于买到票了”、“我居然没法去听迪伦”之类的微博我们也看了不少。可是,我们真是因为了解而喜欢,因为喜欢而去看的吗?

留意到一个现象:以前大牌演唱会次日,媒体报道中都会列出一堆名人粉丝的名单,而这一次没有,或者是我没看到。也许是名单太长,会占太多篇幅。似乎混音乐圈文化圈等圈圈的人,没去听Bob Dylan,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即使因为“不可抗因素”没去听,也得在微博上挠挠墙抹抹泪以示立场。

这一切,都已是浮云。Bob Dylan来了,又走了,而且很可能此生只会来这一次。不管昨夜是去朝圣还是打酱油,我在场,即是历史。

3. 许美静:傻女人 (2010-09-10)

许美静,你这个女人,该怎么说你呢?你的声音,你的人生,就像一个谜。

你和那个叫陈佳明的男人之间究竟有怎样的故事,我从来搞不清楚,也不想搞清楚。我只想安安静静,一遍又一遍听你的歌。

1996那张叫《遗憾》的盒带里,处处都是陈佳明的名字。那时有谁能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竟会和你绑定一生呢?你拒绝了李宗盛大哥的盛情邀请,只为等待与这个陈姓男人合作的机会。陈姓男人还有一个比陈佳明更有名,他叫陈世美,有人说他俩有点像。我不知道。

你爱得那么不顾一切。

“与其让你在我怀中枯萎,宁愿你犯错后悔。让你飞向梦中的世界,留我独自伤悲。”

当然,那个时候你们也许还是纯粹的师徒关系。这些无辜的歌词,都是听者一厢情愿的意淫。

你一直知道有的感情永远不可能有结果,但你还是执迷不悔。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你:“孩子,别傻了!你们不可能的!”甚至他也对你说:“你真挺不错的,肯定能找一个很好的男人。”你满不在乎又坚定不已地说:“我就找你了!”然后他沉默了。

他说他可以做你一辈子的朋友。你瞬间感动得一败涂地,决定痛改前非,摆正自己的位置。你给他发了很长很长的短讯,说了无数个谢谢。他没有回复,但你知道他在微笑。

你唱起了《只是这人生》,你以为一觉醒来你可以不再被他羁绊,大步向前开始自己的生活。但是你错了,错得那么彻底。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真切得近乎可怕的感情,又哪能唱出那些缠绵悱恻的情歌呢?

还记得你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和《盖被》时的云淡风轻么?你的歌声温暖了无数在爱情中受伤的男女,也鼓舞了千千万万找不到方向的灵魂。那些大道理你都懂,什么理解、什么祝福、什么时间,在第一次体会所谓真爱的你的眼里,都不值一提。

那个比你年长10岁的男人,他究竟好在哪里呢?是的,他很有才华,他曾给初出茅庐的你许多鼓励和帮助。可这些能构成爱的理由么?爱,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你就是爱上他了,虽然你极力否认,甚至对着镜子说:“不不不,只是喜欢而已。我还不懂爱。”

从十多岁那场初恋结束以后,你的感情世界就一片空白。你没有想过找个帅得掉渣的小伙牵手逛街,也没有试图傍个款佬然后大红大紫,你安静地守着自己那片荒凉但又渴望草长莺飞的心地。直到遇见了他。

我以为2000年那张《静电》是你重新出发的宣言。

“你是我是谁?像是月光将枯井灌醉;或是昙花一现,今夜绽放,明天枯萎。”

我以为你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迎来了新生活。我拿着刚刚买到的唱片激动地对朋友说,虽然这张味道变了,但我喜欢这般理性的许美静。

谁知道在一年之后你就消失了。也许你真的累了,你顾不上名顾不上利顾不上漫天飞舞的流言蜚语,只想一个人静一静。而时间和距离是最好的武器,于是你独自跑到了遥远的意大利。

