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作家写的歌词(歌词作家杂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作家写的歌词(歌词作家杂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作家写的歌词(歌词作家杂志)

本文目录一览:

著名词曲作家

陈景波是著名的词曲作者、音乐评论家、音乐家和诗人。毕业于北华大学,本科学历,专业教师。吉林省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吉林省音乐文学学会主席,永吉县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会长,永吉县邢星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理事,吉林省音乐舞蹈家协会理事。现为永吉新起点培训学校校长,吉林京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永吉县第十三、十四届CPPCC成员。

创造性体验

从1994年开始研究诗词歌词创作至今,《我是这片土地上最亲爱的》、《远离母亲的日子》、《守望星空》等千余首歌词作品和《摇滚音乐,忙碌背后的烦恼》、《精细刀郎》、《情节细节,展现歌词魅力》等百余篇乐评散落在音乐周刊、歌曲、词库、乐坛、人气。

《你为什么上节目》、《东北人说不》、《母爱》等近百部文学作品,散见于《电视研究》、《吉林日报》、《江城晚报》、《青春诗词》、《文学报》、《青春文学》、《小学生阅读指南》??国家级、省级文学期刊、报纸。

著名词曲作者陈景波

获奖作品:

1994年,诗歌《等一颗心》获《长江文艺》杂志主办的“黄鹤杯”当代文学大赛优秀作品奖,并被编入诗歌集锦。

1995年,《找你》歌词入围并发表于《流行歌曲》杂志主办的“绿风杯”全国流行歌曲创作大赛。

1997年《带着露珠的希望》歌词获《青春歌词》编辑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青年歌词邀请赛纪念奖。

1997年《鸽子,带我去香港》歌词获《野菊花词典》主办的“满月杯”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

1998年《清水芙蓉》歌词获《文学生活》杂志主办的第二届“闲情杯”文学大赛优秀奖。

1999年《1999年还乡》歌词获野菊花词典主办的' 99双喜杯全国歌词征集优秀奖,入选《祖国万岁》获奖专辑。

2002年,《把浓浓的年味带回家》(吕作昆作曲)获《海格》杂志主办的首届抒情歌曲大赛三等奖。

一首歌词的稿费是多少

创作稿费:北京和广州一线音乐人创作的唱片歌曲不算版税的话为:作词10000-15000元/首,作曲10000-15000元/首;其余音乐人创作歌曲为3000-5000元/首歌曲不等;如果签约港台音乐著作权代理公司,则还有唱片发行后的版税分成,具体分成比列不同;据我所知,港台的版税分成基本上是我们的10倍以上。在台湾与香港,一首歌曲最走红的时候可以分到每年版税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同样的歌曲内地音乐人从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分到的版税不到5万,差别如此巨大,让人感概万千!因为版税收入港台方面除去机械复制版税外,还有演唱会版税、卡拉OK版税、公共场所(电台、电视台、大型商场民航等等)播出版税等,而中国音乐著作权法的不完善,是音乐人收入得不到保障的最大遗憾。

2、音乐制作人接受歌手的约请为他们进行录音制作工作。北京和广州、上海、成都等地,目前都有为数不少的专业录音室,可以承担为专业和业余歌手录制歌曲、进行音乐前期制作的工作室。录音室收费有两种:按小时收费:北京一般为400-600元/小时,录音师费用另计;广州约为200-400元/小时;上海和成都费用应该在此范围内;按歌曲数量计费:每首歌曲收费2000-4000元(广州),6000-10000元(北京),包括录音师费用;除了录音师费用外,还有录音工程师后期合成(俗称混音)的费用(每首歌曲数千元到万元不等);母带后期处理费用;音乐人监制的费用(俗称监棚费),每首歌曲依据音乐人名气大小有不同的监制费用:从几百元到数千元过万元都有。最典型的例子“刀郎”第二个专辑请到华语歌坛著名音乐创作人兼唱片制作人李宗盛担纲制作,制作费用就高达百万元,是刀郎首张专辑的数十倍。因此,每首歌曲的稿费、制作费高达数万元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了。

