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明清十大奇案3——锦衣卫烈女奇冤
明嘉靖四年,在当时专门负责缉查一切盗贼奸宄事宜的锦衣卫监狱中,发生了一桩奇案。这个案子是由一个名叫李玉英的青年女子向嘉靖皇帝上疏鸣冤引起的。案情宛如一层迷雾,似明似暗,影影绰绰,三起三落,几经反复。最后遇到了一位正直敢为的审案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使真相大白。由于这场官司从锦衣卫一直打到了嘉靖皇帝跟前,所以曾轰动一时,成为明代中叶的一大奇案。
一位绝色女子被锦衣卫北镇抚司拟了剐罪重刑,秋后就要凌迟处死了。消息传开,镇抚司监狱里立刻人人嗟叹,几位年老的狱卒竟然流下了眼泪。
在监狱角落里的看守房内,几名狱卒正喝着酒,谈论着美人犯罪的情况。一位喝得半醉的年轻狱卒,瞪着一双发红的眼睛问:她犯的什么罪?怎么落得个千刀万剐的下场?坐在他旁边的一个老狱卒有点惋惜地说,私 *** 夫,大逆不孝只是可惜了这个岁数,这个花一样的容貌。年轻的狱卒似乎被私 *** 夫的罪名 *** 得醉上加醉,脸红脖子粗地问:和人 *** ?奸夫是谁?这个女犯人我可见过几面,那张脸蛋子,实在招人喜爱,我看唐明皇的杨贵妃也比不上她呢,可惜!可惜!另一名脸色阴沉的中年狱卒不以为然地摇了摇了头说:什么奸淫之罪?我就不信。这样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孩子会干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来?锦衣卫的监狱里,冤死鬼还少吗?谁能保险她秋后不是个冤死鬼?这一番话似乎扫了大家的兴,于是,谁也不说话了。但是今天锦衣卫北镇抚司狱中的看守,似乎都像有什么心事。那些年轻的,一会儿走到监狱的通道上,往外看两眼,一会儿又悄悄地溜到女牢前轻轻地与看守牢门的女监守耳语几句。其实,他们的目的很简单,不过是希望多看两眼那位北狱中闻名的绝代佳人罢了。
已经过了中午,那位被议论了半天的女犯人李玉英才在七八名女牢子的押送下,拖着沉重的脚镣回到了监狱。监狱过道两侧,不但站满了等着观看美女的男狱卒,就连囚房里的犯人也把脸贴在粗大的铁栏杆上,向外观看。这个李玉英,年龄在十七八岁之间,虽然备受酷刑,衣衫褴褛,面容枯槁,步履艰难,但那婀娜的身姿,尖尖的下巴颏,樱桃般的小嘴,以及那双虽然凝满了愁闷,却仍然流光溢彩的眼睛,却没有一处不显示出一位青春女子那种出色的美。她低着头,两眼里含满了泪水,洁白的牙齿紧紧地咬着下嘴唇,似乎是下意识地被狱婆牵着向死囚牢走去。她的脑子里,还萦回着刚刚发生在大堂上的一幕幕情景。
凶神恶煞般的主审官,瞪着一双贪婪的眼睛望着自己,恶 *** 地审问着与奸夫 *** 的经过,自己羞涩地低着头,一言不发,恶狼般的锦衣卫校尉,使劲地掰开自己的五指,把拶子夹在五指上。一刹间一股彻骨裂心的疼痛,使自己发出一阵凄惨的叫声;幽闭的刑具啪的一声掷在了自己的眼前,这是断子绝孙的酷刑啊!以前只是听父亲讲过,不想轮到自己头上了,眼前一阵发黑,就人事不知了。
招供状上写着不合不顾羞耻,与人 *** ,欺侮母亲,私拟情书,败坏家俗,下面按着自己的血手印。
审案老爷冷冷地宣布判决:李玉英私觅奸夫,长期 *** ,欲置继母于死地,大逆不道,拟处剐罪,秋后行刑。
李玉英不敢再想了,总而言之是完了。千刀万剐而死,这会是什么滋味呢?也许比在堂上受的酷刑还要舒服一点吧?快死吧,免得天天过堂,受这难挨的苦刑了。哗啦啦一阵铁链子响,女死囚牢的大门打开了,那黑森森的牢房,仿佛就是酆都城的鬼门关。李玉英被拖过来,搡了进去,随着又是哗啦啦的铁链子响,牢门被紧紧地锁上了,眼前一片漆黑,地上那发了霉的草垫子,把一股股酸臭的霉气送到了鼻子中,被拶子夹破了皮的手指,已经肿得分不开了。她试着揉了几下,又是一阵疼痛,使她一头栽倒在草垫上。
李玉英在昏迷中,做了一个噩梦,她梦见了一年前,自己被送进锦衣卫监狱的往事。
那是一个盛夏的、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绣了大半夜丝缎百鸟朝凤五彩图的李玉英,刚刚上床欲睡,忽听得门外呼喊:捉奸夫 *** !跟着窗外忽然亮起了火把,卧室的大门也被踹得山响。玉英忙乱中急急地掩上衣衫,还没等走下床去,门已被踢开,继母焦氏、舅父焦榕以及两个使女闯了进来。继母那阴险的目光,像一柄利刃,在玉英身上扫来扫去,舅父却以一种异样的眼光,盯着玉英那丰满的胸部。呀,忙乱间,衣襟没有掩好,一抹酥胸微微地露了出来,好不羞人,玉英脸色不觉一阵绯红,赶紧掩紧了衣襟,少女的羞涩使她再也抬不起头来。
继母暴跳如雷,喊声:跑了奸夫,跑不了 *** ,给我搜。是!舅父带着两个使女,在屋内乱翻起来。没有,什么也没发现,舅父求援似的望了继母一眼。继母亲自动手,把屋内简陋的衣箱,单薄的被褥重新抖落了一遍,还是没有东西。于是她走到临窗的小桌前,打开了女儿的装奁盒,里面没有胭脂,没有首饰,只有一只银簪,那是生母临终前留给自己的。继母又拉开了装奁盒里面的一个小抽屉,拿出一叠文稿来。那是玉英无聊之中为排遣愁怀写的几首小诗,少女的心,秋天的云,自己心里的一点隐私都在诗里了。每次写好后,就藏在装奁盒内小抽屉里,不敢让人看到,如今被翻出来了,多不好意思?
