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21生机大会#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又一段大分裂时期,出现了合称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中原正统朝代,以及合称十国的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南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十个地方割据朝代,一共15个朝代。
由于五代十国的朝代数量非常多,而且频繁发生政治动乱,导致皇位更替非常快,所以五代十国的君主数量也非常多,经统计一共有50多个君主,其中大部分都是昏庸无能的昏君,这是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
但是五代十国也有为数不多的明君,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五代十国时期十大明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注:本排名为非正式的排名,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十、吴越忠懿王钱俶公元948-978年在位。初名弘俶,小字虎子,改字文德,钱鏐孙,钱元瓘第九子。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宋太祖平定江南,他出兵策应有功,授天下兵马大元帅。
生平简介:吴越王钱俶,生于公元929年,在位时间30年。原名是钱弘俶,字名文德,是有名的吴越王钱鏐的孙子,也就是钱元瓘最小的儿子。钱俶是吴越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晋开元时期,他在台州做刺史,最后当了吴越的国王。赵匡胤平定江南的时候,他出兵有功,被封为兵马大元帅,进入朝廷之后,仍被封作吴越国王。公元978年时,他献出自己的封地归到大宋。直到988年去世,葬在了洛阳。
公元948年2月12日(阳历),原吴越王钱弘倧在家中摆夜宴招待群臣,而胡思进趁乱发动宫变,将吴越王软禁了起来,并且推钱俶上位被立为新的吴越王。钱俶在位三十多年,中间经历了汉,周,宋三个朝代的更替。钱俶当上吴越王之后,并没有骄傲自大,奢淫无度,相反的是他励精图治,下令以前欠税的都全部免去,在他管辖范围內老百姓们有田地荒废了的都纵其耕之,顿时吴越国民心大悦。钱俶还曾率领千名田丁去荒废的田地里松土辟地,从此吴越境内无废土,而且粮食丰富,一斗米用十文都能买到。
后周三年时,吴越国遇到了罕见的旱天,民间有好多卖子女活命的,钱俶知道后立即下令由官府出粮食和衣料将那些子女们赎回来,并还给他们的父母,而且开国仓赈灾,有效的缓解了灾情。公元998年,吴越王钱俶暴毙于南阳,十年六十,育有七子, 谥号为忠懿。
九、马殷(852年-930年12月2日),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一说上蔡人(《三楚新录》),南楚开国国君。
马殷早年以木匠为业,后投入秦宗权军中,隶属于孙儒部下。孙儒战死后,马殷作为刘建锋的先锋,南下湖南,攻占潭州等地,成为马步军都指挥使。
乾宁三年(896年),刘建锋被杀,马殷推为主帅,逐步统一湖南全境。唐朝任其为湖南留后、判湖南军府事,迁武安军节度使。此后,马殷逐渐扩大地盘,兼并静江军,夺取岭南数州。
开平元年(907年),梁太祖朱温封其为楚王,定都潭州(今长沙)。四年,加天策上将军,尚书令。天成二年(927年),后唐封其为南楚国王。
在位期间,采取“上奉天子,下奉士民”策略,不兴兵戈,保境安民,很少主动对外交战。对内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税,使得湖南经济得以繁荣。
930年,马殷去世,时年七十九岁,谥号武穆王。次子马希声继位。
八、王审知(862年—925年12月30日),字信通,一字详卿,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王审知出身贫苦,后在唐末民变期间,与两位兄长一起加入王绪的农民军,随之转战福建。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便拥戴他为首领。
光启二年(886年)八月,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应泉州绅士之邀,带兵攻打泉州,诛杀无恶不作的泉州刺使廖彦若。“三王”以泉州为根据地,为统一福建、鼎建闽国打基础。王审知兄弟进据泉州后,招怀离散,均赋缮兵,生产得到恢复。大顺二年(891年),陈岩病卒,内弟范晖在福州自称留后。
景福元年(892年)二月,王潮派王审知发兵攻打福州。经过一年三个月的苦战,终于在景福二年(893年)五月二十一日攻下福州,后全闽得统一。乾宁四年(897年)王潮去世,王审知接任他的位置,唐廷任他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累迁至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王。
天祐四年(907年),梁太祖朱温升任王审知为中书令,封闽王。王审知在位时,选贤任能,减省刑法,珍惜费用,减轻徭役,降低税收,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使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很大发展。而且尽量避免战争,并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
闽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忠懿王。其子王延钧称帝后,追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因王审知三兄弟对福建发展贡献很大,福建人尊称王审知为“开闽尊王”、“开闽圣王”或“忠惠尊王”。
七、南唐烈祖李昪(888年-943年) 字正伦,本名李知诰,五代徐州人。出身微贱,6岁丧父。在唐末方镇争战中,随伯父流落淮西濠州一带避难,为淮南节度使杨行密部将徐温收养,取名徐知诰。后随徐参加政治活动,梁乾化二年(912年)因功迁为升州刺史,时年24岁。后调任润州,政绩均较显著。当时徐温坐镇金陵,命其子徐知训驻广陵(今扬州)处理事务。