3、音乐制作人接受电视剧组和电影导演的邀请创作与制作电视剧与电影的音乐和歌曲。随着近年来中国唱片业的滑坡和持续低迷,中国目前最活跃的原创音乐人基本上都已经涉足创作电视剧与电影的音乐。并且把主要精力投入其中。如原为“大地唱片”音乐总监的著名作曲家三宝、从广州来到北京的优秀音乐人捞仔、北京优秀音乐人捞仔、北京著名作曲家陈彤、等等,都以创作电视剧主题歌曲、插曲、电视剧音乐和电影音乐为主要业务,与唱片界保持密切联系但不以唱片制作为主;就收益而言,是制作唱片无法相比的:他们一般电视剧音乐制作每集收入10000-15000元,主题歌曲和插曲另外计算,这样下来,30集电视剧收入有30-40多万,工期一般在1-2个月完成,不象歌手的专辑,往往要拖上半年甚至一年才完工;中国市场每年有超过2万集的电视剧产量,这个市场之大,可想而知。

4、音乐制作人与广告音乐制作以及行业歌曲创作。中国有无数的企业和商品需要推广或制作广告作品,这和音乐界有密切的关系。许多音乐人因为在歌曲创作和制作方面积累了足够的人气后开始了广告音乐、广告歌曲的创作与制作;还有企业歌曲、旅游歌曲、产品歌曲的创作与推广。就本人所知道的,北京的陈彤、三宝,广州的许建强、王钢、宋晓军等人每年在广告音乐的创作与制作中收获颇丰,许多大家无意中听到的耳熟能详的广告歌曲和广告音乐就出自他们的手笔;以陈小奇为代表的南方实力派词曲作家近年来投身于旅游歌曲和企业形象歌曲创作,创作了《梅州组歌》、《阳春组歌》、《虎门组歌》、《深圳组歌》、《广东移动组歌》等等歌曲,这些歌曲的大规模创作与推广活动,为南方流行音乐的题材拓展、资金累积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广告歌曲和企业歌曲创作词曲稿费一般超过数万,制作与流行音乐普通歌曲相当,所以,许多音乐人在此投入了不少精力并从中获利。以上所言,是中国最好的音乐人的收益现象,不包括大量目前刚入行或挣扎在生存边缘的音乐人的情况!

[img]

许申高简介

许申高, 湖南省作家,主要从事小小说、散文的创作。

70年代初生于江西省莲花县荷塘乡万里村深塘冲,典型农民后裔,受祖母朱冬秀影响颇深。1990年毕业于江西省永新师范学校。大学文化。国家公务员。 *** 党员。曾在莲花县南岭中学、莲花县教育局、 *** 莲花县委宣传部等工作过,并在地方开过火锅店、音乐茶吧等。1992年底至1993年,曾南下广东打工。2001年2月至2006年2月,根据县委有关文件精神外出锻炼,并受聘于温州百强民企杰豪集团有限公司,任公司副总经理兼企划部经理、公司企业报总编。2006年3月回到故乡莲花,创办萍乡星宇实业有限公司,并出任公司总经理。

自1987年发表第一首歌词以来,迄今,他共在《词刊》、《歌曲》、《儿童音乐》、《北方音乐》、《音乐世界》、《祁连歌声》、《流行歌曲》、《心声歌刊》、《音乐周报》、《中国原创音乐报》、《电脑音乐报》、《旅游网络音乐报》、《音乐教育与创作》等全国40余家专业音乐(或音乐文学)刊报发表创作歌词300余首,并有30余首歌词(含已被谱曲)在全国各级各类征词征歌赛中获奖,电台录音或在中央电视台演播。1999年,出版第一部歌词集《不喊再见》。系《中国当代歌词选》(1989年版)最年轻的入选者,全国第一张校园词报《井冈山词报》创办者,有歌词入选《2003中国年度最佳歌词选》、《2005年中国歌词 *** 》等,并有歌词作品获“2005年歌词佳作”奖、中国音乐家协会词曲新作“晨钟奖”(2005年),第四届国际合唱比赛节组委会“相约厦门”征歌多个等级奖等。先后为江西省永新师范学校、江西萍乡钢铁厂、中国杰豪鞋业有限公司、楠溪江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等写过校歌、厂歌、形象推广歌曲歌词,其中《微笑的理由》(杰豪企业形象歌)获浙江省“十佳”企业形象歌曲奖,被誉为“江西最有实力的青年词作家”之一,中国音协《歌曲》杂志、陕西《黄土地词报》、江西《心声》歌刊杂志社、吉林《长白山词林》月刊、《北京电脑音乐报》等国内数家专业音乐传媒对他的歌词创作业绩予以了隆重介绍。

