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最有名的战斗机(十大战斗机排行榜),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最有名的战斗机(十大战斗机排行榜)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最有名的战斗机(十大战斗机排行榜)

一时心血来潮,想学学娱乐圈,来个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斗机排名。既然叫作最具影响力,知名度自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却又不能是像电影明星那样只看知名度,因为有些战斗机在公众眼里可能并不知名,但却对后来的战斗机研制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改变了一些方向,因此在航空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这种影响自然也要考虑进去;另外号称“史上”,当然也还要考虑一些时代的因素,有些战机现在知名度不高,但当年也是风云一时,这个也得考虑进去。

说实话,排这个榜的时候墨林很害怕“招骂”,因为各人认识的角度和标准肯定不一样,最主要还是墨林所知有限,不可能选出大家都钟情的家伙。后来一想也没关系,求同存异呗,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而我选取的标准,首先是要量产服役——试验机不能算在内;然后还有战场上发挥的作用、生产数量、使用范围,等等,最主要还是前面所说的,对后世的影响。

10)F-22:F-22影响力当然很大。但并不是因为很多人所认为的、F-22是第一种“四代机”或“五代机”,那种划代分类法,最早起源于美国空军向国会要钱的小伎俩,在墨林看来意义并不大,何况有些飞机高不成低不就,又要更加人为的弄个3.5、4.5代之类,那就实在是没有意义了。F-22的影响在于,它让当时的空战成了一边倒的游戏。这不是吹牛,在F-22投入现役的前20年里,任何与F-22进行空战的战斗机,都会面临这样的局面:你的雷达还没发现它的时候,它在上百公里之外已经瞄准了你,这不叫一边倒叫什么?他导弹打完了你想去追?对不起,它不开加力可以超音速巡航,早溜了……据说一些型号的战斗机在模拟格斗中也击落过F-22, 但那又能说明什么?只不过是演习的时候设定了诸多先决条件而已,顺便还能再向国会老爷们要点经费。“实战”中,能尽早尽远地干掉对手,谁会跑到你身边去格斗?没事找不自在么?也别说什么导弹贵、飞行员舍不得用,美国那么有钱,什么时候心疼过?

F-22资料图

9)F-14:F-14号称最成功的变后掠翼战斗机,但F-14真正的影响,还在于它逆天的颜值它是把空战真正带进超视距时代的第一款战斗机。这个并非虚言,在F-14之前,尽管AIM-7系列导弹中的一些型号最大发射距离已经超出了视距,但那时候的技术并不成熟,离真正实用还有一些距离,越战中虽然也出现了一些视距外战果,但也并不是常态。而F-14所挂载的AIM-54空空导弹,却是世界上第一款进入现役的、主动雷达制导的、具有“发射后不管”和多目标攻击能力的远距空空导弹。在AIM-54和AWG-9火控雷达的帮助下,F-14对当时战斗机的攻击距离可以增大到100公里左右,对大型轰炸机的截击距离更是远远超过100公里,即使并没有这种超远程的实战战果,但这个数据于对手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威慑——不信你来试试!另外让F-14比较出名的,大家肯定猜到墨林还会提那部电影,所以我就偏不提那部电影名字叫做《壮志凌云》。

大猫

8)歼-20:歼-20服役的时间并不长,技术上比F-22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突破、哪里更先进。但墨林也并不是无理由的长自家的脸,歼-20对于我们的意义就不多说了,前面说过F-14把空战真正带入了超视距,而歼-20在航空史上的意义就在于,它“很有可能”又会把空战拉回到近距格斗时代。想象一下F-22和歼-20在空中遭遇的情形就知道了,当大家都实现雷达隐身时,距离远了谁也看不见谁,远程导弹也发挥不了作用,显然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又回到目视格斗——只有等到大家都接近到一定程度了,才能做出互相伤害的事。当然这也是在实力相当的前提下,如果一方还留了一手绝活儿、或者在某个关键方面有特定优势,那就得另当别论了。其实在F-22刚出来的时候,上世纪90年代有人就预言过这种趋势,当时以为F-22的对手会很快出现,没想到这一等就让F-22苦等了30年,甚至对手都不是原来以为的 对手了。只不过,歼-20和F-22直接对话的机会目前来看并不会太多,真要出现了,搞不好全世界都淡定不了。

