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李娜是个熟悉的话题,又是一个陌生的话题。熟悉的是,她的歌声始终就在身边未曾远去,可是每次谈论李娜的歌曲,我却又总会感觉,李娜为什么,还依然被一个叫做“未知”的东西所隔离,依然是我没能触及,好像依然陌生如未曾被我认识。李娜就是这样的一个谜。她唱了很多歌,她说那只是自己想唱想要尝试的,她让声音像十指一样自由穿梭于音符之河,她真正属于音乐的自由国度,她把声音留给我们,自己却悄然匿形,不着姓名,不留痕迹。
我记忆里最遥远的李娜是属于《嫂子颂》的,曾经看到有网友说,李娜是属于北方的,厚重的,苍茫的,开阔的,可是你要知道,李娜又是细腻的。厚重而苍茫的嫂子颂里,那一声最最揪心的“亲亲的嫂子”,能让你真正漠视李娜的细腻吗?李娜用声音塑造一个属于黑土地,属于北方的嫂子给中国人听,我听到了,是的,我甚至感觉自己能够看到那个嫂子一样,不怨不恼的站在那黝黝莽原,感觉上她应该属于大地,但是你又分明能看到她那天空一样璀璨的笑脸。
我看到很多人说,那么李娜就是北方的,是中原的,是中国的。可是李娜却说,她要带把中国的歌声,唱给世界听,别人说李娜是在做梦,说李娜总想挑战那种虚无缥缈的“艺术家”门槛,李娜你不想做歌手,不老实规矩的演唱,李娜非要呕心费脑的挑战演唱法则。可是李娜又似乎是成功的。李娜很少出国演唱,可是李娜去罗马尼亚友情演出的时候,竟然真的,通过她淳朴的醇厚的纯然的中国声音,撼动了外国人。后来有个外国人来到中国,跟着王昆老师学艺,他取的中国名字叫做伟华,他喜欢告诉别人,是李娜小姐优美的歌声,让他感觉到了中国的神秘和美丽,从此投入了演唱中国歌曲的事业中。愿意像李娜一样,演唱优美的中国。李娜好像总是在做梦,挑战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她好像总是在面对困难,又好像总是能成功的凌越而出,李娜是属于音乐的,都说音乐没有国度限制,可是李娜说,她要做中国的音乐。
中国是什么呢?我每次想到中国,就觉得这个概念真的很苍茫,苍茫到我无力捕捉,五千年说不完的是中国,百万里圈不尽的是中国,亿万人数不清的还是中国。中国是一个多么宏大的概念啊,中国是一个多么复杂的名词啊,中国,李娜,你说要做个中国音乐,你的心,有中国那么大吗?我就是这样的,好奇着李娜的中国。
人们都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是我看到,有的人乘着飞机游走全球百十圈,依然没能丈量出舞台的宽度,依然把自己紧紧封锁在一个名为“狭隘”的心门里。李娜不喜欢乱跑,大家都说她总喜欢窝在房子里琢磨歌唱的门道,可是我终于有一天,通过李娜的歌曲,知道了,李娜的心,真的比她所栖身的房子,大的多。
第一节 李娜,唯美纯净的中国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2011年,付林的作品《今年的阿里雪大吗》被放到网上,这一次,通过透亮的声音,李娜再次把软软的似乎带有春天气息的雪意,送给了那些听歌的人。我听到“飘呀飘呀,飘着薄雪花”的时候,突然间就想到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是啊,遥远的阿里有什么呢,我的朋友?这个艺名李娜的女子,把阿里迷茫的雪意,透过歌声,送给了我,带着她浓浓的友谊和思念。刹那间,让我感觉到,无论塞北,无论江南,我们都是一样的人,一样的黄皮肤白牙齿,一样的笑容一样的心意,自然也会有一样不变的友情和思念。这个歌声穿透千年时光让我想到陆凯,他把江南春意当做礼物送与范晔,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亲爱的朋友,你有未察觉,我的友谊之花已经绽放?而在遥远的天那边,你是不是也在思念着我? 一路风雪一路歌。沙沙如雪落的声响从歌唱里悄悄流出,这就是我们的李娜,她唱歌,你听到的分明就是心意,但那心意,却仿佛又总是带着鲜活的现实感觉。她是在借雪放歌,又像是化作了雪花的模样,凉凉沙沙,一片一片飘落眼前,摇落给你看,用声音把雪落的感觉,送给了我们。她的声音在播放器里,可是听着听着,我却有着去到天边雪海的错觉。那种唯美如画的歌唱感觉,应该就是传统中国艺术所强调的“意象美”吧。在作品里,勾勒出仿佛真实可见的画面来。
李娜在她的作品里,尽情铺陈着这样一种真实可触的意象美,就像诗歌里真实可见的唯美中国。我又想到《从前有座山》,飘渺的声音拉长了岁月的脚步,李娜把声音当作画笔,拉出一根长长的时间线条,一个长长的地域线条,把人带回那些年前,牵入一片深山。从无到有,给一群可爱的人,塑身造形。我听过很多讴歌 *** 的歌曲,称颂 *** 的神勇,赞美 *** 的顽强。然而在《从前有座山》里,我只看到一群风雪夜归客,一群找家的人,他们把美好的家园送给别人,自己却走进了莽莽山林中四海为家。
李娜的歌,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着,不说神勇不提贡献,只告诉你,这样的一群路人啊,你还记得吗?他们是侠客?还是浪子?无法看清他们每个人的面孔,你却真实无疑的感受到了他们脚步的匆忙和稳定。一个歌曲,记录一段历史,一个背影,带出一群人,李娜只唱那条被留下来行车过人的路,唱着那些人口相诵的传说,唱着那群远去之人的背影,唱着他们的迷离。李娜唱出了最让我感动的 *** 神貌,一群习惯把背影留给别人,习惯把姓名和脸孔都隐匿的人,他们不会在修好的道路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他们没有艺术家那样小巧玲珑的智慧,却是一群真正能够住进我内心深处的人。这样夯实有物却飘渺若无的他们,终被李娜唱了出来。 