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衡水学武术的地方有哪些,衡水学武术的地方在哪,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衡水学武术的地方有哪些,衡水学武术的地方在哪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衡水学武术的地方有哪些,衡水学武术的地方在哪

晚清时期形意拳名家刘奇兰

刘奇兰(1819—1889),河北深县人,是当时城内著名绅士,其祖上乃书香门弟,颇有家财,刘自幼方读诗书,通文墨,亦酷爱武术,精通多种拳术,后将李老能请入家中任教,深感武学精奥,又刻苦研习数年,功臻大成,且造诣颇深,常有闻名来访者,初会刘奇兰,只要交谈三言两语,即会服于他,据传,一日有一张姓武师闻名来访,提出较试拳技,刘则见状,欣然应充,遂起身相迎,张趁刘起身未稳之际,突发一拳如雷闪电,直奔刘前胸击来,谁知张一拳击到刘身后墙上,振的窗户作响,张惊愕不已,抬头望去,只见刘已贴于墙上,少许时间方落地,张钦佩不已。遂结为莫逆,由此可见,刘之内功,拳技皆属上乘,已达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神奇境界。

  他无门户之见,集思广益,精通多种拳械。他待人宽厚,教徒有方,他的高徒李存义,其子刘文华在武界享有盛名。

刘奇兰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技击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无门户之见,破守秘之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属难能可贵,由此可见刘之博大胸怀与教育思想之开明,他广泛联系各派、切磋交流技艺,集思广益,不断对拳技拳理进行总结,重视武技训练,善于因材施教,因而刘之所传弟子成功者甚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李存义、张占魁、王福元、耿继善、周明泰、田静杰、刘凤春、刘德宽及其子刘文华等人。刘文华,字殿琛,子承父艺,著有《形意拳抉微》一书流传于世。

形意拳名家李存义

李存义

李存义(1847年-1921年),原名存毅,字肃堂,后改名存义,字忠元。河北省深州南小营村人,清朝末年著名武术家刘奇兰之徒,为形意拳名家。李存义擅长单刀,有“单刀李”之名。自幼家贫,以帮人赶车、保镖为生,周游各地,学习拳术。20岁拜刘奇兰为师,学习形意拳,并且曾经得到郭云深的指导。后至北京,结识大刀王五、张占魁、程廷华、霍元甲等人,因曾经击败白人大力士,得到官方的金质勋章,十余年间,名声渐渐大了起来。他曾随董海川学习八卦掌,但实际上他的八卦掌功夫多是程廷华所授。有人认为,形意拳能够立足,最重要的人物首推郭云深、李存义与孙禄堂三人。

光绪十六年(1890年),至刘坤一处担任军营武术教习,刘坤一任两江总督时,担任两江总督督标把总。之后在保定开设万通镖局,并开始教徒授艺,但因李存义不擅理财,镖局最后因财务困难而结束。1900年,加入义和团,八国联军之役时曾率领弟子夜袭天津老龙头火车车站,痛杀守站俄军。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后,李存义带领弟子至山西避祸,曾经向宋世荣求教内功,并与宋铁麟交流拳技,使得河北形意拳与山西形意拳门下得以交换习武心得,更增进了形意拳的内涵。

他与李瑞东、李书文结拜,排行第二,又与张占魁以兄弟相称。宣统三年(1911年),为发挥武术精神,与马凤图、叶云表在天津创立当时北方最大的民间武术团体-中华武士会,在名义上以李瑞东为首,但实际上所有事务都是由他来处理,与上海的精武体育会声气相通,共同为了发扬尚武精神而努力。他是最早提出将中国武术命名为国术者,民国后他将天津中华武士会改名为天津国术会,因李存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武术者,强身健体,国术者,保家卫国,可称国术者,形意拳。”,这即是天津国术会命名的由来。但这也造成其他门派的不谅解,认为他想独占国术之名,一时间前来挑战的人甚多,为李存义带来不少麻烦。但李存义一一接战,不作辩解,屡挫敌手,为国术会立下根基。