继母把诗打开了,看了两眼,似乎发现了重要证据。指着一首诗,厉声地问道:愁对呢喃终一别是什么意思?你和谁呢喃呢?你小小年纪愁的什么别?还有这句柴门寂寂锁残春,分明是情人没按时来,你感到寂寞的意思,你还有什么可说的?那个不怀好意的舅舅,把搜出来的银簪仔细地摆弄了半晌,指着银簪上刻着的矢志不移四个字,对继母耳语起来。继母更加恼怒了,把银簪摔在地下问:这簪子是不是奸夫给的?哼哼!矢志不移,爱恋得好深哪,说!奸夫是谁?不说我撕烂你的嘴。多大的冤枉,多荒唐的诬陷。这银簪是父亲年轻时,在邱王府当差的时候,郕王爷念他办事忠贞,一心一意维护主子,特意打制了赠送的。矢志不移四字是表彰父亲对郕王的忠心耿耿,怎么能和奸夫扯在一起?被羞涩和愤怒控制了的玉英,一时哪里还说得出话来?这时,家丁李强儿提着一只男人鞋走进来,说在院外搜寻结果,发现了一只男人鞋,丢在院墙外几十丈处的小树林里,显然是奸夫越墙而逃后,由于跑得慌忙而丢下的。
继母接过鞋来,送到玉英面前,恶 *** 地说:你这个败坏家风的不孝之女,平日顶撞母亲,勾引奸夫,叫我如何向你那死在九泉之下的父亲交待?如今证据俱全,我也念不得母女之情了。焦榕,你把她押送到锦衣卫衙门中去,告她个奸淫不孝之罪,也免得人家指着我的脊梁骨,骂我养 *** 。舅舅和两个家人,把玉英捆了起来,连拉带拽地送到了锦衣卫。
一阵响亮的铁链子声,把玉英从梦中惊醒了,不见天日的牢房,还是那么黑,一个浑身衣衫被撕烂的女囚,哭哭啼啼地被押走了。玉英知道,这又是去过堂,那打板子、上吊刑、夹拶子,指甲缝里钉竹针、烧红的烙铁放在大腿上的酷刑,叫人怎生忍得?她从心眼里同情那些案犯,她甚至认为,锦衣卫监狱中就没有关进过一个真正的坏人。
扶着湿漉漉的墙壁,玉英坐了起来,浑身的刑伤,好似火烧一般地疼。但是她的心里却感到很平静,算算日子,到立秋仅仅还有二十几天了,那时,自己就将彻底地从痛苦中解脱了。十六的芳龄,满腹的经纶,全都毁于一旦了。听说死后到了阴间能与早已死去的亲人见面,那么,也就可以见到父亲、母亲和那可爱可怜的小弟弟李承祖了。玉英闭上眼睛,眼前出现了父母慈祥的面容,她又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是多么好的时光啊!父亲官居锦衣卫千户,虽然当时在锦衣卫做官的人中十有八九专横跋扈,但父亲却从没有那样做过。父亲回到家中后,常常教诲玉英姐弟,要知书达礼,要中正仁和,母亲更是一个贤惠的女人,把儿女们当做命根子一样地喜爱。可惜,她在弟弟两岁的时候离开人世了。但那深沉的母爱,叫人终生也不能忘怀。
母亲早逝,父亲又常常带兵在外,为了使玉英姐弟四人有人照料,才续娶了焦氏。焦氏第二年又生下了一个男孩李亚奴。谁知继母为了能使亲生儿子承袭父亲的千户官爵,竟开始了对幼弟李承祖的陷害。开始还只是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寻衅打骂,不给饭吃,把刚刚十岁的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可怜的小弟弟,为了怕姐姐们伤心,从来没有在姐姐面前掉过眼泪。每次挨过打,当姐姐抚摸着他那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小脸蛋偷偷饮泣的时候,弟弟总是忍着疼痛安慰姐姐说:姐姐不哭,我不疼,我不疼。
为了怕引起父亲的注意,狠毒的继母不敢再在弟弟身上留下明显的伤痕,竟然三天不给弟弟一口饭吃,弟弟终于饿得走不动了。那天晚上,玉英和姐姐桂英,妹妹桃英,偷偷地积了一点汤米,给弟弟送去,弟弟第一次趴在大姐姐的怀里哭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从他那瘦得不像样的小脸上淌下来。姐弟四人抱在一起,差点儿哭出了声。深秋之夜,清冷的月光,照在衣衫单薄的几个孤儿身上,没有一点温暖,只有彻骨的幽寒。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当姐弟们在继母的蹂躏下,度日如年的时候,父亲又在陕西阵亡了。消息传来,姐弟们痛不欲生,而继母却加紧了对小弟弟的摧残,竟然说什么父亲战死沙场,尸骨未能周全,强令十岁的小弟,前往千里之外的陕西去寻找父亲的遗骨。天哪,这那是让弟弟尽孝,分明是要弟弟的命啊!懂事的弟弟知道不走是不成了,就背了个简单的行李,毅然往陕西去了。
那是一个卷着雪花的清晨,玉英姐妹含着泪水,送小弟弟起程,看着弟弟那带着稚气的小脸,做姐姐的心啊,简直是柔肠寸断。姐弟们携着手,诉说着倾吐不尽的知心话,谁也舍不得离开。西风呼啸着,把京郊土地上那厚厚的沙土扬了起来,漫天遍野灰蒙蒙一片。卢沟桥头,芦荻漫生,黄草纵横,一片萧杀景色。弟弟跪下来,给悲怆万分的姐姐们叩了一个头,洒泪而去了。黄沙翻卷着,很快就将他那枯瘦的身影掩进迷雾般的飞尘中去了。多么悲伤的生离死别,从此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弟弟呀,但愿苍天有眼存公道,保佑你一路平安吧!
李玉英不能再想了,她那少女的心中,也实在容不下那么多的辛酸了。她只记得,小弟弟走后,大姐李桂英就被继母卖给一家权贵当奴婢,侯门深似海,一别无消息。三妹李桃英实在忍受不了继母的虐待,逃出家门,想要到姥姥家去避难,被继母派人追拿回来,剥光衣服,一顿毒打,几乎丧命。从此以后,只要妹妹稍有怨言,就是一顿毒打。十四岁的妹妹身上,棒伤一层叠着一层,但继母的打骂却一次狠似一次。姐妹二人只有相依饮泣,谁敢再稍有违抗?
