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孔子被砍死的学生(孔子揍学生),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孔子被砍死的学生(孔子揍学生)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孔子被砍死的学生(孔子揍学生)  第1张

少正卯是和孔子同时代的名人,孔子的学生曾被少正卯蛊惑,数度离开学堂, 使孔子的学堂由座无虚席变成空无一人。孔子上任大司寇的时候,就下令在宫门外杀了少正卯。

子贡向孔子进言道:“少正卯是鲁国的名人,老师您杀了他,会不会不恰当啊?”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比盗窃还要可恶: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阴险,第二种是行为乖僻而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而能动人心,第四种是记取非义多而广博,第五种是顺应别人的过失并加以润饰。一般人只要有其中一种罪恶,就会被君子诛杀。而少正卯是五种罪 恶都有,是小人中的小人,不能不杀。”

孔子所说的五种罪恶,通俗点讲,一是通晓世事而用心险恶;二是行为邪恶而不知悔改;三是强词夺理而且善于狡辩;四是刻意关注社会阴暗面;五是顺着违背道德的想法四处散播言论。

小人如果只是简单的小人,没有过人的才能,就不能祸乱社会,而有才能的小人如果能接受君子的指引,未尝对国家没有好处,而君子也不应一概摒弃他们。可是少正卯煽动迷惑孔子的弟子,孔子预见祸害的端倪,于是狠心下手,不只是为了阻止当时以口才便捷扰乱政局的状况,也为后世以学术原因杀人树立了榜样。

由此可见,一般人认为文文弱弱的儒家倡导者,也有阳刚血性的一面。对遵纪守法的谦谦君子,可以予以仁义礼智信,但对于作奸犯科,危害社会的人,则予以当头棒喝,甚至杀一儆百。

《左传》中记载,贤明的宰相子产对即将接任他职位的太叔说:“只有具有大德的人,才可以用宽容的方法来治理人民,次一等的就只能用严厉的律法来治理了。猛烈的大火,人看了就感到害怕,因此很少有人被烧死;平静的河水,人们喜欢接近嬉戏,却往往因此被淹死。所以用宽容的方法治理国家是很困难的,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后来太叔治理国家,不忍太过严厉而放宽,于是郑国盗匪猖獗,太叔非常后悔。

孔子说:“政令过于宽容,百姓就会轻慢无礼,这时就要用严厉的律法来约束他们;过于严厉,百姓又可能凋残不堪,这时则要用宽松的政令来缓和他们的处境。用宽容来约束残弊,用严厉来整顿轻慢,这样才能做到人事通达,政风和谐。”

道理显而易见,然而真正深谙其义,又运用得恰如其分的又有多少人呢?商鞅对弃灰于道的人也处以黥刑,这样就太过严苛了;梁武帝每见有人要被执行死刑就流泪,并释放他们,这样又太过宽容。《论语》中有“对小的过错予以宽容”的说法,而《春秋》曾讥斥“那些放纵有大过错的人”,可见只有把严厉与宽容调和得当,才能实现政事的和谐。

出色的人才总能效仿先贤,古为今用,甚至把先贤的智慧发扬光大,例如中国外交部新闻司首位女司长华春莹,清秀的容貌挟带着柔美,却被誉为中国外交史上最美、最硬、最霸气的女外交官,作为外交官,华春莹刚柔并济,沉着冷静,犀利幽默。在发言台上,她以不卑不亢之势展露出中国凌然不可侵犯的外交姿态,以沉稳大气的言行举止彰显了大国风范。

不当官不从政的平民百姓又何尝不需要刚柔并济的处事策略?为人处世时,太柔或太刚都不是最好的方法,以柔克刚、刚柔并济才是最高明的境界。凡成就大事者,必定善于把握刚柔之间的尺度,该柔时不刚,该刚时绝不柔,这样才能不卑不亢,自立自强,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更多孔子被砍死的学生(孔子揍学生)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