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中国现有的“特色小镇”,大多仍停留在“旅游小镇”的概念上,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标杆。相较于国内的政策驱动,欧洲的小镇从不谈“特色”,而许多“天然形成”的“特色小镇”,已是全球城镇建设的范本。
如果不追溯欧洲小镇的成功根源,我们很难学到其建设特色小镇的精髓。欧洲小镇的成功,已经不能停留在人文风貌、历史积淀等浅层面的讨论。探寻欧洲小镇发展的历程和经验,我们需要横向切开来看欧洲小镇的成就,那些能在岁月中站稳脚跟的欧洲小镇,到底“特”在哪里?
一 、自然风貌:山水灵动处更易出名镇
谈及特色小镇,国内多指旅游小镇,而旅游小镇似乎必与山、水相伴。然而,同样是“水镇”,中国的小镇似乎总难摆脱“观光”的单一属性。相比之下,欧洲的“水镇”与“水城”已经能够以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的姿态,迎接全球游客。
气候也是小镇观光属性和度假属性的决定因素之一、河流与海洋交汇的地方,更容易产生闻名全球的城镇文化。
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五渔村,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Liguria)拉斯佩齐亚省海沿岸地区。五渔村是由5座深藏在峭壁和大海间小渔村组成沿着蜿蜒的地中海海岸线而建,是全球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沿海而建的五渔村徒步线路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徒步路线。
我国的小镇更应该思考的是:怎样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融入自己的独特游览体验,塑造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完成从观光到度假胜地的蜕变,吸引的不仅是游客,还有旅居者。
二 、文化基础:文化需活化成核心吸引力
“中国有2000多座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特色小镇,但让人记住的不超过8座。”
究其原因,还是小镇的文化没有被有效地发掘和利用。然而我们不应过度指责开发者,中国小城镇文化的形成与活化,并非一蹴而就。
欧洲的城镇,各具独特的城市风貌,单以风景来论无法辨清它们的特色,而其独特的人文历史魅力成为鲜明的标识,这种魅力散发出难以替代的韵味,也是致胜的关键所在。各个小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口不多,基础设施却很齐全。文化层面,很多小城甚至都有自己的城徽、城旗、城歌、传说、教堂、球队,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例如德国的门兴格拉德巴赫,这是一座富有艺术和文化气息的小城,人口只有几十万,拥有重要的文化古迹、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和遍布各地的剧院、小型歌舞场及小型舞台,城区有电车和轻轨,“星期二紫罗兰 *** ”是这座城市古老的狂欢习俗,也是这座城市中亘古不变的文化传统。
相比之下。中国的小镇文化足够厚重,但只浸润了这片土地的表层,没有渗透到深处。文化固然博大精深,但到了城镇层面,居民对当地文化已经漠然,甚至近乎抵触。地域文化已经极难在原住民群体中找到凝聚力和认同感,更谈不上感染外地游客,使之产生共鸣。
比如福建,客家文化,船政文化,妈祖文化,海丝文化,宗祠文化,个个如雷贯耳,但游客绝不会因为一种文化而到访一座城。城市文化的吸引力,甚至不如一种美食或一个民宿。
中国的小镇开发,多在浅层面挖掘有限的文化点,小镇的文化难以诉说和传承,成为中国式小镇发展的掣肘。
三 、经济基础:用产业发展留住年轻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颠扑不破的原理。从分布范围来看,欧洲知名特色小镇仍然以发达国家为主,经济基础是欧洲城镇发展的土壤。
在中国的小城镇,人口流失是无法避免的痛。中国年轻人在逃离家乡,奔向大城市。“特色小镇”没有了新鲜血液注入,只剩一些空巢老人,守护着同样凋零的小镇故乡。