所喜的是,一年以后,年幼的弟弟居然风尘仆仆地回来了,那简单的行李早已丢掉,却背回来了父亲的骨骸。真难为这个十一岁的孩子呀!弟弟回来,家里总算有了点生气,晚上,弟弟常常要和姐姐讲起寻父路上的艰辛,姐姐也常常劝慰弟弟,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谁知狠心的继母怕弟弟以长子的身份夺走眼睁睁就要被她亲生儿子承袭的千户职位,竟丧心病狂地下了毒手,诱骗弟弟饮了放有砒霜的菜汤。可怜的弟弟,没有死在那荆榛遍地的西行路上,竟死在了继母的手中。好恶毒的焦氏,为了怕引起公愤,亲自下手将弟弟的尸体大卸八块,一点点地拿出去,抛进了奔流的护城河。最后,又以奸淫的罪名,把玉英送进了锦衣卫监狱。
当焦榕把玉英勾引奸夫的罪证送到锦衣卫后,亲自审理此案的锦衣卫指挥使陈寅立即轻信了原告的一面之词。不容玉英分辩,一味地追索奸夫。玉英自进了监狱后,就一直保持一言不发,她知道:一旦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就断无生还的可能。又担心自己讲出实情,焦氏被惩,三岁的小弟弟李亚奴无人供养,落得个冻饿而死,会使李家断了香火。所以,尽管一年多来受尽了各种刑罚,身上脱了几层皮,她却一句口供也没有。陈寅追不出奸夫,无法结案,使案件拖了一年多。越是结不了案,陈寅越是忌恨玉英,这才演出了一幕趁五英昏厥之机,强按了手印的丑剧。结案以后,他下令把玉英打入死囚牢,只待秋后凌迟。锦衣卫的冤狱几乎天天发生,案子一经断定,就绝无更改的可能,陈寅早就将这事扔在脑后了。
在封建社会中,有许多冤案,都是遇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统治阶级之间的明争暗斗之中,被一派所利用而得到了昭雪。李玉英刚好恰赶上了这个偶然。
就在玉英入狱不久,明朝上层统治者之间,发生了一次大的政治较量。新登基的嘉靖皇帝,本是死去的正德皇帝的堂弟,他登上皇帝宝座后,就准备把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朱祐杭称为皇考,而把正德皇帝的父亲明孝宗称为皇叔考。遭到了以内阁首辅助杨廷和为首的二百多名朝廷要员的反对,这些朝臣都主张:以正德皇帝的父亲孝宗皇帝为皇考,称嘉靖皇帝的生父为皇叔父。嘉靖皇帝当然不依,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场大礼之争一直僵持了三年也没有最后结论。
到了嘉靖三年,嘉靖皇帝利用一贯迎合自己的观政进士张璁等人,向反对自己的杨廷和一派发动了猛攻。七月份,矛盾发展到了最 *** ,杨廷和一派的二百二十九名朝廷命官,一齐跪在紫禁城的左顺门前,哭谏嘉靖以孝宗为皇考。嘉靖大怒,下令逮捕劝谏官员,一下子抓了二百二十人,廷杖了其中的一百八十余人,有十七名大臣当场被打死,八名卓有声望的朝官充军边疆,首辅杨廷和也被逼退隐回乡。
这次镇压来得十分突然,镇压后。朝廷内人心不稳,不少没受牵连的朝廷大臣也流露出不满情绪。嘉靖皇帝为了稳定人心,降下了许多能够改变自己被动局面的谕旨。他深知,锦衣卫监狱里冤案累累,天下人对此早有非议。所以,特别给锦衣卫下了一道圣谕:特以天气太炎,在狱军民未获发落,仍差审录太监研审,凡有事枉人冤,许通行奏。钦此钦遵。
虽然,嘉靖降下这道圣旨仅仅是为了邀买人心,争取朝臣的拥护。并没有认真地纠察一切冤案的打算。但圣谕既下,锦衣卫不得不照章宣读,并且装模作样地委派副千户陆炳作为审理大员,专门接收狱中犯人的申诉状,并全权处理复审事宜。这位陆炳,就是后来名声显赫一时的锦衣卫缇帅(都指挥使)。
在嘉靖朝中,陆炳掌管的锦衣卫权势竟超过了明代最大的特务机构东厂。这是后话,无须多述。此时陆炳还仅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副千户,但已经在锦衣卫中显示出了峥嵘的头角。他办事干练,断案公道,而且绝不像锦衣卫其他官员那样,极尽栽赃诬陷,造谣告密为能事。居官一年多来,他敢于替一些冤枉的官员说话,甚至敢于否定皇帝的个别错误判断,深受三法司官员和满朝文武的称赞。
锦衣卫都指挥使陈寅选派陆炳出任审理大员,目的是使大家心服口服,也表示一下自己对皇帝旨意的重视。但是,他也根本没有 *** 哪一桩冤案的准备。依他的想法:陆炳在狱中巡视几天,然后递上一道大小之狱,判断公道,俱依原议的奏折就算完事了。谁想到这位陆炳是个给了根棒槌就认针(真)的人,接到委任后,立即搬到了北镇抚司去住,并且雷厉风行,把嘉靖的圣旨印成文告,在全狱中发行,还严饬狱中的管理人员,不得私自阻挠犯人上诉,若发现威吓犯人,隐匿圣谕者,立斩不赦。
李玉英在死囚牢中,也接到了皇上的恩旨。读着恩旨,她那颗被冻结了的心开始解冻了。这个少女,自幼受的是封建节烈观的教育,对于继母的种种迫害,她认为这完全是自己命运不好所致,如果有所抗争,便是不孝之举,违背了做女儿的德操。她特别担心的是:如果自己揭示出全部冤情,一旦继母被下到狱里,李氏后裔无人抚养,自己就会成为断绝李氏香火的罪魁祸首,落得个大逆不道的下场,愧对死去的父亲。因此,这一年多来,她任凭百刑试身,始终一言不发。被判凌迟后,她也曾对继母焦氏有过极端的愤恨,但却没有萌发过鸣冤的念头。
