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东晋十六国时期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东晋十六国历史事件),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东晋十六国时期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东晋十六国历史事件)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东晋十六国时期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东晋十六国历史事件)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东晋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时代。在长江以北,先后出现了20多个大大小小的政权,我们统称为“十六国”。 但是在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治、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征兆,社会阶层也渐渐分化。同时,在这一时期,也发生过许多著名的战役。

那么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发生过哪些著名战役?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盘点并简单介绍下东晋十六国时期十大著名战役,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呗!

十、宁平城之战

晋永嘉五年,汉光兴二年(311)四月,匈奴汉国镇东大将军石勒从许昌出兵,于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郸城东北),截杀晋国王公大臣,歼灭东海王司马越势力。

石勒及时抓住战机,轻骑奔袭,最终歼灭了西晋最后的核心力量,诛杀了以王衍为首的“清流”世族及36位司马皇族,焚烧司马越的遗体,沉重打击了西晋贵族官僚的势力,从而为后来合力攻破洛阳最终灭亡西晋创造了条件。

战争评价:宁平城之战规模虽小,持续时间虽短,但它却是决定西晋帝国及汉族命运的一次战役。西晋统治者在战前并没有充分的准备,反而因争权夺利和犹豫不决,一次次在战略、战术上犯下了致命的失误,致使军心、民心混乱,皆无意死战,十余万精锐大军及王公吏民,就这样灰飞烟灭了。自此,西晋有生力量几乎丧失殆尽,在中原战场上,处处陷入被动,再也无力与匈奴、羯族抗衡,直至亡国。这次战役的失败,不仅敲响了西晋帝国覆灭的丧钟,还导致大量汉族民众因本民族政权的崩灭,蒙受了入侵异族的肆意杀戮和掠卖,更促成了大量汉族民众为免遭厄运而向江南地区迁移的历史进程。这次战役较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虽不可同日而语,但其意义与影响却不容低估,更不能被后人遗忘。

九、洛阳之战

公元318年,匈奴汉国皇帝刘聪去世,太子刘粲即位。刘粲昏庸暴虐,匈奴汉国大臣靳准发动政变,但随即被平定,匈奴汉国也分崩离析。匈奴汉国建立者刘渊的养子刘曜和大将石勒分别建立了前赵和后赵,并相互攻伐。公元328年,双方军队在洛阳附近鏖战,后赵军队在石勒的带领下击败前赵军队并生擒刘曜。

西晋灭亡之后,匈奴汉国皇帝刘聪以胜利者自居,志得意满,沉迷女色,不思进取。此时,已担任宰相的其子刘粲也好不到哪里去。据《晋书》记载:“(刘粲)自为宰相,威福任情,疏远忠贤,昵近奸佞,任性严刻无恩惠,距(拒)谏饰非。好兴造宫室,相国之府仿像紫宫,在位无几,作兼昼夜,饥困穷叛,死亡相继,粲弗之恤也。”

公元318年,刘聪去世,太子刘粲即位,进一步加速了匈奴汉国的崩溃。即位后,刘粲虽然册封了父亲刘聪的皇后靳月华等人,但此时靳月华等人还未满20岁且容貌美丽。刘粲与之昼夜宣淫,一点也不为父亲的去世而哀伤,将军国大事都委托给靳月华之父靳准处理。

靳准因其女得宠于刘粲,有恃无恐,加之素有异心,便通过女儿怂恿刘粲杀了太宰刘景、大司马刘骥、大司徒刘劢(mài)等人。

当年,靳准发动政变,带领亲兵闯入宫中杀死刘粲,又将在国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的刘氏皇族不管男女老少杀尽,甚至将刘渊和刘聪的墓也掘了,焚烧刘氏宗庙。此时,镇守长安的刘曜听说靳准叛乱,就率领军队由长安出发,和当时驻守河北的石勒一同进攻平阳,将靳准的势力全部剿灭。

