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作为一所千年学府,湖南大学整个校园建筑群的风格,体现了从一座古代书院向现代大学发展的全过程。学校早期建筑群风格迥异、精彩纷呈,20、30年代的西洋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建筑,40年代的早期现代主义建筑,50年代的民族形式建筑……漫步湖大,中国近代建筑史经典风格建筑尽收眼底。
2013年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名列其中,被列为“国保”的湖大早期建筑又增加9栋,再加上1988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形成了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国保”建筑群。本期推送,就让我们走进湖大的“国保”建筑,一起感受她们的厚重历史、建筑风格和传奇故事。
“一院”:岳麓书院
始创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同址办学时间最长的高等学府,历经千年变迁,弦歌不绝。
道林三百众,岳麓一千徒。漫漫历史长河中,每一次重大变革、每一次重大进步,几乎都闪耀着千年学府人的身影,这里有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有“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中国第一位海军筹建者左宗棠,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第一位登上南极的张逢铿……青年 *** 也曾多次寓居岳麓书院,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17年,怀揣实业报国梦想的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直至今日,千千万万湖大人秉承着“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校训,从这里走向世界,“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成为学校人才辈出的生动写照。
如今的岳麓书院,既保留古代书院“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的优良传统,又对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全面推行了“四维本科生导师制”。书院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历史学专业,正奏响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时代强音。2009年,岳麓书院又开始探索当代大学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之路上再书新篇……
“二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石柱木窗、红砖灰瓦,琉璃筒瓦、飞檐翘角……这座占地1097平方米的两层建筑有个响亮的名字——“湖南大学第二院”。它出自中国著名建筑师刘敦桢先生之手,兼具实用、历史、学术多重价值。“二院”于1926年竣工,时为法、商两科的教室;1988年,二院扩建为物理实验室。
2021年初,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正式搬迁至湖南大学第二院。至此,湖南大学早期建筑之一、已有近百年历史的“二院”与文脉绵长、人才辈出的湖南大学文学院合璧连珠,相得益彰。
学科承继始于时务学堂的湖南大学文学院,曾培养出郭晋稀、郭锡良、王显等优秀学生,在国内外高校中享有盛誉,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文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湖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与岳麓书院合办“湖南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
文能安国,学以成人,是湖大文学院口耳相传的话,也是文学院学子心中不灭的光。正因如此,他们把青春投掷于文学经典,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国际视野,他们将志向播种在教育一线……未来,他们将在“二院”继续出发,以更昂扬的姿态大步前行。
科学馆:校一办公楼
湖南大学科学馆由蔡泽奉设计,于1935年6月竣工,占地86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6550平方米,有大小房间41间,红砖清水外墙,现为湖南大学主办公楼。
科学馆同时凝聚两位建筑大师的心血——它原为两层,是一个体量比较舒展的偏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后由柳士英教授设计,于1944年加建一层,由平屋顶改建为青筒瓦坡屋顶。
建于1933年的科学馆陪伴着湖南大学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战争岁月。更具有纪念意义的是,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后,驻长沙地区日军在科学馆二零五教室投降。
工程馆:教学北楼
湖南大学工程馆(现教学北楼)由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柳士英设计,于1947年开工建设,1951年主体建设完毕。工程馆是柳士英先生在湖大设计的唯一的教学楼建筑,从建成至今一直承担着教室的功能,也是早期九栋国保建筑中少有的保持功能不变的教学建筑。
现在的教学北楼,是学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校电视台所在地,怀揣着新闻理想的学子在这里用媒介探索未来。新闻与传播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学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3个本科专业(专业类)。新闻传播学类中,新闻学、广告学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大礼堂
