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香港墓葬(香港的墓地是永久的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香港墓葬(香港的墓地是永久的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香港墓葬(香港的墓地是永久的吗)  第1张

  粤人对死亡是恭敬的,要谈,也用上十分婉转的字词,总之,大家明白就行了。于是,香港岛的唯一一间殡仪馆俗称“香港大酒店”,反正酒店和殡仪馆,都是供人“躺下来”的;而火葬场也顺理成章被称为“大烟囱”。

鸟语花香的极乐之地

位于香港 *** 地马场旁的坟场区,在民间的名字就更优雅了。 *** 地的英文名称是Happy Valley,即快活谷。赛马和 *** 带来的 *** ,确实快乐无比。而与赛马场只有一条电车路之隔的,就是一个极乐世界─香港市区内最古老的墓园。

在华人的观念里,“墓园”是坟场,生人勿近,没有园林的元素,最多是春秋二祭扫扫墓,求祖先保佑。的确,中式坟场有点阴森,一个又一个像椅子般的坟头散落在山上,照片中人瞪着每个过路人,斜阳夕照,很难令人不对极乐之地心生畏惧。

但西式的往生之地就不同了。位于 *** 地的香港坟场,除了是香港最古老的墓园(19世纪启用至今)外,还是一个经过精心规划、鸟语花香的园林。虽然外面的黄泥甬道车水马龙,但在围墙内的墓园,却留住了闹市的片刻宁静和古木参天的美景。

2006年初次走进这个墓园,糊里糊涂地漫步,看到很多熟识的名字,才恍然知道一些叱咤中国近现代史的人物,最后长眠于香港,成了永久居民。从前有关墓园的书籍凤毛麟角,市面上只有2005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凝视死亡─死与人间的多元省思》一书,有两个章节简介香港坟场的历史和演变,但仍未有专门介绍坟场的普及读物。至2008年才出现由丁新豹博士著作、湾仔区议会出版的《人物与历史 - *** 地香港坟场初探》,免费在民政事务署派发。可是此书宣传不足,而且缺乏“门市”,有钱也买不到。

丁博士的小册子可说是第一本香港坟场的指南,当中选了园中22位著名的永久居民作重点介绍,包括人人听过,但未必知道是何方神圣的何东、何启、何显理。他们之间没有亲属关系,却是关系着香港命运的显赫人物。何东是欧亚混血儿,洋鬼子的样貌,却有一颗华人的心和衣着打扮。这位二十世纪上半叶香港最有影响力和最富有的绅商,因当了英商的买办而致富,后来更发展贸易、航运、金融和地产事业。何东以华人自居,他在华人的政治圈很有影响力。1895年戊戌政变失败后,何东收留了逃难来港的康有为。他还是1911年香港大学得以成立的主要的捐助人之一。何东于1956年以94岁高龄逝世,本来何东有私人家族墓地(在港岛的摩星岭),不过他死前受洗成为基督教徒,与元配夫人麦秀英同葬在香港坟场。

何启也是少数早期葬在香港坟场的华人,他可说是何东的相反。这位孙中山的恩师,是百分百的华人,但却深受英国文化的熏陶,他穿西服娶西妇(其首任妻子雅丽氏是英国贵族)受西方教育讲英语。他是香港首名封爵的华人,立法局的第三位华人议员;他与好友胡礼垣发表的论政文章,主张废科举、行君主立宪制,成为孙中山的启蒙老师。他对香港的医疗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他既是医生也是律师,有鉴于香港当时没有培训医疗人才的学校,他创办了雅丽氏利济医院(起这个名是要纪念其亡妻),并附设了西医书院,孙中山就是首届毕业生。

何显理不是华人,却和众多来华的传教士一样,起了一个华人名字。这位于十九世纪初生于美国的女士,先到新加坡学习中文,再来到澳门和香港传教办学。她于1844年因难产而死。直至今天,香港仍有几所中学以她的名字命名。