公元319年,刘曜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同年,石勒也自称赵王,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立,史称后赵。这标志着匈奴汉国分裂为前赵和后赵。

之后石勒通过一系列征战,陆续占据了青州、幽州、并州等地,成为北方地区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

逐步扫清洛阳外围的石勒积极谋划夺取洛阳。公元324年,石勒派后赵司州刺史石生进攻新安一带,斩杀前赵河内太守尹平,攻克堡垒十余座,掳掠五千余户百姓。前赵和后赵的第一场战争以后赵的胜利而结束。从此,前赵和后赵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作为两国边界的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和弘农郡(今河南灵宝)之间区域沦为战场,百姓流离失所。

公元328年,后赵将领石堪攻陷寿春。随后,后赵将领石虎又开始攻打前赵河东郡,兵锋所指之处,各县望风归降。眼见河东郡岌岌可危,刘曜亲率大军救援,击败石虎军队,又乘胜追击攻打镇守洛阳金墉城的后赵将领石生,遭到顽强抵抗。

石勒准备亲征解洛阳之围,其手下的郭敖、程遐等人劝谏:“刘曜刚刚取胜,兵锋正锐,难与争锋;金墉城粮草充足,即便攻打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攻克。刘曜劳师千里,一定不能长久支持。您不可亲征,如果去了难保周全,将会危及今后要成就的大业。”

石勒大怒,按剑呵斥程遐等人退下,随后又招来手下徐光商量破敌之策。

徐光说:“刘曜虽然取胜却没有趁机进逼襄国,反而围攻金墉城,由此就可以知道他不会有什么作为。此时优柔寡断会失去最佳战机,大王如果亲征,对方必定望风败逃。夺取天下,在此一举。这样的机会是上天赐予的,如果不抓住则后患无穷。”

石勒听后很高兴,下令内外 *** ,有敢谏者斩。又令石堪、石聪及豫州刺史桃豹等各统率手下人马在荥阳会师。石勒亲率步兵、骑兵四万前往洛阳金墉城。

石勒带领军队渡过黄河之后,回头对徐光说:“刘曜引大军于成皋关(今河南荥阳)设防,是他的上策;列兵于洛水阻截则次之;坐守洛阳就会被我生擒。”

大军到达成皋关,眼见刘曜在此处并无守军,石勒大喜,命令士兵卷甲衔枚,秘密进军逼近洛阳。得知刘曜将其十余万军队全都部署在城西,石勒更加高兴,直接跟身边的人说:“你们可以祝贺我了。”

石勒和手下一道,多路出击夹击刘曜,最终大败前赵军队,生擒刘曜。随后,后赵军队乘胜追击,灭掉前赵。

洛阳市城隍文化研究会会长、《洛阳战争史话》主编张宪通表示,石勒与洛阳的“缘分”并不限于曾在洛阳附近征战。唐代诗人、诗论家司空图有诗:“石勒童年有战机,洛阳长啸倚门时。晋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预知。”

这首诗讲述了石勒早年到洛阳的经历:14岁的石勒跟着大人到洛阳做生意,为洛阳的富庶繁华所倾倒,忍不住靠着上东门长啸。

这一幕被善于识人的西晋大臣王衍(字夷甫)看到,王衍对身边的人说:“这个胡儿,我看他气度不凡,长大了恐怕会成为天下的祸患。”王衍让人去抓石勒,但石勒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此后,“长而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的石勒在西晋末年帮助匈奴汉国建立者刘渊东征西讨,直至最后建立后赵灭亡前赵,登上帝位。这时的石勒,依然惦记着洛阳。

根据《晋书》记载,石勒在营建邺都的同时启动了一项大计划:“(石勒)以成周土中,汉晋旧京,复欲有移都之意,乃命洛阳为南都,置行台治书侍御史于洛阳。”

