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宋代 古琴曲(宋代古琴演奏),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宋代 古琴曲(宋代古琴演奏)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宋代 古琴曲(宋代古琴演奏)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19年5月25日(本周六)“清微澹远-中国古琴文化展”将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三号临展厅正式开展,欢迎游客走进园林,品赏历史遗珍,在悠扬琴乐中领略深厚的古琴文化。

展览时间:2019年5月25日——8月25日

展览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 三号临展厅

主办单位:中国园林博物馆

协办单位: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委员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

本次展览通过11件(套)历史珍品,向观众呈现古琴的发展、斫琴的工艺、演奏的技艺、古琴与园林等艺术的融通,沿着历史与当下的脉络,徜徉于高山流水,聆听琴乐,领略深厚的古琴文化。

十大亮点 呈现精彩展览

①首次以园林视角来表达居园雅境与古琴大美的山水情怀;

②以国宝级名画《听琴图》等为依据,恢复经典古琴艺术空间,并收集古香谱记载原料进行复原,让观众领略《听琴图》所绘千年前焚香抚琴时的原味道;

《听琴图》 传北宋·宋徽宗 赵佶绘

③向观众展示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传世古琴实物;

④通过古琴文化与“铁琴铜剑楼”传世铁琴的复制与鸣奏,展示古老的古琴文化艺术中的家国情怀;

⑤将第一次大规模的展示“古琴全元素的文创品”,设计了多种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们和各界人群喜爱的古琴文创互动和琴文化普及形式;

⑥通过摄影师的镜头,在多家北京园林中采集“携琴访友”“抚琴”“听琴”“调琴”“停琴怀古”“论琴传谱”等场景,重温“雍正十六雅事图”“对月鸣琴”的雅趣,与此同时,了解北京园林、了解中国传统琴人生活、了解中国式雅致;

《雍正行乐图·竹林抚琴》

⑦展览期间将举行“游园创意雅集、古琴雅集、汉服携琴游园摄影活动”以及“对话园林”“博园之夜 对月鸣琴”古琴主题音乐会,古琴文化讲座等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惠民活动”;

⑧将“园博六景”引名入琴,创造园博园新人文内容,六景化琴分别为:1、畅园春雨2、片石古韵3、余荫秋声4、半亩映雪5、柒霞疏星6、塔影霜钟;

⑨为了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开幕式现场将有70位琴者共同抚奏古琴曲“祝福祖国”。

⑩开展当天举办汉服游园会,携琴游园领略传统国风,感受诗意园林。

重点展品 品味历史遗珍

唐代古琴“清角”

“清角”为唐代著名古琴,琴为神农式。琴长一百二十六厘米,琴额宽二十一厘米,琴肩宽二十二厘米,琴尾宽十五点五厘米。桐梓良材,鹿角灰胎,黄杨轸足,通体黑漆加以朱漆修饰。琴面及琴侧大蛇腹断纹显著,琴背为不规则蛇腹断纹。琴背有铭文:清角;凤沼上部池下另刻有“旷代之宝”四字方印。

历史动荡无常,屡经朝代更替,千百年后名琴仍存于世者非常稀有。现传世唐琴仅十余张,往往被视为至宝。清角作为传世之琴,不唯音声品质超凡,其形制、题款、髹漆、断纹等,皆凝聚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收藏品鉴,细加研究。

宋琴“飞鸣吟”

广陵派第十代宗师刘少椿旧藏,宋代古琴。仲尼式,面桐底梓,通体髹黑漆,琴面大细蛇腹断,琴底小蛇腹断,原装蚌微,长方池沼,紫檀池沼,紫檀池沼,象牙轸。白玉雁足。雁自北而南,去寒就暄,白露既降,金飚适生,此正飞鸣时也。

此琴谓“飞鸣”,言鸿之为物,唳乎霄汉,决云万里,翱翔四海,其志何大也。故壮其事而寓焉。韩昌黎有云,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自草木金石,以至风雷动植之物皆然。宾鸿者,德具五常,固羽虫中之杰出者也。故鸿之飞鸣於秋者,殆有郁中泄外,见声于翱翔之间者乎。夫以秋气凛冽,天道肃杀行焉,而鸿去彼乐土,适我南国,是以其声哀痛凄惨,与秋声而俱伤矣。令听之者,婉然有覉旅离别之感云。

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琴棋书画”以琴为首,寄寓了华夏文明的审美格调和“乐于与自然交融”、感受“天人合一”境界的精神需求,同时也寄寓了华夏文明的情怀与审美。

中国古典园林着意追求天然林泉风致之美。“和”的审美理想孕育了古琴艺术和文人园林艺术中的含蓄之美。古琴与园林,是文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欢迎5月25日(本周六)走进中国园林博物馆参观“清微澹远-中国古琴文化展”,感受园居雅境与古琴大美的山水情怀。

开馆时间:9:00-17:00 15:30停止入馆

*园博馆已实行实名制入馆,请您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入馆参观(学生请携带学生证)。

园博馆倡导绿色出行,推荐您乘坐地铁或公交前往参观:

地铁路线:地铁14号线至园博园站,换乘专55路公交车至正门下车。

公交路线:乘坐327路、385路、951路至芦井站下车。

更多宋代 古琴曲(宋代古琴演奏)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