近似的声色感觉出现在《冬天的呼唤》里,纯净透亮的声线缓缓陈述,李娜的视线流动,扫向初冬覆雪的山脉,幽远的深林,清凉的天空,天际戛然雁鸣,唱出静谧的心声。多么舒展、多么明净的北国风光。四季的枯荣轮回里,冬天有幸拿到休眠特权。万物都沉寂在冬的怀抱,回味这一年度那两百多日夜的喧嚣。人类遵循着日出日落的规律生产作息,大自然呢,是不是,它也偶尔需要闭上自己的眼睛?冬的到来,让所有峥嵘都收敛了锋芒,沉湎在冰雪的世界里。这个静默的世界,在李娜口中,却充满一种如初恋般美好的,期待的力量。那朦朦的暖意弥漫天地,沁人心脾。是啊,虽说寒冷像野火一样烧光了喧闹和浮躁,可整个世界却在冬的拥促中,悄悄积蓄起新生的念头,潜藏的生机日渐茁壮,最终,一切沉默都会沸腾,挣破这天地牢笼,发出长远的呼声。它开始呼唤,呼唤,呼唤那全新的明天。 歌曲在动与静之间悄然游走,仿佛在诉说一个近乎“生与死”的概念,生机它微笑着把自己托付给沉寂,沉寂也不会霸道,它用休眠默默孕养再生的力量。它们互为转换,互为消长。歌曲整体充满着淡雅宁静的张力,入目一派唯美感觉,听来清淡却不乏味。同时期的作品,《冬天让我刚明白》,更是大笔墨强化了这样一种类似生死感悟的意识,用鲜活的我,去亲吻和碾压那肃静的冬天,给冬季的沉默,做出一个名为新生的有力注脚——“抚天摸地拍一拍”,逍遥遨游的感觉尽情流露,一种百无禁忌的惬意美,自然轰鸣在天地之间。
清澈如水的声音婉转流淌,李娜娓娓述说她的中国式唯美,这样的美感里,带着一丝淡淡的执着和若有若无的牵念,在沉静中悄悄藏下不动声色的波澜。让人醉心,让人醉情。这是李娜的唯美中国。
第二节 李娜,文化士子的中国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李娜影视歌曲 *** 》在1997年3月正式公开发行,1987年走出河南,李娜北漂在外,唱了10年歌。90年代中期,全国唱响的影视剧歌曲,几乎有一半出自李娜名下,她的声音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随着《青藏高原》的走红,她一度成为年度最耀眼的歌手,然而直到此时,李娜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首张个人作品专辑。感谢出资赞助李娜制作唱片的河南企业家,如果没有识珠人的慧眼,也许我们至今都无法看到如此精良的娜歌小汇。正是这张专辑,让我在1997年,得以听闻完美至斯的演唱,《山远水远》。
为《山远水远》动心,只需要一个步骤,打开音乐。随后,就可以把耳朵交给李娜。歌曲简单到没有几句唱词,可李娜,却在简短的语言里演绎出一唱三叹。什么在拨动心弦?是潺潺流走的思念?还是缓缓前来的你?她似以山水比照心与心的距离,相依相去,似近似远。无论远近,都有一缕难舍难分的牵绊。《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而李娜,她以人声代替琴弦,启齿再现高山流水之秀美,巍巍如山,潺潺如水,山水犹在望,故人应可期。李娜唱着那未名的山,那无形的水,她把山水放入口舌之间,而我,却在那口舌之间,发现了家园。
明代诗人高启访友的时候,把一路行迹随兴成诗,后人就有幸通过文字来分享他的心情,“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听着《山远水远》,我找到高启当时的感觉——顺着那条来路,恍惚间我穿过无数山峦,渡过许多溪流,沉醉于春风的温暖,留连着花朵的娇艳,正想去追逐天空的云彩,却在看见你的刹那,我的朋友,让我找到驻足的感觉。高启的朋友是胡隐君,而李娜,你的演唱,就是我的朋友,就是我的山远水远。
《山远水远》的一唱三叹,终于在时代歌曲里再现《阳关三叠》的气息,那不容错辨的人文气质荡气回肠,扣人心门。李娜千折百回的声音,重新拾落我们遗失已久的上古风韵。在出家前夕,李娜歌坛生涯的后期,《琴歌·望月观花》又再次强调了这种来自传统文化的人文美,一种危冠士人的风范,游离在琴弦和歌唱之间,长太息以掩涕兮,不知今夕何夕。声音的张合起落里自觉追溯风雅,一个朦胧的传统士人形象悠然浮现,那士人置身李娜的歌唱里,他低回,他沉吟,他咏叹,他迷醉。琴歌借由苏武这个深入人心的古典形象来倾吐乡情,把满腔思乡情怯和骨肉情深的爱意,在低头那一刹,化作诉不尽的欲说还休。
而《旧梦已远》则把倾诉环境放到现代,歌曲中漾出一环一环的问天感觉,勾勒出一位城市论坛行客,在云烟弥漫的水畔,极目天野,苦苦探索,望穿千年,望穿自我。直到把身体伫立成画幕中的一树云杉。在空旷中感动了自己,追怀往事,心绪万千。李娜在歌曲里,忧伤而淡然,淡然却执着。幽淡的唱腔里,岁月似乎被梳理成一条虚幻的光沙之河,而我则在河流里起伏沉落,我在河流之上,我在迷雾之间。这依然是那万古一脉的士子情怀。任谁都不能,在李娜这样的淡然里克制自己,她唱的越淡,听得人越想唏嘘感叹。
正是这种真若赤子不施脂粉的士人情怀,使李娜成为历史正剧《唐明皇》的配唱。阎肃等泰斗级词匠精心构思,一部若歌若泣的音乐华章以套曲形态展示人前。曲目特征:叙事性强,讽喻性强,反思性强,人物身份定位强,精神风貌极难把握。出入于帝王和宰辅的故事世界,李娜的女声让人惊叹,她永远是画幕中点睛的那一笔,不多不少,恰如其分的迎手点出。 演唱中她显得如此游刃有余。阎肃老师的词作精简深奥,意蕴悠远,气质把握上更是困难之极。演唱门槛之高,无以言述,打伤多颗跃跃欲试的心。《风满楼》开篇就先声夺人,器乐响起之前风雨已来,李娜张口用高亢凛冽的山风带来欺压感,一声哎呀发语垫字,叹息中流露无限忧虑无限沉思,乐音悠悠间,仿佛看到一个忧怀天下身居庙堂的范仲淹,长吁声里说着,今朝风雨将来未?前路崎岖当如何?忧思忧怀中其志益坚。栋梁之才的气度揉进唱腔,慷慨或有之,积虑长有之,平实亦有之,其气铿然如金,其形温润如玉。声音起落,她征服将相,她撼动布衣。 《忆当初》则撷取了昆曲艺术的精华,唱腔曲奥明丽,柔婉悠长,尽现一颗愁肠百结落寞孤寂的帝王之心,曲调极尽清高哀婉,持而不漫,旁衬出残余的皇族气象。李娜以戏剧性笔法走动在故事内外,忽而忆念“花月正春风”的倜傥,忽而感谓“垂泪对宫娥”的悲戚,声声凤鸣转眼啼若杜鹃,忽而她又跳出故事之外,问声风流人物可风流。声音清泠悠远,戏剧性丰厚,极具回味空间。