唯一的无名碑下

墓园内的另一个要角,还有因电影《十月围城》而再次受到注目的革命烈士杨衢云(张学友演的角色),他就躺在园中唯一的无名碑下。这位香港兴中会的第一任会长,在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后坚持留港,不久在中环结志街被清廷派来的刺客刺杀。杨衢云的好友陈少白和谢缵泰为他的后事奔走,安排他葬于当时仍称为殖民地坟场的香港坟场。

墓碑是拆断了的石柱,象征逝者死于非命。而为免清廷把革命党人的遗体拿出来鞭尸,墓碑上未刻上名字,只能刻上6348的编号。在港岛中上环的中山古迹径中,几乎没有提过杨衢云,充其量只在结志街的街角─他被杀的地方树立了一个简介牌,三言两语讲述他的生平,近年他的后人才为杨衢云争取到更多“曝光率”,透过话剧、电影,让更多人认识这位革命先辈。

继丁博士之后,再有两位学者出版了有关香港坟场的著作,包括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Ken Nicolson的The Happy Valley - A History and Tour of the Hong Kong Cemetery和历史学家Patricia Lim花了八年时间为皇家亚洲学会的香港研究系列所撰写的Forgotten Souls –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Hong Kong Cemetery,令墓园读物丰富起来。

墓园除了可一窥人物的过去外,墓园本身的发展史也相当有趣。如前所述,在华人的传统观念中,根本就没有墓园、坟场的概念。以前要埋葬先人,找的是风水地和穴位,集体埋葬是“舶来概念”,是十八世纪来华从商的欧洲人客死异乡时才引进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人坟场就在广州长洲岛(黄埔军校所在的岛),其次就是现今的澳门旅游胜地旧基督教坟场(于1814年启用,由当时的东印度公司管理,著名“居民”有第一位翻译基督新教圣经的传教士马礼逊和著名印象派画家钱纳利)。这两个坟场还未有花园式设计,至1845年 *** 地香港坟场成立时,香港渐渐受到欧洲的“墓园运动”所影响而把坟场变得美轮美奂。

深思生死的终极意义

作为香港最古老的天主教坟场,圣弥额尔坟场门外的那副著名对联“今夕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也相同”,就劝谕来访者要珍惜生命。那些精美而深含象征意义的雕像,港澳两地天主教的发展轨迹,众多主教以及著名影星的墓碑,均令人深思生死的终极意义。

紧邻丽都酒店的 *** 坟场,是早期来港的南亚裔和中国 *** 的最后归宿地。 *** 的葬礼和对生死的观念和一般 *** 已经差别很大,而 *** 教鼓励人们游坟,亦无须选择特别的日子,什么时候都可以去,严禁一切跪拜及鞠躬仪式,严禁摆放任何祭品等规定,真是让非 *** 大开眼界。而女士需戴头巾男士要穿长裤这些规条较容易被理解。即使不是 *** 也应该遵守,以示尊重。

不同宗教和秘密团体的符号和标志能引发人们的深思,它们各具美学、哲学、政治和宗教意义,包括表示中道夭折的断柱,共济会的标志,东正教的“丰”字形十字架等,均可在这里找到。

  1. 坟场并非一般的“旅游景点”,请参加适当的社会团体举办的墓地游,自由行并不适合,须有专业的讲解员带领;

2. 除了香港坟场,其他几个都是各个宗教团体所管理的私人坟场,有固定的开门和关门时间,坟场绝不适宜作为探险之地;

  3. 对于历史事迹、遗址、先人、不同宗教及风土习俗请务必尊重;

4. 严禁对墓地及其他部分造成破坏﹑涂污或私取行为;

  5. 部分坟场不能进行商业用途拍摄;

  6. 到 *** 坟场游坟衣着要特别注意,男士裤长要过膝盖, 女士要穿长袖、戴头巾。

更多香港墓葬(香港的墓地是永久的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