也因为洛阳见证了一代枭雄石勒的成长,1000多年后他的故事依然在洛阳流传,见证着古都曾经发生的过往。

八、刘曜克长安之战

刘曜克长安之战,西晋建兴二年(314年)五月,汉中山王刘曜、平西将军赵染攻长安。

六月,曜驻渭汭(渭水入黄河处),染驻新丰(今陕西临潼东),晋抚夷将军索綝率兵拒抗。染轻敌,晨率数百轻骑进击,战于城西,兵败而归。曜、染复与将军殷凯向长安进攻,将迎战于冯翊(今陕西大荔)的晋雍州刺史麴允战败。夜,复袭凯营,凯败死。刘曜又攻河内大守郭默于怀(今河南武陟),列军3层围困。默食尽,送妻子为质,请曜济粮,获粮后复归城中固守。曜怒,沉默妻子于河而攻之。

七、平阳之战

公元313年,石勒攻克邺城,石勒把邺城重新修葺,巩固,作为自己新的根据地,晋朝先后派刘演,温桥攻打石勒,均败北而归,大英雄刘琨的侄子刘启也被活捉,但石勒很感念刘琨当年的送还母亲的恩情,把刘启安置的很好。这也许是石勒农民性格的质朴吧。

公元318年,前赵暴乱,石勒以讨伐勒准为借口,陈兵五万进兵平阳,但平阳守军勒明暗中逃命了。突围逃走,石勒一怒之下火烧平阳,把前赵的都城烧成一片白地。,从此以后,刘耀与石勒就是死敌了,虽然如此,但面子上还必须维护,刘耀准备加封石勒为为太宰,以国号为爵位,晋封石勒为赵王。但大臣不许,说于国法不和,刘耀觉得有理,就追回已经颁发的圣旨,石勒大怒,随后对手下说,没有我平灭勒准,他刘耀焉能称帝,今言而无信,天地难容。石勒手下于是推荐石勒称王。

经过一番运作。公元319年。石勒自称赵王,改元赵王元年。石勒奴隶出身,虽然不实几个字,但深知为政之道在于不扰民,所以石勒颁布律法,百姓免租一半,严禁军卒扰民,而且建儒学让小孩读书,颇有气象。由于石勒为政不错,还和祖狄相互罢战,石勒境内的百姓总算喘口气。安定了几年。石勒无业游民出身,知道知识的重要性,经常让儒生给自己补习文化。

经过一段休养,公元321年,石勒进攻鲜卑部落,占领幽州,进而先后攻克徐州,兖州,青州,彭城等地。石勒攻打洛阳后,派军攻打东晋的的司州,司州主将居然和刘耀和兵一起抵抗石勒,石勒大怒,命石虎出兵攻打前赵的刘月,刘月不是石虎的对手,刘耀亲自出奇兵进攻石勒,哪知夜间军队夜惊,刘耀只好退兵(详见帝国的混乱——前赵亡国)。由于没有援兵,刘月被擒杀。随后,石勒带领大军开始灭前赵之战,几番做战以后,石勒活擒前赵皇帝刘耀,。由于石勒有灭国之功,群臣上表,公元330年,石勒称大赵天王,代行皇帝。此时正是后赵的全胜时期,几乎统领中国整个北方,大有与东晋一叫长短的之气势。石勒有次问手下,我和哪位皇帝相媲美,手下说,和刘邦一样,石勒说,不对,遇刘邦,我会俯首称臣,遇刘秀我会和其叫长短。挣天下。可见石勒头脑很清醒,奇怪的是石勒瞧不起曹家父子和司马懿。觉得这些人欺负老实人,谋朝篡位不是为臣之道。

石勒现在最大的忧愁是立太子,他亲眼看见前赵刘家父子为了挣太子而相互残杀,这石勒要竭力避免的。石勒的太子是石宏,石宏有文采,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仁厚宽广,很受百官爱戴。但底层出身的石勒知道,儒家当门面可以,但现在身出乱世,还是武力强大为好,太子缺乏的恰恰是武功和军事能力。但大臣们却希望立一个这样的太子,大臣天天在石勒面前夸奖太子如何如何。但太子的舅舅说,如果立石宏,那就得把掌握军权的中山王石虎给罢官,甚至给宰了,石虎残忍好杀,残暴成性,除了陛下,恐怕无人能够制约他,石勒说,太子缺乏军事能力,石虎作为宗室,正好辅佐太子,再说,石虎是我侄子,无故杀之,不应该啊。石勒一念之仁。最终酿成大祸。

