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他出身豪门,如今的豪门与之相比,只能算是旁门。祖上世代为官,父亲在民国 *** 从事外交工作。母亲早年欧洲游学,是我国著名画家。
王世襄与父母合照
他三岁识字,六岁上私塾,却把所有的课外时间都用在了趴在地上斗蛐蛐,养葫芦,做鸽哨,放鸽子,架鹰逐兔,养狗捉獾…三教九流的玩意他都玩过,而且对于这些俗物,他表现的更感兴趣一些。
他便是被马未都称为最佩服的人——王世襄。
王世襄先生
出身名门
王世襄1914年出生于北京,成长于书香世家,父母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家境的殷实和教养为他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基础。
王世襄10岁起开始养鸽子,举着扁担赶鸽群。他还养蝈蝈斗蟋蟀,整天架鹰提鸟,跟着前清的摔跤手学摔跤。整个一副满清纨绔子弟的样子。
国学大师启功称赞他是“玩物壮志”
王世襄为了熬鹰,可以六七夜不睡觉,架着鹰满大街溜达。
为了抓到强壮的蟋蟀,他大半夜跑到乱坟岗。
他玩的好,更是把看起来无用的兴趣变成了学术。
王世襄写成了《蟋蟀谱集成》《北京鸽哨》《髹饰录解说》《中国画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书目》,部部经典。
他还精通摔跤。
父亲把他送到美国的侨民学校后,他和一个美国练拳击的同学比试,仅三个回合,王世襄就摔断了这位同学的手臂。
英语老师让他写作文,他也不看题目,每天变着花样写自己的鸽子。
就这样,他凭着自己的天赋考上了燕京大学。
在大学国文系,王世襄经常上课的时候架着鹰,怀里塞着蝈蝈,成为绝对的焦点人物。
尽管教授被他气的跳脚,他依旧我行我素。原本学校已选派他前往哈佛大学留学,但由于他过于地与众不同,校长亲自拦下了这一选派,唯恐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出去之后会有辱国风
直至他的母亲去世。
母亲去世后,王世襄觉得自己愧对父母的关爱,便开始认真念书,并且写出了40万字的论文,拿到了学位。
受梁思成提携接触文物家具
由于当时抗日战争爆发,王世襄来到了西南,同时由于喜欢中国古建筑,结识了梁思成等好友。受梁思成的影响,他开始喜欢上了古代家具。
1946年抗战结束后,梁思成推荐他到故宫任职。在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的支持下,从事抗战中遗失文物的找回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在德国文物贩子杨史宁手里追回了240件青铜器,还从日本运回来了上百箱珍贵图书,其中包含《永乐大典》明版本。
以后,他便一直在故宫工作,将自己的专业所学用于文物保护事业。
直至1952年,由于在追缴文物时被诬陷,他不仅被故宫辞退,更是被关了一年。
出来后,尽管故宫再次聘请他,他还是拒绝了。
专心研究起了明代家具,并且在1985年9月,王世襄编纂的《明式家具珍赏》经香港三联书店、文物出版社联合出版,在国内掀起了明代家具的收藏热潮,可以说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家具收藏市场。
并且在同年把自己珍藏的79件明代家具悉数捐给上海博物馆,只给自己留了一只筐,那是他与夫人多年来买菜用的提筐。
这79件家具价值多少呢?世界12件精品明代家具,他王世襄就占有5件,哪怕卖出一件都是天价之数。
老先生不仅精于文物,也是一位真正的“吃主”。
烹调圣手
大美食家汪曾祺老先生曾怀念王世襄做的“焖葱”,在黄永玉家的饭桌上,王世襄先生用一道焖葱,让在座的各位大家流连忘返。
马未都先生在回忆王世襄时,也多次提到其是真正的贵族,不管是涮羊肉还是黄花鱼,在王的身上,总能听到学到最正宗的吃法。
一生爱鸽子
晚年时期,王世襄到河南郑州参加文史会议,一眼认出了一位年轻人手中稀有的鸽子品种,引得年轻人非要将鸽子送给他。
在接受杨澜采访时,他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对2008年奥运会提出建议。
原来老先生希望奥运会不要放信鸽,而是放飞北京传统的观赏鸽。因为很多鸽子已经退化,不能飞翔,而从购买、育雏到放飞,需要3年的周期。但说到底,奥运会上放飞鸽子并不是他的目的,他是希望能借这一契机,挽救中国的观赏鸽及鸽文化。
2009年王世襄先生去世,有人说,21世纪中国还会有一个钱钟书,却再难有一个王世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