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饭局,是独属于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素来有“民以食为天”的经典,在温饱尚是一个大问题的以前,人们见面寒暄往往不是“您好”,而是“吃了吗您”。
由此可见中国人对吃饭的重视,因而吃饭在中国不仅仅是作为填饱肚子的一个流程,而是一种生活上的仪式。根据吃饭衍生出了许多的特有文化,饭局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中国的饭局,跨越千年仍是这一桌菜
所谓饭局,就是以饭为局,通过吃饭来达到社交、政治、生意等方面的目的,将这些通常在正式谈判场合才会进行的交际转移到饭桌上,利用吃饭时的热情来达到融洽关系、卸下防备的目的。
饭局最重要的有几点,首先是在哪吃、吃什么,这些基础的准备工作通常根据主人和客人的身份与关系来浮动,其次就是邀请方和被邀请方,最后是通过饭局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和共识。
因而饭局看似是简单的一顿饭,实际上暗含着许多信息。在一些初出茅庐的社交萌新眼里,饭局顶多是上去不说话,吃少点的谨言慎行。
而在高手那里,饭局就变成了社交最有用的利器,许多的饭局老手可以通过一顿饭就初步认识清楚一个人,了解他的习性品格、修养能力。因而有了这个说法:在“饭局江湖”上,高手眼中,一顿饭的功夫你就已经“ *** ”了。
中国的饭局历史来源十分久远,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千年,饭局上也充斥着腥风血雨,表面上一团和气,笑谈间隐藏着明争暗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员大将,各自手握兵权,齐景公担心他们功高盖主,今后威胁到自己这个主公的地位,便让晏子设了一个饭局。
这里的饭局用处就十分大了,如果齐景公在明面上因为这种尚未发生的担忧而杀掉三员大将,定会引发恐慌与动乱,其他人甚至会趁机造反。但是晏子通过一个饭局,将三人全部请过来,再设计杀死他们,就显得更为恰当。
宴席上,齐景公表示,为了奖赏三人的功绩,赐下来了两颗桃子,让三人论功绩吃桃。前面两人先后说了自己的功绩,并且吃掉了一颗桃子,最后一个人心中郁郁不平,竟当场拔剑自刎,剩下两人于心有愧,也自杀了。
就这样,“二桃杀三士”的典故流传至今,依旧是一个饭局的经典案例。在这个饭局里,晏子作为设局者,利用三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分裂他们的阵容,最后兵不血刃。
同样的案例还有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朱元璋借设宴的名义在楼层中埋下火药,炸死了参与其中的几千名功臣和使者。当然这个故事只是民间传说,其中的真实性有待考究。
一些名人雅士也会设下饭局,聚在一起讨论雅事与艺术。唐朝就有李白、贺知章、张旭等人的八仙酒会,众人借宴席聚在一起,饮酒作诗。杜甫虽然没有参加,但是他写下了《饮中八仙歌》来记录此事,当然也可能是算了。
“坐而论道,醉而忘忧”。中国历史上的饭局数不胜数,不同的饭局有着不同的意味,既有鸿门宴、杯酒释兵权这样的权术争夺,也有贵妃醉酒、兰亭曲水这样的风流雅事。
把吃饭当成圈套就是饭局的“局”意,因而饭局也可以看做一个纷纷扰扰的江湖,有位高权重的领导者,有唯唯诺诺的奉承者,有身不得已的小人物,也有收放自如的“交际花”。
不同的人在饭局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一顿饭吃上两三个小时,刚好像演了一出戏那么长。因而中国的饭局江湖往往都是十分精彩的,即便是一些普通人的饭局,也往往能够引出许多趣事。
现代的饭局,职场与官场的大杀器
饭局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千百年的传承中非但没有消失,反而越发兴盛,衍生出了许多如“谢师宴”、“成人宴”等具有明确指向性的特色宴席。