那些日子你在唱什么歌呢?《挽歌》?《你抽的烟》?还是《空气中的谜》?那些日子我翻出你为数不多的几张唱片反复地听,我担心如果有天我听倦了听腻了你还不回来该怎么办呢?幸运的是你的声音在听了几百遍之后仍不感觉倦,更不会腻。

2006年,你终于回来了,你在酒店里说你是上帝。他们带走你,说你疯了。这时我终于开始发现我看你的时候带着太重的主观色彩:我说你没有疯,只是太痴了。

不管你变什么样,我一直听你,就这么定了!那段时间我疯狂地听《蔓延》那张:

“失去你的世界,荒芜一片,悔恨静静蔓延。那回忆如风雪,可不能够冷却对你如火的爱恋。”

2009年,我还在听你。你是否会复出,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会忘记一些事,记住你。当看到你在镜头前坦然地说起陈佳明这三个字的时候,我开始有点相信时间的力量了。

听许美静,因为共鸣。

4. 伊能静:一个人的春暖花开 (2010-04-29)

码这篇字之前心里有些忐忑,因为任何倾向性的观点都可能会招来口水。在过去的一年多里,这个女人的名字近乎敏感词。她叫伊能静。

我不够了解她,更无权对她的生活评头论足。这里写的,不过是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里我所感受到的伊能静。

节目开场播的是《春暖花开》。在此前介绍这首歌的时候说,经历风雨后的人总希望能摆脱过去春暖花开。2009年,这时潘越云发了一首新歌叫《面朝海子》,歌词阳光得可以,但阿潘姐的春暖花开路却走地不那么顺畅。这一次,伊能静,用的是奔跑。新歌MV里的她一直在奔跑,从掀开窗帘看到第一抹阳光到面朝大海的镜头里肆意的微笑。

伊能静说《春暖花开》的MV里之所以没出现一朵花,是因为那些花都盛开在心底了。这样的话听起来如此淡定和强大,但就在我敲下这句话的同时,伊能静的微博上连续发了6条记录。可以想象,在台北的某个窗户里,一个被赞美、流言和过去包围的女人,她有着怎样的孤独。即使这一切是对她曾经错误决定的惩罚,也够了。

第二首播的是《十九岁的最后一天》。歌曲快结束的时候伊能静突然取下耳机对我说:“天哪!我这才意识到我的歌都是怀旧金曲了!”她说那时的一切还历历在目,怎么一下都过去22年了。我也是这才意识到,她出道的时候我还不会打酱油,而此时坐在我面前的这个女人脸上却几乎没有被时光雕刻出半点痕迹。她在节目里讲了一个“一分钟理论”:第一印象的建立往往只需要一分钟,而内在的凸显则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我们应该非常注意修饰自己的外表。这个理论初听有点肤浅,但细想一下,这也是对彼此的一种尊重吧!

谈到近 期的打算,她说会再出一本书,书里写的是一个血淋淋的伊能静。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关于她的评论,有人说她是个很会演戏很会“人来疯”的女人,有人说她即使捅了别人一刀还要装受伤状博取同情。但事实上,在感情的世界里,爱和伤都是相互的。伤了别人,势必也会伤到自己。她说起当年骑单车带她兜风的初恋男友,她提起站在纽约街头看到物是人非的景象而泪流不止的自己。我承认这里面有艺人宣传的策略,但我也坚信没人愿意让自己的回忆彻底沦为表演的道具。

这个时代不缺好演员,但再好的演员也有真情流露的时候。说起孩子,伊能静和天底下所有的妈妈一样真诚温暖。她说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早上给睡眼惺忪的孩子穿裤子,小王子用手臂环住妈妈的脖子说我不要起床;她说她并不要求小王子一定要出人头地,但是要健康、善良,做一个好人。

