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20年,东莞市第三法院积极整合各方调解力量,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全年调撤案件合计32874件,解决标的额达45.5亿元。
小编 *** 了十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调解案例,涵盖工人工资、货款、工伤赔偿、商品房买卖、离婚、遗产继承、物权等纠纷,带您回顾这一年来,东莞第三法院如何通过调解定分止争!
01
清溪法庭“云调解”解滞留疫区的劳动者燃眉之急
2020年初疫情期间,身处湖北的胡某想向前公司追讨解散后应付给其的经济补偿金,却无奈被困疫区。为此,我院清溪法庭吴鹏飞法官通过电子送达及线上调解方式多次连线双方,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缓解了胡某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困境。
▲《东莞日报》A10版
02
桥头法庭抗疫情保生产助力企业共克时艰
2020年初疫情期间,东莞某科技公司因资金周转不灵,拖欠44万余元货款,被他人起诉至法院并申请财产保全,后其银行账户被冻结。桥头法庭了解到该公司刚接到价款600万元的口罩机配件生产订单,便及时组织双方到庭协商,最终确定分期付款方案,后迅速采取解冻措施,使被告公司顺利复工复产,在化解纠纷的同时,为抗疫工作贡献力量。
▲《东莞时报》A05版
03
横沥法庭助痛失双手的小伙拿到赔偿重振信心
凌某在工作过程中不慎被机器压碎双手致残,经与公司协商赔偿事宜未果后诉至法院。横沥法庭调解员莫柏强不遗余力地做双方工作,最终促成该案调解,帮助凌某顺利拿到赔偿款,保障其生活、治疗费用,且重振其对生活的信心。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04
常平法庭助66名业主快速拿到逾期交楼违约金
2020年3月,因开发商未能如期交楼,常平镇某广场的66名业主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违约金。常平法庭通过启动“诉前调解+速裁快审”机制,并联合相关部门将调解工作贯穿始终,在一个半月内即促成开发商与业主们达成协议,且将违约金全额支付到位。
▲《信息时报》B02 版
05
家事调解让分居十五年的夫妻破镜重圆
因在婚姻生活中对彼此产生猜疑与恐惧,冉女士与梁先生分居长达15年,冉女士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我院民一庭委托家事调解员对该案进行调解后,冉女士与梁先生达成和解,从关系破裂到重新出发,共同开启新生活。
▲《南方法治报》05版
06
清溪法庭巧解上市公司债务危机
东莞市凤岗镇某上市公司因拖欠货款被多家企业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后起诉,导致数个银行账户资金被冻结,于2020年初陷入倒闭危机。清溪法庭收案后,兼顾司法原则性与灵活性,努力从中沟通协调,最终促成6宗案件全部达成和解,企业危机得以化解。
▲《羊城晚报》A13版
07
桥头法庭社区法官半个月为73名工人讨回工资
2020年6月,桥头某工艺厂因货款回收难拖欠工人工资,港籍老板又因疫情无法回到内地,群体性劳资纠纷一触即发。桥头法庭通过社区法官工作机制及时掌握情况后,仅半个月便成功把这一纠纷化解在诉前,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 i 东莞
08
民四庭诉前调解为港籍当事人解决遗产纠纷
2020年初,郭女士病重过世,留下巨额财产待处理,其继承人因分散在香港和内地各地,遗产分配困难重重,最后只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对此,我院民四庭运用诉调对接机制,为港籍当事人提供便利,在当事人只跑一趟的情况下圆满化解纠纷。
▲《信息时报》B04版
09
民三庭调解助已故保洁员家属拿到赔偿款
已退休的保洁员被保洁公司派驻到一小区工作时,不慎摔倒身亡,之后死者家属将该公司与小区物业管理方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我院民三庭审理后认为双方系劳务关系,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为节省死者家属的诉讼成本,积极展开调解,最终助死者家属顺利获赔。
▲《南方法治报》06版
10
执行法官携手社区国土员化解物权纠纷
亲兄弟三人的土地使用权相连,小叔想建房,原本在地上种果蔬的大嫂拒绝还地,最后闹到法院,怎料大嫂败诉后仍拒不返还。面对这起发生在亲属之间的物权纠纷,我院执行法官秉承以和为贵原则,联合社区国土员展开执行和解,全力拆除叔嫂二人的“心墙”,一个月后终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新快报》G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