梁贞明四年(918年),广陵发生变故,徐知训身死。李昪抓住这一时机,以平乱名义领兵入广陵。辅掌吴国朝政,架空徐温。唐天成二年(927年)徐温病死,李昪即完全操纵吴-政大权。晋天福二年(937年),李废吴帝,在金陵(今南京)建立南唐政权,改国号升元。2年后,正式恢复李姓。
扬吴时期,地方官吏多为武夫,他们重攻战而往往“不恤民事”。李昪执政后,大力推行文人政治,招揽贤俊,并专门设置“延宾亭”,招引四方贤达。他自己以身作则,“资访缺失,问民疾苦,夜央而罢”。他不准外戚、宦官干预朝政,而重用儒雅,罢去苛政。
李昪称帝后,注意整顿法制,惩治贪残。晋天福七年,他下诏颁布《升元定条》,从而使长期-的社会有了较完备的律令制度。他要求官吏依法行事,违者必究,曾罢免恃功强横不法的节度使张宣。因此,社会秩序及风气均有好转,吏治亦较清明。
李昪较注意提倡节俭,减轻人民负担。唐天成二年,吴国水灾,士兵百姓十分困苦。李昪便全部遣散歌记,焚毁乐器,平时穿蒲草鞋。他在位期间,未大兴土木。晋天福五年曾下令“罢营力役,毋妨农事”。.对此陆游曾大加赞誉:“仁厚恭俭,务在养民,有古贤王之风焉。”
他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奖励耕织。梁龙德二年(922年),下令改革税制,减免租税,改变钱重物轻的现象,并废除“丁口钱”。因此,“不十年间,野无闲田,桑无隙地”。
李昪还是一位顺应大势,器略恢宏的军事战略家。他曾设想,一旦“中原忽有变故”,便“拱揖以招诸国”,统一北方。他渴望长生不死,亲自完成统一大业,于是大吃方士奉献的丹药,结果毒气攻心聚为恶疮而死,时年55岁。
六、吴越武肃王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人,吴越开国国君。
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他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
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他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
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由是田塘众多,土地膏腴,有“近泽知田美”之语。还鼓励扩大垦田,由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
钱镠是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吴越国在他的带领下国泰安民,风调雨顺,国家一片祥和之气,钱镠在位期间还带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少有的明君。
五、后蜀高祖孟知祥(874年—93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县(今河北邢台),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
以姻亲之故,深得晋王李克用赏识。李存勖嗣位,历任中门使、马步军都虞候、北京留守。前蜀灭亡后,出任西川节度使。
唐明宗统治后期,孟知祥渐生据蜀自立之心,不听朝令,举兵反叛。长兴四年(933年),率军吞并东川,尽占两川之地,击溃朝廷征伐部队,拜成都尹,加封蜀王。
应顺元年(934年)正月,正式称帝,建立后蜀,改元明德。同年去世,终年六十一,庙号高祖,谥号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葬于和陵。
高祖孟知祥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明君,他曾是中国四川成都的一名皇帝,其在成都创立的功绩一直被人们所纪念,孟知祥原本是河北人,出生贵族,但是有专家通过历史考证发现孟知祥继承了少数民族的血脉,其见于孟知祥的陵墓建筑。
四、王建(公元847年—918年),字光图,小字行哥,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一说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是前蜀的开国皇帝。
少家贫性无赖胆大,以杀牛盗驴贩盐为业,乡人称之为“贼王八”。后投入鹿晏弘的忠武军当小卒,因机灵胆大,升为队将。黄巢起义爆发后,起义军攻克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唐僖宗逃往四川,王建也以八都中的都头跟随唐僖宗入川。因为对唐僖宗殷勤竭力,被赐为“随驾五都”之一。
文德元年(888年),王建投奔成都,为陈敬瑄所阻,于是开始攻打西川。历经三年苦战,王建夺下西川,被封为西川节度使。此后,王建接连降服或击败武泰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跋思敬,占有两川、三峡,取得山南西道,天复三年(903年)被唐昭宗封为蜀王,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天复七年(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
王建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蜀中得以大治。在位十二年,庙号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葬于永陵。
三、杨行密(852~905),初名行愍,字化源,唐庐州(今安徽合肥)人。五代时吴国建立者。少时孤贫,长大成人后身材高大,膂力过人,据说能手举300斤,日行300里。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经过庐州,杨行密 *** 入伍,后被唐兵俘获。庐州刺使郑棨“奇其状貌”而释放了他,遂被庐州府募为州兵,戍守朔方(今宁夏灵武),升为队长。期满回到庐州,都将要他再次出戍。行前问其还缺什么,杨行密愤然说:“惟少 *** 尔!”随即将其斩首,举兵为乱,他“自募百余人,皆为虓勇无行者”,统率州兵,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庐州刺史郎幼复逃去,他占据庐州。中和三年(883年),被唐招抚,封为庐州刺使。从此他以庐州为根据地,开始拓土扩张,其势力向淮河以南等地扩展。
光启三年(887年),杨行密被淮南节度使高骈任命为行军司马,率兵数千人,屯驻于蜀冈(今江苏扬州西),以诱敌袭营的伏击战法,打败毕师铎部,占领扬州。便派使者到大梁,向兼任淮南节度使的朱温示归,朱温只好任命杨行密为淮南留后。
