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本《水浒传》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风采不同的英雄豪杰,同时也对他们手中所持的兵刃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其中不乏众多奇门兵器。既然是“奇门”,那像朴刀、腰刀、哨棒之类普及度太高以至于上至卢俊义林冲武松下至各路小喽啰们都能耍的开的武器肯定是算不上了,而像关胜的青龙偃月刀、林冲的丈八蛇矛、呼延灼的双鞭、秦明的狼牙棒、吕方的方天画戟等等,由于名气太大,流传太广,所以也不便算上。只有那些冷门小众,且独具特色,让人眼前一亮的兵器,才称得上“奇门”。下面,笔者将对《水浒》中的七种独门兵器以及使用者做一个小小的探究。
一、 九尾龟陶宗旺 大铁锹
一直说梁山泊是农民起义,不过细说108将的出身,绝大多数不是朝廷军官、官吏衙役,就是地主富户、一方豪强,真正的农民出身的似乎就这一个,九尾龟陶宗旺。老陶是田户出身,根正苗红,后来落草为寇,大概是不忘本的缘故,其兵器也很有身份特点,那就是一把大铁锹。如此接地气的兵器,整个水浒无出其二,真是平时可以下地干活,战时能上阵打仗。
当然用过铁锹的都知道,这家伙干活是件好工具,不过要打仗,实在是不称手,群架互殴这玩意嫌太重,还不如板砖棍子好使,真要正儿八经的打仗,这玩意又远比不上刀枪剑戟这些真正的兵器,实在是高不成低不就。不过宋江也算人尽其能,并没让陶宗旺抡着大铁锹去上阵杀敌(梁山里马战步战水战能人多了去了,也没必要他出头),而是发挥他的技术特长,扛着他的大铁锹带着一帮工人们下地干活,大搞基建,先是“掘港汊,修水路,开河道,整理宛子城垣,筑彼山前大路”,后来宋江又让他“添造房屋及四边寨栅”,最后他的职务则是“十六位掌管监造诸事头领之一,仍负责筑补梁山泊一应城垣”。看样子,宋江还是颇能知人善任的。
老陶的大铁锹做为奇门兵器,在战场上没什么作为,但用在干活基建的老本行,还是做出了不少贡献的。
二、 锦豹子 杨林 笔管枪
杨林在整个梁山中存在感极低,比老陶都差了一个档次,不过他出场时手里的家伙“浑铁笔管枪”倒很是拉风,与众不同。这玩意听起来很像武侠小说中的判官笔,不过在古代,这玩意还真的存在过,据宋代兵家经典《武经总要》记载,宋代军队使用的枪共有9种,其中有一种名为大宁笔枪,应该就是笔管枪的原型。这种枪外形像笔的铁制枪,枪头如同古时的毛笔,细长形,枪尖锋利无比,刺透性能好,长度较短。
个人感觉,这玩意属于偏门的功能型武器,用来暗杀放血应该比较适合,上阵杀敌实用性则有些不足。而从杨林后来的经历来看,他也基本没使用这把笔管枪,攻打高唐州时候,他击伤高廉用的是弩箭;三败高俅时,他捡漏在乱军中斩杀八十万禁军教头丘岳,用的则是大刀。看来就连杨林本人,也对实战使用笔管枪自信不足,这件奇门兵器,还是做做样子充充门面更合适。
三、花和尚鲁智深 水磨禅杖
鲁智深是梁山上绝对的力量型选手,能倒拔垂杨柳的男人,手里的兵器不压压秤,怎么对得起这天生神力?于是,梁山上最具分量的兵器之一——62斤的水磨禅杖自然成为了花和尚的标配。当然,这件重量级的兵器倒也不是什么祖传神器,不过就是五台山下一个普通的乡镇打铁铺做出来的,费用是五两银子(还附赠一把戒刀),草根气十足。如此分量的禅杖,再加上鲁智深“小牛般的臂力”,杀伤力确实是惊人。鲁智深也靠这件兵器,立下了无数的战功。
不过,这件奇门武器的优点有时也是致命的缺点,分量太重,在没吃饱饭力气不够的时候,舞动起来就颇为费力,严重影响作战效果,在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中,鲁智深就因为又累又饿,没有力气,结果被联手作恶的一僧一道击败,结果只能“卖个破绽,拖了禅杖便走”。看来,武器太重,有时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水浒传》在此似乎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疏漏,书中所说的禅杖其实应该是指月牙铲、方便铲之类的武器,而真正的禅杖是佛教中的礼仪器具,根本不是用来作兵器的,两者外形也相距甚远。举个通俗的例子可以对比《西游记》中的人物,唐僧拿的才是真正的禅杖,而沙和尚提的则是“假禅杖”月牙铲。
四、没羽箭张清 石子
说到暗器,一般也就是飞刀、飞镖、手弩之类,但张清却是个例外,这位的暗器竟然就是石子!还真不是一般的接地气,而水浒中对张清的飞石子也是赞誉有加,用了“锦袋石子,轻轻飞动似流星。不用强弓硬驽,何须打弹飞铃,但着处,命须倾”这样文采飞扬的诗句来描绘。单从战场上表现来看,张清用石子一连击败了十五名梁山头领,其中不乏像呼延灼、索超、鲁智深等等这样的一流高手,战绩确实惊人,就连宋江也称赞其可比五代十国连败三十六员敌将的后梁第一名将王彦章。