最高规格的特色宴席,无非是我们的国宴了。国宴是每到国庆节时举行的国家级招待会,作为国家领导人招待外宾和其他重要人士的宴席。国宴汇集了中国各大地区不同菜系、风味小吃的精华精粹,博采众长,是最能够体现中国美食特色的一次宴席。无论是食材、餐具、服务等各项指标,都按照国家最高的规格。
而普通人的饭局更多是用于职场和官场,由于在饭局上人们的阶级分别往往能够大大地降低,因而许多人都感慨一顿饭就能把一个人的命运吃出一个彻底的改变。
尽管饭局上充斥着潜规则和明面规矩,但是饭局往往真的能够把人与人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小。一位平常难以见到老板一面的小职员,如果能够被邀请去参加一次应酬,他和老板之间说话的机会就会比平时多出上百倍,很可能因此获得赏识。
当然,也正因此,饭局一直被人们诟病,往往是溜须拍马的最佳场合,饭局上的劝酒更是让人苦恼不已。“不喝就是看不起我”,“领导劝你喝酒你就喝”此类话语不绝于耳,往往让人疲于应对。饭局发展到现代,大多时候有这么几种作用。
这些事情其实要是拉到一个谈判桌前也能商量好,但是显得十分没有人情味。还有一些作用是其他地方根本达不到的,必须借助饭局才能够实现。
首先,饭局虽然是不同阶层的人聚集汇合的一个点,其实也是让阶级分别更加明显的一片小天地。饭局因为其繁多的礼节和内在的潜规则,往往能够完整地再现一个小社会。
准备好一个饭局需要多少精力?
早在没有吃饭之前,饭局的影响就已经开始体现了。饭局的发起者可以是领导,也可以是被领导者,这种双向的属性决定了饭局不同的准备工作。如果是领导发起的,往往要简单很多,无非是商量一些工作、彰显自己的权威、拉近和员工的关系等。
而如果发起者邀请的人地位比自己高,这种饭局往往都带有明确的利益目的,借着“感谢”等名义拉关系,送礼,刷存在感。发起者往往提前数天就开始联系客人,预约这一次的饭局。
为了这个饭局,发起者可谓是用心良苦,要提前揣摩客人什么时候有时间、愿不愿意来等问题,然后以合理的原因提出邀请。最后找一个适合客人身份的酒店、饭店等。
光是选酒店就是考验一个人投其所好的能力的时候,有的领导喜欢被人尊崇的感觉,喜欢在富丽堂皇的大酒店享受前拥后戴的感觉。也有的喜欢有特色、更接地气的地方,喜欢去一些市井火锅、特色小饭馆等地方。
定好了时间地点,发起者就要好好挑选邀请的人,要通过自己的人脉网和对人际关系的了解,邀请一些与客人关系较好的陪客。如果邀请到了私底下对立关系的人,那这次饭局可就起到反作用了。
一些社会上处事圆滑、交际颇广的人,往往在这个时候比较受欢迎,他们虽然没有什么太高的社会地位,但是跟谁的关系都比较活络,饭局上谈吐也十分能够打开话题,调动气氛。
这种人往往在每次的饭局上都得邀请几位,他们虽然对主人的利益目的没有什么话语权,却是拉近关系、活跃氛围的必备润滑剂。
此外,饭局上最关键的不是饭,而是酒。中国饭局自古以来就是“酒桌文化”,吃什么往往不是最重要的,只要符合身份,一般没有什么讲究。
但是喝酒这方面的学问可就大了,许多人自始至终都准备得妥妥当当,偏偏栽在了喝酒这一方面,到最后也没弄明白哪里把人给得罪了。
入座的座次、位置往往有着大讲究,身份最高的坐在最里面,地位最低的坐在近门口的位置,中间陪客和其他人按照身份地位排列。
整个酒桌的圈子井然有序,没有人敢超越身份的隔阂。而如果是一些熟悉的朋友之间的聚会则没有过高的讲究,意思差不多就够了,但是这种也很难被称作饭局。
因而在饭局上,喝酒的时候也分个敬酒的顺序,一般由身份最高到最低依次敬酒,敬酒前也要准备一些合适的话语,尤其是赞扬性的。
在饭局上最得人意的往往不是最能喝的人,而是最会喝的人。有的人往往仗着自己的酒量大,跟领导或者其他人喝酒时不懂退让,把别人灌醉了,让人出了丑,酒醒了之后对他仍是记恨的。因此,在合适的时候表现出弱势,给人以尊重,留足了面子,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达成自己的目的。
敬酒时,连杯子的高度都有讲究,地位低的人的杯子往往要低于地位高的人,一般低四分之一或者一半之间,全看两人之间的关系。否则,碰杯时杯子高出对方一大段,让对方“喝自己的杯底”,往往会被人视为不懂规矩、愈位冒犯。