而在欧洲,小城镇有稳定的原住民,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全球的年轻人。欧洲小城镇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除了宜人的生存环境,更在于完善的基础现代化设施、发达的公共服务资源、完备的 *** 政策和广阔的发展机遇。
在很多欧洲小镇,既有大城市一样的交通设施、生活设施、就业机会,又能像乡村那样生态植被完整、传统文化浓郁,这是身处城乡二元分别环境下的中国年轻人最为向往的,也是极难实现的。
欧洲小镇的活力也并非自发形成, *** 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以著名的“英国新城运动”为例,新城运动是卫星城建设后进行的一项城市建设运动,新城运动的理论源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卫星城一样,英国新城建设的主要政策目标是了解决大城市问题,发展中小城市,建设一个个“既能生活又能工作的、平衡和独立自足的新城”。
“新城”建设资金由 *** 基金统一提供,并通过城市设施租售分期偿还。很多“新城”并非完全新建,而是精心挑选出某些旧城镇,拓展成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和就业中心、 *** 鼓励民众迁入这类小城镇,这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支持。
中国的小镇开发,最难的还是招商。我们寄希望于通过招商招来产业,从而带来客群。但是,一个年轻人都在逃离的故乡,更易沦为空城。这或许是中国城市格局演变进程中一个遗憾的死角。
四 、历史积淀:“历史”不仅仅是名人故居
没有历史,难成古镇,总有一些古朴到有点违和的名人故居,用于佐证这个小镇的悠久历史。 然后,被引以为傲的名人故居往往门可罗雀,有些尴尬。
在欧洲,名人故居和特色小镇则实现了近乎完美的融合。
英国中部沃里郡的艾汶河畔坐落着风景如画的斯特拉特福德镇,这里是世界文豪威廉·莎士比亚的故乡,年游客量达250万。莎翁早已离世多年,但他留给斯特拉特福德镇的却是一笔永恒的财富。
莎士比亚曾居住过的房屋、发生过的爱情、创造过的故事,停留在安妮·哈萨薇小屋、新庭院剧院、莎士比亚乡村博物馆、斯特拉福德的每一个角落。在小镇的剧院里,每天上演着莎士比亚戏剧,吸引着有阅历又热爱文学的人。
小镇居民用了将近200年的时间,没有把一个僻远乡村打造成一个堆积了精美建筑的地方,而是在持续的经营中,将它打造成世界级旅游胜地。
这才是“历史沉淀”和“名人故居”赋予特色小镇的气质。
我们在翻看中国特色小镇的历史时,像是走入一座冰冷的博物馆。小镇的历史应该活化在小镇的一草一木,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以文化为幌子,以名人为卖点,做成千篇一律的古镇。
五 、产业基础:基于特色产业深耕
国内对于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主流方向基本已经达成共识:首先应该是产业小镇。
随着政策风向的日渐明晰,这种以数平方公里的土地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创新区域,似乎迎来了一轮高增长的爆发期。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小镇”,却屈指可数。经过几十年发展,全国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高新区等产业园区等招商平台已经群雄并起,但目前来看,鲜有开发区能够成功升级为“特色小镇”。
归根结底,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还是不同。通过产业升级而形成的“特色小镇”,总显僵硬。
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倡导的建制镇国家级小镇,都明确了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都区别于产业园区。首先,特色小镇强调的是特色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等概念结合,是一种产业与城镇有机互动的发展模式;其次,特色小镇更讲求其产业、居住和服务等空间功能布局的紧凑、协调、和谐,而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的居住、服务等功能不够完善,对附近的城市有极强的依赖性。