不过从现实伤害来看,被其击败的头领们没有一个被杀,连重伤都没有,也就是鲁智深脑袋被砸出血、索超脸上破皮等等,都是轻伤,可见输出不足,杀伤力不强。日后征辽中张清虽然用飞石子击毙了辽国名将阿里奇,但那是飞石子正中阿里奇的眼睛导致其“负痛身死”(可能是伤口感染所致),运气成分太大。此外真正的高手似乎也并不惧怕,比如关胜就可以用刀隔开石子、董平更是能连续躲避张清的石子进攻从而让张清心慌意乱。由此可见,张清的飞石子也不过只是一种杀伤心比较有限的辅助攻击手段,在真正的高手面前,作用值得怀疑。
五、浪子燕青 川弩短箭
在以莽夫粗汉为主的梁山众人里,玉树临风的小乙哥绝对是一股清流般的存在,堪称是水泊梁山的颜值担当。人长的帅,所使兵器自然也要有艺术美感。燕青所用的川弩短箭,书中称其“弩桩劲裁乌木,山根对嵌红牙。拨手轻衬水晶,弦索半抽金线”,一看就是做工精良、用料考究的精细之作。
然而,燕青的家伙却并非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首次出手三箭,就接连射死了意图谋害卢俊义的两个衙役董超、薛霸,外加一只飞翔的灵鹊。 东昌府之战,燕青更是用先弩箭射中张清战马,后将张清副将丁得孙射落马下,总算为梁山方面挽回一点颜面。征讨辽国时,燕青更是用弩箭射死辽国名将耶律宗云。由此看来,燕青的势力和他手中的家伙,都是不仅有高颜值,更是有着超人的实力,这样才貌双全的燕青,绝对可以扛起梁山偶像实力派的大旗。
六、金 *** 徐宁 钩镰枪
这绝对是全书最神秘、也最具技术含量的奇门兵器了,以至于在整个水浒宇宙体系中,会使用的仅仅只有大宋御前侍卫金枪班教头徐宁一人而已,可谓“这钩镰枪法,只有他一个教头。他家祖传习学,不教外人”,就连武艺精熟的禁军教头林冲都称赞徐宁的钩镰枪是“天下独步”,可谓对这件兵刃做到了技术垄断。
而徐宁上山之后向众头领展现其家传枪法时,书中更是用了“四拨三钩通七路,共分九变合神机。 二十四步挪前后,一十六翻大转围”这样栩栩如生却依然让人云里雾里的七言来描写徐宁枪法的玄妙之处。这钩镰枪不仅马战步战都能杀敌,更能“钩蹄拽腿“对付战马和骑兵。结果以徐宁和他不道半月就训练出的数百名钩镰 *** (不愧是金枪班教头,不仅武艺好,更是个好老师)为核心的梁山军轻松加愉快的就击败了先前不可一世的呼延灼麾下的连环马铁甲重骑。
不过,出道即巅峰的徐宁似乎在后面的篇章里并不出彩,征辽时还曾三十回合败于使一杆点钢枪的辽国上将阿里奇之手,可谓”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
七、行者武松 雪花镔铁戒刀
这位无论刀法棍术还是徒手搏击都冠绝全书的一流武者,却苦于一直没有一件称手的兵刃,所持的家伙都是烂大街的朴刀哨棒之流,不仅拉风谈不上,还屡屡在关键时候因为质量问题出现损毁(景阳冈打虎手持哨棒打断成两截、血溅鸳鸯楼时所用朴刀砍缺了口)。直到武松遇上张青孙二娘夫妇,才得到了他人生中的得意兵器:雪花镔铁双戒刀。
戒刀本来是佛门弟子所用佩刀,只作工具只用,不能用来杀生。不过在水浒宇宙体系里,戒刀却成为了出家人所使兵器。至于雪花镔铁,一种说法是不产于中土,而是一种西域产的精铁,打造的戒刀有着类似雪花的花纹,又是何等的奇丽!更兼有着沙鱼皮制成的刀鞘,半夜还会发出异响,真是一件不可多得利器。它的前任主人是一个无名头陀,被孙二娘蒙汗药麻翻做了人肉包子(张青一直为没能救他而引以为憾)。后张青夫妇就把这双刀连同头陀的全套行头全部送给了武松。
得到宝刀后的武松更是有如神助,先是在杀了个作恶多端、手使双剑的飞天蜈蚣王道人(也和武松大战了十几个回合,也算有些身手),牛刀小试了一把。在后来的南征北战中更是大放异彩,征辽时武松连人带马斩杀辽国名将耶律得重,征方腊时又接连将方腊麾下骁将方貌、贝应夔斩于马下,武松做为步军头领能接二连三斩杀马军名将,放眼整个水浒都是极其罕见的,除了武松的过人武艺之外,他的雪花镔铁双刀也是功不可没的。
梁山好汉们和他们所使的各种奇门兵器无疑为本书增添了不少亮色,但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水浒传》毕竟也只是一本小说,其和真实的历史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各式各样的奇门兵器在小说中的确可以起到博眼球的效果,但在真实的古代历史上,军队使用最多的还是那些朴实无华的刀枪弓箭之类。毕竟衡量一件兵器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经济实用、是否适合大规模生产和装备,而要么华而不实,要么成本太高的兵器,注定也只能沦为小众或者装饰,永远不会成为军队的主流。
作者: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