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绍兴龙哥最新歌曲(龙绍兴原唱),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绍兴龙哥最新歌曲(龙绍兴原唱)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绍兴龙哥最新歌曲(龙绍兴原唱)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绍兴的传统文化

绍兴传统文化

越剧

【越剧】绍兴地方剧种。发源于嵊县(今嵊州市)农村,因嵊县归属绍兴府,故早期称绍兴戏。起源于"落地唱书"的农村民间小调,称为"小歌班",只用尺板、笃鼓伴奏,继而逐步增添丝弦和打击乐器,由鼓板指挥,演出时"的笃"之声不绝,俗称"的笃班"。20世纪20年代,以绍兴文戏进入上海,30年代后期改称越剧。在唱腔、表演、音乐和剧目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成为全国性一大剧种。它善于表现细腻的思想感情,剧目以爱情和家庭题材为多。不少著名越剧演员,按各自嗓音特点,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流派,并为青年演员继承发扬。胡琴板式多样,有慢板、中板、快板、清板、倒板以及十字调、呤嗄调、哭调等,唱腔清丽柔和,委婉动听,富于抒情。�

绍剧

【绍剧】又称绍兴大班、绍兴乱弹。兴起于清康熙、乾隆年间,早期多演出于水乡山村的庙宇舞台,20世纪30年代进沪,50年代定名为绍剧。乐器以板胡、笛、斗子为主,音乐与唱腔激昂高亢、粗犷豪放,善于表现慷慨悲壮的感情。主要唱腔为"二凡"和"三五七"。"二凡"有"倒板"、"浪板"、"慢板"、"流水"、"快板"五种板式。"三五七"同徽剧的吹腔、高拨子旋律相接近,因其唱句三字、五字、七字组成而得名,行腔委婉,富于抒情。剧目大多取材于历史题材或演义小说,约有300多个,1949年后经整理和新编的剧目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于谦》、《龙虎斗》、《寿堂》、《大禹治水》及反映绍兴农村斗争的现代剧《血泪荡》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曾被搬上银幕,获中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拷贝发行到70多个国家或地区。�

绍兴莲花落

【绍兴莲花落】绍兴说唱艺术。始于清末。早期一人唱说,旁有一二人帮和,活跃于小镇茶店或农村庙会。初演唱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套辞,后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节诗。20年代中期,始用四胡伴奏,形成传承至今的基本调。唱词以绍兴方言土语为主,故事铺叙中随口增减,即兴性、随意性大。传统书目有《闹稽山》、《游江南》、《珍珠塔》、《何文秀》等。1949年后有《血泪荡》、《回娘家》等。《回娘家》和《疯姑娘》在国内获奖。艺人多由爱好者从他业转入。著名艺人有唐藏臣、王金夫等。后涌现了胡兆海、倪齐全等艺术家。�

社戏

【社戏】旧时绍兴城乡春秋两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在庙台或"草台"(庙外空地搭建的台)或"河台"(台搭建于河上)演出。演社戏的大多是绍剧戏班。一说社为划分地域的名称,社中演戏称社戏。鲁迅有《社戏》一文,描写了清末绍兴乡间演社戏的情形。�

目莲戏

【目莲戏】社戏为酬神,目莲戏则求鬼。旧时,绍兴民间为祈安,以中元节(农历七月半)为鬼节,目莲戏演出多在中元节前后举行。戏班称目莲班,为半职业性,演员平时多为道士或渔夫、农夫。唱腔属越中调腔一系,但较粗疏不甚规范。目莲戏取材于《目莲救母》故事。开演前有"起殇"一场,谓请鬼观剧。演出时,按例于台上悬无常、牛头马面的头套,音乐阴森悲凉,少有妇孺观看。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知府李享特曾以禁演目莲戏为十禁之一,但相沿成习,未能止。1949年后,除1956年前良目莲班应邀赴沪参加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演出外,目莲戏在民间逐渐消失。�

迎神赛会

【迎神赛会】旧时,庙、祠遍设,繁衍出各类庙会。为祈福消灾,一般庙会仅祭祀及演社戏酬神。同时把神像抬出庙外巡行的,称迎神赛会。除旱灾求雨外,均在菩萨生辰进行。迎神赛会,设会首,以庙产收入及向商号民众募资充作经费,并有各村坊明确分工的会货(如仪仗的校会、放火铳的铳会),配备一套人员、道具和服饰,届时召之即来。凡神巡行经过的村坊,均在路边搭供棚,专人恭候并供奉香烛福礼。除陆会外,还有水会,往往出动数十条大船。此俗延续至50年代初。�

绍兴师爷

【绍兴师爷】始于明而盛于清,有"无绍不成衙"之说。明代已有不少越人学律作幕。清雍、乾二朝,绍兴师爷已成为一个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幕僚群体。绍兴师爷有"刑名师爷"、"书启师爷"和"挂号师爷"、"证比师爷"等分工。在督、抚级的大衙门中,还有起草奏折、奏疏的"折奏师爷"。历来对绍兴师爷毁誉不一,贬者认为绍兴师爷奸刁乖巧,心胸狭窄,口不饶人,笔如刀剑,往往置人于死地。褒者则认为他们精明能干,嫉恶如仇,不畏权贵,有正义感。�

吃讲茶

【吃讲茶】旧时,绍兴的茶店既是市民吃茶听说唱的娱乐场所,又是民间交流信息的地方。民谚"官府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街坊或乡间里闾发生纠纷,当事人往往恪守"良民不进衙门,好人不打官司"的信条,宁愿到茶店里去私下解决,谓之"吃讲茶"。这样,茶店又成了评论民事、调解民间纠纷的处所。茶店在靠近门口处,放两张拼在一起的桌子,俗称"马头桌"。地方上有声望、为百姓信服、说话算数的人才有资格坐"马头桌"。双方发生争执,就约定时间去茶店,按茶客人数,不论认识与否,均沏上一碗"出泡茶"。然后由双方依次向茶客陈述纠纷的前因后果和各自的观点、态度,让茶客分析评议,发表意见。不管意见是否一致,最后由坐马头桌的人,根据各方的意见,凭自己的主见,作出结论,并相约成俗地由过错方支付在场茶客的茶资。此俗今已不存。�

乌大网

【乌大网】旧时,绍兴境内可放养鱼类的"荡面"达4000余公顷,约700多个渔区,俗称"渔荡"。掌管渔荡的人称"渔大司"。他们长期从事渔业,富有经验并掌握养殖不同鱼种技术。渔荡养鱼大致在初春放入鱼苗,到冬至以后,鱼一般都长到二三斤,上年漏网的可长到六七斤。为供应"过年"市场,各渔荡要进行一次大围捕,俗称牵"乌大网"。"乌大网"即沉底大网。围捕时,驾船布网,两端各有10多个渔工牵网,并有几个"稳笃公"潜入水底排除障碍物。当渔大司下令"起网"时,两端渔工用力牵拉,提鱼入网。这样一次能捕鱼万斤左右。稳笃公还是寒冬腊月下水捕鱼能手。他们裹着破棉袄,划只半扇乌篷小船,船头生盆火,锅中烧着热水,边划船,边注视河岸边和桥洞下,发现目标甩掉棉袄,赤身跃入水中,捉到鱼后,抛入舱内,抓住船舷翻身而上,用热水擦身,穿上衣裤,喝几口烧酒驱寒。从他们身上体现了越人善舟楫习水性的特点。�

纠会

【纠会】也称"兜会",是绍兴民间自发的带有互助性的金融交往行为。民间碰到婚丧大事或一时经济窘迫,便邀集亲朋好友、邻里街坊集资兴会。它有三种形式:一叫"摇会",除发起者外,按月摇一次,摇着的人就"进会",收取除自己以外所有人的"会脚子钱"。二称"坐会",由首位邀请的形式一次性商定每月进会人,并按月收齐"会脚子钱"。三叫"单倒会",即单为帮助解决困难者纠集的会,也是穷人帮穷人的互助会。�

堂众田

【堂众田】是绍兴一种有益于族人的习俗。绍兴的一些大姓大族,往往"以姓成村,聚族而居"。全族共有的田产,有祭田(祠堂田)、义田、学田等,俗称"堂众田"。祭田收益用于宗族祭祀和按房分"祚肉",义田收益用于救济族中鳏寡孤独贫困者,学田收益用于族人读书求学。有的大族把部分学田划给读书人家种,免缴租谷,待入仕后归还;有的规定族中子弟从"进学"起,一切费用由学田支付,但取得功名做官后,要买若干亩学田给族里;有的实行"奖学金"制度,童生院试会试给考费二十千文,还有规定给考中者的奖励,中举人给旗匾费钱四十千文。中进士给六十千文等等。�

修桥铺路造凉亭

【修桥铺路造凉亭】历来是绍兴民间的公益活动,一旦发起便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湖长达7里的"避塘",以及青甸湖、瓜渚湖、洞盘江、猪头江这些大江大河的"避塘",就是民间出资建造的。此举为行船遇到大风大浪时提供躲避之处。乡间道路上,建有不少为行人歇脚的凉亭,乃至数以千计的石桥,也往往是民间集资或募捐兴建的。村与村之间的道路,经常有人维修。这些都是传统公德的体现。�

育婴堂

【育婴堂】由慈善会社设立的育婴机构,专门收养被弃或家族无力抚养的婴儿。自清末起,专门组建了董事会,所需经费除慈善社团、各业公会、善心人士捐助外,靠历来捐助给育婴堂的田亩收租所得,最盛时有"堂田"1000多亩,抚养着300多个婴儿。从育婴堂成长的孩子累计上万。同时,无儿无女的家庭也可上育婴堂领养婴儿。�

凌霄社

【凌霄社】一种自发组织的施医、施药的民间慈善机构。1928年绍兴热心慈善事业的士绅和箔业同仁捐助重金,把位于绍兴城内府山北麓的道观改建为凌霄社,得到绍兴名中医的赞助,并由钱业、箔业的乐善好施的善男信女集资采购药材,办起了施医局。当时中医药会规定,绍兴名医都要在凌霄社轮值义务门诊,车马费自理。如不轮值,会遭到医务界的鄙视和唾弃。故自成立起到1949年前,越中名医,每旬总有半天在凌霄社轮值义诊。并设中药房,药材齐全,贫民百姓生病,常常可得到凌霄社施医、施药的帮助。1949年后,凌霄社不再进行慈善活动,改建、扩建为绍兴饭店的一部分。�

书法节

【书法节】绍兴向称文化之邦,东晋王羲之邀名士雅集兰亭,饮酒赋诗,挥毫作书,赋"修禊"之迷信习俗以新意,越中文人纷纷仿效,相沿成习。兰亭遂以书法圣地名扬海内外。1984年1月22日,绍兴市人大一届八次常委会作出决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绍兴市书法节。嗣后,每年此日,绍兴兰亭书会会员及海内外书家名流,必集于兰亭或王羲之故居戒珠寺,怀古续胜,纪念书圣,切磋书艺,举办书展。�

王星记纸扇

【王星记纸扇】绍兴制扇历史久远,至明代,绍兴制扇工艺已甚精致,以密节细竹为柄,糊以白纸,堪作书画。清光绪元年(1875),绍兴柯桥的王星斋及妻陈英设立工场,在传统制扇工艺基础上,改革创新,使纸扇一跃成为朝廷贡品,并在杭州、上海、香港设门市部。王星记的扇,以"毛全本"及"全棕"最佳。"毛全本"用竹筋细匀的毛竹做扇骨。"全棕"则采用产自云、贵的实心棕竹,加工成扇骨。黑纸扇面,要经过70多道工序,用纯桑皮纸做材料,两面涂刷几层高山柿漆,使纸扇雨淋不透,日晒不翘,既能生风,又可蔽日、遮雨,有"一把纸扇半把伞"之称。扇面绘上人物山水,再加金银镶贴,更是锦上添花,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金不换毛笔

【金不换毛笔】早年绍兴卜鹤汀笔庄生产的小楷毛笔中的精品。笔庄开设于清同治四年(1865),以老板姓名为店名。前店后坊,制笔工兼任店员,卜鹤汀本人也是善制笔者。从原畅销的"本京水"毛笔,经改良提高后,改名为"金不换"。柔刚适度,开笔后墨酣饱,书写流畅,外形美观。鲁迅几乎一生都用此笔。为满足消费者对"金不换"的需求,鲁迅纪念馆特监制"金不换",在馆内购物部销售。�

绍兴花边

【绍兴花边】用细纱编织而成。原名"万里斯",源于意大利 *** 。清末传入绍兴,逐渐成为农村妇女的一种家庭副业,是融国外工艺与中国民族文化于一体的手工艺品。1949年,成立花边社(后易名花边厂),主产品有万缕丝花边、辫子万缕丝、镶边大套、锭织花边、机织网扣花边等。"万缕丝"和"镶边大套"先后在国内获奖。出口欧美、日本、港澳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少量内销。�

绍兴乌毡帽

【绍兴乌毡帽】绍兴民间常用帽。以羊毛制成,前后经30多道工序,内外乌黑,故名。圆顶,卷边,前侧可折成畚斗形,冬可保暖,夏能遮阳,除酷暑炎日外,四季可用,田头劳作,雨水不透,坚固耐用,经济实惠,为农民和工匠乐于购用。1966年后,绍兴民间戴乌毡帽之俗渐少,毡帽厂店停业。为满足旅游者和老农之需,目前仍有少量生产作坊。�

绍兴丝绸

【绍兴丝绸】绍兴是中国较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地方之一。约6000多年前,宁绍平原已有原始的养蚕纺织。春秋末越国推行"劝农桑"政策,丝织业首次繁荣。两晋、南朝时,丝织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列为贡品。至隋唐,一度成为南方丝织中心。随着北方优良蚕种和丝织技术的传入,质量提高,品种增加,列入贡品的有绫、罗、绸、纱等10多种,罗最著名。宋代,绍兴丝绸品种之多居全国之冠,产量为同类州府之首。明清时期,浙西北丝绸业崛起,才有所衰落。20世纪20年代,采用铁机拉机,又有所回升。1949年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绍兴丝织业获空前发展。合成纤维、丝绸服装、丝针织品等相继出现,形成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的丝织工业体系。�

绍兴锡箔

【绍兴锡箔】俗称?箔。据传始于明初洪武年间,先由"罪人"制造。故旧时箔铺门前均系木栅,上钉竹片,并串有铁链,形同牢门。后逐渐成为绍兴民间的一大产业。箔业发展甚快,至民国时期,绍兴城内几乎半数人从事此业,故有"锡半城"之称。1949年后,城内箔庄、箔坊相继停业。1979年,为适应外贸需要,复建绍兴箔庄。产品除少量内销外,多由香港转销日本、新加坡和美国等。�

越瓷

【越瓷】绍兴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成熟于东汉,兴盛于唐。唐宋时期,越瓷品类丰富,制作精湛,有"类玉"、"类冰"之誉。唐朝将大批越瓷从明州(今宁波)港运销亚、非、欧2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辟了海上"陶瓷之路"。北宋中期渐趋衰落。1949年后,越瓷又重放异彩。1954年投产的绍兴瓷厂,继承传统瓷艺,研究试制成功了500多个花式品种,年产量5000万件左右,畅销国内,远销30多个国家或地区。1980年试制成功的变色釉瓷器,能变幻14种颜色,1981年获全国轻工业重大科技成果奖。�

绍兴老酒

【绍兴老酒】中国名酒中最古老的黄酒品种,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以其贮存愈久而愈佳,故名"老酒"。旧时有人在男孩出生时将酒藏于地下,待男孩中状元时取出饮用,称"状元红"。也有在女孩出生时将酒藏于地下,待女孩成人出嫁时取出饮用,称"女儿红"。取料精良,工艺精湛,水质独特,明、清时已远销海外,驰誉东南亚。20世纪内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1988年起,绍兴加饭、花雕被定为国宴用酒。代表品种有元红、加饭、善酿、香雪4种。目前,绍兴酿酒企业已组成集团公司,除内销外,已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占全国黄酒出口量的70%。1990~1996年间,绍兴曾举办4届"黄酒节"。�

干菜毗猪肉

【干菜毗猪肉】绍兴人家庭常备的菜肴,外地人叫"霉干菜烧肉"。"毗"和"烧"做法不同,口味也大不相同。绍兴家庭的制作方法是一毗干菜一毗肉略加糖的蒸煮法,肉色红润,油而不腻,菜含肉油,肉沾菜香。如把干菜和肉一齐下锅烧,就不及毗蒸的有味。周恩来总理生前喜食此菜,并曾以此菜招待外宾。�

茴香豆

【茴香豆】绍兴民间闲食,也是城乡小酒店常备的下酒菜。因价廉物美,受酒客欢迎。民谣云:"好吃茴香豆,嚼嚼韧纠纠,要用谦豫、同兴好酱油。"(谦豫、同兴,为绍兴老牌酱园)自鲁迅把它写进小说《孔乙己》,它便成为绍兴的一种风味特产。�

平水珠茶

【平水珠茶】因外形一叶如丸,旧时集散地在绍兴平水镇而得名。其前身是绍兴日铸茶,宋人吴处厚《青箱记》云:"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明末清初,日铸茶从条形演化成珠形,由于外形 *** 紧结,色泽绿润,香味浓厚,经久耐泡,被国外誉为"绿色珍珠",供不应求,茶区逐渐扩大到邻近各县。1949年后,珠茶除采摘外,制作已实现机械化。主产珠茶的平水茶区,是浙江四大茶区之一,产量约占全省一半。天坛牌3050特级珠茶在1984年西班牙举行的第二十三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荣获金质奖。如今,珠茶茶园扩大,产量猛增,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兰花

【兰花】也称"春兰"、"山兰"、"草兰"、"朵朵香",为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盆栽观赏植物之一。常见种类有建兰、墨兰、蕙兰等。绍兴是我国植兰最早的地方之一。据说兰渚山就是句践种兰之地。如今绍兴兰花,主产于漓渚、棠棣一带,品种繁多。传统名种"宋梅"、"楼梅"、"环球荷鼎"、"蝶"均出自绍兴。绍兴奇种"绿云",属国家保护珍稀资源。1984年,绍兴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定兰花为绍兴市花,并成立了绍兴市兰花协会。每年春季,在府山举行兰花展览。1988年,广州首届中国兰花博览会上,绍兴新育名兰"菊瓣蝴蝶"、"金边玉衣"、"春兰银边"获金质奖。绍兴兰花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销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乌篷船

【乌篷船】绍兴水乡特有的一种交通工具,因其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船有大有小,大的有"三明瓦"至"六明瓦"不等。明瓦指"定篷"之间的一扇活动篷,上嵌有径约一寸半的透明蛎壳片,可采光,又可遮阳避雨。这类船,船身高大,舱内可置桌椅,供饮宴游乐。小的称脚划船,俗称"躅桨船"或"小划船",船长不过4米,舱内能容纳3~4人。因船轻巧,小河浅溪也划行无阻。农民出畈或上城,莫不以此代步。行驶时,船家坐船艄,脚蹬桨,手划楫,手脚并用,操纵自如,每小时可行十数里。为求快速,也有前舱增人用板桨划水。�

台门

【台门】绍兴民居特色。除贫民住宅外,多建成台门式。即前有台门斗,而后依次是天井、堂屋、侧厢、座楼、园地,组成一个独立的宅院。它的面宽和进深则依住户身分、经济和人口状况而定,宽有3开间至7开间不等,深有2进至7进之别。门斗大抵屋檐出沿,石箍门框、石级台阶、两扇(或四扇)乌黑实榀门。台门称呼,有以姓氏为名的,有以官职为号的,也有以建筑构造命名的。有"绍兴城里十万人,台门足有三千零"之说。

