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明朝有这么一个牛人。
他23岁就高中进士,预言朱元璋终将一统江山。他擅长观测天象,多次挽救朱元璋的性命,民间更是有他“帮朱元璋斩断99条龙脉”、“一句诗预言大明寿命”等传奇事迹。
他便是大明帝师、明代“魏征”、朱元璋之张良,“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的刘基(刘伯温)”。
刘伯温画像
说起刘伯温肯定很多人都很熟,甚至可以列出他的民间传说,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刘伯温这人究竟有多神?
刘伯温的家境没朱元璋那般落魄。他家在浙江文成,祖上虽是做大官的,但到刘伯温的爷爷已经混得很差了。老爹虽有点不争气,但当个乡村老师也乐善好施,颇有境界。于是,爷俩就经常互相安慰说:穷不过三代,咱娃以后肯定有大出息。带着两代人的殷切期望,刘伯温呱呱坠地了。
据说当年,有个道士曾找到刘伯温的父亲说,如果把他家祖坟迁到什么什么地方,他家以后定会出个宰相级别的人物,道士说完便化为仙鹤扑棱棱地飞了。刘伯温父亲听了之后连夜动土迁坟,然后在一个月亮满得十分离谱的夜,刘伯温乘着蛟龙来到了人世间。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信者信之罢了。
刘伯温的父亲是做老师的,在教育子女这方面那是不落人后,而刘伯温同学也是十分伶俐,不!应该用旷世奇童形容更加准确。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在尿和泥的时候,刘伯温就开始看书了。他这看书和别人还不一样,别人是逐字逐句用手指着读,他则自创了一个 “七行俱下”,也就是一眼扫过去能看七行字。你可能会问:这难道是量子速读,这么走马观花能记住个什么?刘伯温同学表示:什么四书五经、文言文默读两遍,他就可以倒背如流。当时就有不少的人们摸着孩子头夸说 ,这孩子以后定会成为魏征这样的栋梁。
12岁考中秀才、23岁高中进士,刘伯温似乎真要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一路高歌猛进,然而命运却猛得给他踩了急刹,而且还是连踩几次。
高中进士本该入朝做官,可那时战乱频发 ,朝廷根本无暇顾及。
刘伯温被告知先回家等消息,这一等就是三年。三年后,26岁的刘伯温出山,任江西高安县县丞。县丞的工作职责是协助县长,这是县城二把手,只有八品。虽然官小,但刘伯温却满怀雄心。在《放歌行》中,他自喻展翅翱翔的大鸟,又比作西汉的张良和三国时的诸葛亮,十分像现在许多即将毕业,踌躇满志的大学应届生。满脑子幻想的都是,要么官场杀出血路 ,要么商海运筹帷幄。理想固然是好的,然而现实却很残酷。
刘伯温 剧照
在职期间刘伯温体察民情、正义直言,连续惩处了好几个地方豪绅。这让他十分痛快,当官就是要为民做主,但这一系列动作却触碰了同僚的神经。这些豪绅之前敢为非作歹,是和当地官员存在利益输送关系,而刘伯温到来,却让这条利益链难以维继。同僚看他是新来的愣头青 ,提醒他悠着点,可刘伯温是读书人 ,很单纯也很清高。他一直没有忘记圣人书中的弱不可凌、愚不可欺、刚不可畏、媚不可随,遇到欺凌百姓的他依然照惩不误。同僚们一看这小子不开窍,于是各种排挤、刁难、耍阴招,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乌烟瘴气刘伯温当然受不了的,于是袖子一甩不伺候了。1341年 刘伯温辞官回家种地。
种了两年地 刘伯温被贵人看中,再度启用为江浙儒副提举兼行省考试官,相当于现在的育厅副厅长兼招生办主任。按理说,之前被官场教育了一通,刘伯温应该圆滑点了。可他就是不信邪。来到新岗位,他干好了本职工作不说,而且还闲下来检举了几个失职的御史,老话常说: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官场上最看不惯这种不知几斤几两的人。于是御史和朝中大臣上书弹劾,刘伯温被解除劳动合同,再次家里蹲了。
刘伯温雕像
他很生气,也很沮丧,满怀一腔热血却被现实打成了蔫头茄子,这破国家没救了。他索性隐居采起了菊花。如果不出意外,刘伯温大概要悟道修仙,待在深山一辈子,糟蹋他老爹迁坟的苦心了。然而,后续发生的事向我们证明,臭泥里最容易出黄金,而金子他迟早会发光的。
你记得成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出处吗?没错!就是我们初二学过的《卖柑者言》,这八个字堪称怼人金句,又形象又不脏嘴。那你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何等人物吗?他便是大明第一谋士、有着诸葛再世美称的刘基(刘伯温)。在我们的印象中,这神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阳间的、阴间的事没他解决不了的,然而通过上期我们了解到,其实刘伯做官的经历十分坎坷。他如何翻盘成就一世美名,民间关于他的传说究竟几分真假?