资料图

7)F-16:F-16之所以入围,除了本身的确有些斤两之外,主要是因为在当今世界的知名度实在太高了。前后生产了6000多架、装备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洛马固然赚得盆满钵溢,F-16也逐步被包装成了明星战机。其实喷气式战斗机到了F-16这个时候,技术门槛和造价门槛都已经非常高,F-16虽说在美国属于与F-15搭档的“低端”战斗机,但放到一般国家别说研制,采购起来都费劲,甚至渠道都成问题,一旦买到几架都当成宝贝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把F-16的地位又抬高了几分。F-16在历次战争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把对手米格-29 压但得抬不起头。但墨林一直觉得这里面可以挤出很多水分来。看空战不能只看战斗机发导弹那一下子,背后的东西更重要,这里并不是黑F-16,你看F-16在取胜的空战中哪一次是单枪匹马?哪一次不是拖着预警机带着电子干扰机?哪一次不是全空域全时域电磁压制以后的战果?更何况关于美制战机作战的报道,有利的肯定满世界传,不利的往往不了了之,这背后有没有其他原因,相信墨林不说大家也能猜到。这不前不久印度说击落了巴基斯坦的F-16,立即就有美方的人说去现场看了、一架没少——那当然不能说少,会影响行情啊!问题是,美国人说没少就真的没少吗?有谁亲眼见到了?有没有图片证实?再回想一下他们一贯的“双标”式报道,这种话信也罢、不信也没什么奇怪的。

F-16资料图

6)“鹞”:这个不用多说了吧,大名鼎鼎的第一款实用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在一般人看 来可能是“剑走偏锋”,但也正是这一点,使得传统战斗机的使用模式有了一个重大的变革,可能谈不上革命性的变革,但也对后来的战机研制方向有着重大影响,这从美国的F-35就可以看出来。但这种影响会持续多久、能影响到什么程度,现在还不好说。在墨林看来,垂直起降应该是以后的一个大趋势,因为有几个现成的好处,像战机出动速度更快、对场地面积要求更少等等,只不过现在的技术条件还没成熟到那个程度,难以在垂直起降和其他性能之间进行完美的平衡或者取舍,所以垂直起降的优势现在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但墨林坚信, 总会有那么一天,战斗机都会像星战里一样拔地而起、消失在茫茫天际……

“鹞”式资料图

5)Bf109:别的不说,单就它从西班牙内战一直打到二战结束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Bf109对于纳粹德国的重要意义。德国在二战期间的奇思妙想实在很多,但真正投入实用的却少之又少,于是Bf109也只好一直死扛着,以一己之力跟盟军几乎所有战斗机过招,关键是还很少落于下风!这个也实在不容易。也正因为如此,所以Bf109一不小心也成了史上产量最大的战斗机——总产量有很多种说法,但超过35000架是没问题的,这里面既有Bf109本身设计思路先进、性能优良、生产成本低等因素,也跟德国没办法投产其他战斗机有关系,说白了也是一种无奈!当然到了后来,Bf109从壳子到内部都跟最初的有很大不同,这个也是必然。Bf109设计师梅塞施米特甚至因为这个而获得了独立为战斗机命名的权力,所以有些场合里Bf109跟Me109这两个名字是混用的,但一般Me109专指1938年以后生产的。其实跟Bf109一起“并肩作战”的还有Fw190,不过Fw190投产较晚、总产量也相对较少,“只有”19000 架左右。

Bf109原型机

4)P-51:要是最有影响力的战斗机排行榜里面少了P-51,估计一大半的人会把墨林喷死。其实从战斗机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P-51并没有什么革命性的变革,顶多只是一些局部上的技术创新,像层流机翼,但野马的性能在当时的确比较出众,特别是航程的优势,让盟军轰炸机能够得到全程护航、“无忧无虑”的轰炸德国本土。P-51的知名度极高也得益于高产量和生在了美国,战后剩了不少,因此保留下来能飞得还很多,有一些被民间爱好者收藏,成为怀旧表演时的明星。由于喷气式战斗机已经出现,到二战后期各国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新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研发上,所以活塞式战斗机的发展也就到此为止了,P-51也得以成为活塞式战斗机巅峰之作。其实严格说起来,苏联后期的拉-9、拉-11,甚至拉-7都并不比P-51差,但一来出现的晚,二来在产量、知名度上跟P-51无疑还是差距明显。