我们说起禅,说起八大处,说起回头是岸,而并非执着于伊能静的歌手、演员、作家,主持人或编剧中的任何一个身份。从1985年出道至今,她在风云莫测的娱乐圈走过了整整25年。如果事到如今我们还要要求这个女人如小公主般天真烂漫,那只能说明我们自己那点纯洁的小幻想实在是无处安放了。而她无法满足我们对于纯洁的幻想时,流言和恶语便开始漫天飞舞了。

他们唱歌,他们演戏,他们有着让人艳羡的光鲜外表。但他们也该有作为人最基本的生活权利;歌手唱歌,演员演戏,艺人成为或被成为无数人前进路上的精神榜样。但我们无权强制要求他们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模范。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我们有权保持沉默和宽容,并保持情绪稳定。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精神文明的标兵,但我们至少可以避免让自己沦为道德绑架的帮凶。

采访完的第二天同事让我描述一下伊能静,我说,这是一个活得很明白的女人。毕竟,她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边唱《流浪的小孩》边抹眼泪的小姑娘了。后来在一个看了我和伊能静合影的朋友那儿看到这样一句话:她坐在那里仍像一朵花一样。一个女人,有一面能让人如此喜欢,已经很美了。

春暖花开,即使是一个人。

5. 钟立风:在路上的生活家 (2010-11-28)

写熟悉的人容易脸谱化。就像小学的时候,所有妈妈都是善良勤劳勇敢持家,每位老师都曾雨夜送伞带病上课。

这次要写钟立风,既熟悉又陌生的小钟同学。

熟悉是因为好像几百年前就知道钟立风这个名字,而且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陌生是因为对他的音乐本身,我了解得还真不够。

还在做写意民谣的时候,一位同事告诉我钟立风要来上她节目,问我认不认识。我当即说认识,很棒的一位歌手啊。这感觉就像,大家都说小野洋子很牛,但除了她是列侬的第二位妻子以外,她具体怎么个牛法却说不上了。

那天节目之后小钟在博客里提到CRI写意民谣。只记得他说,那是个好地方,有一群有趣的年轻人。

忘了又过了多久,小钟再次做客电台,不过这次以嘉宾主持的身份。直播结束之后大家一起吃饭,就在国际台的一楼半咖啡厅。那时的一楼半还主营盖饭,其实我们对这寒碜的招待规格感到非常抱歉,但小钟却丝毫没有嫌弃的意思。

吃完饭坐着聊天,提到陈升。小钟同学稍稍清了两下嗓子,竟直接清唱起了《风筝》。那声音和完美天籁什么的扯不上关系,可不知为什么,我当时就是一阵不分青红皂白的感动。

再下一次像样的见面就是在野草莓了。野草莓是那时小钟参与经营的一个咖啡店,在后海旁边。周末有演出,于是拉上一朋友去听民谣。去之前朋友以为民谣就是央视舞台上孔雀服大妈们尖利的歌颂,或者太阳出来我爬山坡那种粗放型的农业流行乐。

那天小钟一口气从7点多唱到10点多。演出结束以后,这家伙也不闲着,对观众说大家可以上台唱歌,他负责弹吉他。那天听小钟的女士大多是豪放派,哗地一声就冲上去4位。这阴阳严重失调的局面怎能无视,小钟同学竟然来了个突然袭击,点名邀请同属婉约派的我上台合唱。

我唱了什么记不得了。就记得快12点的时候,小钟建议散场前大家合唱《张三的歌》。副歌部分被反复唱了至少十遍,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或唱得面红耳赤热血沸腾。

和小钟道别,和朋友走在午夜的后海。她说,民谣是个好东西。

嗯,民谣的确是个好东西。

节目里,和小钟聊究竟什么是民谣。他说不是抱着吉他随便弹几个 *** 就是民谣,也不是编曲复杂了点就不是民谣。民谣,重要的是“根”和“魂”,那是一种返璞归真,一段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旅程。

如今的民谣越来越极端:要么是不问世事的小清新,要么是不共戴天的大愤怒。有的音乐里全是公寓、咖啡、看海云云,似乎人民的生活已经美不胜收了;而有的人则像是每天都在蹲点等待不公正的发生,以期音乐里多一些“观点”。