1996年开始,他由歌词转入现代散文创作,先后在《星火》、《创作评谭》、《江西日报》、《神剑》、《当代青年》、《人生与伴侣》、《涉世之初》等全国数十家文学刊报发表散文作品150余篇,并有作品被《青年文摘》、《禅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台湾《世界论坛报》等选载,《江西青年报》曾为其开辟过个人作品专版。有散文作品曾获萍乡市人民 *** 颁发的优秀文艺作品奖,其最新个人散文集《带你去天堂》也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表诗歌100余首,连续多年参加市、省“谷雨诗会”,并有诗入选《中国当代儿童诗选》、《江西新诗派诗选》、《百年中国新诗流派作品金库》等。2001年,在由浙江省作协主办的“中国奥康杯”全国(含日本、新加坡等)诗歌大奖赛中,获第2名,并出席在温州市体育中心举办的大型颁奖晚会。

文艺创作之余,他坚持新闻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江西日报》、《萍乡日报》等发表各类新闻作品600余篇,有新闻作品曾获《人民日报》华东六省一市“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优秀奖”,多次被评为全市对外宣传报道工作一等奖,并先后被《消费日报》、《中国皮革》杂志、《江西日报》、《萍乡日报》等聘为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

此外,1997年他执行主编过江西地方志丛书《莲花县教育志》(黄山书社出版,50万字),2001年还主编过《中国服饰文化》创刊号,2005年,由他亲手创办并担任主编的杰豪鞋业有限公司企业内刊《杰豪人》,被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为“第四届全国优秀企业内刊一等奖”。《创作评谭》“今日写作”专栏、《萍乡日报》副刊“萍乡作家辞典”专栏等推出过他的作品和创作简介。其传略入编《莲花县志》之《人物卷》。

歌词中运用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

解读《菊花台》文字修辞

解读《菊花台》文字修辞

你 的泪光 柔弱中带伤(转化)

惨白的月弯弯(类迭) 勾住过往(转化)

夜 太漫长 凝结成了霜(转化)

是谁在阁楼上 冰冷的绝望(设问)

雨 轻轻弹 朱红色的窗(视觉摹写,亦可触发听觉的想象,故可兼含听觉摹写)

我一生在纸上 被风吹乱(夸饰)

梦 在远方 化成一缕香(转化)

随风飘散 你的模样(转化)

菊花残 满地伤(夸饰、映衬) 你的笑容已泛黄(转化)

花落人断肠(夸饰、映衬) 我心事静静躺(转化)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转化)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 成双(暗引)

花 已向晚(转品:名词做动词) 飘落了灿烂(转化)

凋谢的世道上(转化) 命运不堪

愁 莫渡江 秋心拆两半(转化,析字)

怕你上不了岸 一辈子摇晃

谁 的江山 马蹄声狂乱(设问)

我一身的戎装 呼啸沧桑(转品)

天 微微亮 你轻声的叹

一夜惆怅 如此委婉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 成双

解读《青花瓷》文字修辞(1)

解读《青花瓷》文字修辞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譬喻)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转化)

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转化)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譬喻)

你的美一缕(转品)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转化)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夸饰)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转化)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转品)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类迭)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转化)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的修辞关系)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摹写)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夸饰)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譬喻)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转化,摹写)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上下两行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类迭修辞)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转化)

第23节:解读《青花瓷》文字修辞(2)

排比:“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

夸饰:“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对应上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彷佛是如此无穷无尽,而且隔了千万里,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中的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道,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锻烧也不泄漏一字一句。

转品:简言之,就是转化某一个词原来的词性。例如“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中的“伏笔”原为名词,在这里做动词用。由于这样的转化,句子顿时有了动态感,进而深刻表达出前一句中的“书写”动作,以及隐含在书写动作下的心意;“你的美一缕飘散 ”的“一缕”则是数量词转化成副词,整个画面感都出来了。

倒装:“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就是个倒装句,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使用倒装法,并不太会变动句子倒装前后的意思,但是意境上就有所不同了。就拿此句为例好了,未使用倒装的句子(后者)较平铺直叙,整体感觉没有起伏,较为平板;但倒装之后,让人更有想象空间,一位的美丽女子似乎就这么站在眼前,盈盈笑着。

摹写:所谓摹写,指的是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能引起感官感受的描写。譬如“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就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描绘出青花瓷上的锦鲤颜色,尤其在白瓷衬底之下,彷佛即将跃出碗底似的。至于“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句词是不是让你宛若看见庭院里被骤雨打弯的芭蕉摇来荡去,空气中的湿气透进了门环,让它招惹了一身铜绿色,耳边还传来淅沥雨声呢?