1953年,湖南大学大礼堂问世,同样由柳士英教授设计,李达同志主持审定修建。建筑总面积2141平方米,占地面积1094平方米。
人们常说的“南柳北梁”两位中国建筑界的泰斗,一位是梁思成,另一位便是柳士英。湖南大学的近代建筑,几乎全部出自柳士英先生之手。它们不仅是湖大校园建筑的经典,更是半个世纪以来,湖南地方建筑的最高成就,大礼堂便是其中之一。
柳士英先生在湖南大学工作、生活了40多年。既是湖南现代建筑教育的开启者,也是湖南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创始人,长期主持湖南大学校区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湖大建筑学专业以培养建筑学领域设计、教育、研究、管理高端人才为主要目标,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向上承接千年书院的古朴典雅,向下启迪建筑家们的创新变化,古朴而端庄的大礼堂,始终见证着学校的发展,也将目送着一批批学子在这里展示青春,从这里飞向更远的舞台。
老图书馆
湖南大学老图书馆也是由柳士英教授设计,于1954年建成,中国传统大屋顶式样。建筑造型中加入西方早期现代主义手法,特别是正立面上贯通多层的竖向长窗,是典型的维也纳分离派的造型特征。檐下、墙壁等细部装饰又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优秀建筑。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老图书馆在时代洪流中度过了日日夜夜,始终是湖大学子求学生涯中唯美的一隅。或许每一位湖大学子的镜头里,都曾有过属于老图书馆的风景,经过岁月的洗礼,老图书馆也依旧与大礼堂、岳麓书院一同,见证着这所千年学府的蓬勃发展。
胜利斋
胜利斋亦是由柳士英教授设计,建于1948年。胜利斋靠近岳麓山和岳麓书院,呈砖红色,整体小巧含蓄,拥有灵动多变的立面。绕着它走一圈,每过一个转角,都会有柳暗花明的惊喜。正立面上,柳氏圆圈的标识充满动感;向东去,由四个双坡屋顶单体组成的东立面则高低起伏,富有流动之美。
胜利斋的“胜利”二字代表抗战胜利,其建筑手法手法与观念都表现出现代主义风格。这里最早作为单身教师宿舍使用,也是岳麓书院学生交流学术的场所。作为宿舍的胜利斋无论是内部平面功能的组织,还是空间情趣的处理,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它按照传统院落布局,依据地形整合出四个不等大的庭院。庭院中的十字形廊向四周延伸,丰富了空间内部的纵深感。第一学生宿舍:校办公楼
第一学生宿舍建于1946年,原为第六学生宿舍,后改为第一学生宿舍,还是由柳士英教授设计。“一舍”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三层砖木结构,红砖清水墙,日字形平面,内有两个庭院,四周回廊环绕;外墙面上有特色鲜明的圆形窗,全部保留原来的木门窗。“一舍”的建筑使用与维护状况良好,并能得到定期的检修与维护。
现在的“一舍”,依然厚重大气、底蕴深沉,坐落在麓山南路的郁郁葱葱之间,如珍宝匿于茂林之丛。它的一砖一石曾陪伴莘莘学子走过匆匆四年,一草一木曾沁染无数青春岁月,时光飞逝,但“一舍”留存下来的厚重历史、建筑风格和传奇故事仍值得年轻学子们一次次品味与感悟。
第七学生宿舍
第七学生宿舍位于湖大校园的东部,建于1947年,同样由柳士英教授设计。“七舍”最大的特征是南立面那极富表现主义色彩的牌楼。在整体布局时,“七舍”运用了绝对中心对称的古典主义建筑构图手法,这在柳士英所设计的宿舍中是唯一的。此外,“七舍”在平面的两端还各开一个出入口,这也是柳士英宿舍的设计共性,目的是为了方便学生集体大面积的出入。
从上个世纪满足学生需求的宿舍,到2008年实现功能置换,“七舍”逐渐成为办公教学的综合场所,容纳了保卫部、教科院、湖大社区等诸多单位。作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它也在一代代湖大学子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记住它,是因为这里曾是学生宿舍;有人记住它,是因为曾在门前的篮球场上赢了比赛;有人记住它,是在这里感受到了湖大保卫的安全感……
第 *** 生宿舍:校公共管理学院
湖大校舍曾几经战火焚烧,损失惨重。1946年,柳士英教授带领学生自力更生、自主设计,建造了湖南大学第九寄宿舍。“九舍”简单低调,亦功能齐备,庭院采光好。不仅适合种植花草,还常常成为学子们的“洗晒”场所。宿舍的窗户大多朝向内院,可避免外界视线的干扰。
2021年,学校公共管理学院正式搬迁至第九寄宿舍,在这里续写经世致用的故事。公共管理学院拥有“ *** 管理与创新”“城乡发展与环境治理”“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公共健康与社会保障”四大学科发展方向,实行本硕博全面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行政管理、城市管理2个本科专业。其中,行政管理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巍巍麓山下,青瓦白墙前。底蕴深厚的湖大建筑各藏故事,一砖一瓦都值得我们走近和了解。万丈高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每一位湖大学子,都能在学校的引航下,秉承“博学、睿思、勤勉、致知”的校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用双手筑起梦想的高楼,在学业和未来人生之路上步步登顶。
欢迎关注"湖南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湖南大学的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中国 *** 网、湖南大学官网、湖南大学官微、湖南大学校友总会、湖南大学本科招生网、湖砼理HNUCE、中国大学生网、岳麓书院、湖大有个建筑院、湖南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人文岳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