现在圣谕已下,如果自己上疏鸣冤,案情也许能够昭雪。垂死的人见到了一线生机,那种求生的欲望是难以言状的。何况李玉英是一位青春年少的女子,对生活曾经充满过美好的憧憬,怎么会不动心呢?但是,一年多的监狱生活使玉英对锦衣卫狱里的黑暗有了深切的了解。她担心,写了鸣冤状,不但得不到 *** ,反而会再受种种酷刑的折磨。到那时求生无望,求死不得,还落个诬陷继母的坏名声,反悔就晚了。思来想去,举棋不定,玉英竟然一夜未能入眠。
陆炳把皇帝的旨意发下后,唯恐狱中人员从中作祟,就派了十几个亲信校尉,直接下到狱中,逐间牢房进行查询,凡有可疑之处,立即禀报。校尉们在查到李玉英时,深为这位女犯人的端淑举止所吸引,反复询问有无冤情,玉英双眉紧锁,秋波凝愁,一言不发,越发激起了校尉们的怀疑。于是命令狱婆反复开导,务使玉英开口说话。看守玉英的女牢子,本来就十分同情玉英,如今接到上峰命令,正中下怀,就把副千户陆炳办事如何认真,目前牢中如何纠察冤情的事,全盘告诉了玉英。她向玉英保证,只要案子确实冤枉,一定可以得到昭雪。玉英第一次听到这种关切的开导,她想起了生母的体贴,想起了小弟的惨死,想起了焦氏对自己姐弟的百般摧残,终于下定决心,冒着再遭酷刑的危险,上疏鸣冤了。
凄凄惨惨的牢房内,一盏如豆的小灯下,玉英摊开了状纸。数载冤情,历历往事,一齐涌上心头,思潮奔涌,激愤难平,玉英握笔的手微微颤抖。她极力压制着内心的激动,伸出手来把一绺垂下来的秀发轻轻梳拢上去。饱蘸着墨汁,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顺天府故宫锦衣卫千户李雄之女李玉英谨奏:为明辩生冤,以伸死愤,以正纲常,以还淳俗事写到这里,玉英抬起头来,看了一眼牢外。寂静的牢房,深邃的监门,黑洞洞的走道,似乎都在看着她,呼唤着她,让她尽情地倾诉自己的冤枉。牢房内油灯闪烁,昏暗的灯光,把她那清秀的面庞映在粗糙的墙壁上,好像是一座塑像的剪影。玉英用牙紧咬着发烫的嘴唇,酝酿了一下感情,又刷刷地写了起来。
臣闻先王有言,五刑以不孝为先,四德以无义为耻。又闻《烈女传》云,以一身而系纲常之重者,谓之德,以一死而正纲常之重者,谓之仁。故窦氏有投崖之义气,云华有坠井之英风,是皆所以振纲常以励风俗,流芳名于身后,垂轨范于无穷也。
臣父李雄,荫袭百户,荷蒙圣恩,以征西有功,寻升前职。臣幼丧母,遗臣姊妹三人,有幼弟李承祖,俱在孩提。恩父见怜,乃娶继母焦氏,存恤孤弱。臣十二岁遇皇上嗣位,编选才人。府尹荐臣应选,礼部悯臣孤弱,末谙侍御,发臣宁家。父于正德十四年七月十四日出征陕西,进战阵亡。天祸臣家,流离日甚。臣年十六,末获结缡,姊妹三人,伶仃无倚。摽梅已过,红叶无凭,是以穷迫滥液,形诸吟咏。偶有《送春》诗一绝云:柴门寂寂锁残春,满地榆钱不疗贫。云鬓霞裳伴泥土,野花何似一愁人。又有《别燕》诗一绝云:新巢泥满旧巢,春满疏帘欲掩迟。愁对呢喃终一别,画堂依旧主人非。是皆感诸身心,形诸笔端,盖有大不得已而为言者。奈何母恩虽广,弗查臣衷,但玩诗词,以为外通等情,朝夕逼责,求死无门。逼舅焦榕拿送锦衣卫,诬臣奸淫不孝等情。臣本女流,难腾口舌,本官昧审事理,问拟剐罪重刑。臣只得俯伏顺从,不敢逆继母之命,以重不孝之罪也。
迩蒙圣恩宽恤,特以天气太炎,在监军民未获发落,仍差审录太监研审,凡有事枉人冤,许通行奏。钦此钦遵。不得不具求生之路,以昭决死之言。
臣父虽武臣,颇知典籍,故臣虽妾妇,亦得奉闻其遗教。况臣继母年方二十,有弟李亚奴,始生周岁。臣母欲图亲儿继袭,故当父方死之时,计令臣弟李承祖十岁孩儿亲往战场寻父遗骨,盖欲陷于非命,以图己之私也。幸赖皇天下昧,父灵不泯,臣弟得父骸骨以归。前计不成,忿心未息,巧将臣弟承祖毒药鸩死,肢解埋弃。将臣姊李桂英卖与权豪为婢,名虽养赡,情实有谋。又将臣妹桃英,沿街抄化,屏去衣服,稍有怨言,朝夕拷打。今又将臣诬陷奸淫等情,臣纵不才,邻里何不纠举?又不曾经获某人,乃以数句之诗,寻风捉影,陷臣死罪。臣之死固无憾矣,十岁之弟,果何罪乎?数龄之妹,又何辜乎?臣母之罪,臣不敢言,《凯风》有诗,臣当自责。臣之死固不足惜,恐天下之为继母者,得以肆其妒忌之心,凡为儿女者,得以指臣之过也。是以一生而污风俗,以一身而亵纲常也。
臣在监日久,有欺臣孤弱而兴不良之心者,臣抚膺大恸,举监莫不惊惶。陛下俯察臣情,将臣所奏付诸有司,明布各衙门知道,将臣速斩,庶身无所苦,免《行露》之濡,魂有所归,无《青蝇》之污秽。仍将臣之诗句委勘,有无淫奸等情,推详臣母之心只尽在不言之表。则臣父母之灵,亦可慰之于地下,而臣之义,亦不可掩于人间矣。臣冒渎圣主,不胜祈死之至。系明辩生冤,以伸死愤事,情不敢隐讳,谨见本。
写到这里,灯盏里的油已经快燃尽了,花生豆般大的火苗,渐渐暗淡下去,一缕青烟袅袅而起,墙壁上那塑像般的剪影,也渐渐模糊了。李玉英再也忍不住满腔的悲愤,泪水从她那秀丽的眼睛中夺眶而出,滴答滴答地落在状纸上。她用颤抖的双手,捧起状纸,把满腔希望,全寄托在这几页泣血而成的状子中了。
李玉英的状纸很快送到了陆炳的手中,他展开状子,刚读了几句,就被李玉英那悲愤交加的笔触所感染了。那一行行娟秀的小楷,展示了玉英超人的才华,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讼词,竟有字字催人泪下之力。当他读到摽梅已过,红叶无凭两句时,不觉拍案赞叹:好文笔,好情思,此女应不愧才子之名。读罢状纸,陆炳已敏锐地感到,这肯定是一个大冤狱。由于这份状纸是直接写给皇帝的,所以陆炳不敢怠慢,一面派人抄录副本留档存查,一面将原状直送大内,交嘉靖皇帝批阅。与此同时,陆炳下令,将李玉英的全部案卷调来,由他亲自审理。