浅析方文山歌词中的语言技巧

作者:【石兴慧】 2010-7-7

艺术空间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 2010 No.5 方文山,台湾著名词人,被称为“周杰伦成功背后的男人”。他擅于打破语言使用的常规,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建构一种独特的词风。方文山歌词的语言层面,通过对字词的锤炼、用韵、使用多种修辞格、打破常规语言习惯、大量化用诗句等语言表达技巧使他创作的歌词形象、生动、凝练而且具有音乐的美感。一善用各种修辞格,增强语言色彩修辞格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符合一定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也称语格、辞格、辞式等。方文山在创作歌词时特别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格。下面我们对其歌词中的修辞格进行分析。 1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方文山的歌词中大量运用比喻修辞格,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以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如:《发如雪》中,把“白发”比喻成“雪”,就如同李白诗“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中把“白发”比喻成“秋霜”一样,取其相似点“白色”,黑发变成了白发,形象地表明等待的时间很长。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青花瓷》中,更是大量运用了比喻,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把“初妆的你”比喻成“瓶身描绘的牡丹”,取其相似点“美丽”;“ 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把“你嫣然的一笑”比喻成“含苞待放的花朵”,“美丽” 仍然是它们的相似点;“如传世的青花瓷在独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等等都是比喻的典型,通过这些比喻,歌词中女主角如花般美丽的形象跃然纸上,既生动形象,又典雅秀丽。再如《爱在西元前》中在“思念像底格里思河般的蔓延”里看到的比喻。思念是抽象的,不可见的,但到了方文山手里却变成了能够“蔓延”的,形象具体可感。此外还有“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新鲜草莓”、“琥珀色黄昏像糖”等等,也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 2 比拟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类型。这种修辞手法在《东风破》中体现最为明显。如:“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这三句中,把“漂泊”、“浪迹天涯”、 “思念”、“离愁”、“孤单”等抽象的概念当作有形的具体事物来写,“离愁”、“漂泊”如酒一般可装入壶、盏之中,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切实感受到漂泊、孤寂、离愁和思念之情。“烛火”、“不忍苛责我”,把“烛火”当成人来写,赋予其人的情感,突出此刻人的孤单和愁苦。再如:《麦芽糖》中的“麦田弯腰低头,在垂钓温柔”,《东风破》中的“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青花瓷》中的“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菊花台》中的“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等,都是运了拟人的修辞格,使语言表达具体化,形象化。 3 排比指用两个以上句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字数不一定相同,使句子富有节奏美,并增强表达力度。例如:《小小》中,“小小的感动雨纷纷;小小的别扭惹人疼;小小的人还不会吻”三个句法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在一起,共同表达童年的天真无邪之意,使“青梅竹马”的概念更加清晰明了,使句子感染力增强。再如:《青花瓷》中,“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了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 “惹”的意象。 4 夸张指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龙拳》中,“我把天地拆封,将长江水掏空……我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把山河重新移动填平裂缝”,把人的能力夸张到无限大,可以翻天覆地,移动山河,表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再如《千年之恋》“温热前世的牵挂,而我在调整千年的时差”,因思念而起的牵挂,纠缠千万年,很好的呼应了歌词的名称,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牵挂思念的时间之长。再如《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对应上一句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仿佛是如此无穷无尽,而且隔了千万里,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道,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煅烧也不泄漏一字一句。 5 映衬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相异的事物做陪衬的辞格叫做映衬。如:《花恋蝶》“你细腻触摸有他的一切,我在你周围你没感觉”,在这里用一方的“拥有一切”来映衬另一方什么也没有,突出另一方不被重视的失落与痛苦。《祥龙十八掌》中“把懦弱炼成了炉火”,以“懦弱”映衬“炉火”,突出“炉火”的强壮,使人深切的感受到由弱变强的过程。 6 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如:《祥龙十八掌》“打倒烦恼,攻下忧愁”,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属于正对。这样使歌词显得形式工整,读起来悦耳顺口,富于节奏美。再如:《双截棍》中的“耳濡、目染”与《祭魂酒》中的“断壁、残垣”,属于句中对,也就是句子中前摘要方文山在当今歌词创作领域的成就是最为突出的一个,他创作的歌词掀起了一股中国风的浪潮,对流行歌坛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对方文山《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字游戏》一书中收录的部分歌词进行了语言层面的分析,发现他在创作歌词时主要运用了修辞格、韵律和谐、超常搭配,锤炼字词、化用诗句等语言技巧。