我喜欢小钟对待生活,对待民谣的姿态:它有阴暗的一面,但也有春暖花开的时候。

有一位潦倒的老画家,每晚都去听钟立风唱歌。有一次他进门的时候小钟正在唱《亲爱的小孩》。看着眼前那个依旧对生活固执的老小孩,台上的歌者几乎哭了出来。

刚来北京,敲了N家唱片公司的门都没人理睬。后来终于有了机会。给歌手写歌,却不署自己的名字,因为这样可以多卖些钱。这就像是在出卖自己的亲生孩子。音乐是他的生活,但他首先得生存。

去上海演出。只见过一次面的朋友放心地把钥匙交给小钟,自己却出差去了。临别时,一个大男人,眼里有泪水。他信任和不舍的,不单单是钟立风,还有民谣这东西所搭建起来的阶级感情。

广州。朋友说别指望有太多人听民谣,但没想到演出场地人满为患。有人说,小钟,我大学时就听你的《在路旁》。如今工作都几年了,终于有机会现场听你唱歌了。我想拥抱你一下。

在一段又一段旅程中,钟立风收获了满满的音乐灵感。他说他从不担心灵感枯竭,因为他一直生活着。

生活还少不了朋友。这些年走南闯北的生活为钟立风积攒了不少朋友,几乎到国内任何一个城市演出都可以算是一次会友之旅。钟立风的人和他的音乐一样爽朗,但这种爽朗又绝非圆滑世故。他对人友好,丝毫没有“明星”架子,但这不等于一团和气没有原则。他相信,时间会让该近的人更近,该远的人更远。

节目前小钟说这次他是背着吉他来直播间旅行的,所以我也没有太多地设计线路,只是任由这两个男人以及无数双耳朵在这个冬夜里天马行空地穿梭于时间和空间之中。

想起下午接小钟的时候,他一个人背着吉他站在电台门口。见面依旧是互相拍拍肩,他说他自己坐地铁来的。我突然害怕钟立风签公司,突然害怕钟立风从此不在路上。那时我见到的,或许就是经纪人加宣传护送着的小钟。而这个电台DJ和他勾肩搭背将被视为违规动作。

电脑旁边放的是小钟送的《她为我编织毛衣》。给我的时候他专门演示了一遍,说CD拿出来盒子可以做相框。里面有24张卡片,如果看腻了钟立风还可以换自己的照片。最喜欢的一张是穿着背心和运动裤的小钟在晨练,旁边一僧人刚好路过。小钟同学一脸人畜无害的微笑。

生活即音乐,音乐又精心雕刻着生活。生活不会停止,所以音乐表示情绪稳定。

潘柳黛为何不待见张爱玲?

她是民国时期"文坛四大才女”之一。

她语言犀利毒辣,极具挖苦讽刺,令人避而远之。

她曾经是张爱玲的好朋友,座上宾,最后却成为陌路冤家。

她为功夫巨星成龙起名,是曾风靡亚洲的影片《不了情》的编剧。

她是谁?

她就是曾被内地报刊称为“辣妹”,被香港媒体评为“毒舌”的潘柳黛。

周文樱所著《谁是潘柳黛?》

不顾朋友感受,潘柳黛用记者曾有的犀利笔触,三言两语就把胡兰成对张爱玲的吹捧批了个体无完肤。

她嘲讽胡兰成鼓吹的张爱玲的“贵族气质”,说张爱玲和李鸿章“八竿子打不着的一点亲戚关系”,对胡兰成赞美张爱玲"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气质发出犀利追问"你胡兰成什么时候‘横看’,什么时候‘侧看’?"

