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有这么一个创业公司的老板,他最近很头疼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管理员工就像在“踢皮球”,或者说“拧水龙头”,必须要催一催,员工才会动一下,如果不去拧一拧,员工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就像紧紧关闭的水龙头。
于是他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做薪酬激励,当看到员工做事不来劲,就随意给员工发奖金,结果这样更糟糕,最后员工只看奖金办事。创业公司到底要如何才能做好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这回事,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薪酬系统呢?下面和你详细拆解。
1、绩效考核指标过多,相当于眉毛胡子一把抓
先来讲讲前面那家创业公司的现实背景:
1,互联网公司,公司规模小,人数在50人以内,员工只有固定薪酬;
2,员工大多是90后,年龄最小的是98年的;
3,薪酬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奖金发放看老板心情。
4,员工工作状态:工作态度一般,并不上进,日子得过且过。
5,老板状态:很着急,但心中没有绩效衡量的标准,天天想着做绩效考核,但具体怎么做还没找到良方。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在绩效考核体系一穷二白的状态下,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做全员的绩效考核,这是最忌讳的一点。那么第一步应该怎么做呢?
当公司没有任何的绩效考核方法时,那就需要先进行试点,要找团队中哪些人进行试点呢?有人可能会说,当然是找态度好,能力强,纪律好的人试点。
并不一定。我们做绩效考核并非针对哪一类人做考核,而是看公司里的哪个部门的业务成果是直接和公司的业绩利润挂钩,那么在做绩效考核试点的时候,就先考核和公司业绩密切相关的这部分人。
比如,一般而言,公司里的销售部门的业绩是和公司的利润直接挂钩的,那么考核试点运营就从销售部门开始,那么在试点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要注意的问题是,绩效考核的指标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控制在3个左右为佳,如果指标过多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出现业务员不懂得要往哪个方向努力的情况,会很迷茫,工作找不到重心,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比如在这个阶段,销售类岗位的考核,就要考核业务员打电话的数量,新客户开发数,销售成单量等指标就可以。
而具体的指标如何设定?这时就需要参考你公司的王牌销售的业绩,以TA为标杆,设定岗位绩效指标,而如果是新增的岗位,那么就可以参考同行中做得最优秀的人才是怎么做的,从而做好岗位指标衡量的工作。
2、职能类的岗位如何定指标,如何进行考核?
销售类的岗位一个月有多少销售额,这能有一个很直观的数据,那么职能类的岗位又该如何进行考核呢?
比如,从事互联网做内容运营的小伙伴,TA们的工作更注重过程性,无法给公司带来直接的效益和盈利成果。就像人力资源HR可以为公司培养销售人员,但没法带来直接的销售额。
对于这类职能类员工,虽然无法用结果性的指标进行考核,但其工作的过程中的数据也是可以被观察和统计的,可以达到可视化的效果,对于职能类岗位的考核可以采用过程性指标。
比如小李做的运营岗位,他的工资正常来说会有1万元/月,其中固定工资占80%,也就是有8千块的工资是固定工资,而20%是浮动工资,也就是他业绩达标的话会有2千元奖金。
考核呢?
比如,你设想小李最多只能拉到8千个粉丝,这是他能力的极限了,到顶了,这时“8千个粉丝量”就是行为指标的最高值,那应该怎么给小李发奖金呢?
你还要给他设定一个参考值,也就是至少要拉到多少个粉丝,比如至少要拉到5千个粉丝,那么“5000”就是一个临界值,只拉到5千个粉丝就没有奖金,而5000以上,比如小李拉到了6千,那么他就可以获得1倍的奖金,而拉到接近8千的粉丝量就可以获得双倍奖金。
但还存在一个问题,比如,小李那6千个粉丝是找人 *** 刷来的,这时你就需要给小李设定多一个质量指标,要考核流量的真实性。
比如,你可以随机抽取100个流量,如果只有10个流量是真实有效的,那么真实性就只有10%,你就可以拿这10%作为一个考核指标,当指标低于10%的时候,考核分数为0。
3、考核时容易“心软”和“仁慈”,怎么办?
在有些创业公司,有的老板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容易对员工心软,心想员工都是开山元老,是和公司一同成长起来的,大家关系都特别好,做考核的话容易伤感情,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比如有的老板特别心疼员工,觉得他们工作都很辛苦,即使员工没达成指标,老板也只是一笑而过,并安慰员工:“没关系,下次注意些,继续努力。”
老板自己也意识到这样做不科学,容易让员工养成惰性,然后得过且过,但有一种办法可以平衡双方的利益,让老板继续“仁慈”的同时,也能保留公司的尊严。
比如,在薪酬设定方面,员工的固定工资设为80%,那么浮动工资就占20%,当员工业绩不达标时,并不建议老板采取“一笑而过”的做法,而是从员工那20%的浮动工资里扣除50%,也就是奖金部分扣除10%,这样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但同时又不会太伤感情。
那么考核的周期该如何测试呢?多长时间考核一次比较合适呢?
这就要根据公司的业务而定,比如有一家电商公司是这样给客服销售岗的员工做考核的,这家电商公司每季度对电商人员做考核,分别给客服设置不同的薪酬等级。
比如,当月销售额累积排名前三,新开发客户数排名前三的客服,就可以拿高底薪,同时晋升一级,相反,不能完成当月任务的客服,在下一季度就只能拿低底薪,这样做有助于激活团队的积极性。
对于互联网创业公司,有的人认为需要不断更新指标,才能跟上公司的发展速度,但实际上,我们做绩效考核需要明白一点,频繁换指标并非一定就是好事,我们可以考虑把考核的周期缩短。
比如原本可能要考核1个月,但创业公司变动较大,这时可以考虑把周期缩短到1周,然后员工在每周都会得到一个考核的分数,最后把这四周的考核分数加起来,就能得到员工的成绩。
如此一来,创业公司就可以通过试点慢慢培养公司的绩效考核氛围,而不是一掀锅就开吃,这种办法可以让整个团队慢慢适应考核的机制,不断在试点中慢慢搭建起公司的薪酬体系。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喜欢我的分享,请大家顺手转发、点赞,你的举手之劳,是对我们的鼓励。
关注【创骐云课堂】,我们每天为你分享一篇干货文章,并有免费的学习音频、视频,希望你的每次到访,都能得到收获满满。点击下方链接,我们为你网罗100多位名师的300多门学习视频。注册下载,即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