也是一代名机

3)伊-16:伊-16一点都不出名,大部分国人可能都只在提到抗战初期的苏联援华时才听说过这款战斗机。其实伊-16的意义,在于它采用了很多革命性的设计,甚至可以说是开启了战斗机的一个新时代:第一款全金属结构、可收放起落架、悬臂式下单翼的战斗机。在此之前的战斗机,大多数使用双翼结构,并用张线和支柱进行加强,起落架也露在外面,即使是单翼机,也必须用张线和机身拉在一起,但这些张线、支柱和外露的起落架在越来越快的速度面前就成了极大的阻力源。而伊-16机身外表非常干净,完全去除了张线和支柱,起落架也可以收入机身内,机翼与机身之间还有明显的修形整流设计,后期还进一步采用了全封闭座舱,增加了有利高空飞行的供氧设备,以及为飞行员增设防弹钢板等,这些很多都成为后来活塞式战斗机的标准配置。不过20世纪30年代,世界航空技术发展比较迅猛,很多新技术还没能施展开来就落伍了。伊-16也一样,1933年底才首飞,1936年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就被Bf109给比了下去。

伊-16资料图

2)Me262:这个不用多说了,史上第一款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并且与同时期的活塞式战斗机比起来优势十分明显,只不过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盟军几万架活塞式一涌而上,技术尚不成熟的Me262实在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最后落得个惨淡结局,有兴趣的读者老爷可以点击参看拙著《聊聊Me262,史上第一款实用喷气式战机》一文。

Me262资料图

1)莫拉纳·索尔尼埃L: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是直接拉到最后来的。这个榜是倒序,最后的最重要。这种飞机可能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但要说它是史上最重要的战斗机却并不为过,因为它其实就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机,后世的所有战斗机,包括截击机、战斗轰炸机,等等,都没有摆脱它的影响,尤其是固定射击武器、沿机头指向射击、尾追狗斗。

莫拉纳·索尔尼埃L

在莫拉纳·索尔尼埃L之前,用于空战的飞机也有,但一般都是两个人:一个管驾驶,一个管射击,飞机上的机枪是也活动的,射击员就抱着这挺机枪上下左右搂扳机,跟后来轰炸机上的炮塔差不多的样子,这个在两架飞机之间的精确射击时效果很差,很难击中敌机。因为空中射击要估计提前量,射击员不操纵飞机,就不能很好把握飞机的飞行状态,这个提前量就极难估计准。试一下你在行驶的汽车上用一块石头去砸路边的树(想一下就行,轻易不要尝试!),扔的时候自己的车又正好拐了个弯,大概就是这个效果。

一般是这个样子

加罗斯大概就是觉得射击员跟不上趟,一气之下不要射击员了,把一挺机枪安在了驾驶座前面固定好,说我一个人就够了,结果还真就够了。由飞行员操纵固定机枪有几个好处:在稳定飞行时,射击弹道是基本固定的,因为射击方向就是机头的指向;机动飞行时飞机要往哪里飞,飞行员心里也有数,对弹道的掌握总比其他人来得更加直接;最后就是,打中了、自己可以喊也是,打不中也是自己喊席特,不会因为别人打不中自己干着急而影响情绪。

不过当时飞行员还得直接操纵机枪,装弹、上膛、搂扳机,等等,因此机枪必须装得离飞行员很近,最大的问题就是正前方的螺旋桨(推进式的飞机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当时推进式在性能上普遍不如拉进式)。加罗斯也知道不能这样,他的办法是在螺旋桨上加了个偏导板,如果子弹正好碰到螺旋桨了,这些偏导片可以把子弹扇到一边去。这个办法比较简单粗暴,显然总会有一些子弹会打到螺旋桨上、甚至弹回来,但总的来说还是有效的。在其他人都还是一个飞一个射的时候,这架战斗机就取得了现在“跨代”般的优势。后来同盟国把加罗斯的飞机击落以后又加以改进,研制出了机枪协调器,彻底解决了螺旋桨的问题,但一般还是认为莫拉纳·索尔尼埃L是现代战斗机的鼻祖。一直到现在,除了个别特殊时期、个别型号之外,航炮/枪依然是战斗机的基本武器,固定安装、沿机头指向射击,还在沿用莫拉纳·索尔尼埃L的模式。

螺旋桨根部有偏导板

其实,史上出现过的战斗机实在太多,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墨林挑的这十种,也只能代表墨林自己的看法,朋友们如果有其他观点,非常欢迎留言补充指教。

更多最有名的战斗机(十大战斗机排行榜)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