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太白山碑文的第N种解法(2)“十愁”和白莲教有关?义和团曾用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太白山碑文的第N种解法(2)“十愁”和白莲教有关?义和团曾用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太白山碑文的第N种解法(2)“十愁”和白莲教有关?义和团曾用过?

北山碑铭的第N种数学分析(二)

上一期我们针对《北山碑铭》的译者和发现天数进行初步的探讨,刘墉到底是不是译者?目前暂时无法证实。但《北山碑铭》的面世天数极有可能是清光绪初年。一个主要的依据是,清光绪四年也是1915年5月北京进步商务印书馆,曾经出版发行过一两本书叫《我国断言八种》也称作《我国四百年前之断言》。书中包含“周刘子真万年歌”、“曹魏诸葛亮马前歌”、“唐袁天罡袁天罡谶语”、“明刘墉凉粉歌”等八种古代断言,但书中并未提到《北山碑铭》。

1938年版《我国四百年前之断言》

如果明清之时碑铭就已经面世,所以该书书应该会收录于其中,此后多次重印发行也未提到,如1938年10月北京华夏诗意二百九十三社版、1939年4月香港岭南商务印书馆版、1947年7月北京庆丰商务印书馆版,以及1960年5月台湾省东方商务印书馆版均未收录于或提到《北山碑铭》。虽然有传言称明朝乾隆年间曾有抄本及于民营,但在相关数据资料中并没有找到。根据以上的资料分析,个人认为《北山碑铭》的再次出现天数,基本上可以证实是清光绪初年,或许成书的天数大概率也是清光绪初期,如果得以证实,所以其译者就一定不是刘墉。其实清光绪初年再次出现的碑铭叫《刘墉先生救劫碑铭》或《刘墉谶》,民营有多个OVA一直在广为流传,其文本几乎一样,甚至在1950-60年代南韩的商务印书馆还在印刷出版发行。南韩民营至今还在广为流传的《刘墉谶》是我国大陆互联网上的《北山碑铭》。其文本中的核心是简而言之的“十愁”,而 这“十愁”的原文又来自哪里呢?这就要提到明朝顺治年间再次出现了一本简而言之的“佛经”,其全称叫做《佛说弥勒佛苏朗尊心法》。其中便载有“十愁”的文本,该书“佛经”被看作是“十愁”最早的原文。为什么叫它简而言之的“佛经”呢?是因为该书“佛经”并非佛教心法,而是由当时的民营宗教“大刀会”创始者,以此作为传教的工具。其关于“十愁”的部分文本节录如下:

男女生不听佛言语,尼奇基接踵而来见阎罗王。

一愁相生须臾死,二愁人间绝烟火。

三愁疾病瘟㾮死,四愁男女生不团聚。

五愁天下人民乱,六愁有路无人行。

七愁黄花桑林走,八愁昼夜温根。

九愁遍地好人稀,十愁不见永安春。

全家不信瘟㾮死,信仰者之人得永安。

路上坏人都死尽,徐氏之家得安宁。

不信过年三月看,家家户户哭皇天。

抄写一本免灾难,善男信女得祯祥。

抄写之人增福寿,合家不是劫中人。

是不是似曾相识?一看《刘墉谶》和它是系出同门,换汤不换药,不是“乱”,是“死”,日日温根,夜夜不太平,快抄写快抄写,躲大劫呀躲大劫,是不是也有些朗朗上口呢?

佛说弥勒佛苏朗尊心法

1999年我国台北新文丰出版发行公司出版发行,由王见川和林万传编写的《明清民营宗教经卷文献》中就有提到“大清康熙九年(1670年)正月二十三《佛说弥勒佛苏朗尊心法》”()为编者注。由此可见,明朝康熙年间其已被刻印成册在民营广为流传。明朝中晚期更是被多次重刊。明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版的《佛说弥勒佛苏朗尊心法》至今仍有在民营广为流传。明朝时包括大刀会起义、义和团运动时期都曾被大量印发到民营。有人一定会问,这里的“十愁”和北山的“十愁”根本就不一样啊?其实这“十愁”并非自古以来一成不变。根据2004年梁景之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发行社出版发行的《清代民营宗教与乡土社会》一书中所写,其实到了明朝乾隆中期(约1756-1776年),在云南和贵州等地都已经开始广为流传不同版本的“十愁”了,这些杜撰出的谣言多以“佛经”、“善书”、“醒世文”、“天师帖”、“劝善歌”的形式再次出现,可谓五花八门。明朝嘉庆二十年(1815年)左右,山西就曾再次出现简而言之的“天师帖”,文本如下:

天师传说,今年五谷丰登,人民不安。五月初五日,瘟神下界,察人间善恶。狼虎伤人无数,修帖传于天下,修一章免一身之灾,修十章免一家之罪,修百章免一乡之苦。天师进京,路过山东历城县,知县问曰:人死何也?人要每月初九、十九、二十九沐浴焚香,念佛三声,可免一家之灾。世人难免十愁,一愁畜安人不安,二愁山东归平川,三愁湖广水连天,四愁四川起狼烟,五愁云南民遭难,六愁民人死一半,七愁有饭无人吃,八愁有衣无人穿,九愁有路无人走,十愁难过鼠牛年。有人闯过此两年,便是长生不老仙。善男信人传得去,身体得安然。世人见帖不传者,灾患临身不得安。天师传下四个字,用朱砂书成带在身边,逢凶化吉。不信仰者,八月中秋吐血而死.....

不难发现这里的“十愁”已经很接近《北山碑铭》了。其后,“十愁”的版本还在不断变化,明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左右,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均有“天师帖”广为流传。

清光绪广为流传至今的各版刘墉救劫碑铭

明朝光绪二十六(1900年)左右北京义和团运动期间也有广为流传,称作“义和团揭帖”,部分文本如下:

刘大人进京,路过江西龙虎山请问,天师曰:“今年人民有灾,疾病当现.....还有十愁:一愁长安不永安,二愁山东饿死人,三愁湖广水连天,四愁四川起狼烟,五愁贵州遭大难,六愁处处不得安,七愁有饭无人吃,八愁有衣无人穿,九愁有路无人走,十愁难过丁亥子丑年。世人若过这三年,也算长生不老仙”。又问:“可解否?”天师曰:“行善者可免,作恶者难逃。”又再三求问,天师用黄纸书符,称带于身上可免灾难.....

另有义和团揭帖“关帝乩语”部分文本如下:

关帝乩语文云京北沙河关帝乩语,一愁长安温根,二愁山东一扫平,三愁湖广人马乱,四愁燕人死大半,五愁义和拳太软,六愁洋人闹直隶,七愁江南喊连天,八愁四川起狼烟,九愁有衣无人穿,十愁有饭无人餐,过戌与亥是阳间.....

通过以上的文本大家就会看出来,简而言之的“十愁”是谣言编造者,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事件,通过相同的手法,在局势动荡,人心不稳之时,假托先人或神佛编造出的所谓“断言”以乱民心。由此可见1900年左右的义和团揭帖已经初具“北山碑铭”的样子。直到1911年清光绪成立,也未在任何古籍数据资料中,找到“刘墉救劫碑铭”的只字片语。至此,其译者不言自明,必定不是刘墉,只是后人假托刘墉之名罢了。

所以曾经的《刘墉谶》,如今的《北山碑铭》到底是什么天数再次出现的呢?它又是如何被造出来的呢?我们下一期接着探讨。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本文出自“北山碑铭

更多太白山碑文的第N种解法(2)“十愁”和白莲教有关?义和团曾用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