公元333年,石勒病重,石虎因实际控制京师,立即进宫,控制皇宫,石勒留下遗诏,太子即位,石虎辅政。石勒以几十个土匪起家,不到二十年轻,打下一片江山,能力还是不错的,石勒出身奴隶,深知生活的艰辛,所以境内的百姓的生活还是不错的,在北方十六国所有的君主里,石勒还是相当不错的一个。石勒在位十五年,驾崩是六十岁。为后赵太祖皇帝。

如果说石勒是十六里不错的皇帝,那么最残暴,最 *** ,最暴虐的,就是后赵的第二个皇帝石虎。石虎,字季龙,是石勒叔叔的儿子,由石勒的父亲抚养长大。石勒与石虎都是苦除身,石勒保留了农民的质朴,而石虎从小就欺负人,天天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也许天生就是个 *** ,石虎天天跟随石勒,石勒干哈他干哈,随着石勒事业的发展,石虎也人模狗样起来,也许老天给的的本事,石虎颇会打仗,指挥战斗颇有大将气度,但残忍之极,每攻取一地,必劫掠民财,奸 *** 女,活埋降卒。石勒屡屡教诲,石虎依旧我行我素。石勒驾崩以后,石宏主动让石虎当皇帝,石虎不干,他让石宏当傀儡皇帝,公元333石宏即位,石虎自封为丞相,魏王,统领诸军事,石虎的儿子也占据要津,防止皇帝〃造反〃石勒的妻子颇有谋略暗中与石勒养子石堪合谋诛杀石虎,但事情败露,石虎大怒 将石堪用火烤死,然后入宫捅死皇嫂。在地方的宗室不服,石生,石郎。先后起兵造反,石虎丝毫不惧,亲自领兵迎敌,可以说,就做战而言,后赵还没有能打过石虎的,石郎被擒以后,石虎把石郎的双脚砍掉,再斩首。后来石生也死于石虎之手。石虎随后立即出兵,击败了氐族,羌族,定鼎西北,稳定关中,为自己日后称帝做准备。石虎回朝以后,石宏主动让位,石虎不答应,非要废掉石宏,随后贬石宏为海阳王,石宏出宫的时候,石宏名声不错。文武无不流泪,都知道以石虎的性格,石宏难以活命,果然,未过三天,石宏和他几个兄弟都被杀,石宏年仅二十一岁。

经过一番 *** 的劝进以后,石虎于公元337年登基,立其子石邃为太子,石虎当政自是民怨沸腾,民众生活困哭。石虎具有一切暴君的素质和能力。石邃不愧是石虎的儿子,青出于蓝胜于蓝,既有其父的勇猛,但比其父更加残忍,把杀死的人与牛羊一起在锅里煮,让大家吃,看谁能分辨出来那个是牛羊肉,那个是人肉。石虎一共有三个儿子,另外两个儿子知道老爹是篡位上位,看见老爹自己也不错,心中也有了其他想法,石邃对两个弟弟十分警惕,倚仗太子之位,对两个弟弟非打即骂,两个弟弟对这个哥哥也是恨之入骨。一场父子相残的好戏就要上演。

