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 多到不好选,少到不好选
又是一年春晚时。
2020年央视春晚节目审查已经结束,这几天即将进行首轮彩排,最终有哪些演员登上大年三十的舞台,很快就会见分晓。前几个月的时候见到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的一位编导,我问你们是不是从下半年就已经开始准备了,他说不是,2019年春晚刚刚结束,就开了2020年春晚的预备会。
尽管如今这些年春晚筹备的时间并不短,甚至可以说比过去更长,但四五个小时的节目看下来,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
前几天,还见到曾参与1999年春晚幕后工作的人。一说到那年的晚会,我们俩都能立刻说出好几个当年的好节目,比如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歌曲《常回家看看》。拿出手机找到当年的晚会节目单,更看到《老将出马》、《山路十八弯》、《为了谁》、《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真情30秒》,还有奇志大兵的《白吃》。
那是20年前,是上个世纪末,可能也是春晚最后的辉煌了。
我想起出一份春晚十大相声和十大小品的名单,前两天在这里做调查,大家能够第一时间说出的,大多是20年前甚至30年前的节目。在不完全放弃对新晚会和新节目期待的同时,还是有必要对30多年来的语言类节目做一个梳理,评选出我个人心目中的“十佳”名单。
今天先说说十大相声。按照时间顺序。
01
1984年 《一个推销员》
表演者:马季
有些人看作品名字也许感觉有些陌生,其实这就是那段著名的《宇宙牌香烟》。晚会最早用的是《一个推销员》的节目名,由于它不如香烟那么容易记,后来也就以讹传讹被说成《宇宙牌香烟》。
其实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段标准的相声作品。马季并非以一个相声演员的身份上台,一出现就是烟厂推销员的打扮,说话也是唐山口音。如果说它是相声,那就是一段化妆相声;如果说它不是相声,那它也像是喜剧小品的雏形。
一般都说小品形式的鼻祖是朱时茂和陈佩斯,他们在同一年晚会上表演了小品《吃面条》。只能说两相比较,与如今的小品更为相近的是《吃面条》,但《一个推销员》也显露出喜剧小品的特征。
而从节目手法来看,《一个推销员》和相声更为接近。马季一口气报出很多国家的名字,灵感无疑来自传统相声《地理图》,而三翻四抖的相声创作规律在作品中也多次运用。
从现场表演的画面来看,那时候观众的大笑可是真笑。坐在圆桌旁的李谷一、游本昌、李富荣等人笑得前仰后合,尤其是李谷一,仅凭略显突兀的笑声就可以评为最佳观众。
02
1987年 《虎口遐想》
表演者:姜昆、唐杰忠
到1987年,姜昆已经参加过多年春晚,既当主持人,又做演员,他终于在1987年开始爆发,随后多年都不断推出精品。
单从节目名字来看,《虎口遐想》就带有一定的文学性。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梁左赋予了作品这种气质,经由姜昆的改编又实现了雅俗共赏,是一段难得的构思奇巧的幽默型相声。
与同时代的很多新相声相比,《虎口遐想》既没有歌颂什么,也没有讽刺什么,只是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无冒犯的消解,对部分青年人的心态进行真实而夸张的描摹,当观众了解到这样一个社会后进青年的表现和想法的时候,他们是在笑这个掉进老虎洞的倒霉小伙儿,同时也是在笑自己。
梁左经常将主人公放在一个极其特殊的环境当中,这样既有利于创作者自由发挥,又不至于完全脱离实际,让观众感觉既荒诞又真实,因此产生强烈共鸣。
姜昆和唐杰忠的表演在现场掀起一阵阵的热潮,尤其当说到搞对象的小伙子周末都到丈母娘家干活,说到“一青工游园不慎落入虎口丧生,有关部门提醒游人注意安全”,台下观众那种边点头边大笑边用力鼓掌的场面,在这些年的春晚上早就见不到了。
顺便说一句,到那时晚会领掌人已经出现,《虎口遐想》的表演画面上看得很清楚,相声演员刘亚津就担任这样的角色。
30年之后的2017年,姜昆和戴志诚再登春晚合说《新虎口遐想》,无论对于新观众还是老观众,都没有办法像当年那样笑个痛快了。
03
1987年 《五官争功》
表演者:马季、赵炎、刘伟、冯巩、王金宝
有人说群口相声最多三个人表演,四个人以上就显得太闹腾。如此说来《五官争功》就是一个例外,它不仅是一段经典的群口相声,在所有相声当中也算是一段难得的佳作。
其实它最早也是一段对口相声,马季一个人扮演眼睛鼻子等多种角色,说着说着很容易造成混乱,后来再加入一位演员还是不够理想,直到最后发展到五个人。