反观欧洲的小镇,大多有依托的产业,能够自我造血,长时间地浸润着这个小镇的发展,小镇自给自足,安居乐业,才会有人慕名而来,基础设施配套跟得上,才能留住客人。
法国依云小镇围绕特有的生态资源(依云水和温泉),通过发展特色产品、生态休闲、旅游文化等领域,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动力。
依云矿泉水年产量15亿升,每10瓶中有4瓶在法国销售,6瓶出口到世界各国。依云小镇70%的财政收入来自和依云矿泉水公司相关的产业,3/4的居民是水厂员工。
依云小镇从初期的疗养胜地、矿泉水起步,到聚集旅游度假、运动、商务会议等多功能的综合型养生度假区,到如今欧洲人休闲度假、夏天疗养、冬天滑雪泡温泉的最佳胜地、欧洲极具代表性的康养小镇,一直依托产业蓬勃发展。
以单一产业切入,完善相应配套产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促进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是大多数产业驱动的特色小镇的重要发展方式。特色小镇好比人体系统,需通过产业发展实现造血,才能让器官良好运作,发挥它应有的“特色”。
六 、城镇秩序:考究里藏着城镇的温度
一个动人的小镇,离不开其精致的城镇秩序。
城镇秩序是个宽泛的概念。不论是中国的小城镇还是旅游小镇,城市秩序更像是一个公司在主导,在“整洁”与“有序”的底线上徘徊,却没有小镇应有的温度。中国的小镇一旦有些古色,总显得凌乱。很多城市的老城区和县城保留了上个世纪的陈旧,本已初现味道,却总被拆迁和翻新搞的天翻地覆,不成样子。
而在欧洲,我们往往惊诧于其古色保留的完整,而且毫不违和。
哥廷根是德国当之无愧的学术之都,在这个13万人的城市里,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46名诺贝尔奖得主,或在此读过书,或在此教过学,世界上难以找出另一个城市,有如此的殊荣。
从城市秩序来看,这座小城也堪称考究。
在哥廷根,大学图书馆向社会上任何人开放。哥廷根所属的下萨克森州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与其他六个联邦州共同发起了“视觉图书馆”联合会(GBV),拥有全面的网络数据库;在哥廷根,仅凭有效学生证,即可在歌剧院、交响乐团和博物馆等单位组织的多种文化活动上享有优惠或免费政策。
哥廷根的城市卫生基本已实现机械化打扫,为了做好城市垃圾处理工作,在哥廷根相对偏僻的街头都能看到大型卡通式垃圾存储箱,外表干净,设计有趣,毫无异味。不仅如此,为满足未来大环境发展的要求,哥廷根市于2009年协同市政集团和哥廷根大学共同发起“哥廷根气候保护”项目,制定了居住、经济、服务、宣传和能源供应领域的一系列计划,许多市民、协会和民间组织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这一气候保护规划的制定。并成为其城市秩序的鉴定拥护者。
哥廷根的市民严格地遵守着这个城市的秩序。在 *** 的引导和居民的自发作用下,赶每周二、四、六早上位于老城南边的集市(Wochen Markt)成为市民的乐趣。这个集市历史悠久,除了能买到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外,常常还有音乐美酒鲜花相伴,能感受到浓厚的本土情调。鹅女雕像所在的广场也叫集市广场,每到周末,全城的男女老少和哥大的老师学生仿佛都聚到这里休闲、购物,哥廷根的文化中心也一下子变成了商业中心。
文化、环境、商业,哥根廷以其独特的模式构建,精准运营着内部再生系统。
中国的小城在寻求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升级的过程中,不仅遗失了文化,同时也乱了秩序。城市的地标高度没有上限,但承载了这个城市文化的牌坊、老街、老汽车站,才是居民的回忆,却已荡然无存。没有了温情,城镇便失去温度。
七 、城镇规划:城市须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新规划的特色小镇,应该是什么样子?