六、刘曜击凉州之战

东晋永昌元年(322年)二月发生的战役 刘曜击凉州之战是东晋永昌元年(322年)二月发生的战役。

刘曜击凉州之战,东晋永昌元年(322年)二月,晋秦州刺史陈安求朝见赵主刘曜,曜以疾辞。安怒,遂进击,大掠而去,据上邽(甘肃天水西南),遣使袭汧城(今陕西),降陇上氐、羌10余万人, 自称大都督、凉王。次年六月,陈安围赵征西将军刘贡于南安(今甘肃陇西南),休屠王石武自桑城(今甘肃临洮南)引兵趋上邽以策应刘贡,与刘贡大破陈安。安收余众8000人,走保陇城(今甘肃天水西南)。七月,刘曜自将围陇城,遣别将围上邽,屡败安军。右军将军刘干克平襄(今甘肃天水境), 陇上诸县皆降。

五、后燕灭西燕之战

后燕建兴八年(西燕中兴八年393年)十一月至次年八月,后燕主慕容垂击灭西燕的作战。

后燕和西燕皆为鲜卑慕容部所建。两国都以复兴前燕相标榜。后燕主慕容垂于建兴八年十一月发中山(今河北定州)步骑7万,决心灭掉“僭举位号,惑民视听”的西燕王慕容永。他命丹阳王慕容瓒等出井陉(今河北井陉北)攻慕容友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征东将军平规攻段平于沙亭(今河北临漳西南)。西燕王慕容永遣尚书令刁云、车骑将军慕容钟率众5万守潞川(今浊漳河)。

十二月,慕容垂亲至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指挥。次年二月,征发司、冀,青、兖四州兵,遣太原王慕容楷出滏口、辽西王慕容农出壶关、自率大军出沙亭,三路并进。西燕王慕容永分道抵御。将粮草聚于台壁(今山西黎城西南),命镇东将军王次多、右将军勒马驹率万余人戍守。慕容永见慕容垂驻邺西南月余未动,怀疑后燕军会从太行大道进攻,遂征集各路人马驻屯轵关(今河南济源西北),扼守太行口,唯留一支孤军守台壁。慕容垂乘机率大军出滏口,入天井关(今河北武安县西),五月进至台壁,连破西燕军,斩勒马驹,擒王次多,并包围台壁。慕容永急调太行守军5万回师台壁拦击后燕军,刁云、慕容钟投降。慕容垂列阵于台壁南,先在涧下埋伏骑兵千余人。两军交战时,假装败退,诱慕容永追数千米,伏兵切断西燕军后路。后燕军四面合围,大败西燕军,斩8,000余。慕容永败回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西燕晋阳守将闻国主兵败,弃城逃走,后燕军轻取晋阳。

六月,后燕军包围长子,慕容永守城以疲惫后燕军,并分头向晋和北魏求救。八月,救兵未至,西燕太尉大逸豆归的部将伐勤等人开城投降,后燕军入长子,杀慕容永和刁云、大逸豆归等30多人。西燕所辖8郡7万余户尽为后燕所有,西燕灭亡。

四、前秦灭前燕之战指的是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十一月至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十一月,前秦名将王猛、邓羌、郭庆、梁成等人率军攻占前燕都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并灭亡前燕的战役。

升平四年(公元360年),前燕皇帝慕容暐继位,前燕内部矛盾加剧。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前燕吴王慕容垂投奔前秦。前秦国主苻坚趁机以前燕未割让虎牢以西之地给前秦为由,派王猛率兵攻打前燕。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正月逼降洛阳太守,留军驻守并还师。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六月,苻坚命王猛率领步兵、骑兵六万再次进攻前燕。王猛阵前誓师,与燕军交战,燕军惨败,太傅慕容评单骑逃归邺城。秦军包围邺城。苻坚亲率精兵十万攻克邺城,慕容暐出奔被前秦大将郭庆俘虏,前燕灭亡。

总的来说此次战役是由于前燕主政大臣慕容评贪图财货,任人唯亲,排挤贤才,不听忠言,使得前燕统治 *** ,百姓离心,导致前燕灭亡。

三、枋头之战

公元369年,晋大司马桓温率步骑共五万大军,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出发,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起初势如破竹,打到距前燕都城仅几十里的枋头时,遭遇到了前燕军队的殊死抵抗。后因粮道断绝,不得已而归。南归途中先是被前燕慕容垂和慕容德设伏打败,又被赶来支援前燕的前秦将领苟池、邓羌劫了归路,回到姑孰五万步卒仅剩万余人。

枋头之战背景及影响:在公元369年的时候,晋大司马桓温,就曾率领步骑共五万大军,从姑孰出发,开始了人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而这次战争就是枋头之战。那么这次战争的背景又是什么呢?

