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唐代饮茶之风大盛,茶已然成为唐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消费品,尤其是陆羽《茶经》的问世,更让唐人的饮茶变得格外讲究,从茶叶产地到煮茶之水再到茶器,唐人对饮茶的每个环节都有说道。有道是"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如果说水的好坏关联着茶的味道,那么器的好坏则关乎饮茶的心情。接下来就让我们穿越回唐朝,看看唐人的茶器到底有着怎样的样貌?
我们都知道,唐人对金银器十分偏爱,皇帝如果给臣子们赏赐金银器皿,这个臣子要么功勋卓著,要么就是皇帝的近臣。同样,唐朝皇帝们喝茶用的茶器也要用金银来彰显尊贵,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套金银茶器,是唐僖宗李儇当年的礼佛之物,一经发掘,就轰动了茶文化界,被视为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划时代发现,而我们也有幸能在千年以后,通过这些巧夺天工的皇家金银茶器得以一窥大唐皇帝们在饮茶上的奢华与排场。
如果说皇室贵族对茶器的要求更多的是要彰显尊贵,那么普通平民百姓对茶器的要求则要实用很多,由于使用金银做茶器的毕竟是少数,真正的唐人还是主要将瓷器作为了茶器的首选。金银茶器固然以堂皇华贵取胜,而陶瓷茶器的优势则是易于造型、易于轻洗。遍及大唐东西南北中的各地窑炉,能够烧制出精美绝伦的酒器,同样也烧制出能千姿百态的茶器,从陆羽的《茶经》中,我们知道在当时的唐朝,茶具的分类已经相当细化,达到了二十八种之多,而在这二十八种茶器中,绝大多数都能与温润的陶瓷发生联系,当越来越多的唐人将茶器视作一种直抵精神层面的雅器,当好茶好水好器共同将取自大自然的元素烹煎成一份沁人心脾的芬芳,唐人的生活,也便随之诗意地氤氲开来。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陆龟蒙《咏秘色越器》茶与瓷的"知音"之遇,让唐代的陶瓷工艺进入到全盛的发展时期,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分别代表了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制瓷的最高成就,陆龟蒙的这首《咏秘色越器》,便是最早的一首吟咏越窑青瓷的诗作。越窑青瓷的极盛期在唐代,尤其到了晚唐,其烧制技术和工艺水准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而在越窑繁多的瓷器种类中,最能代表越窑青瓷技术的,便是陆龟蒙诗中所提到的这款"秘色瓷"。"秘色瓷"由于在配方、釉色、烧制的技术方面都严加保密而得名,在《茶经》中,这种"千峰翠色"最为陆羽所钟,在考察中过全唐各大窑场生产的众多茶碗之后,陆羽曾作出如下评价:
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毓《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陆羽不愧为"茶圣",他的这段文字,与其说是给唐人的茶碗定出了标准,不如说将唐人饮茶的格调分出了层级。在陆羽看来,"邢不如越"原因有三,"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那么作为"南青北白"的北方制瓷业的代表,唐人对邢窑茶器又是怎么看的呢?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记载乐师郭道原曾"率以越瓯、邢瓯十二,旋加减水于其中,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也",这段文字说明邢窑的瓷质和越窑瓷质一样有着动听的音色,至于文人墨客对邢窑烧制的茶器更是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辞,白居易曾称"白瓷瓯甚洁",而诗僧皎然也有诗道: "素瓷雪白漂沫香",可见邢窑烧制的茶器并不逊色于越窑的青瓷茶器,在唐人中还是大有市场的,至于陆羽所云的"邢不如越",盖因唐人认为"青则益茶",而邢窑茶器“瓷白而茶色红",从而让陆羽得出了"邢不如越"的结论。同样,在陆羽《茶经》文中所提及的洪州瓷,也不一定就是陆羽所说的"瓷中下品",尽管在他看来,用洪州瓷制成的茶器,整体呈褐色,从而导致茶汤的颜色是黑色, 不宜作茶器之用,但对于陆羽的评价唐人也不尽信,据说这款被其一顿损贬的洪州茶器曾一度被韦坚选作贡品,进呈唐玄宗,在韦坚看来,从洪州窑烧制出来的茶器胎骨坚硬,釉色莹润,足以与越窑青瓷媲美。
如果说对茶器瓷质的选择折射着唐人的审美意识,那么在茶器的造型工艺上,唐人的审美情趣同样毫不含糊。在盏、杯、钵、碗这几大类唐人茶器中,唐人对茶碗的需求量最大,在造型工艺上也最费心思,这些碗的造型异彩纷呈,千姿百态,尤其到了唐代中晚期更加富于变化,诸如荷花形、荷叶形、海棠形、葵口形、菱形等各种款式的的茶碗,已经融入了西亚金银器的影响,体现出唐人对舶来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随着唐人对茶器的追求越来越趋向完美,喜欢琢磨的唐人也在茶器的设计上不断推陈出新,注入了更多灵动的元素,在这个演进过程中,茶托的发明,便是一例。相传唐德宗年间,有个叫崔宁的成都府尹,家有一女,极喜饮茶,可是茶盏注水后因为烫手不易端起,取一碟子托住又容易倾斜,这位少女后来灵机一动,将蜡烤软,做成茶盏般大小的蜡环,再将蜡环放在小碟上,茶盏置于蜡环中,这样既固定了茶盏,又不烫手。崔宁看到女儿的这项发明十分欣喜,遂让漆工仿此样式做成了漆环,并为之取名"茶托",此后,"茶托"便流行开来,人们"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
唐朝茶器的发展,瑰丽的是一个时代的表情,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在大唐的清风朗月之下,唐人手执精致典雅的茶碗,饮一口香茶入口,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自在!
本头条号"唐诗宋词有风云”已签约 *** 骑士,严禁盗用,违者必究;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