文德元年(888年),杨行密率兵攻打宣州获胜,次年,唐廷任命他为宣州观察使。杨行密派大将田頵等分别攻取苏州、常州、镇江。大顺二年(891年),又攻取了滁州、和县,势力不断扩张。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攻取楚州(今江苏淮安),威胁占据扬州的孙儒。孙率50万大兵,进攻宣州,围困扬州城,杨行密以“避其锋,背城坚栅、以逸待劳”的战法,使孙儒“兵饥、又大疫”,被击败擒杀。杨行密并其部,选编5000兵士为亲兵,给予特殊待遇,成为“驱之即战,靡不争先”的主力军。复取扬州后,唐廷任命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
乾宁二年(895年),唐廷加杨行密为校检太傅(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之职)。唐昭宗曾封杨行密为弘农郡王。同年昇州(今南京)刺使冯弘铎来附,他又派田頵攻掠各地,于是“自淮以南、江以东诸州皆下之”。杨的吴地政权地盘已具雏形。占据大梁(今开封)的朱温,先派汴军朱友恭率步骑万人南下讨杨。8月又派汴军葛从周率步骑万人,从霍邱渡淮河为西路,令厐师古率大军驻营于江苏淮阴为东路,自北向南进攻杨行密部。杨行密先打东路,一面用决堰纵水的办法水淹敌军,一面令朱谨率精锐突袭,结果汴军大败,名将厐师古被杀,其余各军勉强北归。天复元年(901年),杨行密派李神福于浙江临安,打败了钱镠,擒其将领顾全武回师,次年,冯弘铎率部叛变,被打败后,杨宽容并任其为昇州(今南京)节度使。
天复二年(902年),任杨行密为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校检太师、中书令,进封吴王。次年,与朱温汴军大战于青州(今山东益都),后平叛钱镠于南京,平叛安仁义于常州。自此,杨行密正式成为唐朝的藩王,他两次率军击败后梁的入侵,两次平定叛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统一了吴地。
杨行密统一吴地后,重视农桑,采取“节用安民”的方法,抚定江淮,千里江淮重现繁华景象。身为淮南节度使,还穿着带补丁衣服。任吴王时,曾在合肥大蜀山建有行宫。
天祐五年(905年)10月,杨行密病重,任命儿子杨渥为淮南留后,11月杨行密病逝 ,终年54岁,谥号武忠。其长子杨渥、其女百花公主,护送棺柩回庐州。清嘉庆《合肥县志》载:“杨行密墓,在城西北六十里,吴山庙集东。”贞观十一年(920年)其四子杨溥继兄位,顺义七年(927年)改年号为乾贞,即皇帝位,称睿圣文明光孝皇帝,追尊杨行密为太祖武皇帝,陵曰兴陵。
二、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后曾改姓郭。邢州尧山县(今河北隆尧)人。五代时期政治家,后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
柴荣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书史及黄老之术,且为人谨慎笃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早年曾随商人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在后汉时期,随郭威赴邺都就镇,任天雄牙内指挥使。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建立,郭威委任柴荣治理 *** 州。他为政清肃,使盗不犯境。广顺三年(953年),入朝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在位期间,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庆陵。
周世宗柴荣是个处事稳重、善于纳谏的人,做事都亲力亲为,任用有才的人,体恤百姓的疾苦,巩固了后周的疆土,是五代最优秀的君王,影响了时代的进程。柴荣的英明和功勋为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一、后周太祖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字文仲,邢州尧山县(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开国君主(951~954年在位),顺州刺史郭简之子。
出身将门世家。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加入后唐庄宗李存勖亲军。后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凭借佐命之功,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平定河中,镇守邺城,受到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隐帝,不久率军抵御契丹,在 *** 州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周朝,史称后周。在位期间,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因病驾崩,享年五十一岁,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嵩陵。死后由养子郭荣继承皇位。
扩展资料:郭威生于乱世,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取后汉而代之,是五代时期军人专权的代表人物。
在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等方面,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国长期战乱的局面开始转向统一,开始显露出民富国强的迹象,为周世宗也为赵匡胤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威深爱其妻,在其妻亡后,不再另娶皇后,一方面为了纪念忘妻,一方面也看到柴荣的确有才,所以把帝位传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其妻侄柴荣。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