根据历史资料中的记载,桓温第三次北伐,也就是史上的枋头之战,它是在东晋内部权力相争而面临短兵相接状态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场战争。

据说当时,中原的各个形势对晋朝来说很是不乐观。之前,前燕和东晋就曾在许昌进行了几次的拉锯战,战争的最终结果就是丢掉了这一重镇。后来在363年至365年的这两年时间中,淮阳一带的区域也被失守。最后,洛阳城的各个守将认为这座孤城很是难守,于是纷纷找了个借口,然后自己带兵逃离,最后只留下了沈劲一人带领着不到五百人的侍卫严防守城。

于公元365年的时候,前燕国的一位名将慕容恪、以及慕容垂兄弟一起率兵再次进攻洛阳城,面对这样大的阵仗,洛阳自然面临攻破的结果,结果还是被破,而将军沈劲也死在了这场战争中。

在不久之后,鲁郡、高平、宛城这些个地方又接连的被前燕国军队攻破,燕军甚至还大掠到汉水以北地区。后来在公元368年的时候,晋廷加大司马桓温殊礼,位列诸侯王之上。在次年的五月份,桓温则亲自带领着军队以及五万人的骑兵,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北伐,枋头之战也将拉开了序幕。

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先后出现了数十个政权,而鲜卑是五胡之一,民族内部又分为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拓跋鲜卑、段氏鲜卑等部族,除了前后南北西燕之外,北魏、西魏、北周、吐谷浑也是他们建立的政权,确实很强大。

鲜卑能建立数个政权并不是鲜卑运气好,十六国时期最为人才济济的,就是鲜卑族,而其中军事才能最为突出的,当数慕容垂,生平数十战,无一败绩。

二、参合陂之战

公元394年,慕容垂出兵攻打西燕,历时六月,攻克西燕都城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县),西燕灭亡,国祚共十年。彼时,慕容垂已基本恢复前燕版图,后燕国力达到鼎盛时期。而这时的北魏,因为后燕无理扣留拓跋珪的弟弟,导致与后燕的关系逐渐僵化,屡次侵扰后燕附塞诸部。

在此背景下,慕容垂决定出兵北伐。

公元395年,后燕太子慕容宝率兵八万,向北魏大举进攻,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领步骑兵一万八千人作为后继部队。

然而,当时的散骑常侍高湖对慕容垂说:“我们和北魏是亲家(前燕慕容皝曾将妹妹和女儿嫁给了代国君主拓跋什翼健为妻),北魏和我们并无大的冲突,再说拓跋珪这人也非等闲之辈,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此时的慕容垂被滑台和长子两次战役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哪里能听进去高湖的劝谏,一气之下罢了高湖的官。

此时的北魏朝堂上,拓跋珪和众大臣正在商讨应敌之策。长史张兖献计曰:“燕狃于滑台、长子之捷,竭国之资力以来。有轻我之心。宜羸形以骄之,乃可克也。”

拓跋珪按照这计策,下令转移所有部落的牲畜和财产,从都城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撤退,西渡黄河,躲到黄河以西一千多里以外的地方。

等慕容宝率军攻进来时,发现根本没有魏军的抵抗,于是军队顺利进到五原,把北魏其他部落的三万多户居民也收降了,之后直接将大军带到黄河边,准备渡河。而此时的拓跋珪派遣右司马许谦向后秦请求援助。

同年九月,拓跋珪屯兵黄河南岸,与后燕军队隔河相望。正当慕容宝准备发起攻势时,突然狂风大作,后燕几十艘战船被吹到了黄河南岸,船上的几百士兵被魏军俘虏。后拓跋珪将这几百不明所以的士兵送还给了慕容宝。