张爱玲

潘柳黛更是以一篇文章《论张爱玲》,对张爱玲的生活细节进行了进一步揭露,不但挖苦讽刺,说她是虚荣、作怪的丑女;还将她的穿衣风格批判的体无完肤——“她着西装,会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十八世纪 *** ,她穿旗袍,会把自己打扮得像我们的祖母或太祖母,脸是年轻人的脸,服装是老古董的服装,就是这一记,融合了古外古今的大噱头,她把自已先安排成一个传奇人物”。

这一场纸上战争硝烟四起,潘柳黛和张爱玲这对曾经的昔日好友,终成为冤家对头。

潘柳黛

究竟为什么潘柳黛对张爱玲如此不待见呢?这还要从潘柳黛的出身说起。

潘柳黛原名柳思琼,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相传她是旗人,自幼时起就接受良好教育。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沾染上 *** 、 *** 、还流连于妓院,经常和母亲争吵,而母亲却因为她长相酷似父亲而看她不顺眼,经常将气撒在她身上。她曾这样形容年幼的自己“我是一个没有充分得到过母爱的小妞。”

豆蔻少女潘柳黛

18岁那年,潘柳黛独自跑到南京报馆毛遂自荐,从事撰稿人的工作,鉴于她出色的工作,很快就晋升为采访记者。

19岁,她爱情萌芽,不幸的爱上了一位大她22岁的有妇之夫,爱情终究不是想象的样子,有时候美好的爱情却敌不过日常的柴米油盐。她无名无分,更无法忍受每天伸手讨要生活费的日子。

在上海生活期间的潘柳黛

后来,她逃离了。告别南京辗转来到了上海的十里洋场。在这里潘柳黛担任过《华文大阪每日》《文友》杂志的记者和编辑。

她还拥有了一次婚姻,曾自诩为“弄蛇的女人”,本以为会相守相携,白头到老,却在即将临盆之际发现丈夫与嫂子的不伦之事。虽然怀有身孕,但她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婚。

作品《退职夫人自传》

在上海的一段时间,潘柳黛也曾经有过“一枝独秀”的风光日子。在她的一本自传中她曾经这样写道:"我在上海文化界的地位,仿佛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有名了。…我几乎每天都要出席一个以上的宴会,在那些宴会中我总是身份最高贵的、唯一的执笔杆的小女人…”

然而张爱玲的出现打破了潘柳黛这独有的风光,很快上海刮起了一阵张爱玲风潮。也许就是这阵风,在潘柳黛心中刮起了波澜。

40年代旧上海

一开始她们两人可以称的上是朋友关系。张爱玲还曾盛装邀请潘柳黛和苏青一起吃茶,但这盛装却使潘柳黛心里十分窘迫,觉得自己像跳梁小丑,难登大雅。在私下抱怨了张爱玲的打扮之后,她得到了苏青的反唇相讥“你眉也不黛,腰也不柳,为何叫潘柳黛?”

张爱玲懂外语,翻译过很多名篇佳作,自是能侃侃而谈;而苏青则是快人快语,表达她内心深处对文字的独到见解。在一次女作家座谈会上,唯独潘柳黛底气不足,连回答采访都是搜肠刮肚,这样的失落感让她觉得热闹是她们的,和自己无关。

或许就是如此一次次的失落,使得潘柳黛对张爱玲拒之千里,积怨成敌。

50年代的老香港

流淌着那时比张爱玲更高贵的旗人血液,潘柳黛却被一再冷落、忽略。那一场纸上战争对张爱玲打击极大,以致于几十年之后,张爱玲在香港游玩,曾有人提议她见一见同在香港的老朋友潘柳黛,她还余怒未消,冷冷回怼“谁是潘柳黛,我不认识!”