柔柔一笔的《六宫粉黛》,是任何故事里都不可或缺的欢情爱欲。继而引入讽喻特质最为突出的一篇——《唐明皇》。几曾见帝王天子有真情,却怎么三千宠爱在一身。回顾开元年间的意气风发,四海升平,天下英才尽入彀中;再去看天宝时兵临城下,仓皇逃离,教坊犹奏别离歌。李娜的声音穿透故事始终,撕裂这一场华丽的历史剧。她似疑似喻地唱着三千宠爱,却让人隐隐听出“这回休更怨杨妃”。家国的兴衰,莫非真是情爱招致?一边她惋惜着“他生未卜此生休”,至尊也有伤心时,一边却指斥“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帝子无情岂是天命?几番疑问几番讽,几番沉思几番省。满满的,入耳都是那深沉的人文反思。最后跟着李娜的声音,再度看向马嵬,它依旧碧草青青,黄土浩荡。多少恩荣期许,多少喜怒哀怨,最终都难逃闭幕的结局,帷幕拉上,故事结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时收神打量画幕之外的世界,山河风物总是若有情似无情,任凭风云坎坷硝烟弥漫,历经冬春一劫,放眼望去,青山依旧在,万象争如新。
1997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份,这个年份上,李娜公开发行了第一张个人原唱歌曲选辑,这一年,李娜在天门山接受公开访谈,表示要唱遍56个民族,那豪爽大气的受访态度,幽默从容的言语风格,让人过目难忘,14年之后,访谈录像得见于网络平台。这一年,李娜出版了荣获国家音像制品一等奖的里程碑式民乐大碟《苏武牧羊》,也是这个年度,李娜选择了出家。这些内容,都记载进李娜的个人年表。如果从家国大事角度看,1997年,外租英国99年的香港,租期届满回归祖国。
回归庆典年,优秀音像制品泉涌般呈现,李娜曾参加演唱歌曲《公元1997》,而电视剧《香港的故事》也选择了李娜,让李娜的声音来演绎故土情深的游子心绪。于是那一年,大家通过电视机,听到一个精致的汉韵小调《故土怎能离》。这个歌曲细致玲珑,每个语音都极尽精巧,给人珍宝般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感。开篇就直达抒情中心,声为心声,滴是雨滴又似泪滴,点点坠落听来犹有余音,唱词在李娜口腔里变作象声词,似有真实可见的滴落感。雨打芭蕉,旱天响雷,声声凄迷声声揪心。骨肉相别的苦楚深藏五内,频叩心扉,由她娓娓道来,却带着浓浓的抚慰,将行将怯间,终让人听到神醉心迷。那是难以分说的乡情乡意,雅致到无法形容的凄迷情味,点点滴滴收入耳廓直达心田。南飞的大雁春暖回归,再来之时,故乡是否还如我梦境般恬美?一句句,一声声,都是离乡游子“乡音无改”的执念,都是返乡游子“落叶归根”的欣然。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有着近似《故土怎能离》的雅调气质。在苏词中,《蝶恋花》并非最出色的一档,写作上看,苏轼借用了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和欧阳修的“乱红飞过秋千去”。内容引用过量,过渡衔接仓促,使得画象明暗交替过于频繁,词面略现紊乱之相。然而,这个小词却被李娜唱的别开生面。
李娜高妙的演唱思路在这个小曲里尽情展露,通过摹生般的音色形象追求,李娜调整了唱词中的色调明暗对比,轻淡带过春燕飞鸣绿水萦绕和柳絮飘舞所产生的明丽感,强调花褪的黯淡,吐咬字里对那乍喜还忧的心绪做出逼真的呈现,一句“城市论坛何处无芳草”,把苏轼词中的质问,轻易转化为反问,将外放的视线转手揽回心底,达成自我沟通的效果,无疑对词作的原有意境进行了大幅提升。下片中咬字的加重和尾音的拖长,再次为意境深化做了推动,将那深度的情感,铺展拉长,带出了宽度和广度。听来百感交加,心绪就像眼前这暮春,春去如花谢,人走如石沉,诸般寂寥都遗散在这落花时节,让人一并收拾了去。
几千的中国文化里,士子群体基本固定在峨冠博带长髯短须的男性人群中,而李娜却以蛾眉之身,讴歌出巍巍然君子之风。在李娜的歌声里,总能找到这样一种跨越性别的内在世界美,不得不让人感叹其弥足珍贵。她身怀士人节操,有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精神风貌,这样的精神追求投影在她的歌曲中,让她的歌曲也随时洋溢着真醇的人文情怀。
第三节 李娜,女人的中国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993年,几番辛苦周折,李娜终于在北京海淀剧院,举办了一场个人交响音乐会。诸多文化界重量级人物到场,李娜一再致谢身后那些默默无闻的作曲家和作词家朋友们,他们为李娜写出了大量优秀作品,他们也是李娜最早的知音,甚至堪称李娜的伯乐。李娜在歌坛十年,一直没有经纪人,也没有加入任何演艺经纪公司。她单枪匹马冲战在这个时代。有高超的歌艺在身,她不乏知交好友,但骨子里,她仍然是一个孤独的人。她始终在追求着这个时代似乎还不能理解的东西,直到1997年转身投入佛门。
