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16年,根据迈克尔·庞克(Michael Punke)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荒野猎人》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摄影三个奖项,使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蝉联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摄影师艾曼纽尔·卢贝兹基实现奥斯卡最佳摄影奖三连冠,当然最重要的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终于结束了20年的“陪跑”生涯,首次夺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项。
《荒野猎人》以自然光、超广角和长镜头塑造出的极致影像,展现出北美荒野的辽阔和冷冽。
电影情节则是基于美国西部拓荒时期的传奇毛皮猎人休·格拉斯的真实经历。
1823年,休·格拉斯受雇于落基山毛皮公司,参加一次深入蛮荒西部的捕猎。在一次外出侦察时,休·格拉斯遭到了一头灰熊袭击,虽然他奋力杀死了灰熊,但自己也重伤濒死。远征队安排了两名队友留下来照顾格拉斯,并负责在他死后埋葬他,但这两个人不久便将奄奄一息的格拉斯抛弃在荒野中,还带走了他的枪支和财物。
但是休·格拉斯依靠强大的求生意志与丰富的野外生存技能活了下来并发起了史诗般的复仇……
《荒野猎人》的背景是1823年的美国密苏里领地。电影一开始,格拉斯所在的猎人队在密苏里河上游采集河狸皮,突然间,他们遭到印第安人的攻击,只能放弃大批的毛皮,沿河向下游的基奥瓦贸易站撤退。
1812年至1816的密苏里领地,1821年8月10日,该领地东南部分以密苏里州名义加 *** 邦
电影《荒野猎人》中基奥瓦贸易站
基奥瓦贸易站(Fort Kiowa)位于南达科他州,曾是毛皮贸易的重要据点。基奥瓦堡周边地形复杂。它紧邻密苏里河,向西是高耸的落基山脉,向东是大平原。多样的地理条件带来了动植物的多样性。电影中,河狸、野牛、鹿成群出没,吸引来大批猎人。而暗中潜伏的灰熊和狼,则随时可能威胁猎人的生命。此处机会与致命的危险并存,正是西部的魅力所在。
同一时期位于北达科他的Fort Floyd
在十九世纪,南达科他州是当时“边境地带”的一部分。所谓的“边境地带”是位于大平原西侧的狭长走廊,北起加拿大边境,南至墨西哥湾。1803年,美国用1500万美元(8000万法郎)的价格向拿破仑购买了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大平原(214万平方公里),将美国的疆域扩大了一倍(史称路易斯安那购地,Louisana Purchasing)。对于美国来说,这笔买卖相当划算,每英亩土地的成交价只有3美分。更重要的是,拿破仑的军队从此撤出北美大陆,让美国人松了口气。而对于拿破仑来说,北美的领地虽然辽阔,但毕竟只是人烟稀少的荒地。拿破仑正忙于征服欧洲大陆,卖地的资金正好可以扩充军费,同时向美国释放善意,希望美国可以在此牵制自己的宿敌英国人。就这样,作为购地的一部分,“边境地带”一起打包卖给了美国。
1803年,路易斯安那购地的位置与面积
但这次购地也遗留了很多问题。早期的殖民者在地上插个旗帜、立个界石,就宣称自己对一大片土地的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北美的领土界定极为模糊,常常相互重叠。法国对中西部土地的控制力,不过是寥寥的几个哨所。路易斯安那购地立即引发了美国与西班牙的争端。从墨西哥向北扩张的西班牙,把德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都当做自己的土地。认为法国无权转卖,美国也无权购买。美西冲突1819年才算解决。除了西班牙,英国人同样心怀不满。美国人给拿破仑送钱的行为,惹恼了正在与拿破仑打仗的英国。与此同时,英国人也在加拿大向西扩张,与同期向西扩张的美国相互竞争。就连法国人自己建立的殖民点,也不太愿意接受美国的管理,经常暗中制造麻烦。在电影中,法国人就暗中收购毛皮,支持阿里卡拉部落的印第安人与美国人的对抗。
于是,狂野的自然和不同人群间的暴力冲突,成了“边境地带”的标志。
