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腾冲正东方有座高山叫东山,太阳从这儿升起,山下叫做东升村的村名也许就是因此而得,日出东山,腾冲城的一切,在阳光的照耀下,脱离了黑暗,变得真实、温暖。
腾冲十二景之一“球眸晚照”就出自东山,东山上的高山寺素有“佛光普照”的美名。那时,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城里的人们就会看到一束七彩光从高山寺中射出,实为腾冲的一大奇观。
其实,是阳光照射在寺中弥勒佛肚子上的铜镜反射出来。那尊古佛设计得很科学,无论是从城中的什么角度看上去都可以看到反光点,可惜在腾冲“文化大革命”时“破四旧”被拆除,现在虽重建,但已不像以前那么完美,太阳落山的时候不是每个角度都能看到七彩的阳光射出,只是偶有几个地方才能看到,我自己也曾看到过好几次。
沿着山路碗蜒而上,走在九弯十八拐的山路上,遍地花木夺秀,百鸟争鸣。越往上走,越是山青如洗,山花绽放。
高山寺正门直对山下,步入大门,便看到一尊笑容可掬的弥勒佛,每天下午的夕阳就是照射在这尊佛肚上的铜镜上发出的光束普照着腾冲城。礼佛,步入弥勒身后的天梯拾阶而上,闪入眼帘的是高台之上中殿大殿,这里没有想象中的飞檐重叠,也没有雕梁画栋,琐窗朱户,玲珑雄秀,却透出朴实庄严,面前正中的一坐香炉蟠龙铜柱掘地而起,阶前是石雕围栏,紧贴殿前门侧的钟鼓,整个殿隐没在松林丛中。
领略着腾越古风遗韵,触摸盛世沉浮的苍桑的历史,感知古刹的古老信息。一幅对联在金色的书法中,透出深奥莫测的祥和佛光。推开大殿侧边的小门,入门之内,豁然开朗,别有天地,青砖碧瓦花丛树林三面环抱,有眼泉水,成青蛙之态、彩翎戏水之势,让沉静的寺中充满了灵性,灵动的泉水赋予了寺庙温婉的韵致。
“水源僧舍下”,源自寺边生的池塘,生长着潭中比肩的水莲,滋润池中穿梭的小鱼,一个石刻的管道经由兽头形状往里流泻着泉水。古柏老藤郁郁苍翠,古树奇花随处可见,姿态万千。再进后山的一道弯月小门,高高的石砌平台之下一坐石桥连接了大雄宝殿前殿与观音殿后殿,苍松翠柏,环绕四周,一池泉水清可见底,影映着后殿的光彩,美不胜收。
一条曲径蜿蜒向后带入另一处景观,这里一片松林旁刀削斧砍的巨涯怪石林立,叫“出米岩”,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岩上有一石缝,石缝每天都流出米来供寺中的和尚吃,流出的米刚好够全吃一天,每天如此。这时有一个徒弟忽发奇想:“我把石缝开大些,不就可以让米多流些出来,还可以拿去卖钱!”于是他就把石缝的口开大了,可是,石缝开大以后,再也没有米流出来了,出米岩就流传下了这样一个神话色彩的传说了。
至今,这个岩洞口还张开着,在嘲笑一切贪婪的人!让我们觉悟到人生的真理,或者觉悟到佛教的真谛。其实在山脚城里也有很多大寺名殿,只是我觉得艰难登山而至更能感悟真理,如此想来高山寺的建筑位置更有意义了。爬山而来的人十分疲劳,到了高山顶处,坐在寺庙里,突然感到舒服安详,这些本来是自然的,应心而生,却往往会觉得那是佛赐予的。
高山寺的顶台院子,一眼望向前面,腾冲城融合在蓝天白云之中,放眼开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着浮华的城市喧嚣,登山的辛劳又何足挂怀,面对现实的栖居和灵魂的归属,我们又如何能够举重若轻?在这流变的世界,什么又是可以永恒留驻的呢?唯有心灵,唯有站在高处时无比澄明的心境,使我们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