演唱会之前,李娜推辞了一切商业演出,专心的好好练嗓。为保音乐会现场能有最佳声音状态,吸引更多优秀创造者的支持,她把自己关在房子里,闷头苦练了大半年。大家都说,李娜是一个公认的痴人。演唱会非常成功,笔者采访的时候,问到李娜的感情问题,她回忆了失败的初恋和一段未果的感情,欣然想往未来的生活:“1995年快了,也许来个一见钟情,闪电似的呢!!不过在新婚晚上,我一定要揍我丈夫一顿,问他为什么让我等了这么久?”李娜就是这样一个心无阴霾的大气女子,可她却唱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温柔。那是《女儿心事难诉说》。 《女儿心事难诉说》里,李娜的声音清润可人,温婉细腻。演唱中那欲言又止的情动心理展露无遗,此情可鉴的待嫁女子形象跃然而出。“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万千心事都在眉端结做情愁,思念是快乐的,思念又是愁苦的,我的快乐是因为有你,我的愁苦却是因为怕你没有似我一样的快乐。那是最最美好的如诗如画的少女情怀。在电视剧《乙未豪客传奇》里,李娜担纲剧中主打歌曲的演唱,其中尤以《女儿心事难诉说》最为缠绵,《谁说也不信它》和《就算是河干》同样不乏亮点,作为90年代初期的侠义传奇剧,那儿女情长却没有英雄气短的家仇国恨感,折射在一段段凄迷的爱情故事里,演绎着说不尽的情怨分合。在句句“流水绝无回头悔,生死相依跟着他”的诉说里,似乎看到一个女子对情爱的执着,或者更能看到义士豪侠们血染苍穹的复仇信念,为此一往无前至死不悔。国家事,家家事,都是心里事,都是我的事。
待到《喇叭花》里,小媳妇变成孩子妈,女性的博爱情怀在歌曲里大肆蔓延,就像那野生的喇叭花秧,蔓延到满山满地。指甲大的花托,却能够撑散,开出掌心大的花瓣来。李娜的声音,犹有青嫩的余韵,软而不粘,声腔里流出并不老练的气息,带出青春一样的色泽感,把自己青春正好的年华定义成奉献,就像那喇叭花,小小的根蒂,大大的花朵,花瓣里是盈盈的笑意,是暖暖的慈爱,是隐隐的牵念。在李娜口中,那如花的世界,竟然绽发片片荫恤感,结出果实一样的沉硕。李娜的喇叭花,是满世间最温暖的母亲花。感谢一级作曲家许镜清先生,写出这么美好的妈妈的旋律给我们。
相反,同样由“老来俏”张藜作词的《冰凌花》,听起来却冷冷凉凉,硬实如冰的水滴掉落屋檐,打落那积累一春秋的温暖,让冰凌般的美好成为幻影。诸多小心翼翼的呵护,都葬送在这冬天,雪白的爱意最终化作地面浮水。这个歌曲从温情婉约的天堂,瞬间跌落到灰暗残冷的泥淖。让期待和失望来回鸣响,带出一颗沧桑却纯净的心灵。李娜的声音极度柔婉又极度清冷,每次听到,总让我想起王昌龄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饱经沧桑苦楚,所幸仍未丧失心底那一片如雪如冰般的纯净。
一级词作家王晓岭和李娜的合作,除了《望城市从故乡》,最经典的作品应该是《单身女人》。歌曲的倾诉主体,是大龄未婚女子,一个在爱情面前留有期待却有颗饱经痛楚受伤心灵的都市成 *** 性。李娜在这个歌曲,声音凄楚而真切,不加丝毫掩饰,面对内心最真诚的自我,一次次的质问。她把心底那酣畅的痛,那美丽的真,那一分不忍,那似有怯意的期待感觉,一点点剥露人前。这深切而坦诚的真,它能够打破所有坚硬的心。一世花开一世摇落,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或许所有凄楚和迷茫,都只是我们还在行走中的证明。歌曲中的李娜全情投入,唱着那名为爱情的修行,这个修行,瞬间触及每个女人的心灵。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说,人类最大的智慧,概括成两个词语,就是“等待”和“希望”。《单身女人》所唱,是此时的心情,似乎又在唱人生的智慧。
《马头调·又是想他又恨他》得见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应该是清朝时候民间较为流行的曲词,勾画想念离家丈夫的 *** 形象。李娜对小曲的处理,用一点沙里带甜的声色演唱,焦切中又有一分恼怒,兼顾女性的婉约美和成熟美,那似怨似喜的记挂感自然出现,恰是传统闺怨题材中的 *** 姿态。一声“何处与人闲磕牙”,把思维带到远方,我跟着雨落的节奏想念你,不知你今在何方共谁闲话?那气恼和焦虑情态难于自抑,就手拿起绣鞋卜问良人归期。花样的年华付诸思念,抚镜自视里能不有几分闺怨? 与凄迷的闺怨气质迥然相异,李娜还有个非常活泼谐趣的小曲《姑娘的回忆》,1988年改革开放十年之后录制的作品。歌曲内容,是个冲动热情的女郎,私会恋人有孕,被迫结婚,婚前联想整个婚恋过程。李娜的演唱音色紧俏明丽,听来立见一女子懊恼气怒和逼上梁山的生动感,让人迅速想到南北朝时优秀民歌《折杨柳枝》“门前一棵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唐代杜秋娘也做诗劝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不惜取青春时。可想“私奔”一直是历代热门话题,李娜的演唱,也能说是别有一番风味。
同时期的作品《新婚之夜》则机变灵巧,极为悦耳。配器欢快戏谑,李娜唱腔里带有明显的戏曲风格,糅合黄梅戏的细腻活泼,和豫剧的刚正恢宏,时而温软妩媚,时而含羞似怯,忽然又一板一眼,通过转音时的声音色质变化,塑造出一个聪慧俏皮的新娘形象,字字声声都带有鲜浓的生活气息,听起来那新娘子的神情简直活灵活现,惹得新郎霎那间心肝都揪到十紧万分——“新婚之前就有人摸过你的脸,快说,他是谁?”“他,他,他就是理发的师傅大老王。”
大腔大口的《东北大姑娘》却是另外一个风貌,李娜用自信满满的声音,来刻画那不拘小节,能拉能扛,走路带风的当家女人形象。一扫娇娇女的软弱特征,东北大姑娘,她是风风火火的,她是自有主张的,她是不让须眉的,她也是能够顶起半边天的,而不会依附在男人的世界里躲躲藏藏,偏安于片爪栖身之地。这是小脚放开之后的中国民间女人形象,带有积极而浑厚的朴拙感。李娜明亮高亢的声音,也正着眼于突出东北大姑娘身上这种朴拙美。