关于休·格拉斯故事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1825年。一名费城律师、业余小说家James Hall在当地报纸The Port Folio 副刊上首次叙述了休·格拉斯的经历:他是出生的宾夕法尼亚人,父母是爱尔兰北部来的移民(因此他具有耐寒基因)。据说他在1816年被墨西哥湾的海盗俘虏并被迫做了两年的海盗。后来他抓住机会成功逃出,却在不久后又被波尼族部落抓获,却没有被杀害,反而和部落里的一个姑娘结了婚。1821年他带着妻子获准离开部落,迁居圣路易斯,后来还多次充当波尼族和美国联邦 *** 谈判的信使和翻译。
休·格拉斯
1822年,落基山皮毛公司的创建者威廉·亨利·阿什利和安德鲁·亨利(电影中的队长)在报纸上刊登了广告,打算招募一支由100名年轻探险者组成的队伍,这支队伍将在1到3年的时间内沿着密苏里河探索并到达它的源头,最后到达落基山,在此间期间这支队伍的主要任务就是取得珍贵的河狸皮毛。
此时,已年过40的休·格拉斯早已是一名颇有名气的皮毛狩猎者和探险家,在看到这则广告后,决心加入这支队伍。
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体系中,毛皮交易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皮草制作的衣物一向受欧洲上流社会的欢迎。而河狸皮保暖性好,又柔软舒适,是皮草中的珍品。英国绅士们爱戴的顶帽,就是用河狸皮制成的。正如当代奢侈品一样,昂贵的河狸皮帽子还有许多吹捧出来的功效,例如能增强记忆、恢复听力等等。即使排除迷信的说法,河狸皮帽子也确实可以彰显穿戴者的身份地位。欧洲的河狸被大量捕杀,但还是无法满足时尚需求。直到裁缝们看到远洋渔夫们穿的河狸皮大衣,才知道对岸的北美同样盛产河狸。一时之间,捕猎河狸成了美国中西部和加拿大最热门的生意。法国人在美国中西部,以及英国人在加拿大的殖民地,都是为了控制河狸皮贸易。在英法的皮草出口中,河狸皮占到了将近一半。
身着河狸皮大衣的著名段子手奥斯卡·王尔德
狭义上的北美毛皮贸易仅指猎取和交换品质优良的带毛兽皮,尤其是海狸皮(beaver)的行为。当时海狸分布在北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数目估计在1,000万到4,000万只之间;而广义上的毛皮贸易还包括交换其他动物皮革的行为,如北美东南部的白尾鹿皮、西北地区的驯鹿皮和麇鹿皮、大草原上的野牛皮等。不过,海狸皮贸易是整个毛皮贸易的核心,在交换的过程中,其他动物的毛皮和交换的商品都要换算成海狸皮来计算。如1733年哈得逊湾公司在詹姆斯湾的麋鹿河毛皮站,1张上好的海狸皮可以兑换下列物品:1/2磅米色的珠子,3/4磅彩色的珠子,1只黄铜壶,1磅铅弹,1.5磅火药或2磅糖。
北美河狸
河狸是逐水而居的动物。电影中的探险队之所以要沿河探索,正是为了寻找水边的河狸。河狸号称“大自然的水坝工程师”,会用树枝在河流小溪上建水坝。河狸陆上活动能力和自卫能力很弱,又天性胆小,所以要靠刁钻的办法躲开陆上田地的袭扰。它们建起水坝,能保证水位高于河狸洞穴的某些洞口,成为相对安全的水下逃生出口。但河狸看似聪明的策略会被猎手利用。猎手们可以在水下出口设置陷阱,诱杀在惊慌中想要逃生的河狸。他们也可以堵住水下逃生口,再破坏洞穴,活捉河狸。对于熟练的猎手来说,一天捕获几十只河狸都不成问题。 早在1787年,光是加拿大出口的河狸皮就高达14万张。在猎人的疯狂捕杀下,一个地区的河狸会很快灭绝。猎人们只能不断深入西部,寻找新的河狸栖息地。
用于捕猎河狸的陷阱
河狸猎人的足迹遍布整个边境地带,一不小心成了探索先锋,为其他人打开西部的大门。新的经济机会随后出现:种植、畜牧、采矿、淘金…… 与此同时,河狸皮贸易本身却在没落。新的时尚潮流更加推崇丝质帽子,河狸皮帽子变得过时,欧洲对河狸皮的需求随之衰退。
最初,欧洲人以及殖民地的白人并没有亲自参与到猎取毛皮的活动中,他们用火枪、火药、刀以及其他一些日用品与印第安人交换毛皮。后来他们逐渐发现,这种方式难以满足他们对毛皮巨大需求。
“山民”(Mountain Man),这一职业则应运而生的。他们风餐露宿,在常年人迹罕至的西部地区捕猎珍稀动物的毛皮,通过上一级的毛皮贸易公司销往国外。他们是毛皮贸易业的一线民工, 1820年到1840年的鼎盛时期,活跃在落基山脉的山民数量达到3000-5000多人。
当时的山民
山民需要掌握荒野求生的技能,电影中的格拉斯就能在工具匮乏的条件下生火、捕鱼、处理伤口。山民通常还掌握数种语言以及不同部落的方言,从而能与不同的族 *** 流,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在危险的野外,山民需要提防野兽、匪徒和印第安只是战士,所以必须有娴熟的格斗技巧。随身的装备中,刀、斧、枪械、火药、子弹等武器是随身装备中最基本的部分。而如山一般硬朗强悍的精神,是山民对抗自然的最后武器,也是他们留给西部拓荒史的遗产。