而吃饭的规矩相对来说要简单许多,无非是等菜上齐,由长辈或者客人先举筷,尽量只吃自己眼前的几道菜等。遇见自己比较难以吃到的菜,往往不要硬碰硬,忍住不吃是最好的办法。
例如粉丝菜,用筷子夹的时候经常会因松滑而把粉丝倒在盘子里夹不起来。或者一些此类食物形状过长,夹菜的时候往往拖了一个长长的尾巴,在饭桌上留下汤汁,吃相也很难保持。这种“丢人菜”,如果不是毫无顾忌,最好还是让它留在桌子上。
在饭桌上,往往也是基本了解一个人的好时机,因为这个人的品性能力往往都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比如一些趋炎附势的人,会想方设法坐得离领导更近一些,而一些孤僻畏惧的人,往往会坐在一个最不显眼的角落,静静吃着自己的。
所谓“酒后吐真言”,许多人在喝了酒之后就不能自已,语气变重,声音放大,完全失去了来时的风度礼节。这种人往往难以得到重视,因为他们很难把控自己,不论是在喝酒的量还是控制情绪上,都不能达到收放自如。
因此,“适度”成了饭局上一个关键的地方,适度地喝酒、适度地说话、适度地表达,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一个成功的“吃客”,往往能够准备一套让人挑不出毛病的饭桌礼仪,否则就成为了那个被人一眼看透的“萌新”。
饭局上的参与者大多是男性,许多时候有女性的出现都是提前设定好的。这当然并非什么性别不平等待遇,而是男性更喜欢酒桌文化,大多数女性的社交选择不是去喝酒。因而一大群男人的酒桌上,突然出现了靓丽女子,往往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暧昧饭局。利用女性的容貌等来轻易打破男性的防备,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也有一些女性的出现是出于设局的考虑,比如刘强东在美国吃了一顿饭之后传出的关于他涉嫌 *** 的绯闻。其目的就是更好地设计陷害、威胁。所以在饭局上往往要提防此类的诱惑,因为你往往可能不具备如此大的魅力,让一个美丽的女性对你一见倾心。
这种事情古往今来都不在少数,但是在古代,男性的饭局上往往把女性放在一个观赏品的位置,这也是封建社会饭局文化的一种弊端。
饭局文化,高手的检测仪,菜鸟的练兵地
饭局历史悠久,时至今日依然是人们最推崇的一种社交方式。根据一项国民活动意向调查报告,接近47%的人更倾向于在饭桌上参加社交活动,而第二名的体育运动仅占了大概四分之一。
因此除了中国,放眼世界也难以找到另外一家同样把饭局看得如此重要的国家了。但是饭局文化虽然是一种有效的社交手段,在不断的发展历程中也隐藏着非常多的坏处。
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观念的更新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 *** 饭局, *** 酒桌文化。因为运用不当的饭局往往是让人人都披上伪装的一次假面舞会,许多人在其中身不由己地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固然好,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做真正的自己,无拘无束,不受到任何强迫和不合理规定的约束。因此,对于“不喝就是看不起我”这种无解难题,他们的回答就是:“我喝了这杯酒,可我还是看不起你!”
饭局经过千年的发展演变,在今日依然是大多数人社交的最佳选择,不同的人往往聚在同一桌饭局上,也能够达成各自的目的。在高手眼中,饭局就是最好的交心,他们强大的社交经验和分析能力往往可以一眼看穿别人的心思。
因此,饭局也可以称得上是“江湖险恶,多加小心”。在新的时代,对于饭局这一特色文化,我们也应该持批判态度。既不能够完全否认它在社交场合发挥的作用,也不能够把圆滑当作骄傲的资本,否认掉人的个性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