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如今做演员当明星,干活轻松来钱快,已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艺人,费尽心思,将自己的子女推入演艺圈。
而“星二代”的泛滥成灾,也最能说明问题。
但也有一些老艺术家,始终都有自己的坚持,纵然子女拥有高颜值,也不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或通过自己的关系,硬将自己的子女塞进演艺圈。
相比之下,我觉得这些老艺术家,更加值得令人钦佩。
今天,雅清就想和大家说说这6位老艺术家,和他们的选择。
他们在业界,都拥有良好的口碑,在演艺领域,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
按理说,他们的子女,子承父业,进入演艺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却并没有。
他们的子女,在其他的领域,同样干得风生水起。
我觉得,相比那些背靠父母的庇荫,在演艺圈“滥竽充数”的“星二代”,这些明星的子女,靠自己的努力成才,显然更加有出息。
首先我想到的第一位老艺术家,就是王心刚。
现在,银幕上的“英俊小生”一茬接一茬地涌现出来,但哪一个的颜值和成就,能比得上他?
1956年,24岁的王心刚被长影厂导演广布道尔基选中,因在电影《寂静的山林》中出演男主角冯广发而出道。
尽管在这之前他是话剧演员,然而他的镜头前的表现却相当自然细腻,丝毫没有话剧腔和舞台表演痕迹。
况且他的扮相,实在太帅了,甫一在银幕上出现,便惊艳所有人的视线。
紧接着,他又在《牧人之子》中扮演复员军人德力格尔,英俊的扮相和英姿勃发的气度,使其成为“银幕军人”的不二人选。
所以于1958年,他顺理成章地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银幕军人”的专业户。
《海鹰》中的张敏、《勐垅沙》中的江洪、《红色娘子军》中的洪常青、《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的杨晓冬、《秘密图纸》中的陈亮、《侦察兵》中的郭锐,这一个个光彩照人的银幕形象,不知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国影迷。
1982年,王心刚因在电影《知音》中出演蔡锷将军,而获得第5届百花奖影帝称号。
1988年成为国家一级演员,1989年经总政治部批准按副军职待遇,同年还被评为建国四十年十大影星之一。
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年之际,王心刚成为“中国百位优秀演员”之一。
2014年,在第23届金鸡奖的评选活动中,他荣获终身成就奖。
王心刚的妻子杨昭彩,原本是学声乐出身,也曾在电影《突破乌江》中出演过角色,后来为了支持王心刚的事业,所以甘居幕后,成为了八一厂的一名音乐编辑。
王心刚和杨昭彩都在八一厂工作了一辈子,王心刚一度还成为八一厂的厂长,在演艺圈所拥有的资源,不可谓不丰厚。
然而他们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利用父母的关系进入演艺圈,而是通过各自的打拼,成为了IT行业的精英。
网上曾有人说演员王亚楠是王心刚的儿子,那简直是无稽之谈。王心刚祖籍大连,王亚楠则出生于山东青岛。两人基本上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另外一个不让子女进入演艺圈的老艺术家,是上影厂的老戏骨张伐。
提到张伐,大家是不是立刻就想起了他在《龙须沟》中所扮演的车夫?想起了他在《翠岗红旗》中所扮演的江猛子?想起了他在《红日》中所扮演的沈振新?想起了他在《子夜》中所扮演的吴老太爷?
哦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性格,都被他演绎得活灵活现。
说他是真正的演技派,谁会反对?
当时在上影厂,张伐的地位,也是与赵丹、魏鹤龄、孙道临等明星,旗鼓相当的。
当年我国评选“22大明星”,张伐无论资历还是条件,都是应该入选的,但他却主动让出宝贵的名额,其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而且他对子女的要求无比严格,他明明有机会让自己的儿子张立勇接自己的班,进入上影厂工作,然而他最痛恨的,是靠关系走后门。所以在60年代,国家号召青年支援边疆时,他带头将自己的儿子张立勇送去了新疆军垦农场。
而且张立勇在新疆军垦农场干得非常出色,非但没给父亲丢脸,反而让张伐感觉无比荣光。
后来张伐还将两个女儿送去鞍山和安徽当工人。其中那个在化工厂工作的小女儿,因为患上白血球减少的职业病,才改行当了会计。
像张伐这样光明磊落不为子女谋私利的老艺术家,现在还有几个呢?