民国十年(1921年),李存义受同门请托,代友至山东军阀马良(时任济南镇守使)部队中教授形意拳,被迫与 *** 拳师杨鸿修与张凤岩交手失利而受伤。两人年纪相差二十余岁(李存义年逾七十,而杨鸿修正值壮年),体能状况相去甚多,但是李存义自幼与人交手,少尝败绩,自此闷闷不乐。之后,李存义在保镖途中,至河南郑州时,因病过世,归葬南小营村,享年七十四岁。李存义参考《五行拳谱》、《连环拳谱》及谭腿而创编了十六路的《拳术教范》,又编写了《刺杀拳谱》,对推广形意拳做出突出贡献。他晚年在家乡南小营村传授拳术,村前街、后街都设有练武场,村民习拳练武蔚然成风。李存义教授门徒数百人,较著名的有尚云祥、黄柏年、周玉祥、王俊臣、李彩亭、李耀亭、马振玉、郝恩光、李文豹,傅剑秋.陈泮岭,田鸿业等。

“精武双杰”赵连和、赵连城

精武会最初时部分教练(右起:李健民、赵汉杰、张富酋、赵连和)

赵连和(1884—1946),字振群,河北省景县赵虎头村人。

赵连和精于少林短拳,擅长潭腿门功,在黄河流域享有盛誉。1912年,赵连和应刘振声之邀,赴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总教练长达三十多年。赵连和初师清直隶武术家赵芝连。赵芝连与赵连和同乡,清景州苏庄(今景县境内)人。赵连和勤奋刻苦,遵师门规训,是赵芝连的得意高徒。赵连和熔赵氏功夫与少林功夫于一炉,创造出具有自己特点的武术套路,在清末民国之初的武术界独树一帜。他的轻功、潭腿门功、五虎刀、八卦刀、群羊棍、二郎拳、二郎棍以及五战拳法,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造化天成的境界。为将景县武术发扬光大,他将自己的门生王凤岗、王凤春、王玉芹等带到上海,参加精武体育会,成为精武体育会的教练。王凤芹还走出国门,赴南洋弘扬中 *** 术,成为景县武术走向世界的使者。赵连和平时省吃俭用,连卷烟都舍不得买,但对于公益事业,总是慷慨解囊,毫不吝啬。1925年至1929年5年间,为本村小学捐银元921元,几次得到省级褒奖,当时的景县县长徐德麟为他题写了“嘉惠士林”的匾额。

赵连和崇尚武德,具有很强的民族气节。在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教练期间,一次外出,见一日本兵追逐一名中国妇女,他正要上前阻挡,那名妇女走进一家大门不见了。日本兵恼羞成怒,转身看到赵连和站在那儿,不问青红皂白,举拳便打。赵连和一只手顺势抓住日本兵的手臂,另一只手压住日本兵的胳膊肘,只听“咔吧”一声,日本兵的手臂断为两截。后来赵连和得知,这个日本兵就是日租界颇有名气的摔跤高手滕田少佐。

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精武体育会资金周转困难,有时连工资也发不了。赵连和坚守岗位,一直到抗战胜利,1946年病逝于上海精武体育会。

赵连和的弟弟赵连城也是一身的好功夫,他自幼随兄习武,以精通少林拳著称,后来跟随哥哥在上海精武会担任武术教练,所以这兄弟俩被武林界誉为“精武双杰”。

1923年,香港精武分会举行游艺大会,赵连城应邀前去表演少林节拳。话说表演开始后,就见体重一百七八的他在一张八仙桌上身轻如燕,拳脚翻飞,扫堂腿、旋风腿等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而下面的桌子纹丝不动,台下的观众顿时欢声如雷。

他也由此名声大振,时间不久便被聘请到马来西亚传授武术,在星岛,也就是现在的新加坡,连任四届精武分会的教练,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少林拳手,一直到年老后才返回故里。

所以说,正因为赵连和、赵连城这兄弟俩,一个派亲传弟子到东南亚各国传授武术,一个亲自前往马来西亚传授武术,所以他们曾经在东南亚一带的武术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霍元甲的大徒弟刘振声