其实在此次北征之前,慕容垂就已经患病,再加上已年近七十,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而在两军对阵之际,拓跋珪凭借着南岸的地理位置优势,将慕容垂与慕容宝之间往来的信件统统拦了下来。在信中拓跋珪得知慕容垂身患重病,于是让后燕的信使在岸边对慕容宝说他的父亲慕容垂已经死了,让他早点回去。

此时的慕容宝不知消息真假,陷入两难,后燕军中士兵也都惶恐不安。拓跋珪趁机派陈留公拓跋虔率兵五万屯驻河东,东平公拓跋仪率军十万屯驻河北,略阳公拓跋遵率兵七万,屯驻后燕大军南面,将后燕军队团团包围。

即使外部环境已然如此恶劣,但是慕容家族还是发扬了内斗的传统,当年出卖父兄的慕容麟又出来搞事,以为慕容垂已死,趁机暗中谋乱,不料事情泄露,参与谋乱的慕舆嵩等人被慕容宝处死。

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因将士们已无心恋战,慕容宝只好趁着夜色撤军回国。当时天气刚入冬,慕容宝认为黄河水面暂时不会结冰,于是并没有设立斥候,直接引军回国。

然而,拥有主角光环的拓跋珪再次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十一月初三日,突然狂风骤起,气温下降,河水很快凝结成冰。拓跋珪抓住机会,亲率两万精锐骑兵,直奔后燕大军。十一月初九日暮时分,魏军追至参合陂西面。此时的燕军正驻扎在参合陂东面,背靠蟠羊山。当天夜里,拓跋珪命士兵含枚静声,悄悄接近燕军大营。第二天日出时分,北魏军队已登上蟠羊山,俯视燕军,而燕军此时却毫不知情。直至燕军向东进发时,才发现蟠羊山上,黑压压的都是北魏骑兵,燕军顿时慌作一团,拓跋珪一声令下,两万骑兵趁势而下,直接杀入燕军大营。燕军溺水而亡者、人马踩踏死伤者不计其数。北魏略阳公拓跋遵又引兵从东面拦截,后燕大军被彻底包围。四五万燕军缴械投降,太子慕容宝仅单骑逃脱。

战后,拓跋珪挑选被俘大臣中有才能者,加以任用,其余人准备放还燕国,想以此来博得燕国百姓好感。

中部大人王建站出来阻拦,对拓跋珪说:“燕国国势强大,人口众多,今倾国而来,我军幸而取胜,不如将其军队尽数斩杀,使燕国势力衰弱,从而可轻易取之!”拓跋珪采用了王建的建议,将所俘燕军将士尽数坑杀。

慕容宝逃回中山后,请求慕容垂再次出兵北伐,一雪参合陂战败之耻。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也劝说慕容垂要出兵挫败魏军锐气,否则日后必有大患。于是,在公元396年三月,慕容垂亲率大军北伐。闰三月十二日,燕军在平城大败拓跋虔,拓跋虔战败而死,燕军则收编了他的部落。

拓跋珪听闻此消息,极为惊恐,打算弃城 *** ,但是其他部落听说拓跋虔战死,也都开始暗怀二心。一时间,魏王拓跋珪竟无处可去。

慕容垂占领平城后,继续率军前往北魏都城盛乐,路过参合陂时,看到满地骸骨,于是设台祭祀燕军亡灵。后燕将士们见此情形,纷纷放声恸哭,年至古稀的慕容垂见此惨状,一口鲜血呕出,从此一病不起。同年四月初十,慕容垂病逝,享年七十岁。

参合陂之战是后燕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经此一役,后燕损失惨重,再加上慕容垂病逝以及慕容宝的无能,后燕领土被北魏不断蚕食。公元397年,北魏大军攻陷后燕都城中山,后燕被迫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自此,北魏正式奠定北方霸主地位!

