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梅州足球发源地,广东梅州足球小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梅州足球发源地,广东梅州足球小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梅州足球发源地,广东梅州足球小镇

关注后点击下方的【足球史话】,或点【击此合集】,即可阅读足球名人文章。

客名君按:近期有足球届的朋友看到《梅州足球史话》,跟客名君聊到足球之乡组建职业俱乐部的事情。今天梅州有两支县级的中超球队(梅州客家男足、女足),还有一支中冠联赛的球队(梅县球乡队)。2017年~2019年有“两甲一超”三支职业俱乐部,分别为:华南虎梅县铁汉生态队、梅州客家队、辉骏女足队,都组建于梅州市委市 *** 2010年~2020年的十年振兴规划期间。2016年梅州老板赖国传还收购了英超球队西布朗维奇俱乐部。

职业俱乐部在人们的印象中是“金元足球”,巨大的预期投入和史上一些低回报案例,让很多企业家不胜其伤、退出球坛,也让很多人谈“职”色变、望而生畏,出于风险收益考虑,根本不敢触碰。实话讲,梅州在2012年左右想建立职业俱乐部的时候,很多乡贤也是持怀疑态度的,这个在当时很正常,也是历史事实。但是俱乐部这个事,梅州人不仅爱玩,愿玩,还敢玩,会玩,玩大过,敢于开展各种探索。客名君认为,成败得失都是中国球坛宝贵的历史经验,显示了梅州人对足球的真正挚爱和专业探索、对足球产业勇于参与的胆魄和格局。

来自赣州和龙岩的几位热爱足球的客家朋友也好奇地问,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梅州是怎样一举组建了三支职业俱乐部的,有什么历史经验?今天就结合《梅州足球史话》的产业部分内容来展开一下。

《梅州足球史话》写了梅州150年的足球发展史,这本书不仅有历代足球三员和精彩赛事的视角,还有着足球文化和产业发展的视角。全书以史实为根据,有助于读者梳理关于足球的历史发展观,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梅州经验”,也可作为各地方规划足球发展战略的参考。