一个成功的特色小镇,必须是先由专家对该项目市场分析、精准定位、产业选择、业态组合、开发策略、创新营销、运营模式、创收回报等策划之后,依据这个灵魂及总体思路,再来指导下一步规划。
欧洲的小镇,看似没有刻意规划的痕迹,但一切似乎又有定数。
大部分欧洲小城镇由于历史上宗教原因带来的限高制约,在城市的竖向空间分布上缺少变化。但不同小城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积淀,依然能够成就其风貌的个性特征。很多欧洲小镇,如意大利的科莫小镇、法国的艾克斯小镇,在城镇整体空间上,具有“扁平化”的统一性,一是高度控制下的低层高密度特点,二是小尺度、布局严整的街区网络,这赋予了特色小镇在空间结构上最基本的整体性。
在传承历史文化积淀的同时,又保持了多元性、差异性的小镇个性风貌。城镇外部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广场与道路系统,形成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舞台”,如科莫的中心广场、艾克斯的米拉波大道等。
在建筑和绿化上,每一个城镇也都独具特色。这些镇的建设因地制宜,随坡就势,道路曲折活泼,建筑风格各异,绿化自然和谐,充分体现独特的文化传统与特色。
德国中世纪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威尔堡市,该市二战以后制定的规划仍在执行,中世纪的建筑很多,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外墙往往用粘土制作,特色鲜明。在绿化上,欧洲的绿化覆盖率很高,多数为自然林。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主要是适合当地生长的自然树,很少有人工雕凿,任其生长。高速公路两侧及一些村镇周围生长着各类树木,生机勃勃。
中国的小城镇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本镇的历史、传统、文化、特点和经济基础,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避免“千镇一面”。
八 、人文风情:小镇的“气质”
我们最爱用“风情”去评判一个特色小镇。小镇是否迷人,还是会落脚到小镇的“风情”。人文风情,是 *** 了所有因素之后的一个表象,是小镇的“气质”。
国外每个旅游目的地都带有自己的风情印记:意大利罗马的古老悠久;法国尼斯小镇的浪漫舒缓;希腊伊亚小镇的神秘壮观……
中国的小城镇,至少目前来看,鲜有风情。一个城镇有了风光、风貌、风物、风俗、风味,才有风情,风光风物是依托,风貌风味是载体,风情才是诱惑力。除了凤凰古城、西江苗寨、丽江古城等老牌旅游古镇,新兴的小镇培育“风情”需要相当长的时日。
在经过对欧洲特色小镇的深度考察与对其成功经验的深入思考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
首先,短期内,中国仍然难以出现世界级的“特色小镇”,但中国具备所有“特色小镇”的基础要素,只是需要合理规划、耐心打磨、全民投入与时间积淀。
特色小镇不是凭空建出来,而是根据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顺势引导形成;特色小镇是历史产物,而不单纯是投资产物;是地方发展导向,而不是房地产导向;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并注重传统文化。
一座成功的特色小镇,需兼顾当地人生活和游客体验,以满足人的合理功能需求为前提,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最大便利为原则。游客和年轻人永远是刁钻和刻薄的,对一座小镇的自然景观、特色产业、基础设施、人文魅力要求非常高,主要元素必须覆盖。
其次,特色小镇要真正打造其“特色产业”。
产业基础的强大可吸引更多年轻人不再只以大城市为奋斗目标,而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注入年轻的活力。古老与现代,文化与科技,将持续在特色小镇碰撞出独特的火花。
旅游小镇是特色小镇的“旅游+”业态。挖掘现有城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整合城镇旅游资源与文化基因,着眼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一批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产业发展空间载体。围绕城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区位优势,通过过立体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延伸触角到餐饮、购物、休闲、娱乐、旅游、文化、体育等各个行业业态,提升城镇的产业聚集与融合发展的综合实力。
最后,特色小镇需要塑造优质城镇IP标识。
立足当地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主题风格,以文化为媒介,形成相关产业链条,让特色小镇本身即为IP符号。
此外,须深度挖掘活化遗产价值:对特色小镇中的历史文化遗产、遗址等资源进行保护与传承,维护遗址的原生态性。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发挥其文化价值与科研价值,提升知名度,发挥其影响力。将周边旅游资源搭配遗产资源进行“打包组合”形成文创产品,助力城镇的品牌形象塑造。
特色小镇必须首先成为“网红”,才有网红效应,才有粉丝推崇。抖音上火起来的城市,只要不是昙花一现,在持续发展与运营中,也会引起世界的关注。
本文转载于: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