诸葛亮(剧照)
1344年,34岁的刘伯温又被赶出了官场。壮年壮志却因官场环境报国无门,两起两落的刘伯温彻底心灰意冷。他暗做决心“ *** ”,今天就是饿死也不再踏进官场。可事实证明谁也逃不掉真香定律。
八年之后,他被元朝再度启用。而这次给的官也十分地有诱惑——元帅府都事,好比地方军事司令员。而他被启用的原因也很简单,元末起义如雨后春笋般指数增长,其中江浙一代方国珍的力量最为强大,而刘伯温的岗位职责就是镇压方国珍。
刘伯温上任后毫不手软直接武力镇压。他认为消灭起义军只能物理消灭,其它方式都是治标不治本,后患无穷。这招的效果很明显,方国珍很快就吃了鳖。然而,就在刘伯温即将准备斩草除根的时,后院却起了火。方国珍迫于形势买通了元朝高官。都说是迫于形势,肯定是假投降真麻痹,但元朝官员拿人手短只能装作不知道,而元廷为了节省力量去对付其它起义军,也选择了接受投降。这场交易只有刘伯温血亏,因为方国珍的投降条件就是把刘伯温撤职,明眼人都知道方国珍的算盘,可偏偏当事人元朝装傻。他们接受了方国珍,然后一脚踹开刘伯温。刘伯温这次是真的被打击到了。
他跪在成吉思汗像面前望北而拜,我尽力了,实在带不动。然后起身、拍土、走人。1356年,45岁的刘伯温再度隐居,这一隐居又是4年,直到朱元璋礼贤下士,两度邀请。
朱元璋
其实,当刘伯温被朱元璋邀请的时候,他是犹豫的。因为他毕竟曾是元朝的官员,如今去给一个土匪效力算怎么回事?直到那天刘伯温想明白了,不管是给谁做事,目的只有一个——造福百姓。而元朝现在已经大势已去,封建割据一日不停百姓一日不得安生。最后,刘伯温观天象 ,发现天子气在江苏一带,而这里正是朱元璋所在的地方。
于是1360年,刘伯温出山为朱元璋做谋臣。雄鹰找到了翅膀,翅膀找到了雄鹰。
刚进入朱元璋的帐下,刘伯温就提出了十八条指导方略。在隐居的那段日子里,他并没有闲着,而是根据时局对当下形势做出了研究。他告诉朱元璋你现在面临两个大问题,如果解决,稍加努力便可坐着收菜:第一,就是你要摆脱韩林儿小明王的名号,然后以大明的名义自立山头,这样才能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其次,你面对着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夹击,一直采取着两线作战的方式,很限制发展。陈友谅野心大,你如果进攻张士诚,他肯定担心你做大而去支援;但是张士诚这人格局小,你如果进攻陈友谅,他只会选择旁观。
朱元璋听了直呼内行,然后进攻陈友谅。果然如刘伯温所讲,在多次进攻陈友谅的战争中占了上风。而在鄱阳湖决战中刘伯温更是救了朱元璋的命,当时,朱元璋坐在观战台上督战,刘伯温就在旁边。突然,他跳起来大喊,拉着朱元璋跳上另一条船,两人前脚刚走炮弹就把观战台炸了个粉碎。