和张伐一样心怀坦荡的,还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玉倩。
她在现代京剧电影《红灯记》中所扮演的李奶奶,在《平原作战》中所扮演的张大娘,以及在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所扮演的高老太等,都是许多网友的童年记忆。
1955年,高玉倩和在新华社担任摄影记者的江宁生举办了婚礼。
婚后两人非常恩爱。虽然所从事的是不同的职业,然而他们却能相依相携,彼此尊重,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许多戏曲演员唱红之后,都会将自己的子女也带入“梨园行”。
然而高玉倩却并没有那么做。她很尊重两个孩子个人的意愿,支持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发展。
令人值得高兴的是,高玉倩的两个儿子没有继承母亲的衣钵成为演员,然而在另外一个领域却绽放光彩。
他们中学毕业后,都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大儿子考上北京中医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小儿子考上了北京医学院(北大医学院的前身),后来赴美留校,然后和家人定居在美国旧金山。
两个孩子,既没有像母亲那样从艺,也没有像父亲那样从文,不靠家里,却同样茁壮成长,并成为了大树。
说到高玉倩,我还想起了一位戏曲演员,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赵丽蓉。
赵丽蓉不仅是我国评剧艺术的一颗瑰宝,而且在央视春晚小品领域所创造的“神话”,至今难以被后辈演员所打破。
她在《英雄母亲的一天》、《如此包装》、《打工奇遇》等小品中的精彩表现,那诙谐幽默的表演,那金句迭出的台词,无不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赵丽蓉老师的婚姻生活很奇特。
她1953年与在中国评剧院担任秘书工作的盛强结婚,婚后生下两个儿子盛福春和盛大鸣。
然而不幸的是,他们结婚仅7年时间,盛强便因积劳成疾而不幸早逝了。
后来赵丽蓉又与盛强的弟弟盛弘结为夫妻,婚后生下三儿子盛谦,1970年又生下女儿盛家欢。只是令人痛心的是,盛家欢在7岁那年便不幸早夭。所以从此赵丽蓉便对三个儿子的成长更为尽心。
不过赵丽蓉的三个儿子在长大后,也都没有从事演艺工作。
尽管他们也都器宇轩昂,完全可以凭赵丽蓉的影响力到演艺圈分一杯羹,然而他们却都遵照母亲的嘱咐,甘心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老大盛福春后来成为一名“的哥”,妻子也是普通百姓的女子,两人婚后生下一个儿子。
老二盛大鸣的工作与艺术沾点边,但主要靠的也是自己的努力,从事古建筑的装饰装潢设计,并成为了国家一级书画师。他的妻子也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婚后也生下一个儿子。
至于赵丽蓉和盛弘所生的小儿子,长大后出国留学,并娶了一个洋媳妇,婚后定居在意大利,并生下了一个女儿。
虽然赵丽蓉的名气如日中天,可她的三个孩子却都默默无名。
而她的三个孩子也都很有志气,在各自的领域干出了成绩。
赵丽蓉在世时,三个孩子都很孝顺。赵丽蓉去世后,他们依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我想,这应该与赵丽蓉从小对他们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明星的子女进演艺圈已经“蔚然成风”。然而还是有一些艺术家并未“随波逐流”。
比如著名相声演员冯巩。
冯巩和妻子艾慧,是天津市第26中学的老同学,朝夕相处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1983年,两人结婚,婚后生下儿子冯诚诚。
冯巩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也很开明,那就是尊重孩子的选择,从不给孩子施压。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儿子最感兴趣的,并不是表演,而是中国象棋,他非但没有失落,反而倍感惊喜。