《歌女红菱艳》宣传照

其实潘柳黛的人生并不如意,不完整的童年,支离破碎的爱情,上海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多少人的辛酸苦楚,也许痛苦的经历使她只能像个刺猬一样用满身的锋芒来保护自己。

犀利刻薄是她人生最好年华的写照,步步高升是她人生的又一段旅程。1950年迫于生计,她又独自来到了香港打拼。两年后,她出版了《明星小传》,以独特的视角,和出彩的文笔,记录她与一众明星的故事,有歌唱家白光、明星林黛、梁实秋夫人韩菁清等等。后来,又出版长篇小说《退职夫人自传》,情爱小说《红粉金刚》、《路柳墙花》一时间声名大作。

《不了情》海报

离婚后潘柳黛事业像开了挂一样风生水起。她跻身电影编剧行列,1953年处女作《歌女红菱艳》,1959年作品《冷暖人间》,1961年的《不了情》更是享誉亚洲,据说她是电影主题曲《忘不了》真正的词作家。

不仅写得好,编得好,甚至演得都很好。1957年她在电影《满庭芳》中客串一位主妇,表演的入木三分,获得了导演演员的一致好评,后来她还参加了《一王三后》的演出。

《满庭芳》海报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著名的功夫巨星成龙的艺名竟是潘柳黛为他所取。她曾对成龙说,“其他的没有一个适合你,你就叫成龙吧!”(文末附有成龙起名字小故事)

年轻时候成龙

就是这样一颗勇敢坚强的心吸引了那个男人,那个甘愿用余生爱她一辈子的男人——蒋孝忠。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十年后,这好不容易才来的幸福却因为丈夫的离世也被老天无情的收走了。

潘柳黛儿子香港影视演员蒋金(左起第一位)

潘柳黛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走不出来,实在太痛。这就好像刚尝过糖果的孩子,你把糖果收走,告诉她这辈子都不会尝到,她会不会伤心?会的会很伤很伤心,甚至连呼吸都是痛的。"

《不了情》电影剧照

好在,她还有颗强大的内心。她的三个孩子是支撑她一路走下来的信念。有过三次情感经历的她,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情感专家,她陆续在各大报刊开辟专栏,做知心大姐,为别人疗伤,绽放成一朵芬香四溢的解语花。

晚年的潘柳黛

晚年的潘柳黛随子女移民澳洲,就此封笔。澳洲的报刊有请她动笔,稿费甚少,几近没有,她说“没有酬劳的事我是不干的!”心直口快、犀利一如当年。

时间倒回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十里洋场的旧上海,一处小院里,藤椅上坐着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她手拿报纸,边看边笑,“叮铃铃..”,一通电话打断了她的思路,她拿起电话,只听对方问她:“你是不是潘女士?潘金莲的潘?”

她冷笑一下,立刻回他:“不错,我是潘金莲的潘,我知道你姓王,王八蛋的王!”

成龙取名小故事

罗维导演找到当时很有名的作家潘柳黛,帮我想了几个名字。我叫她潘姐,她儿子蒋金也是演员,还跟我在片场合作过。那天我去他家选名字,看她写了好多个带龙的名字贴在墙上,问我想要哪一个。“你原来的名字元龙不好,元同圆,圆了就是完了的意思。小龙已经死了,大龙又不好听,你自己选一个吧。”

我先挑了一个“文龙”,显得很有文化的样子。她说,不行,“文”字太小了。我说那就“子龙”吧,《三国》里面的大将军赵子龙很威武,她说,“子龙”也太小,你怎么老是往小了挑?为什么不挑一个大一点的?我心里想,我哪敢啊。其实我早就看见了那个“成龙”,可我不敢挑啊。

我说,那就叫“云龙”吧。她说,这也不好,你永远出不了大头,在云里面见头不见尾,见尾不见头,你出出进进,进进出出,永远都在云里面。我说,可是我觉得云龙很好啊。她说,这样吧,我就替你选了,就是成龙了。我说哎哟不行不行,太大了。她说,其他的没有一个适合你,你就叫成龙吧!

我推托几句,最后说“好”。其实那时我觉得名字无所谓,赚钱最重要。

—end—

本文伍佰艺书画网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伍佰艺书画网

更多潘瑶歌曲(潘姐原唱)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