关键词:修辞格韵律超常搭配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浅析方文山歌词中的语言技巧石兴慧 193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 2010 No.5 艺术空间后两个词自为对偶。使用对偶,形式工整,读起来悦耳顺口。 7 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这种修辞格在方文山的歌词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菊花台》中“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此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菊花的黄”与“笑容的黄” 混淆一起,却偏又自然深刻,使人感到,那温暖的笑容正在逐渐淡掉,远去。哀伤而又动人的情感自然流露,堪称绝句。此外还有“有一种塌塌米的稻香叫禅”用了嗅觉和知觉的通感,“枫叶将故事染色”用了视觉和动觉的通感,“在硝烟中想起冰棒汽水的味道”用了嗅觉和视觉的通感;“我灌溉原则”、“把音乐收割”等都用了通感的修辞格。 8 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也叫联珠。如《黄金甲》:“ 情感漂泊,漂泊一世如我……千军万马万马,万马奔腾那骨肉相残如错”,通过使用顶真手法使句子结构显得紧凑,而三个“万马”更显出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二追求韵律和谐,语言严整有序方文山创作的歌词都押韵,音节匀称整齐,有节奏感,使人感到韵律的回环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如:《青花瓷》中,先以“淡、妆、然、半、藏、放”为韵脚,押“an 或ang”韵,后以“你、里、比、意、底、密、地”等为韵脚,押“i”韵。《菊花台》中,以“伤、往、霜、望、窗、乱、香、样、”等为韵脚,押“ang”韵。《上海一九四三》中,以“上、安、缸、满、窗、墙、漫”等为韵脚,押“ang 或an”韵。《青花瓷》中用了两个韵,使歌词音律富有变化,《菊花台》和《上海一九四三》中,用了通韵的手法,即 “an 和ang”主要元音相同,可以通用,使发音变化自然。其他歌词中也都押韵,其中“an 或ang”韵最为常见。不难看出,方文山在歌词创作过程中,力求达到韵脚和谐,使歌词既严密整齐又富有变化,体现出诗一般的美感。三超常搭配,语言新颖丰富方文山大胆突破词与词的常规搭配,把按照常规逻辑思维并不能搭配的词语搭配在一起,或者改变词语组合的常规线性排列,给人一种新奇感。概括起来这种超常规现象体现在两个方面: 1 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与表示抽象意义的词语搭配在方文山的歌词里,主要表现为表示具体事物的数量词与表示抽象意义的名词的搭配。例如:一盏离愁孤独伫立在窗口。《东风破》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发如雪》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东风破》一盏、一壶、一瓢原来分别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 “灯”、“酒”、“水”搭配。“离愁”、“爱”、“漂泊”原来都是意义抽象的词语,这里分别看作是灯、酒、水的象征意义,方文山跳过具体词语“灯”、“酒”、“水”,直接用表示具体的数量词与有着象征意义的抽象词语搭配。这里主要是表示抽象意义的名词与具体意义的动词、形容词搭配。岁月在墙上剥落。《东风破》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千里之外》方文山在这里把“岁月”比作年代久远的墙皮,与动词 “剥落”搭配。“韵味”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这里比作可以触摸到的宝藏,与动词“收藏”搭配。“未来”也是较为抽象的词语,这里比作一件可以拆的实体与表示具体动作的“拆”来搭配。这里方文山跳过喻体,而把本体和与喻体搭配的动词直接搭配在一起。 2 动词和宾语的超常规搭配主要表现在表具体意义的动词与表抽象意义的名词的搭配。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菊花台》我用手臂拉开这整个土地的重。《龙拳》飘落了灿烂。《菊花台》 “勾住”这个词一般与具体实物搭配,这里与有抽象意义的词“过往”搭配。“重”在这里意义也比较抽象,象征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拉开弓”的“拉开”搭配。“灿烂”是形容词,意义抽象,这里与“飘落了花朵”的“飘落”搭配。同样,方文山先把抽象名词比作具体事物,然后用原来与这些具体事物搭配的动词来与之搭配。概括来说方文山歌词超常规搭配的本质,就是先以修辞手段如比喻为桥梁,连接具体事物和由修辞手段得来的抽象事物,然后撤去桥梁,将两者直接放在一起,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超常规的搭配借助了修辞手段,根据特定的语境进行搭配,形象生动,表意深刻。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语言,不仅仅满足于准确,还要求生动、鲜明、形象。人们总是想要打破常规的模式,说一些别人没有说过的话语,想方设法的追求语言的新奇。常规搭配往往不能满足特殊的表达要求。于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创造者勇敢地打破常规、灵活地进行搭配。这种超常规而又合乎情理的搭配使得语言新颖独特、别开生面。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同寻常的搭配使得方文山的歌词卓尔不群,倍受广大歌迷的青睐。四锤炼字词,语言准确自然 1 词类活用在构句时,方文山改变词汇原来惯用的词性,比如将形容词或名词转成动词来使用。例如《娘子》的歌词“家乡的爹娘早已苍老了轮廓”,以及《发如雪》中“我等待苍老了谁”中都出现的“苍老”一词,就是从形容词转成了动词。这种用法,不仅赋予既有的词汇新颖的用法,也使句子的陈述显得简洁扼要,却又包含丰富的语言意蕴,更让人感受时间无情催人老的压力与无奈。 2 析字方文山将文字的形体、声音、意义加以分析,打破固定的语意,产生翻新的效果。在《菊花台》中:“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歌词后半句“秋心拆两半”指的就是“愁”字,这里将文字的形体进行了变化,加深了歌词的含意。就歌词意境来看,因为“愁”是“秋”跟“心”的结合,隐喻如果被硬生生地拆散,可能再也回不去当初所想象的浪漫了。方文山的歌词在语言层面体现了极大的价值,修辞方法运用巧妙得当,语言凝练简洁,形象丰富生动,意蕴深厚醇美。现代语言学教学中,学生经常抱怨语言学知识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那么把歌词引进教学活动中,寓教于乐,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 [2] 陈啸文:《流行歌词的诗意化写作———方文山歌词研究》,《现代语文》,2008 年第10 期。作者简介:石兴慧,女,1977—,山东单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单位:唐山学院。 194