我家有一盘1987年春晚的录音磁带,其中就包括这段相声,这段作品我那时候听过很多遍,一度能全部背下来。听得多了,感觉到五个演员配合得那么默契,每一个停顿和语气词好像都不能乱动,否则就可能削弱效果。
那也是这些演员最好的年华,冯巩等人30岁上下朝气蓬勃,马季50多岁正是表演尺寸火候恰到好处的时期。
1987年春晚也是优秀相声作品集中出现的一台晚会,除了《虎口遐想》和《五官争功》,刘伟、冯巩合说的《巧对影联》,笑林、李国盛合说的《学播音》都各具特色,尤其《巧对影联》从创作到表演都达到一定高度,听来是一种享受。另外,赵连甲和王刚表演的《拔牙》由传统相声改编而来,也妙趣横生。
04
1988年 《电梯奇遇》
表演者:姜昆、唐杰忠
相比《虎口遐想》,这段相声的知名度有所降低,但它绝对是姜昆和梁左合作时期一段具有相当水平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超过《虎口遐想》。
相对来说,《虎口遐想》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更多是主人公处于困境中的想象,而《电梯奇遇》则加入了更多互动,很多角色加入进来,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性格,却一样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另外相对于《虎口遐想》,这段相声的社会性更强,前者更多写个人,后者则更多写社会,体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照,也在荒诞情境之上加入更多讽刺的意味。也是从这段寓言式的作品开始,梁左、姜昆两人尝试在相声中放入讽刺的作料,有成功之作,也有走麦城的时候,这与创作者的局限有关,也与当时逐渐收紧的春晚节目审查直接相关。
这段相声不仅在春晚表演过,也在其他场合演出过,整段节目的底有两个版本。其一是从这个电梯里炸到另一个电梯里,其二是从电梯里炸到去年的老虎洞里。
05
1988年 《巧立名目》
表演者:牛群、李立山
由于春晚主要突出的气氛是欢乐祥和,因此这个舞台上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相声作品其实并不多,而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巧立名目》。就和《宇宙牌香烟》的名字以讹传讹一样,很多人更愿意称呼这段作品为《领导冒号》。
大部分观众看到的是这年晚会上几分钟的一段表演,其中主要表现的是公款大吃大喝的问题,其实这段相声的原作不仅讽刺这种现象,还对各种多吃多占公款私用的行为进行了嘲讽,比如植树、买轮椅,甚至包括买骨灰盒,最终由于时长和负面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大量删减。有兴趣的可以找师胜杰的演出版本录音,会听得更加过瘾。
当然,春晚上保留的部分也已经足够优秀和相对完整,吃吃喝喝的内容更容易引发共鸣,而且不容易引发个别观众的不适。将纪念巴普洛夫等科学家和吃喝现象联系起来的桥段,夸张而讽刺意味十足,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牛群那句提高嗓音的“领导冒号”,更是让人听一次笑一次。
由于它的讽刺性还是比较强,晚会组织者将这个节目安排在零点报时之后演出。从这些年的情况看,零点之后基本属于热闹的垃圾时间,人们放完鞭炮吃完饺子不会再踏踏实实看电视,但在那个时候,人们还是注意到《巧立名目》的与众不同,他们记住了那句“领导冒号”,记住了这两个新面孔。
这是牛群和李立山在春晚上唯一的一次合作演出,第二年牛群就开始与冯巩搭档,每年一段新作品,开创了春晚相声的牛群冯巩时代,一直延续到世纪末。
1988年的春晚相声节目也异彩纷呈,包括刘伟、冯巩等人合说的群口相声《求全责备》,常远、常宝华等八位相声演员进行的相声连说,还有笑林、李国盛表演的《攀比》。
06
1991年 《着急》
表演者:姜昆、唐杰忠
春晚相声十佳,按理说不应该一对演员选用三段作品,但那段时期就是姜昆的巅峰时期,随便拿出哪段作品都不算太弱,起码比起这20年来的很多春晚相声都优秀得多,因此还是不得不多选用几段。
《着急》是姜昆和创作者梁左的回归,这段相声并没有像《虎口遐想》和《电梯奇遇》那样进行特殊情境框定,它表现的就是一个普通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上班、开会、打饭、下班、买菜、看电视、照顾孩子、关注物价变化……
现在有些演员和创作者,也经常创作和表演这种表现世俗生活的段子,但最终呈现出来总是差强人意,要么过于天马行空完全脱离实际,根本不是老百姓过的生活他们无法产生共鸣,要么限定在演员自己小世界的生活无法自拔,因此也难引发共鸣。