李玉英的案卷在当天就被调齐了,陆炳一刻也没耽搁,马上就打开审阅。可是,刚翻开案卷的第一页,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原来那上面龙飞凤舞地签署着主审人的名字陈寅。这是锦衣卫的最高指挥官,自己的顶头上司,最受皇帝器重的朝廷三品大员呀,由他亲自主审的案子如何翻得?陆炳在锦衣卫任职多年,对都指挥使陈寅的脾气秉性了解最深。此人性格固执,好大喜功,素以办案神速自诩,最听不得别人反驳自己的意见。在担任锦衣卫佥事时,他就是个出名的犟头,凡有人对他处理的案子提出一点异议,他都要设法把提出异议的人排挤走。当了都指挥使后,由于权势极大,就更不允许别人对他稍有指责。而李玉英的案子偏偏又有冤枉的痕迹,到底审不审呢?陆炳犹豫了,眼前那陈寅的签名,仿佛变成了一根带着套的绳索,紧紧地缚住了陆炳的思路。想不到进入锦衣狱的第一个案子,就涉及锦衣卫的最高司令官,这便如何是好?陆炳反复思索了半天,也没拿定个准主意。他漫无目的地浏览了一下案卷的内容,凭他多年办案的经验,一下子发现了不少疑问。
李玉英的案卷很简单,只有一张原告人焦氏的检举状,列举了玉英平时怠慢母亲和勾引奸夫的事实,又有一张李府家丁李强儿的证明口供,说抓住玉英那天晚上,他看见有一个男人从西面越墙进来,钻进了玉英的卧室,后来又是他在追拿奸夫时,捡到一只男鞋。李玉英与人 *** 的物证也很简单,只有玉英亲笔写的二首小诗,一只男鞋和一只刻着矢志不移字样的银簪。李玉英的亲笔诗字体娟秀,与她写的状纸字迹完全一致,显然不是伪造。但是像玉英这样知书达理,十八芳龄的女孩子,本来情窦已开,纵使写上几句思春的诗句,也并不一定就与某个男人有染。况且玉英的两首诗,诗意虽有伤怀,但格调端庄,并没有一点轻浮浪荡的影子,说她思念奸夫,实在太勉强。那只奸夫逃跑时丢失的鞋子,是只新鞋,只有底子上略有一点泥土,看样子是第一次穿,从鞋子上看不出什么破绽。至于那只银簪,分量较重,用手拧了一下,簪体柔软,显然是纯银制品。在簪子的正面缕刻着矢志不移四个字,从字义上看,理解成情人的海誓山盟,是说得通的。但若作其他解释,也完全可以成立。何况对银簪的来历,根本没有追查,仅在焦氏的指控信中有一句:我家中从无此簪。结案时就成了奸夫所赠了。从证据看,似乎不足以证明李玉英确有奸淫之罪。而怠慢母亲罪名也没有一点旁证,这样轻易地把一个青春少女拟成凌迟处死,未免过重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全部案卷中,竟没有一句犯人口供。每次刑讯,记载的都是两句话:犯人一言不发。犯人昏刑。在结案口供上,明显看出犯人的口供是文书代写的,下面按有玉英的手印,说明犯人是在被拶子夹破手指的情况下按的手印。陆炳摇了摇头,眉头皱得更紧了,这桩疑案究竟要不要重审?重审了能否被缇帅批准?自己究竟该不该推翻顶头上司的结论?一连串的问号在他脑子中迅速闪过。最后,他决定亲自接触一下李玉英再作决策。
锦衣卫镇抚司的大堂,比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大堂显得更加阴森可怖。今天陆炳要在这里审讯李玉英,为了减少李玉英的恐惧感,特令撤掉两厢的刑具,并屏去行刑人役,只留十几名校尉站班。即使如此,大堂上那昏暗的气氛,堂两侧肃静回避及张牙舞爪的虎头牌,也足以使人毛骨悚然了。李玉英被十余名女牢子押解,披枷带镣地进了大堂。一年多来,她多次在堂上受审,那种阴森的气氛已经 *** 不了她了。但她却清楚地感到,今天大堂上的气氛与往常不一般,没有听到那令人魂飞魄散的堂威声,没有看到那些横眉立目的行刑人役,牢子们息声敛气,似乎怕打破堂上的寂静。李玉英拖着重镣,蹒跚地挪到公案前,双膝跪倒,仍是一言不发。
陆炳自玉英在堂上出现,就一直用锐利的目光盯着她。见她身材娇小,体态婀娜,确有大家女子的风韵,就平和地问:你可是李玉英?玉英轻启朱唇答道:正是。陆炳吩咐:抬起头来。玉英似乎一惊,但仍然恭顺地仰起脸来。陆炳仔细端详了一阵,见她虽然历经酷刑,云鬓紊乱,面色蜡黄,但绝掩不住那俊美秀丽的风姿,不觉暗暗叹息:好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若不遭此难,送进宫去,此刻怕也当上贵妃了。但这样的美人,却也难免被某些男子看中、勾引,做出伤风败俗的事来。想到这里,陆炳的声调变得威严了,问道:你与奸夫长期 *** ,怠慢老母,已拟剐罪,还有何话讲?玉英颤声答道:小女子冤枉,求大老爷明察。陆炳紧盯着她问:难道你不曾与人 *** ?玉英说:小女子年方十八,继母平日看管甚严,连大门也难以出去,能与何人 *** ?陆炳梳理了一下他那整齐的长髯,问道:你纵不曾与人 *** ,可曾不慎失身于人否?玉英满面绯红,掩饰不住羞涩之态,把头几乎垂到胸前,喃喃回答道:小女自幼攻读经史,深知礼义廉耻,自古道男女授受不亲,烈女自当守身如玉,何敢轻易失身于人?陆炳点了点头说:你既没有与人 *** ,又不曾不慎失身于人,想来还是黄花 *** 了。玉英面色更加红涨,羞答答地轻声说:正是。陆炳随手从笔筒内掣出一根火签喝道:传仵作。不一会,刑房班内的仵作领班就赶到了大堂。陆炳吩咐道:速将此女送往女囚,验看她是否童身,越快越好。仵作领班答了一声:是!随即示意站在旁边的女牢子,把李玉英押了下去。