之后的几年里 ,刘伯温运筹帷幄、全篇布局,参与制定朱元璋“灭元”称霸方略。朱元璋曾夸奖:刘伯温的天文没人能懂,在他来我这后每场仗他都有功。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时风光无限的他,最后却卷入政治旋涡 ,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大明建立,很长一段时间天气大旱,刘伯温发现太白金星在紫微星垣出现,这是不祥之兆。于是,他赶紧向朱元璋进谏说:皇上要下诏说自己有罪才能缓解啊,朱元璋听了,刚下罪己诏天上大雨如注。如今看来,这事儿确实有点鬼扯,但其实这里刘伯温在借着朱元璋不懂天文,假托老天爷的口吻让他少杀人。
虽然他后来贵为开国元勋,但却从来没有忘记本心。他严明法纪,朱元璋觉得他有功,决定减免他家乡的赋税,但刘伯温拒绝了;李善长的手下纵容手下犯罪,刘伯温直接上报然后处死;朱元璋想追封他的爷爷和父亲为公爵,刘伯温依然拒绝了;甚至最后陷入政治旋涡临死前,还念念不忘地说,想给陛下建言,但陛下现在已经不听我的。于是他将所有建言写成一本册子,等待死后让儿子前去呈贡。
但是我们谁也没想到,刘伯温在洪武三年论功封赏时,却只是得了一个最低等的伯爵,而和他名气差不多的李善长等,得到的都是公爵。这是为啥,答案是刘伯温其实没有那么神奇。
曾经我听说过关于刘伯温的多个传说,其中一个是这样的:刘伯温曾为朱元璋斩断了99个龙脉,他能准确得发现哪里有龙气,然后为了朱元璋的皇位稳固去做法,而据说斩断龙脉的时候真的有龙血冒出。
还有说朱元璋想找借口杀刘伯温,就让太子朱标和刘伯温去菜市场转悠。经过一个摊的时候,那里正在杀猪,朱标就不怀好意地问刘伯温:他们为什么要杀猪?刘伯温回答:杀猪吃肉啊。朱标又问:所有的猪都要被杀掉吗?刘伯温回答:当然,大猪是肯定要被杀的,小猪长大了,也要被杀。朱标向父亲朱元璋汇报,朱元璋一听顿时脸色大变,什么大猪(朱)小猪(朱) 这不是反了吗?刘伯温似乎难逃一死了,这时候,马皇后偷偷塞给刘伯温两样东西,一个枣儿、一个桃子,刘伯温顿悟:早逃,于是辞官回家。
当然最离谱的还是那个预测大明命数,朱元璋问刘伯温,当年姜太公能算周朝有800年国运,先生能不能算一下大明能活多久?刘伯温说:八百嫌多,三百嫌少,你好好治理国家不止八百年,如果后世子孙如若松懈 ,三百年都算多的。
后来,大明果然存活276年便气数已尽。
其实,大家谁都知道那些传言是假的,但是大家又都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这就像是民间的迷信一样,明明知道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但这不妨碍遇到无可奈何的事情时,将全部的希望寄托于神明和鬼怪。这不能简简单单概括为愚昧,民间塑造出一个神乎其神,料事如神 甚至大慈大悲的刘伯温,是因为他们觉得像刘伯温这样为民做主的人,应该配得上更高的荣誉,而不是被哪些一心只想权力斗争的人压一头,他们更希望刘伯温永远活着,更希望人世间有越来越多的刘伯温。
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你还听说过哪些刘伯温的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