《着急》不一样,它展现的就是那个时代一个普通老百姓日常的焦虑,身处窘境又无法改变,但主人公并未绝望和消沉,而是以一种不得不乐观起来的态度去面对,带有很多人内心多少都存在的阿Q精神。梁左是那么过来的,姜昆也是那么过来的,因此创作和表演得心应手。
相对于这段相声产生的九十年代初,按理说这个时代人们的焦虑更多,但并没有一段相声像这段相声准确触摸那个时代一样,来仔细触摸这个时代。
07
1993年 《拍卖》
表演者:牛群、冯巩
从1988年到1999年,牛群和冯巩在春晚上表演了十几段相声,但从中找到一段最代表他们表演特色的代表作并不容易。《亚运之最》、《办晚会》、《坐享其成》、《点子公司》都具有一定特色,但我最终还是选了这段类似化妆相声的《拍卖》,从中也能看出两人不断求新的探索。
一段作品中拍卖了好几样东西,赵本山的破帽子,巩俐骑过的小毛驴,施拉普纳的白头发,最后是冯巩的名字。前两种拍品更像是对知名演员的砸挂,施拉普纳的部分有往这位国际教练脸上贴金的意思,但好在笑料十足。
赵本山1990年在春晚出现,1993年春节前他发生车祸,有观众担心他上不了春晚,后来他还是准时在舞台上出现。《拍卖》对此也进行了调侃,说赵本山出车祸时戴的也是这顶帽子。
冯巩在春晚舞台上最辉煌的时期,就是与牛群一起合作的时期。2000年之后冯巩与牛群分道扬镳,从此的春晚作品基本都是以相声剧或者干脆是以小品的形式出现。他那句“想死你们啦”的口头禅越来越深入人心,作品却不再像过去那样突出。
这一年的晚会上,姜昆、唐杰忠表演相声《楼道曲》,连续多年来第一次没有表演梁左作品,相声创作和表演开始走下坡路。东北相声名家杨振华和金炳昶登上舞台表演《8字迷》,这应该是一段创作仓促的作品,没有表现出两人的实际水平。在那之前的很多年里,这两位演员从东北走向全国,合说过不少深入人心的作品。
08
1999年 《白吃》
表演者:奇志、大兵
如果论作品影响,这段相声在30多年的春晚节目当中并不特别突出,一些相声“大年”中几段精品同时登场,焕发的光彩完全可以覆盖《白吃》,但我还是愿意把它列入十佳。
前面也已经提到,讽刺型作品越来越难出现在这个舞台,这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已经非常明显,到世纪末的舞台上就更是少之又少。《白吃》只有短短几分钟,甚至比《巧立名目》更短,但它代表一类在春晚上难得一见的相声作品,证明这样的作品并非与春晚气氛水火不容。另外春晚相声一直是北方演员的天下,奇志大兵南派相声的出现,多少起到一些平衡的作用。而在本次春晚之后,两位演员果然不负众望,陆续表演了一些南北方观众都认可的好作品。
只可惜,这两位好演员后来也以分手告终。
09
2000年 《旧曲新歌》
表演者:郭冬临、冯巩
从早些年的春晚中选好作品,备选节目多到舍不得你也放不下它,而越到后来就越有矬子里拔将军之嫌。为了多少照顾一下年代感,最后两段还是选了相对比较新的作品。说是新,距今也已经20年左右。
这是与牛群分手之后,冯巩表演的第一段春晚作品,也是这20年来他为数不多的相声作品。郭冬临在那之前已经在春晚亮相,是冯巩新的合作者,其后也一起表演过很多小品。郭冬临演过话剧,演过小品,还说过相声,因此与冯巩的合作还算默契。
这段节目赢在旧瓶装新酒的形式上。就像它的名字“旧曲新歌”,它将很多观众多年没有听到的老曲艺形式与当时的社会热点嫁接,产生出不一样的化学反应,听上去那么旧,又那么新。作为天津人的冯巩是热爱曲艺的,至少在这段节目中他让观众又重新认识了那些久未接触的老曲艺。
10
2005年 《咨询热线》
表演者:李伟建、武宾
最后一段“十佳”作品,我琢磨了很长时间。这些年有印象的作品倒有一些,比如贾玲、白凯南的《大话捧逗》,大兵、赵卫国的《谁让你是优秀》和《免费电话》,曹云金、刘云天的《这事不赖我》,岳云鹏、孙越的《我忍不了》,高晓攀、尤宪超的《姥说》,苗阜、王声的《这不是我的》,冯巩等人的《我爱诗词》,甚至包括郭德纲和于谦的《败家子》。它们比起最早那些年的精品都算不上优秀,但在这些年当中又有一些突出,因此也就有些难选。
最终,我还是选了《咨询热线》。现在有些春晚相声像小剧场相声一样,开始了一种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无主题形式,《这事不赖我》和《我忍不了》是其中的典型。以“我”的遭遇和想法为中心,塑造一个混不吝的人物出来,可以让观众发笑,但其中的共鸣因素变少,大家更多是抱着一种看笑话的心态来看待。
《咨询热线》是紧贴现实的,它反映的是很多人在现实中遇到过的小情况,事情不大但让人不快,节目满足了这些人想小小吐槽一番的心理。由于它调侃的对象不拥有太多话语权,主题又无伤大雅,因此也显得很安全,适合放在春晚的环境当中。
在开始的坚定和最终的犹豫当中,选出了我心目中的春晚相声“十佳”。今天就说这么多,下回评选春晚小品“十佳”,那应该是比相声选择余地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