从此,他只要有时间,就会陪着儿子下棋,一来二去,他自己的棋艺也增进不少。而冯诚诚因为有父亲的陪伴,成长自然更快。他从5岁起,就开始参加各类象棋比赛,并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冯诚诚长大后,认为这个名字跟《上海滩》中赵雅芝扮演的冯程程太像,听起来太像女孩名,所以他给自己改名冯开诚,的确更为大气。
而且冯开诚从小就有主见,也有属于自己的骄傲。
他学习成绩很好,长大后出国留学,然后回到北京在一家IT公司上班。后来又脚踏实地地,开起了一家属于自己的IT公司。
他长得非常像自己的父亲冯巩,然而他却从未想过借着父亲的名气进入演艺圈,成为“星二代”。就连别人问他是不是冯巩的儿子,他总会巧妙地避开这个问题。
我觉得,相比那些没颜值没演技却硬要挤进演艺圈的所谓“星二代”,冯开诚无疑更值得令人敬佩。
刚刚在第31届金鹰奖上获得最佳男配角奖的马少骅老师,他的儿子也很有出息。
马少骅出身于演艺世家,其父马骏骅是我国著名京剧演员,贵州京剧团的创办者之一。
也因此马少骅自7岁就开始学艺,练习京剧老生的唱念做打。但他后来被贵州军区文工团选中,成了一名话剧演员,并在影视道路上越走越远。
此后更因为出演《走向共和》、《汉武大帝》、《生存之民工》、《沂蒙》、《外乡人》、《北平无战事》、《搭错车》、《觉醒年代》、《人世间》等剧,而凭借精湛的演技,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马少骅给人的印象,是演戏认真、严谨,做人低调谦逊。
没想到他培养出来的孩子,同样优秀出色有礼貌。
尽管因为常年在外拍戏,他和儿子马浩博待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然而他们之间的父子情深,却令众多人感到羡慕。
马少骅和妻子李兰荣是在贵州军区文工团当演员时的战友,婚后两人生下儿子马浩博。
美满的婚姻,稳定的家庭,使得马浩博在一个非常幸福的环境中长大,这使他在身心各方面都健康发展。
最关键是,马浩博从未想过要利用马少骅影响力进入演艺圈,对于他来说,研究数理化,做一个科研人员,显然更加具有挑战性。
而马少骅也从未考虑过让儿子弃学从艺。
因为对他来说,每个孩子,要想成才,必须得找到合适的土壤才行。
所以他对儿子的选择和坚持大加赞赏。
在今年的金鹰奖颁奖晚会上,当得知父亲获奖的消息后,马浩博还专门手写了一封信,来表达对父亲的祝贺和爱戴。
马浩博在信中说,(虽然自己不是演员),但却很理解演员这个职业,所需要投入和牺牲的一切。往往一个好演员,可能最后自己的灵魂,已经被所参演的这些角色所影响了。
在马浩博的心里,马少骅跟他在荧幕上所塑造的角色很像,而那种认真劲儿,以及对表演艺术的热爱,最终也对马浩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荧幕上看到马浩博的这封信,我们能清晰地感觉到,他不仅字迹清新,而且条理分明、充满感情。
难怪马少骅说起自己的儿子,那可真是一脸的荣光啊。他幸福地告诉大家,马浩博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大数据研究生,而且还是国家重要的科研人员。
从老艺术家王心刚,到老戏骨马少骅,他们都没有让子女“子承父业”。我觉得这是“负责”的一种表现。
一是对自己所敬畏的艺术的“负责”。
二是对孩子成长的负责。
在某个领域,并非父辈能大放异彩,那么子孙辈也同样能做出成绩。
与其让子女在并不适合的演艺圈不尴不尬地待着,不如让他们在更为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而那些不靠父母的孩子也的确更令人感到敬佩。
因为他们没有活在任何人(包括父母)的光环之下,最终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一切靠自己,多么有志气,又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反而是那些靠着父母的庇佑坐享其成的啃老之人,最终可能连自己的人生都没有,多么可怜又可悲?
各位觉得,是不是呢?
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参与讨论这个话题。
文/DJ雅清编辑部:小静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