参合陂后燕战败其实在慕容垂决定北伐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第一,后燕军队连年征伐,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再加上数年的战争导致国家财政负担加重,后燕已无法撑起这样的一次大规模征战;第二,燕军接连几次的胜利让他们产生了盲目的自信,过分地轻视了北魏的实力;第三,北魏当时经过拓跋珪的治理,国家实力大大提升,再加上拓跋珪也是一代雄主,后燕打赢这场战争的几率变得更小。

可怜慕容垂十三岁就开始随父征战,一生历经战事无数,未尝败绩,未曾想参合陂一役竟毁掉了其十年打下的基业,令人唏嘘。

一、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淝水之战战争背景: 西晋末年的 *** 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苻坚重用 *** 王猛之后,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淝水之战战争起因: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

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淝水之战战役过程: 太元二年(377年),东晋朝廷任命桓冲的儿子桓嗣为江州刺史。又任命五兵尚书王蕴都督江南诸军事,兼徐州刺史,任命征西司马兼南郡相谢玄为兖州刺史,兼广陵相,监长江以北诸军事。后来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戍卫北方领土。谢安则自己都督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桓冲为荆州刺史,防御荆襄地区;谢玄镇广陵,与谢安防御淮南地区。为了加强中央军力,晋孝武帝令谢玄招募淮南江北百姓,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选拔了刘牢之等人,成立北府军。

太元三年(378年)二月,前秦王苻坚派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守尚书令、长乐公苻丕,武卫将军苟长和尚书慕容率领七万步、骑兵进犯襄阳,让荆州刺史扬杨率领樊州、邓州的兵众作为前锋,征虏将军始平人石越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率领五万兵众出南乡,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率领四万兵众出武当,会合攻打襄阳。分三路合围襄阳,总计投入兵力17万。

四月,前秦的军队抵达沔水以北,梁州刺史朱序认为前秦的军队没有舟船,未作防备。等到石越率领五千骑兵渡过汉水,朱序才惊惶固守中城。石越攻克了他的外城,缴获了一百多艘船只,用来接运其余的兵众。长乐公苻丕统领众将领攻打中城。慕容垂攻下了南阳,抓获太守郑裔,与苻丕在襄阳会合。

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后,于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率5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谢玄四战四胜,全歼敌军。谢安因功封建昌县公,谢玄封东兴县侯。

淝水之战淝水决战: 383年8月,苻融率25万先锋军队。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112万大军。 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冲倾十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 八月初二,苻坚派遣阳平公苻融督帅张蚝、慕容垂等人的步、骑兵共二十五万人作为前锋,任命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

八月初八,苻坚发兵长安,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开始大举南侵。 九月,苻坚抵达项城,凉州的军队到达咸阳,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幽州、冀州的军队也抵达了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阳平公苻融等人的部队三十万人,先期抵达颍口。东晋面对大军压境,下达诏令,任命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任命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人,统帅八万兵众抵抗前秦。并让龙骧将军胡彬带领五千水军援助寿阳。共分三路兵马北上迎击前秦军。

十月,前秦阳平公苻融等攻打寿阳。十八日,攻克寿阳,擒获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慕容垂攻下了郧城。苻融进军攻打胡彬退守的硖石。前秦卫将军梁成等率领五万兵众驻扎在洛涧,沿淮河布防以遏制东面的部队。苻坚自认为能速战速决,并派已是前秦尚书的朱序前去劝降谢石,朱序却私下提示谢石宜先发制人,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

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扼守山涧部署兵阵迎击。刘牢之取得洛涧大捷,斩杀了梁成以及弋阳太守王咏,秦军折损十名大将及五万主力。又派部队阻绝了淮河渡口,歼灭前秦军队一万五千人,抓获了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

晋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十二月有人向苻坚建议后退决战。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

淝水之战战争结果: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淝水之战战争影响: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更多东晋十六国时期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东晋十六国历史事件)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