欢庆丰收气象的《小扁担三尺三》,在李娜口中也是极度的好听,欢愉却平和的音调,带有生动的喜悦和满足感。李娜的声音灵脆鲜美,脱口而出,一声“姐妹们,姐妹们挑上不换肩”,那积极火热的劳动场面扑面而来。这正是最主流,最博爱,最富有创造力的中国女人,她们热爱生活,创造家园也创造财富。有着中国女性最传统的热情、勤劳、灵巧及怡然安适的美德。
女诗人席慕容广为大家所熟知,她写出大量唯美优秀的诗篇,每一篇诗歌都透露着女性特色的玲珑剔透的敏感。其作品《如歌的行板》在1990年经董兴东谱曲,由李娜唱出。这是一个极其唯美优雅而不无忧伤气质的歌曲。歌曲旋律浓郁悠长,李娜的声音低沉忧伤,在演唱上极力表现一种生命特色的徘徊和疑问,充满人生的忧思忧怀。曲中充斥着神秘伤感却无言的情绪。沧桑又或许还青涩的自我,踟蹰在人生的画册上,看着叶落花开,看着燕飞燕来。神秘的大自然不告诉我,它究竟还隐藏了什么秘密。我看到了很多,却始终不能知道为什么,我接受着也疑问着,就好像,我的青春日记里,也写满了不为人知的心思,那是我,那是忧愁。这个歌曲,是女性对人生和自我所发出的“天问”,流洒着动人的忧思情怀。
李娜的老朋友,著名作曲家雷蕾谱曲的《让我们扬帆远去》,同样是席慕容的优秀诗作。李娜用最清淡最柔和的声音,倾诉心底那凄迷的浪漫,请带我走,带我走。女性天生的浪漫情愫缭绕绵延,经历了生活的千山万水,我知道,这梦幻般的向往未曾消褪。我眼眸里依然是你青春正好的年岁,你臂弯中仍旧是我最想栖身的天堂。轻声的诉说,因我怕惊醒这美丽的期待,告别无尽岁月,告别无边风雨,我们挽手走向天际。远方是永恒的归宿。离别的歌声响起,飘向前方无垠的海天,一帆远去风知晓,大漠驼铃天边行,那是我持续一生的梦。女性的浪漫追求和英雄期待情怀,一层一层洋溢出来。
英雄崇拜情节最浓烈的歌,是电视剧《曹操》的插曲《美女爱英雄》。在英猛的铁将军面前,自己低微如笼中雀,卑弱如怀中兔,冀求英雄的悉心饲养。李娜此时的声音低沉而丰满,丰满的声音全是低抑的渴望,等待英雄的垂怜,浓浓的仰望膜拜感。卑微如尘埃的如花娇娥,仰视着高大的英雄,所有澎湃如火的热情,都积压在英雄那钢铁般的羽翼之下,来回滚腾。心潮似海难以平息,情山如月难于登攀。一声声爱慕都荣耀了英雄们伟岸不凡的光环。
英雄背后,总不会缺少大群如花的美眷,帝室豪庭更难有例外。电视剧《唐明皇》中的《六宫粉黛》,轻淡带过了旧时女人的最大荣耀,成为帝妻。唐明皇套曲里,独有《六宫粉黛》充满柔婉的深情。李娜的演唱,字音转澴雍容大气,充满宫室的华美气质,华美中又有几分哀伤的辉煌感。“帝王家偏有着许多风流债”。人物风流,得失孰论,是艳羡或是可怜,那些环绕在王侯将相身边的女人。
“天”大的一声嘶吼,李娜为武则天唱出那千回百转的人生,给央视刘晓庆版历史剧《武则天》做出片尾结语。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最特立独行的女人,她有天大的胆气,天大的抱负,天大的智慧,和天大的际遇。歌曲里李娜撕心裂肺的唱了两个字,一个是“天”,一个是“人”。武则天和所有女人一样,活在天人之际,只是她走到万人之上,她活的惊天动地。人说她不爱胭脂爱乾坤,她却留下任人评说的无字天碑。李娜口中,武则天曲尽人心,娇极威极。以妩媚妖娆的女子姿态,说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扫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愚论,左右了史笔的书写方向。 打破一般流行歌曲“主歌+副歌”的结构设置,《武则天》采取首尾激烈,中间平柔的旋律设计,近似于交响乐序曲在宏大题材上的三段式结构设置,歌曲通过人声的二次创作,将千古女帝的威势表现的淋漓透彻。冲天的豪情贯穿前后,如水的柔润唱透人生,刚柔相衬,缓烈交加。这个歌曲,李娜唱出了传奇的风采。时柔时烈的唱腔好像双脚,一步一步悉心走在那名为人生、名为史册的宽敞大路上,渐行渐远。唱到“引得后人论古今”时,人字上天,不管不问,一种听之任之的感觉豁然出现,人生至此再无怨尤。此时李娜把视线豁然引向人群,把话题带到人心里,牵到人嘴中,让听者情不自禁,让大众评说是非。对人物的完整刻画之外,进一步发出“我来唱,你来说”的提问,让武则天成为听者心中的话题,成为每个人的思考点。这是她对武则天万千人生经历的理解,也是李娜对武则天话题的重度引申,使这遥远的历史人物,趟过时空之河,清晰如在人眼。
李娜口中的女人,像她的歌曲一样千姿百态,性情不同,脸孔各异。跨越《女诫》对女性的脸谱化定义,个个带有丰满丰润的人性特征,人人都有生灵可爱的自我形象,活跃于中国的万里乾坤。刘项原来不读书,女人又岂能一再成为教条的牺牲品?李娜所讴歌的女人们,以女儿性、慈母性和真我性的多面脸孔,诉说着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倾吐自己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和男性一起,不断给中国文化增加新的内容。
第四节 李娜,百姓的中国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外头 李娜在1993年接受采访的时候,这样阐述自己的追求过程:“其实我要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人就一个思想,奔着就过去了。”“如果我栽了,只不过对自己有个适当的认识。即使明天挨饿,我也要向前进。”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无力看清遥远的明天,但是还拒不放弃心底那点执念。一个问题的答案往往还是另外一个谜题,疑问不断困扰着自己,逼迫自己去接触更多未知事物,直到把眼前的迷雾层层扫开,直到世界显得更为开阔。四年后的访谈里,李娜自我调侃说,唱的太杂了,实在太杂,没法给自己总结。但此时,她似乎确定了自己的追求所在,她这样说——我多年探索,我就想强调一点,我的追求目标是“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我想攀登这个高峰。