《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是?

《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是王莘。

王莘(1918年10月-2007年10月15日),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荡口镇人,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1949年1月,王莘率群众剧社的同志们进入刚解放的天津市,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其中《歌唱祖国》是一首热情豪放、气概万千的新时代颂歌,刻画出站起来了的东方巨人的形象,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

《歌唱祖国》的问世

1949年的10月,王莘去参加了开国大典。当时他就想写一首歌曲来表达内心的激动之情,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灵感。1950年9月的某一天,王莘坐着公交车,路过天安门广场,看到一阵风吹过来,五星红旗在蔚蓝的天空中招展,于是灵忽然来了。

他想到的第一句歌词就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祖国》写得特别顺利,初稿定稿以后,王莘就兴冲冲地把歌曲寄给了当时的《天津日报》,希望抢在当年国庆节发表。不过,报纸的编辑并没有相中他的作品。

王莘不甘心让这么好的歌曲被埋没,他坚信这首歌曲唱出了大众的心声。于是他自己手刻蜡版,用油印机把歌曲的曲谱印刷出来,向街头的群众散发。

某一天,《大众歌选》的音乐编辑偶然发现了这首歌。他觉得这首歌的曲调朝气蓬勃,雄壮豪迈,于是将它通过杂志发表出来,王莘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接下来,他又在天津组织了这首曲子的首场公演。他到南开大学和当地的纺织厂去演出,结果在民间的反响非常好,《歌唱祖国》一炮而红。

1951年,王莘把这首歌制成了唱片,并带到了北京。随后,《人民日报》就刊登了《歌唱祖国》。1951年的秋天,《歌唱祖国》的歌词,发表在了《人民文学》杂志上。

更多作家写的歌词(歌词作家杂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