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卧龙吟 又名:有为歌 作词:王建 作曲:谷建芬 演唱:戴建明 配乐:李一丁 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第二十七集《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出山一段的插曲,十分感人。
汉末三国是个英雄气质喷薄的时代。此前,延续近400年的两汉,由于选择了外儒内法、又包含了谶纬之学的意识形态,让两汉成为经学的时代。中国战国时代曾生发的浓郁的英雄气息,在两汉一直被严格的文化管控压制着。直到东汉末年,随着黄巾起义、董卓进京而天下大乱,大一统的儒家思想至此宣告崩溃。正所谓"世事纷争之际、英雄再造之时",满怀建功立业豪情壮志的英雄气质至此再得生发。而其中,又加入了乱世中特有的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悲剧意识。反映在文学领域,即成为引领一时 *** 的"建安风骨"。94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插曲《卧龙吟》,其曲调的风格便颇具建安骨力,堪称历史精神的成功再现。
琴曲·歌词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蛰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抒怀襟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女声合唱)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卧龙吟》曲谱琴曲赏析:《卧龙吟》的歌词大致分三段。
第一段,自"束发读诗书"至"世乱时危久沉吟",描述了诸葛亮出山前的生活与思想。"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勾勒出了一个勤奋好学、充满智慧的青年形象。"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则把握住了《三国演义》原著中的诸葛亮形象:既洁身自好、不求闻达,又满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看似矛盾的心曲,实则是诸葛亮雅号"卧龙"的真实内涵。
第二段歌词,自"茅庐承三顾"始,至"猿鹤听我再抚琴"止。主说诸葛亮与刘备的风云际会,和他对知遇之恩、志同道合的感慨。"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自此,诸葛亮正式登上汉末三国的历史舞台,曾经晴耕雨读的青年书生,将演出"龙兮龙兮风云会"的壮阔活剧,值得为之"长啸一声舒怀襟"了。词作者对中国古代士大夫渴慕知遇的心态极其熟悉。
第三段,由男声独唱改为女声和声,镜头里表现的内容,则是次日天明之后,诸葛亮叮嘱家人、辞别妇孺,随刘备上路的情节。歌中女性温婉轻柔的和声,从浅层次上说,象征着诸葛亮的妻子或家人对他的叮嘱:此去无以家为念,"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然而,像"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这样的话,虽然也似妻儿嘱托叮咛的口吻,但总不似那个年代的妇孺所能拥有的"觉悟"。因此,从深层次上说,《卧龙吟》第三段的女声和声,也同时象征着千百年岁月之后,历史的知情者和远观者们的心曲--纵然天道常变,运数渺茫,却依然是"成败在人谋",更何况丈夫在世,当有作为。因此,去吧,努力吧,尽人力吧,这就是价值所在啊!然而,不要忘记你的本心,不要忘记你本性的清高和纯洁,不要忘记你归隐田园的夙愿。这一点,诸葛亮深知,诸葛亮的家人深知,诸葛亮的读者和后人们也都深知。于是,歌曲在"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陇亩民。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的循环往复中结束。主旋律之外,男声旋律还在不停地应和着,像诸葛亮在说"我懂。我都懂。"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个重视律治、行法如山的治国大师。后世的一代代知识分子怀着自己渴慕知遇、又长保清高傲然的文人衷肠,在这个人物身上添加了太多的笔墨;而一代代平民读者,又在向往智慧与正义的心态促使下,将诸葛亮变成了一个"多智而近妖"的形象。这两种历史心态叠加起来,就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历史来源。从影视剧安置情节、塑造人物、呼唤历史精神等各种角度上说,《卧龙吟》是成功的,也是无可替代的。但由于歌曲本身完全从属于文学人物形象和电视剧,以至于《卧龙吟》湮没在了历史中。除了"三国迷"和"孔明粉"之外,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更不要说被它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