李娜把自己放在民族的河流里,放入百姓群体中,她的歌咏,也就总是围绕着那些的可爱的百姓们展开。大家都说“李娜属于人民”,又对她饱含深切的期待“李娜不要辜负人民”。
著名女导演林汝为,从《四世同堂》开始,就负责自己电视剧中所有歌曲的词作,也堪称首首经典。她说在歌词创作中,自己最注重的是音乐里的中国性。在电视剧《苍生》里,继承《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卓荦凛然,她和雷蕾再次强强联手,合作主题曲《苍生》。兼有京韵大鼓与河北梆子的曲风,李娜的演唱中看,歌曲大气豪放,燕赵民风浑实可见。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李娜以深厚的戏曲功底,着力强调苍生百姓那雄浑苍凉的期冀心态,中气十足的放声高歌,满腔慷慨耿介之气。祈望苍天回顾四野,茫茫然求索求生之意尽现曲中。岁月轮回,雁去花飞,苍生别无所求,惟盼五谷丰登。这是一曲悲壮的盛世之歌,不见低糜腐落,但有满腔豪情。着眼百姓,展望生活,民心民意流动其间,雄壮大气,指点江山,在当代诸多戏曲风歌曲里,可说是最顶级的经典作品之一。
同为戏曲风作品,李娜为电视剧《常香玉》演唱的主题曲《你家在哪里》带有鲜明的豫剧风格。李娜12岁开始学习唱戏,20岁获得河南省豫剧新秀赛一等奖,她有深厚的豫剧功底,加上丰富的通俗演唱经验,在这类歌曲上真是游刃有余。歌曲对豫剧名家常香玉大师的一生进行浓缩提炼,老人的经典名言如“戏比天还大”“只要您想听,我唱到一百年”等嵌入歌词,通篇再现这位伟大艺术家质朴却不凡的人生历程,她来自人群,她又走向人群。李娜深情投入,唱的是中原女子的豪迈,豪迈中却有难以言述的一枝一叶的细腻。唱词中引入传统民歌的问答式表现,让演唱不断游动,充满多思的意趣。疑问、寻觅和告白,其中各种奔放与婉约,都是常香玉老人的精神表现,又像是每一个中原女人的命运诉求,歌曲中随时都有着鲜活不死的灵气神。在李娜的戏曲风作品中,《你家在哪里》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这是李娜对豫剧和通俗演唱的高度凝缩提炼再创造,是一曲真正的生命赞歌。 《你家在哪里》有个“为了父老一辈子不生气”的中原女子形象,李娜也是一个中原女人,她也同样把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深深放在心底。感恩乡里,感恩父老,是每个中国人的天性。1995年6月初,成名后的李娜回到河南老家周口,举办了四场回乡演唱会回报乡亲。这种深切难舍的恋乡情结,在李娜的《父老乡亲》里,声声泣血的吐露出来。“为什么泪满了又枯,为什么路通了又堵。那一年风吹得好大,那一年雪下得好苦”。歌曲里记载了父辈的悲悲欢欢,也记载了歌者的感思情念。李娜深情悠远,字字声声上都有巨大的不舍之情,把歌曲唱的深入地底,远及八方,那是每个中国人魂牵梦绕至死难忘的乡情。“想你们想不够,说又说不出”,那乡情那乡恋那乡思,如水纹般层层荡漾,有始无终。
故乡是心口上一道抹不掉的伤,离乡的得失难以道清,王晓岭在1993年为李娜写了一曲《望城市从故乡》,那是现代人的“走西口”。当年的我,站在路口向城里望,而今的我,在生活的车轮上回视故乡,却恍觉心中的牵念原来如此张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大量当代人走离出生之地,背井离乡进入一个个陌生城市。中国文化提倡着好男儿志在四方,像是乳燕离巢,开始独立成长。然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出生是无法自控的宿命,中国人又把还乡称作归宿。不管走多远,不管登多高,自身最终的心灵栖息地,永远还是当初呱呱坠地的那方水土。李娜在交响音乐会上演唱这首思乡曲,故乡仿佛就在她颤动的呼唤里,丝般缠绕,此生难断。清晰如可触摸的弱声表现,丝缕分明却不敢大声,听来那遥远的故乡,它近的就像置于心尖的琴弦,略有触及,心弦便为之一颤。
“几番坎坷几度辉煌,人生万里路。谁为你留泪,谁为你心痛,谁送你上征程”。感亲恩,承亲情,何以为报?欲诉无声。李娜最出色的轻吟曲《咱爸咱妈》,那是世间最最撼人心魄的血脉双亲之情。平柔幽远的声音轻轻讲述,歌声里有个沧桑的故人,平凡如你如我,走过大段人生路,回首前事,无限感慨,把心间感受转述给更多遥远的自己。“说一段往事给你听”,顺次铺陈,犹若再从头一步一步重新经历人生,这次却不再急切,用心去品身边一事一物,“不看那霜寒看枫红”,不再说经历的苦楚,没有霜寒哪来满山枫红?满身的尘土不可怕,所幸还有人给你拂下,是谁忧心忡忡送你出行,是谁满怀挂念为你落泪?一寒一暖一花一木的天地万物里,都藏着真正挂念我的人。“切莫忘记谁将你养大谁将你生”,是谁?那到底是谁?那是生我养我的人。没有任何高调的赞颂,只有轻言娓娓的诉说。我的父母,就好像春雨飘落,就好像日头东升,就好像星斗闪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融入这天地自然,未曾疲倦的爱我如初。
都说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那是什么样的可怜?雷蕾易茗夫妇联袂创作,再次交由老搭档李娜演绎的《就是不甘心》,一声声所唱,正是那没差别的天下父母心。那是一口气哽在舌根的可怜,任谁听来都只会泪满眼眶。谁将我悉心抚养?谁对我满怀期望?谁说我能比人强?谁为我遮护风霜?谁盼我衣锦还乡?那是我们可怜的,有颗不甘之心的爹娘。出门闯荡,多少坎坷欢喜忧愁。就是不甘心,活成这个样。低着头的日子,让人发慌。所以,要出去闯荡,期望衣锦还乡。这是老百姓的真实想法,没有恢弘伟大的生活任务,只是要活的堂堂正正,挺起腰杆。寻常无奇的父母之心,催人泣下的爹娘亲情,柔和温暖的旋律表达,辛酸刚强的情感流露。这是一首催泪的好歌。