陆炳面无表情地打开玉英的案卷,眼睛盯着陈寅那笔走龙蛇的签字,不觉又皱起了眉头。约摸两袋烟的工夫过去了,李玉英又被押回大堂听审。两名负责检查的女仵作捧着一张验查书禀报道:回陆大人,经检验,犯人李玉英身上刑伤累累,但仍是童身洁女。陆炳把脸一沉,带着压力追问道:尔等可曾认真检查?两位仵作答道:事关重大,小人岂敢儿戏,是小人两个人分头检查后才填写的报单。陆炳满意地点点头挥手道:你们且退下吧!仵作叩头后退下堂去。
陆炳从心中感到一阵可笑,荒唐,哪有一个长期与人 *** 的女子,到现在还是处女的呢?李玉英的冤情是毫无疑问了。于是他用怜爱的眼光看着李玉英道:玉英,你既是个童身女子,那么与人 *** 纯系乌有,原审已明显有误,自今日起,本司免去你的刑具,从死囚牢中提出,暂拘女监,待官司彻底明了之时,再来发落,你意如何?李玉英绝没想到已经冤沉海底的官司,竟被陆炳轻轻地挽了回来,感激之情油然而生,重重地叩了三个头说道:大人明察秋毫,小女子终生不忘解脱之恩。说话之间,早有死囚牢子走上来,三下五除二地去掉了玉英身上脚上的枷镣,搀扶着她走下堂去。
又是深夜了,京师的夏夜,暑气退下去了,一弯新月,斜挂树梢,把幽冷的月光,轻轻地铺洒在地面上。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院子里,种满了北方特有的草茉莉花,这种被称为鬼花的植物,只有到夜间才开放,一丛丛,一团团小喇叭式的花朵,簇拥在一起,迎着轻轻吹拂的夜风,放出一阵阵馥郁的清香,把夏夜装缀得更加甜蜜、宁静。
陆炳坐在花丛中的一张石桌前,陷入了沉思。风吹花动,枝叶轻拂着他的衣襟,他顺手摘下一朵淡黄色的花来,放在鼻前嗅着,但似乎并没有觉察到芳香。在他的脑子里,只有李玉英案的情节在翻滚。凭他多年的阅历和办事经验,要给李玉英翻案并不困难,但关键在于这个案子是陈指挥使判定的。李玉英的状纸中公然指责他是本官昧审事理,这是多么大胆的揭露呀,陈寅见到状子该做何感想呢?自己仅是个从五品的副千户,今后升迁还要仰仗陈指挥使,倘若在这个案子上完全否决了他的原审,他会答应吗?这些问题都可以退一步想,怕只怕自己把案子审理清楚,也会被陈寅彻底否定。如果他否定了自己的审理结果,再派一个别的官员会审,是不难把这桩假案锻炼成真的。
锦衣卫别的本事没有,要制造假案那是手到擒来,陆炳清楚地知道,锦衣卫的种种酷刑,可以逼迫任何人说出审案人需要听的任何供状来,那剥皮、铲头会(把人埋得只露出头部,再用刀砍)、刷洗( *** 衣服绑在铁床上,往身上浇滚水,再用铁刷子刷去皮肉)、钩背(以铁钩穿透脊梁骨,悬挂起来)、抽肠(从 *** 塞进铁钩,把肠子钩出来)。种种惨无人道的刑罚,会轮番降到李玉英这个弱女子身上,自己救人不成,反令她备受摧残,岂不事与愿违了?这一切都是陆炳举棋不定的原因,也正是为了这些,陆炳才难以入眠,只得在花间徘徊。夏夜是短暂的,当启明星在天边出现的时候,才只是寅初时分,陆炳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天明后就去都指挥使衙门向陈寅如实禀明案情,申请重审。
锦衣卫都指挥使陈寅,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年龄并没有使他显得苍老,相反,由于保养得当,他的面色红润,虽然鬓发和胡须已经花白,但梳理得十分整齐。两只眼睛深邃而精明,使人感到深不可测。微胖的身躯,配上方正的面庞,显出一种难以形容的威严。常言道:贵人语话迟,他很少做成本大套的讲话。今天他倾听陆炳的报告时,也是这样。尽管陆炳把语调放得很激烈,老先生却始终不发一言,甚至连头也一点一下。到后来,他索性把眼睛闭了起来。使陆炳怀疑他已经睡着了。其实陈寅已经把陆炳的话完全地、一字不漏地听进去了。他感到很心烦,暗暗责备陆炳过于认真,尤其是对陆炳竟敢重审由自己定案的案件,更是十分恼火。但碍于自己的身份,又不便于发作,所以就以这种冷淡的态度给陆炳一个暗示,希望他见风转舵,不要再说下去。偏偏陆炳是一根直肠子,一点儿也不领会上司的意思,还是把案情从头到尾禀报一遍。
待到他说完了,陈寅才睁开眼睛,把火一样的目光射向了陆炳。停了一会儿,才缓缓地说:李玉英一案老夫完全清楚,人证物证俱在;犯人也亲手画了押,本无冤情可信。你在锦衣卫居官,切记不要年轻气盛,哗众取庞,辜负了老夫的重托。陆炳恭谦地说:老元帅的教诲,下官定当牢记,只是李玉英以奸淫罪拟成凌迟,然而至今,她还是个黄花 *** ,如此结案怎叫天下人敬服呢?陈寅不耐烦地打断他说:那么奸夫的鞋子是怎么回事?矢志不移的银簪又是怎么回事?李玉英平日伤春轻俏,就有那浪荡男人勾引她,这本是顺情合理的事情嘛,纵使未能成奸,也属伤风败俗,拟个凌迟以正风气,有何不可?陆炳道:只是奸夫至今下落不明,银簪来自何处也不清楚,案中疑窦甚多,下官唯恐为一小案坏了大人一世英名,所以才想重新理出个头绪。陈寅听后越发不耐烦了,他皱起眉头说:难道老夫不想揪出奸夫,查明银簪来历?怎奈那李玉英自进狱以来,就没有说过一句话,几次大刑只听见过她的几声惨叫,叫人哪里去找奸夫?没有奸夫,却有证据,除非你能把这些证据全部推翻,不然这个案子就绝难改变。陆炳说:恕下官冒昧,只要老大人首肯重新审理此案,下官愿意将桩桩疑点都弄个水落石出。若判析不清,甘愿领革职查办之罪。陈寅冷笑了一声说:好个为民 *** 的清官,只是李玉英一案已申报朝廷,两天之后,内庭就要将奏本呈送皇上朱批,如果你能在两天里把案情剖清,还来得及撤回原本,如若不能也就算了。陆炳见陈寅有了活口,急忙站起来说:下官一定要在两天之内把案情剖明,望老大人恩准。陈寅无可奈何地摇了一下头说:也罢,就给你两天的时间,不过话要讲清,两天之内如果剖析不清,或此案中并无冤情,老夫都不会轻谅于你。陆炳赶紧应道:遵命。陈寅满肚子不高兴,站起来 *** 地瞪了陆炳一眼,拂袖走出了客厅。
