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982年《苗女》木、大漆
1997年《母与子》之七大漆
《唐女系列》之一 红卵石
2008年 《宋太祖》 脱胎漆雕
田世信在工作室。
10月13日,“大匠之作——田世信艺术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对田世信60余年的艺术创作进行了研究和梳理,选取了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出,从田世信的创作中可以看到对传统雕塑创作的坚持和对当代雕塑艺术新
态的思考和创新,以及对日常生活、历史人物、传统文化的关注。
田世信1941年3月出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随后分配到贵州清镇中学教学,1978年调入贵州省艺术学校,1989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及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特聘教授,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顾问。
本次展览将雕塑作品分成五个版块展出,分别是“汉风唐韵”、“民间塑造”、“王者之尊”、“当代匠作”、“尊文崇士”,同时呈现了一系列相关的素描、速写、油画,以及田世信的手稿文献资料。
田世信在贵州教学与生活了25年,在贵州的这段经历,滋养和丰富了田世信的早期创作,体现在了“民间塑造”这个版块之中。当时,他对少数民族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地取材,创造了一批民族的、乡土的题材。劳动人民在困苦条件下劳作的劳苦艰辛,但却自足自在的精神风貌跃然立于其作品中。《苗女》《花桥》《侗女》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少数民族人物,展现了田世信野性、直接的艺术风格,塑造了其作品鲜明的特色。
关于展览主题,策展人唐斌讲到:“在我看来,雕塑之于田世信先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是他每日必做的事。他的创作道路,有着清晰的艺术自觉性和方向性。‘找寻’对他而言是一种艺术态度,一种创作路径,更是一种精神指向。与田世信先生的每一次畅谈促膝,与他的作品的每一次对视倾听,在我的心底油然生发出‘大匠之作’这个深刻的展题,并由此梳理出汉风唐韵、民间塑造、王者之尊、当代视线和崇文尊士五个展览版块。这个展览呈现了田世信雕塑创作五十多年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他在艺术追求上的大我自信和大将风采,在艺术教育中的慧眼举贤和伯乐大爱,在艺术理想中的匠心精神和家国情怀。”
此外,田世信曾师从卫天霖、李瑞年、吴冠中等著名油画先生的经历,给他的艺术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次展览同时展出绘画作品40余件,其中包括素描、速写及油画等作品。展览现场对田世信工作室的还原,让观众身临其境艺术家的工作环境和创作气氛,由此了解田世信的艺术全貌。
文:邬建玲 李屹 来源:贵州都市报 编辑:张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