当时的山民通常与当地的印第安人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山民分为三种:一种是雇佣工(Engages),他们的一切都由毛皮公司供应配给,猎到的毛皮也全部上缴公司,公司则付给他薪水。另一种是佃户(Share Croppers)和猎皮人(Skin Trappers),公司为他们提供装备,捕猎季末从收获的皮子中按比例抵扣。最上层的是自由猎人(Free-trapper),他们来去自由,不受毛皮公司的限制,猎到的毛皮卖给公司。自由的代价当然是市场价格波动或者收成不好时,要自己承担损失。
19世纪著名的山民,Seth Kinman,据说其一生猎杀了大约800只灰熊
当时北美毛皮贸易有两条路线,山民参与的一路沿落基山脉展开。他们结伙而行,以海狸为主要的猎物。捕获的皮子在每年一次的专卖市集(rendezvous)上进行交易,再转而销往各大都市。
另一条毛皮贸易路线起自密苏里河上游,主要依靠各个印第安原住民部落与白人贸易点的水牛皮交易,线路的终点是下游的圣路易斯城。两条路线表面上看似泾渭分明,但利益冲突也时有发生。出于对地势环境、资金耗费、印第安部落舆情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贸易公司会灵活调用手中的山民和印第安部落资源,以最大可能地获取动物毛皮。
落基山脉
1823年夏天,休·格拉斯加入安德鲁·亨利的探险队,向密苏里河上游探索。正如电影中描写的,探险队中途遭到印第安部落阿里卡拉人的伏击,损失惨重。考虑到继续行进,会遭遇更多袭击,包括格拉斯在内的一部分队员打算绕道内陆,向黄石河进发。
在随后一次单独勘探的任务中,格拉斯惊动了一头护仔的母灰熊。成年雌性灰熊身长近两米,体重近四百斤,格拉斯却仅凭手中的匕首,奇迹般地杀死了这只灰熊。当队友最终赶到现场,看到已经死亡的灰熊趴在半死的格拉斯身上,惊叹之余也哀叹格拉斯命不久矣。大部分队员继续进发,留下两名志愿者约翰·菲茲杰拉德与吉姆·布里杰看护格拉斯,并负责在他死后将其埋葬。谁料想三天之后格拉斯还是奄奄一息,丝毫没有要死的迹象。两位志愿者迫于对印第安人追击的恐惧,决定提前为格拉斯送终。他们给他披上一张熊皮,盖上薄薄的一层树叶,临走前,还带走了格拉斯的所有枪支装备。
描述休·格拉斯与灰熊搏斗的插图
北美灰熊
格拉斯昏迷了不知多久,最终在危机四伏的印第安人地盘上孤零零地醒来了。尽管事件的真实发生时间是夏季,而非电影中描述的寒冬,但这并没有降低太多的难度。此时,他的头皮几乎全被撕去,背上的肉彻底撕开,露出白花花的骨头,喉咙也被灰熊撕开,呼吸时伤口不时喷出血沫。而最近的支援在200英里以外的基奥瓦贸易站。但问题是,重伤的格拉斯腿也骨折了,站都站不起来。
此时,复仇的怨念驱使着格拉斯徒手爬上他的归路。1823年9月9日,他出发南下,在经过两个月100英里的匍匐爬行后,他到达了北达科他州的夏延河,之后他用落木做成漂流筏一路顺流漂到了基奥瓦贸易站。数月的调养之后,格拉斯逐渐恢复如常。
根据叙述版本的不同,他的总行程从一百五十公里到三百二十公里上下变化。但所有版本都不约而同地赞叹格拉斯的顽强。他用树枝和破布固定断掉的骨头,再任由蛆虫吃掉自己伤口上的腐肉。由于缺乏装备,他像在电影中一样,以野果和树根为生。他还用火把赶走狼,夺来一些牛肉生吃。一位印第安人途中帮了他,除了包扎伤口,印第安人还给了格拉斯食物和武器,让他有能力最终抵达基奥瓦贸易站。
格拉斯继续追踪菲茲杰拉德和布里杰,他先找到了吉姆·布里杰,这个19岁的小伙子仍旧在毛皮贸易行业工作。面对着这么一个充满希望的年轻人,格拉斯原谅了他。布里杰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拓荒者(探索黄石地区和大盐湖)之一。
吉姆·布里杰,活跃于1820年代至1840年代的美国西部拓荒时期探险家、陆军向导、侦查员
而当格拉斯找到菲茲杰拉德的时候,后者已经参了军。在当时无论何时何地出于什么缘由,杀死军人总是犯法的。无奈之下,格拉斯从菲茲杰拉德那里拿回了自己的来复枪,也算是完成自己的“复仇”。
休·格拉斯纪念碑
休·格拉斯最后还是回到了密苏里河上游,重操旧业,作为山民捕猎海狸毛皮。
1833年,休·格拉斯死于在一次与阿里卡拉印第安人的战斗中。
NOTE: 文中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不妥之处,请留言告知,万分感谢!
转载请联系作者。
参考文献:
Mountain Man, Wikipediahughglass.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