陆炳深知自己请求审理此案要担些风险,但想不到陈寅只给自己两天的工夫,而且从陈寅那句不会轻谅于你的恐吓语中,已经听出,不把案子搞清楚,自己的下场绝不仅仅是丢官而已,看来风险是越来越大了。陆炳再也不敢耽搁,回到北镇抚司立即再传李玉英,把焦氏鸩杀李承祖及玉英珍存的银簪来历都问了个一清二楚。为了争取时间,他一面派人去郕王府找老王爷证明银簪确属老王爷所赠,一面决定亲自到焦氏家中,缉访实情。刚刚准备出发,却接到都指挥使陈寅的通知,令锦衣卫佥事朱化南陪同缉查。这锦衣卫佥事乃是正四晶大员,比起陆炳高着两级,让他前来协助缉查,分明是陈寅在有意牵制陆炳。陆炳心情变得十分沉重,但表面上还不得不作出一副兴高采烈的神态,恭恭敬敬地把朱化南请进大堂。这朱化南是一个赳赳武夫,平日只知唯指挥使的马首是瞻,这次奉命监查陆炳,只是一个心眼地给陆炳挑毛病,所以听说要去李府缉访,马上就催促动身。陆炳忙给他也备了一乘大轿,在一群校尉的护拥下,前往广安门外的李府(焦氏)家中查访去了。
焦氏年仅二十三岁,也颇有几分姿色,只是言谈话语中间,透出一股过火的热情,使人感到有些轻浮。焦榕是焦氏的弟弟,二十一岁,生得獐头鼠目,一看就不是正路人。陆炳与朱化南坐定之后,立即传李府家人李强儿来问话,这个李强儿年纪比焦氏还大,身材却十分矮小,讲起话来有点口吃。他结结巴巴地述说了捉奸那天的经过。据他说,出事那天的后半夜里,他到后院拿东西,看到一个人鬼鬼祟祟地钻进了玉英小姐的卧房,不一会儿,小姐就吹熄了灯火。他急忙去舅爷房中禀报给焦榕,然后召唤了两个使女一同前往捉奸,等到踢开小姐房门,奸夫已经逃走。李强儿估计他是越墙而下的,就 *** 追了出去,结果在几十丈外的小树林内,发现了奸夫遗失的鞋子,奸夫却不知去向了。
陆炳立即问李强儿是从哪里 *** 出去追奸夫的,李强儿很熟悉地把他们引到西院墙下,指着一段墙说:就是这里。陆炳仔细勘察,发现墙体很高,估计李强儿一个人很难攀上去。李强儿似乎也看出了陆炳的意思,赶紧解释;出事之前,墙下原有两块假山石,很好攀登。出事后。主母恐怕再出意外,就雇人来把假山石移走了。朱化南点了点头,对陆炳说:看来李强儿的话可信。陆炳没有说什么。却吩咐搭了梯子,站上墙头向外观看,发现墙外是一条干涸了的水沟,似乎很长时间没有流水了,浮土很厚,还有一些村民倾倒的垃圾之类的东西。沟西约四五十丈远处,有一座小树林。朱化南站在梯子上指着墙外说:墙外没有隐身之处,所以奸夫跳下墙后直奔小树林,完全在情理之中。陆炳仍然没有说话,却令校尉们请几位邻居父老和里正来焦家问话。吩咐罢了,才与朱化南一起下了梯子,问李强儿:你亲眼见了奸夫进屋了,可曾看清他是什么模样?李强儿说:黑暗之中难以看清,况奸夫又是背朝着我,所以不好说模样,但隐约觉得好夫是个大个子,背影显得很魁梧。陆炳点了点头。
此时,里正与四邻父老都请到了,奇怪的是陆炳并没有问起案情之事,只是闲扯似的与大家聊起了这两年的年景。大家都说:年景不太好,去年夏天大涝,刚过端午就连阴天,时有暴雨降下,不要说大田里,就是路旁的小沟都溢满了水。今天又大旱,过了五月十三还没有降下一滴雨,庄稼都 *** 了。陆炳说:本千户一定代你们请求免去税收。扯了半天闲话,才草草地问了问焦家和玉英小姐的情况,大家都说:李府原是礼义人家,真没想到小姐竟然勾引奸夫。其中住在北隔壁的农民张保还介绍说:李二小姐勾引奸夫,我们事先就发现了一点影子。两年前的秋天,我曾亲眼看到李府大门在夜里只是虚掩着,有几次看见一个陌生的男人,午夜从大门里出来,手里抱着一包东西,鬼鬼祟祟地走了。北邻的李栓也提供了一条线索,说:也是去年秋天,我们家的狗好像疯了一样,总往李家跑,我追到李家,发现有几条狗,围着一棵大槐树转,看看树下的土好像很松,可能是奸夫带来了酒肉,二人吃不了就埋在槐树下了。李栓讲这些情况时,陆炳似乎没有认真听,眼睛却一直盯着摆在屋门前的一面大铜镜,这面镜子擦得十分光亮,连朱化南也好像喜欢上了它,对陆炳说:这面镜子擦拭得真亮啊!陆炳这才好像刚刚醒悟过来,应付似的说:好!好!焦氏赶紧走过来,满脸堆笑地说:陆大人喜欢铜境,就请派人搬走吧。陆炳摇了摇头笑着说:岂能夺爱?说罢,回过头来问朱化南说:朱大人还有什么话要问吗?朱化南一摊手说:老夫是个陪审,陆大人如没有话问,老夫也就没有了。陆炳向里正和乡亲们道了乏,又对焦氏说:请你们于明日上午到锦衣卫衙门听取判决。说罢打道回府。
回到镇抚司府衙,陆炳急忙叫来两名亲随校尉,耳语几句,校尉匆匆离去了。朱化南问道:陆大人,你看案情清楚了吧?若不是随大人缉访李宅,还真不知道李玉英竟在两年前就与人 *** 了。陆炳陪笑道:朱大人果然精明,看来此案明天可以了结了。大人一路辛苦,休息去吧,下官下午也不再审事,明日卯时升堂结案,大人意下如何?朱化南说:明日卯时老夫定来镇抚司奉陪,告辞!