《咱哥》里面,李娜又表现为一个纯真时代的家中小妹,对哥哥怀有神话英雄般的崇拜,声音绵长纯净,似是灵闪闪的眸光,夸耀着哥哥的雄伟厉害。那绵绵不休似无止境的手足之情,一波一波荡漾而出,摇晃在起起伏伏的歌咏里。皇帝老儿骑大马,招摇过市好不威风,也不如我哥哥摸黑起早一番拼打,最终也要让咱哥打趴下。哥哥的雄壮勇猛,手足亲眷的骄傲信赖,充满了整个歌曲。亲亲腻腻的本土英豪气概,融融泄泄的手足同胞情感,让《咱哥》成为一个优质小唱。
李娜最为深情款款的歌曲,首推《今天是你的生日》。她把中华儿女对祖国妈妈的依恋,用深切的倾诉进行抒发。和金氏民歌手们明亮华美的颂歌式高音表现不同,李娜把歌曲唱出低沉而深刻的形式,祖国妈妈不但像是为我遮风挡雨的高屋豪帐,也像是我深藏心底的心灵之花,由我日日浇洒养护,没有多少华丽的供养,可是我默默坚持着自己的付出,最终它也能够开出璀璨的心花。相对于光华美艳的高音,这个演唱方式,更像是一个平凡百姓的心声。
电视剧《潘玉良》的主题歌《人间地久天长》,在李娜早期的作品里尤其显眼。1989年李娜刚到京城未久,两手空空,一腔热情,只相信靠着自己一身本领,终能打拼成功。前途一片渺茫,落魄时候李娜甚至蜗居在地下室,为一日三餐奔走在首都的大小歌厅。这个歌曲,带着李娜早期歌曲“内婉幽深”的特征,把中国人骨子里那种默不做声的倔强,唱的丝丝入扣。我不怕,我什么都不怕,我相信自己总能有用场,总有机会发挥本领。无限的隐忍,无限的坚持,无限的奔放。隐忍中有着巨大的爆发力,把一切歧视和不信任,都藏入内心化作永志难忘的动力,我什么都不说,我只坚持自己的信念,我只是默默的做事。于是,在李娜的歌声里,我们能听到“毕竟是万丈画卷自由奔放,画出了人间希望”,把那种“是愁是忧默默深藏”唱的传神,把那坚强和隐忍,唱得深入人心。这就是最为大众化的中国人,不说什么,我什么也不说,我只是默默的做事,我相信自己,我用作品成绩说话。 老词人张藜,前半生默默无闻,年过半百之后,佳作竟然如同雨后春笋纷纷冒芽。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历,老人饱经世事沧桑,深谙世无十甜,这种感触融入他所有的作品里,字面上就显出了沉甸甸的豁达。那不是少年故作愁的牵强,而是一种灵魂深处的明朗。他的大量作品都交由李娜演唱,除却李娜,难以想象,谁的声音,还能承担如此多的“故事”,那不是酸楚,却有酸楚在内,那不是嬉笑,却笑的像春天一样。老人的作品,都在说情述理,更是一种深切的人生感悟,有一种独特的厚重。《单等鸳鸯报团圆》就是这样的例子。听歌看曲,让我想起古代的歌谣“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外头”。生活它有苦有甜,甜是苦上结出来的花,岁月都是在我们的美好期待中不断拉长。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境地,不放弃美丽人生的梦想。李娜唱“报喜的眼里常含泪,打滚的月亮才成圆”,她唱出来,是泪眼盈盈的笑在人生路上。生活是周折之后的圆满,生活是一程长长如戏剧般的磨练,什么时候都别忘记内心那点软软的温暖。这个歌曲饱含哲理,听起来却是暖融融的体贴,就像亲人殷切的叮咛。
《好人一生平安》在李娜的成名之路上举足轻重,虽然在此之前已经不乏佳作,但这个作品是李娜唱响全国的第一支歌曲。随着国内首部室内生活电视剧 《渴望》的热播,它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走红,让李娜的名字由此开始,逐渐进入大众视线。这支歌曲,也被誉为国内电视剧歌曲的一座里程碑,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哪个电视剧配乐,如此热切的备受全国观众推崇。词曲作者是李娜合作频繁的 雷蕾夫妇,歌曲旋律悠扬,内涵深邃。李娜对歌曲的灵魂灌注,在于她让平和的旋律散发出陈酒般的馨香。“谁能与我同醉,相知年年岁岁”,听到这里,那一“醉”字在李娜口中仿佛真有酒醉般的迷离。平实、真挚、深刻、悠远。歌曲里,有李娜对中国式百姓人生的品咂,她让旋律低徊而亲切,亲切而熨帖。所有深刻的感情,所有难忘的回忆,所有真诚的祝福,都融入一字一句都化为讴歌。雷蕾回忆说,当时想,无论如何,一定要在这部电视剧里,为李娜写一只歌。李娜深深理解雷蕾的那片真诚,她把这默然无语的知音共鸣、士为知己的精神感动,融入歌曲演唱里,不用多余的语言,却真实加深了有限字句里的情感深度。这是一曲感恩生活,感恩友爱,感恩明天的歌曲。携手同醉的人,蓝天白云之下,愿我们此生共享平安。
李娜立志于中国歌曲的演唱,她着力去唱中国的百姓,百姓人群在李娜的口中,都是那样的鲜活真诚,有血有肉,有悲有喜,毫不扭捏,珍重着眼前的一粥一饭,半丝半缕。这些质朴的人群,埋头做事,素不多声,所有人都说,这就是真正的中国的脊梁。
第五节 李娜,时尚的中国
——塞北梅花 羌笛吹,淮南 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李娜曾经这样说自己“我这个人比较笨,就会一样,除了唱歌其他都不灵。”,因为意识到除了唱歌其他都不灵,她就比别人更为积极的追寻新的演唱形式。她对音乐发展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咱们缺的是气节,应该是面对自己,为自己争一口气,不要永远被别人的影子束缚住。一天一听小孩在那儿唱就是美国味,就是港台味哈,没自己的个性。咱们这么大个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什么个性没有?把它重新消化掉。尽可能用自己的能力和鉴赏力和思想,把它重新做一做,理解一下,消化一下,再拿出来。”