刘振声(1883—1960)本名刘庆顺,字振声,原籍直隶景州前刘庄人。江湖盛称“闪电手飞燕子刘”。出身贫寒,其生父刘世某育有二子,长子乳名刘大,即刘振声;次子名刘文。刘父早年病故,为了生计,刘振声之母先后改嫁到景州赵虎头庄赵氏及吴占祥,即姓赵的死后,在本村又往前“迈了一步”。1896年(清光绪22年)出身镖局的景州虎头庄的刘振声,因久慕霍元甲之名,特意来到天津,并设法投身怀庆药栈当佣工,以暗探霍公之虚实。半年后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公察其为人正直,乃收为弟子。从此霍家拳破了‘传内不传外’的先例。”在上海武林界的盛情接下,刘振声与师傅霍元甲决定暂且留沪发展中国武术,于1910年春末夏初,在上海创立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为“精武体育会”,由刘振声的举荐,景州虎头庄的赵连和(字振群)、赵连成、赵汉杰、李健民、李莲村等多人在此供职。赵连和自民国元年受聘中央精武会,服务长达三十年。此外,与赵氏有姻亲关系的景州叶庄叶书田、叶书香、叶书绅(并称“精武叶氏三雄”)及外甥魏元峰等武术高手,都先后服务精武事业,前赴后继、把中华武术传播到南洋诸国,公推功臣人物。霍元甲遭日本奸人谋害后,自1910年9月至1914年一直由刘振声主持上海精武会,他继续向师傅生前收的70多名学生传艺,努力发展中国武术事业。刘振声后落发为僧,不再以刘振声为称,只对外说自己叫刘庆顺,从此刘振声便在江湖神秘消失了。

刘振声先后流落到东北,曾做过杜惠林的保镖,杜惠林看重他的人品,曾以商号相赠,但刘振声不满杜的奢侈生活,坚辞而去。此后在沈阳北门开设了“三光门武术馆”,张作霖从杜惠林口中得知刘振声的为人,聘为张学良兄弟的武术教师,并同张学良交往甚密。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良从关东退守,刘振声不满其妥协态度,在撤军时不辞而别,在滦县境内从火车跳下,投奔乐亭年迈的义父。刘振声在乐亭落脚何新庄,天津精武馆的师弟曾来乐亭,要刘振声回去执掌武馆门面,先是拒见,后来婉言相辞。想必是因为师父的被害,对他的打击太大了。刘振声跟村中一位姓於的姑娘成亲,但不幸的是妻子因病去世,在亲戚的劝说下,与寡居的弟媳结合,后生一女,名叫彩霞。刘振声师承霍家拳法,吸取众长,独创“永乐派三光门”。即日、月、星三光拳法以及各种枪法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刘振声崇尚武德,谦虚谨慎,对自身武术从不张扬。隐居乐亭之后,对自己的出身和武功来历缄口如瓶。在乐亭的门下弟子有于继楼、于成杰、于成明、何庆瑞等数十人。在乐亭,曾被迫与铁裆宋三以及山东谭庆华交手,其精湛的武功,高尚的武德一直被传为佳话。他一生坎坷,历尽风险,淡薄名利,在古稀之年,家人曾为之珍藏过宝刀一口,佛珠一串,张作霖的请帖一封,别无长物。1960年刘振声死于贫病交加,终年77岁。

八卦掌名家郭古民

郭古民(1887.9.20—1968.8.25),,原名恩普,号德仓,衡水市冀州区郭家庄村人,他是董海川的关门弟子梁振圃在家乡开办“德胜镖局”时所培养出来的高徒。

14岁前后来京,在梁振蒲估衣店中学徒。20岁时正式从师梁振蒲习八卦掌。并随大枪刘德宽学艺多年,并与尹福之徒曾增启交往甚密。技艺精纯,善使”挑掌”。20年代,先后在北京崇文区火神庙、宣武区石头胡同莲花庵、江文中学等地执教。抗日战争时期,至山东济南授拳5年。返京后,受聘于西城辅仁大学。五十年代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武术教师。一身无家室。晚年著有《郭氏锦囊》、《八卦掌拳术集成》等稿本,为今梁氏八卦掌技术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1968年11月5日,在京西城区定阜街师范大学幼儿园内去世,终年81岁。其骨灰经弟子苏深多年保管后,1982年4月,被安葬于京西万安公墓。郭古民先生在京知名弟子有:刘介民、王其昌、诸葛家宝、焦永贵、李长兴、李连兴、高子英等,再传弟子有胡湘根、孙福才、孟广恕、陈献中、韦礼等。

更多衡水学武术的地方有哪些,衡水学武术的地方在哪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