送走了朱化南,陆炳才把去郕王府追查银簪来历的人找来,询问情况。派去的人禀报道,郕王爷亲自接见了他,当把银簪取出后,老王爷一眼就认出了那是他亲手赠给贴身卫护李雄的,老王爷还说,李雄本是锦衣卫世袭百户,但在王府中却事事小心谨慎,忠心耿耿,还是他保荐李雄升到了千户之职。为了证实银簪确实出自王府,老王爷还亲自写了一个证明,至此,银簪下落已经一清二楚,陆炳心中也越来越感到有底了。
第二天卯时初刻,北镇抚司大堂就热闹起来了,各班差役,行刑人员,旗牌校尉,满满站了一堂。大堂两侧放置着械、镣、枷、棍、拶、夹棍等刑具。陆炳、朱化南在一班卫护校尉的簇拥下进入公堂。陆炳谦让,请朱化南做主审,见其不肯,也不勉强,便坐在主审位上,喝令升堂。三遍堂威喊过,大堂上又恢复了肃静,陆炳下令:带李玉英。李玉英已被卸去了刑具,并换上了一身干净衣裙,虽然刑伤未愈,却已不像前几天那样憔悴,轻移莲步,走上公堂。那窈窕的身姿,楚楚动人,跪在堂下,竟令满堂人役目不转睛。朱化南刚要拍案喝斥,却被陆炳用手阻止了。陆炳和颜悦色地对李玉英说:玉英,你的冤情已全部剖析清楚,本官今日当堂宣告你无罪,待惩治了杀你弟弟、诬你清白的人犯之后,即可回家这突如其来的宣判,使朱化南瞠目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却见陆炳把脸一沉,双目射出一股凶光,拍案喝道:带焦氏、焦榕。下面一阵随声威喝,焦氏与焦榕早被三五个校尉拉进大堂。
那焦氏在几分钟前,还以为自己是原告,在堂外与镇抚司人员套近乎,闲搭讪,猛听得里面一声威喝,就被拽了进来,一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跪在堂上,左顾右盼,不知如何是好。陆炳把惊堂木一拍,带着无比的威严问道:焦氏、焦榕,你们是如何鸩杀李承祖,并诬陷李玉英的,当堂讲来。焦氏故作不解地问:民女奉命前来听审 *** ,这杀人诬陷的罪名从何说起?陆炳厉声答道:李玉英本属无辜,本官已剖析清楚,你与焦榕残杀李承祖罪证如山,诬陷李玉英证据确凿,难道还要本官一一宣示不成?焦氏与焦榕齐声喊起冤来,陆炳冷笑一声吼道:带李强儿。一刹那间,李强儿已被押上堂来。陆炳喝道:李强儿,你受焦氏之贿,诬陷李玉英,现在还有何话讲?李强儿偷觑了焦氏一眼说:小人所说的都是实情,不知大人为何说小人是诬陷?陆炳随手把李强儿捡来的那只鞋子掷下堂去说:这可是你捡回的奸夫的鞋?李强儿看了一眼说:正是。陆炳冷笑一声后反问:你说奸夫是个魁梧之人,这只鞋子尺码却小得可怜,试问一个八尺大汉能穿下去吗?李强儿被问得一愣,不敢再出声。
陆炳接着说道:昨日在李家勘察,众多乡邻异口同声都说去年大涝,沟渠之间全被溢满,你家西墙外的旧水沟,地处洼地,若有雨水,必首先集中于其内,奸夫越墙跨沟逃走,必定要涉水跋泥,那鞋子上岂能没有泥污?你这鞋子,只有鞋底有点泥土,鞋帮鞋面一尘不染,难道奸夫是飞过水沟去的吗?李强儿此时早已冷汗满面,无以对答,陆炳喝声:罪证累累,你还不肯招供,来人,立枷侍候!当堂一声令下,堂下百人呼应,那血迹斑斑的立枷,立即被推了出来。李强儿吓得面如土色,磕头如捣蒜般地哀告:大人饶命,小人愿招!陆炳喝声:讲!李强儿战战兢兢地道出了实情。
原来诬陷李玉英的丑剧是焦氏一手导演的,焦榕本来对玉英有意,不忍下手,还是焦氏逼着他将玉英送到锦衣卫。事后李强儿得了二百两银子。不久玉英在狱中默认 *** 的消息就传了出来。这三个歹人认为此案已天衣无缝,正在弹冠相庆,不想被陆炳看出了破绽,一讯即服。陆炳吩咐将李强儿收监看押,又转向焦氏兄妹问道,杀害李承祖之事,你们还不肯认罪吗?焦氏颤抖地说:民妇冤枉。陆炳不再答理她,对校尉们说:取血衣来。早有两名校尉走上堂,把几片已经发霉变质的血衣残片抛在堂下,焦氏见状,魂飞魄散,焦榕也像一滩泥似的瘫软在地上。
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连朱化南也被搞得莫名其妙了,心中暗自思忖:这个陆炳难道是诸葛亮再世,怎么半天时间就起出了血衣?陆炳此时却没有顾及朱化南的表情,只把剑一般的目光留在焦榕身上,厉声追问:你们此时不肯招供,难道一定要大刑侍候吗?焦氏再也不敢抵赖,只得招供道:陆大人不必用刑,小妇人愿招。那李承祖确系小妇人与焦榕合谋鸩死的。使的什么毒药?砒霜二两。药是何人所供?焦榕从城内百补堂药店买的。尸骨如何处理?是小妇人亲手将其肢解,由焦榕乘夜间带出,分段抛在无定河中,血衣及头颅一时无法销毁,就埋在院中的大槐树下了。所供可是实情?句句是实。焦榕,你还有何话讲?小人知罪,只是杀人之事全由姐姐筹划,小人仅是帮凶而已。
这场快刀斩乱麻的审讯,真使人眼花缭乱,堂上堂下的校尉、差役,没有一个不暗暗称奇。审到这里,陆炳才松下一口气来,吩咐把口供拿去让焦氏姐弟画押。一场天大的官司,被陆炳一天多的时间里审理得清清楚楚。当焦氏姐弟被披枷戴镣地拖下堂去后,陆炳才对跪在一旁的李玉英说:玉英,你现在可以回家了,本官已派人将你妹妹李桃英找回,现在堂下等着迎接你,锦衣卫监中一年,你吃苦不小,特恩赉发你纹银二百两,作为将息之资,你给万岁爷的鸣冤本章,已蒙圣阅,并降旨令镇抚司审理清楚,现真相大白,你望旨谢恩吧。李玉英泪流满面,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响头,被女牢子们扶护着下堂与妹妹团聚去了。陆炳对坐在一旁,呆若木鸡的朱化南拱了拱手,喝道:退堂。大堂上下不到一刻钟就恢复了寂静。
朱化南见陆炳走过来搀扶自己,赶紧站了起来,但是没有挪步。他由衷地以求教的口吻问道:陆大人,你是怎么断定焦氏杀人?又怎么取出血衣的?今天你不说明白,老哥哥可要糊涂一辈子了。陆炳微微一笑说:全是在昨天一场勘察中得到的消息。村民张保言道,前年秋天,每天深夜就有一人从虚掩的李家门中抱着大包出来,他误以为那是李玉英的奸夫,我却从时间上推算出,其时正是李承祖被害之时,深夜持包外出,必是弃尸灭迹,而那个外出的又是男子,我推测可能是焦榕。同时我又想到了李承祖的血衣是不可能被抛在河里的,一定是被找地方掩埋了。而李栓又说起他家的狗往李家跑,在大槐树下狂吠之事,狗的嗅觉最灵敏,闻见血腥岂能不来,那么血衣就可能在大槐树底下,此时我紧紧地盯住了那面铜镜,因为从铜镜中正好看到了焦氏的面容,李栓讲者无心,焦氏听者有悸,她面露紧张之色,不断地用眼偷看我,见我背对着她,就赶紧掏出手帕来悄悄地擦虚汗,我料定她必定与杀害李承祖有关。回府之后,我就密派了两个精干的校尉,暗中监视焦氏姐弟,他们没敢挖掘转匿血衣。等她今天凌晨离家来锦衣卫听审后,两个校尉就乘其家中无人之机,掘开泥土,取出血衣残片,这几件事在我开堂之前就已经办好,所以我才胸有成竹了。朱化南此时才顿开茅塞,竖起大拇指叹道:你真不愧是包龙图再世,陈指挥使面前,我一定代你美言,请他加倍重用于你。
朱化南老态龙钟地走了,陆炳回过身来,看了看空空荡荡的公堂,叹了一口气,心想:冤案是结了,但是陈指挥心中的芥蒂,我又怎么排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