龙船调原唱

《龙船调》是宋祖英演唱的歌曲,收录于专辑《飞》中。

歌曲歌词

正月里是新年

哪咿哟喂

妹娃儿我去拜年哪喂

咿哟喂 哟喂

咿哟喂 哟喂

哟喂 哟喂哟喂

哟喂哟喂 哟喂

哟喂 哟喂

哟喂 哟喂

正月里是新年

哪咿哟喂

妹娃儿我去拜年哪喂

金那银儿锁 银那银儿锁

阳雀叫哇抱着

恩那哥哇抱着恩那哥

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我就来推你嘛

梢公你把舵扳哪

妹娃我上了船

喔活喂呀佐

喔活喂呀佐

将妹娃儿推过河哟

哟喂

二月里是春分哪咿哟喂

妹娃儿我去探亲哪喂

金那银儿锁 银那银儿锁

阳雀叫哇抱着

恩那哥哇抱着恩那哥

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还不是我来推你吗

梢公你把舵扳哪

妹娃我上了船

喔活喂呀佐

喔活喂呀佐

将妹娃儿推过河哟

呵喂

正月里是新年

哪咿哟喂

妹娃儿去拜年哪喂

金那银儿锁 银那银儿锁

阳雀叫哇抱着

恩那哥哇抱着恩那哥

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我来

我来推你嘛

还是我来推你吗

梢公你把舵扳哪

妹娃我上了船

喔活喂呀佐

喔活喂呀佐

将妹娃儿推过河哟

呵喂

二月里是春分哪咿哟喂

妹娃儿我去探亲哪喂

金那银儿锁 银那银儿锁

阳雀叫哇抱着恩

那哥哇抱着恩那哥

妹娃要过河是

哪个来推我嘛

我来推你嘛

梢公你把舵扳哪

妹娃我上了船

喔活喂呀佐

喔活喂呀佐

将娃妹儿推过河哟

呵喂

喔活喂呀佐

喔活喂呀佐

将娃妹儿推过河哟

呵喂

歌手介绍

宋祖英,1966年8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中国内地女高音歌唱演员,先后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和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民族声乐博士学位   。

1991年,被调入海政文工团任独唱演员。2005年,担任海政文工团副团长。2013年,升任为海政文工团团长 。

1990年,宋祖英凭借歌曲《小背篓》在央视春晚中初展头角,之后连续24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逐渐被广大观众所熟知。

曾先后五次在海外举办个人音乐会十场,因2006年“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宋祖英肯尼迪音乐会的举办,10月12日被命名为哥伦比亚特区的“宋祖英日”,并凭借此音乐会获得“肯尼迪艺术金奖”。

她也是一位连续放歌世界杯、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歌唱演员。而从事歌唱事业多年的她也被评为了国家一级演员,并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宋祖英

[img]

龙啸吟原唱

杜奕衡。

龙啸吟原唱是杜奕衡,作词是徐杰,作曲是王蓉,编曲是袁洋。是杜奕衡专辑。

龙啸吟这首歌写的是关于三国时期关于司马懿和诸葛亮相争的故事。歌词:有一个人,一张琴,布下一座城。谁是英雄。两颗心,两阵营,魂梦两交锋。剑气长虹。江山为盘人为棋对弈局中论高明。六出六拒,皆为天下众苍生。是非成败不过一场梦。合三分,成一统乱世谋太平。情深意浓。

手持钢鞭将你打原唱

手持钢鞭将你打原唱出自于

雍正王朝》中太子东窗事发,找老十三排解心扉,回到营帐时,张五哥拦住了胤礽,胤礽唱了两句戏“我手持钢鞭将你打,打死你这活王八”

这两句戏出自绍剧《龙虎斗》,表现的是地方戏曲中习见的忠斗争的主题。剧本着重表现呼延赞对宋朝皇帝赵匡胤的斗争(所谓“龙虎斗”)。呼延赞不肯接受封赏,也不要“平分江山”,只求复仇,反抗性格非常强烈。君臣最后虽然和解,全剧的批判锋芒仍是相当尖锐的

用在此处康熙是“龙”,胤礽自认为“虎”之意,不过从电视剧剧情来看,胤礽此时根本无篡位谋逆之心,这两句戏放在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前,仿佛更加适合!在网上流传的《雍正王朝》剧本中,胤礽在此时唱的不是这个戏,是另一首:

人都道帝王家九重春宵,又谁知一样的霜雪枪刀。有一日忽喇喇金殿倒了,你和我都成了无巢的孤鸟...

这首更加贴切的表现出宫廷争斗的残酷,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在后来的电视剧中换成了《龙虎斗》这个词!

中国龙的原唱是谁

原唱:王亚民

作词 :韩建光

编曲:张宏光

我上山是虎,我下海是龙我在人间是堂堂的大英雄

我挥手起雨,我舞动生风看我东方升腾的中国龙

经过多少雷雨,迎过多少风经过千场冰霜,我度过万个冬何惧风,何惧雨,

何惧山摇地动若我一震腾空,其势可吞长虹经过腥风血雨

听过雷电呜有过沉浮升腾,却不为其所动任沉浮,任升腾,任凭地裂天崩永远向往着东方的太阳红普天龙的儿女拧成一股绳不信幽幽神州我不领世界风浩荡气如涛宏汹涌亿万龙种风起云涌之中有我中国龙虽也经过磨难,虽有过苦痛经磨难经苦痛龙族仍显峥嵘你觉不平凡,

我也觉不普通你和我心目中只信龙种龙族光荣

更多绍兴龙哥最新歌曲(龙绍兴原唱)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