她强调,歌唱不应该照搬照仿,而要有“自己的个性”。李娜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自己的录音师。前期演唱都很好,后期缩混就差得多,受到经济条件制约。她希望自己的歌曲不受时尚影响,不要那么轻易被取代。因为缺少系统的作品专辑,歌曲大都散落难寻,又因为缺少高品质的后期制作,大量歌曲音质都不甚好,这同样是李娜歌迷们心头最大的痛。李娜希望自己的歌曲不要成为时尚的淘汰品,她努力追寻着属于时代的声音,记录这个时代的声响。这使她有了大量“娜样时尚”的作品。
与李娜合作最为紧密的创作家,著名音乐人张千一,他和李娜联手创造了新中国音乐史上的很多“不可思议”。说到《嫂子颂》,在李娜诸多优秀演唱中,它的象征意义和价值代表性,是坚如磐石不可动摇的,歌曲在1991年6月录制,随后的几年里,李娜唱了更多优美的歌曲,可《嫂子颂》仍然堪称李娜的曲风概览,是李娜所有歌唱的时尚总纲。
《嫂子颂》开启了通俗歌曲清唱开篇的先河,引入了新的通俗演唱风尚。作词人李文歧身为电视剧《赵尚志》的导演,他把一种画面蒙太奇,一种异想天开的错落嫁接思路,表现在词作上。希望通过那种奇幻的联想力,抒发自己对黑土地上那慈母长兄般的英雄人物的爱戴钦慕,这个英雄人物却和自己有着一些距离。于是,他把那个英雄假定为没有血缘关系却必然与自己亲成一家的“嫂子”——大家庭里,只有她,和我没有任何血缘,但我却深深明白,自己离不开她的照顾和看护,她是家庭的支架,不断的为我赖以为生的家园付出心血。嫂子,脱口而出的,是敬爱孺慕,是感恩信赖,是亲如一家。
和李文岐天马行空的构思方式相似,张千一在曲作上,对“嫂子”用了上线大二度的跳跃来表现那呼唤的急切。李娜的演唱,拦截了词曲组成方式上那蒙太奇式的出脱性,不断通过变嗓变声来调整演唱上的情感角度,逼近“万象归一”的化境。这个歌曲,有丰富多变的唱腔,细腻奔放的情感,开阔辽远的情怀,广袤无垠的气象。歌曲在北京清华园录音棚录制,录音师马冬丽及现场工作人员全被李娜的演唱所震惊。工作人员对李文岐说,这首歌不但在形式感上极有突破,而且极为耐听,不作主题歌太可惜了。对艺术非常敏感的李文岐当即放弃已经做好的片尾,不惜花钱重新制作,把原定为片中插曲的《嫂子颂》“提升”到片尾主题歌的位置。这个歌曲,从一出生就注定不平凡。而后拍摄的歌曲MV,拿到了1995年度罗马尼亚MTV国际大奖。直到现在,20多年过去,《嫂子颂》仍然是李娜传诵最广,口碑最好的歌曲之一。
慢板抒情曲《雪意》,是李娜为电影《金戈铁马》和电视剧《明月出天山》演唱的主题歌曲。这么优雅浪漫的歌曲,不曾想象,却是激烈战争剧的配唱,记录人民 *** 在20世纪中期解放中国大西北的战役。然而仔细品嚼,歌曲确实有着“江山如画”和“江山如此多娇”的意味。作词人贺东久是军艺的知名人才,他总结自己的写作风格为“握刀剑而狂歌,捧玫瑰而低吟”,可见他一生都在追逐其深情而张狂的诗意表现力。确实,江山如娇花美娥,让人为之倾倒,从少年到白头,此情难解,矢志不渝。“憔悴了芳心不后悔”,清纯执着却热情澎湃的白衣少年,为了折取梦中那朵娇艳红玫,踏破清晨最莹亮的露珠。李娜清泠如霜雪般的声音,饱含无尽深情,诗画般的抒情意境里,轻易看到歌中那个追梦的少年,听入耳间,不再疑问什么才是一片冰心,让人不觉醉情其中。
在李娜的作品里,《我还是现在的我》是比较少见的男女合唱形式。李娜的声音爆发力强过一般男性,男女合唱时候,她很容易全面掩盖男声的风采,因此男歌手和李娜合唱是非常有压力的,李娜绝大部分合唱歌曲,都是和爆发力强悍的男歌手韩磊合作。但是在歌曲《我还是现在的我》里,李娜罕见的展示了她柔软沙沉而富有女性别样性感特色的“豆沙嗓”。合唱男声则是这个歌曲的创作者龚朝,龚朝的男声更为低沉,有着男性的舒展大气,男女两声合唱,沙沙软软的声音好像岁月流沙,拂过青春的岁月,留给自己半生记忆似乎还有半怀失落。这个不太伤情的伤情歌,似乎通过声音来感慨岁月给人的无情磨损和有情忆念。我还是现在的我,青春教我永记承诺。彼此相视,凝眸处,共同追忆那似水年华里曾经清爽如春风般的你我。
李娜与韩磊合唱的《向往》,在90年代也曾经风靡一时。这个歌曲没有伤情歌的娇软苦痛,反而有股不乏励志意味的鼓舞感,我们走在追求的大道上体验生命,不管有多少失去和收获,那都同样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化作那真诚的向往,期盼着幸福的明天”,用奔放热情的态度去拥抱生活,尽管我们也遭遇了各种不如意的风风雨雨。这个歌曲,李娜的声音稳定坚实,听来好像是伫立在风雨中的橡树,和男歌手韩磊的声音相映成荫。犹如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一诗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由肖白作曲,靳树增作词的《再梦一回》,秉持肖白一贯的曲作风格,独特的节奏感快速抓住人心。李娜在1995年之后的流行歌曲演唱,更多一些放松气息,放轻松的演唱方式里,节奏强调也充分表现出激动的情绪,这支小歌,在情感铺陈和情绪爆发上,都有着非常细微特别的处理,让人听来舒畅而提神。而同一年的作品,由梁青为电视剧《多梦女孩》创作的主题曲《或许》,唱来则是另有一番风味,主歌部分仿佛轻切的自言自语,副歌部分的高声放歌却蛮有自我劝慰的气质,让抒情过程表现为内在自我的回味与检讨,高低音的转换水到渠成,顺利完成抒情过程的升华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