以下内容根据《梅州足球史话》相关记录写成。在写作本书并记载历史的时候,客名君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观写法,不代入任何主观看法,所有的记录都是根据历史文献、实地调研、史实考证而来 。有不少读者在阅读之后,还是希望作者提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本篇后面加了些个人思考。

~~~~~~~~~《梅州足球史话 》摘选~~~~~~~~~~

根据世界足球产业的规律,职业足球俱乐部所在地,因足球资源优势集群布局,使产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组合,并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产生可持续的“总部经济”效应。

梅州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曾经出过球王、国足教练、国脚名将,历史上球星闪耀,在民国时期和专业足球时代梅州足球在中国球坛颇具影响力,梅县地区足球队也曾经以全国唯一的地区队在全国乙级赛事中与大城市足球队较量。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后,梅州一直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真正的职业队,很多有潜质的年轻球员只能早早离开家乡加入国内其他俱乐部的青训体系。前国足教练曾雪麟(梅县人)曾在访谈中提及,作为足球之乡,梅州没有职业队很不正常,导致了严重的人才流失。1980年代末, *** 曾经出钱让他尝试组建俱乐部,但在当时的体制下,根本无法招到球员,只好作罢。

梅州市委市 *** 和体育部门认识到职业球队的产业效应,积极规划成立职业球队。2010年,梅州市出台了《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中,在规划目标中提到“在条件成熟时,组建梅州足球队,参加同级别比赛”,但在主要任务中未提及成立职业足球队。

在2012年,梅州作为一个经济水平处于广东第四梯队的城市,要建立职业球队,需要冲破当时足球大环境下的种种思维定势,以发展为核心的产业思维作引导。

2012年,在市体育局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梅州市委市 *** 将建立梅州自己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提上日程。2013年初梅州市足球工作会议召开,将建立一支梅州的职业足球队明确纳入“十个一工程”,顶层设计将发展职业足球工作作为振兴足球工作的重要抓手。

经过多次调查和研讨,加上市委市 *** 、体育部门与广东省体育局、省足协和相关企业等多方联系和沟通,梅州分别采取了三种模式发展职业足球俱乐部:引进来(引进东莞南城成立梅县客家俱乐部,即后来的梅县铁汉生态和广东华南虎)、自己建(梅州客家俱乐部、梅州球乡俱乐部)和省市共建(梅州辉骏女足)。

“引进来”的对象是成立于2003年的东莞南城足球俱乐部。东莞南城参加中乙联赛,在2012赛季末开始以梅州为主场,2013年正式迁往梅州,更名为梅县客家。

2015年,梅县客家俱乐部因资金问题计划再次搬迁,前往海南寻找赞助商,后被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水个人出资收购,俱乐部得以留在其家乡梅县发展。球队在当地联动富力足校和嘉应大学带动了全县的足球青训,还做过足球慈善将足球带到了云南怒江。俱乐部各梯队 在联赛中历练了不少优秀的本土球员,也引进过一些令人惊艳的外援。但球队在2020年因母公司资金紧张而解散,令人惋惜。

“自己建”的是梅州客家俱乐部,由梅州本地房地产企业广东新晋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魏晋平投资。魏晋平生于五华横陂,是球王李惠堂同乡。

“省市共建”的是梅州辉骏女足俱乐部。2017年,由广东省足球运动中心与五华企业家周辉权的辉骏集团共建成立辉骏女子足球俱乐部,征战2018年中甲女子联赛,同时肩负征战职业联赛和全运会的任务。

出于对足球真正的热爱和振兴家乡足球的愿望,魏晋平、刘水、周辉权等梅州籍企业家投以巨资和精力,承担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勇于探索,大胆尝试,体现了热爱家乡、热爱足球的格局和情怀,也体现了梅州足球由“ *** 引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情怀驱动”的职业足球发展特色。

2015年,梅州客家俱乐部冲甲成功;2017年,梅县铁汉俱乐部冲甲成功;2018年,梅州辉骏女子足球俱乐部冲超成功,成为梅州历史上首个中超球队,梅州男女职业足球得到历史突破。梅州一度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甲一超的城市,成为中国职业足坛的亮点,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足球发展起到了借鉴和示范作用。

2018年3月31日,在梅县 *** 体育场上演了中甲“梅州德比”大战,结果主场作战的梅县铁汉队1比1战平梅州客家。梅州德比是中甲联赛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地级市的德比战。

2018年3月31日,在梅县 *** 体育场上演了中甲“梅州德比”大战

由此,梅州市振兴足球十年规划期间,以职业俱乐部为抓手,全面带动足球青训和地方赛事,结合蓬蓬勃勃的校园足球和浓郁的社会足球氛围,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业、培训业和用品制造业为主体的足球产业体系,足球产业生态出具规模。

随着职业联赛火热进行,职业足球总部经济、竞赛表演业以及足球小镇为重点的足球综合体等新业态在梅州落地,梅州建成了“职业引领、群众普及、青训支撑”三级体系,延长了足球产业链,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进一步擦亮了梅州的城市名片,提高了梅州作为足球之乡的知名度。

截至2020年底,全市足球机构数量达100多家,70个梅州市体育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有30个与足球相关,足球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量占总项目量的42.86%,足球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产出值为7.41亿元,占总产出值的74.92%。

2020年,梅县注册成立了梅县四三三俱乐部,以梅县竞技的名义征战2020赛季中冠联赛,次年梅县又以梅县球乡的名义征战2021年赛季中冠联赛。此时,人们已对梅州建俱乐部不再持怀疑态度了。

四三三足球俱乐部依托富力足球学校资源组建足球队,并申报参加2020年中冠业余足球联赛,接力扛起梅县区职业足球大旗。这是继广东华南虎(梅县铁汉生态队)之后,2020年在梅县区注册的唯一职业足球俱乐部。

梅县球乡俱乐部队徽

梅县四三三俱乐部成立时,一线队主教练由荷兰阿贾克斯足球俱乐部派驻富力足球学校青训总监埃德温·彼得森(Edwin Petersen,欧足联职业级,原荷兰U15及U17国家队主教练)担任,由来自中超、中甲及中乙俱乐部的多名优秀球员组成球队主力阵容。

以上是梅州建立三支职业俱乐部、一支中冠队的过程。每支球队的组建过程、管理风格以及发展情况在《梅州足球史话》中都有记载。

客名君关于地方建俱乐部的一点思考:

梅州建职业俱乐部这三种模式,体现了当地 *** 部门探索的“ *** 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的山区足球发展特色。这种发展特色在梅州之所以可行,是因为梅州有深厚的足球基础。客名君觉得,地方上建俱乐部,一定是可行的,因为国外有好多山旮旯里面建了老牌俱乐部的(西布朗不就是在海拔很高的山楂树球场建的俱乐部)。但是一定要先“懂”再建,并且让“懂”的人来建。不“懂”就建的,或者关键高管用了不懂的人,旁人一眼可以看到,建了也有朝一日必散。

首先,懂足球或者尊重足球的 *** 主导。梅州的历届 *** 官员本身不仅重视足球,而且懂足球,懂得尊重足球规律,十年振兴期间还出了全国唯一的“足球执委市长”张爱军,所以梅州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不专业指挥专业”这种国内常见的组织弊病。因为懂足球和尊重足球, *** 能够持续按照足球专业规律进行主导,从组织变革、场地建设、队伍培育、赛事系统、产业生态等五大方面进行“五抓五实施”,责任到单位,因此措施有效,得以逐步形成生态。

足球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懂”,并不是说啥事都是亲力亲为或者内生内造,而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力量调配和聚合来自全球的专业资源、外脑,为梅州所用。例如产业规划,找省里高校的产业战略专家;教练,在调研的基础上挑选最适合梅州风格的欧洲和南美外教等等。因为懂贤,所以敬贤,请贤,用贤,这事自然就专业了。国内很多俱乐部没搞成,除了母公司的经济原因,大概率 因为指挥的人不专业导致的。

其次,懂足球的企业家支持。这一条得利于梅州有着很多从小就热爱足球的企业家。他们有着深厚的足球情怀和专业的足球思想 。梅州几个俱乐部的老板都是足球爱好者。前面提到的致力于足球队的 *** 、刘水、赖国传都毕业于足球名校东山中学,前国足教练、指导过深足的曾雪麟毕业于足球名校梅州中学。

梅州足协第二届会长邹锡昌和赞助过客家杯的超华科技总裁梁健锋都是从小在梅县长大。魏晋平、周辉权从小就是球王故里的足球少年,周辉权104岁的老奶奶还喜欢到惠堂球场看球,足见浓郁的足球家庭氛围;赞助赛翡蓝宝石球王杯的缪志峰也是五华横陂人。在梅州建立富力足校的张力更是年年都飞去欧洲看欧冠的资深足球爱好者。

懂足球的企业家的“专业”,不仅在于他们会用专业的人才,还在于他们懂得足球的经济规律。既然俱乐部是很费钱的,那么这笔经济账就必须从建队一开始就认真算,“节”卦当头,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产生窟窿。在形成像欧洲那样与地方球迷深度互动互相滋养的俱乐部生态之前,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中国俱乐部运营的风险意识,毫不为过。

梅州客家俱乐部就是善于算经济账的,在全国金元足球盛行的生态下9年奋战稳健发展至中超,没欠过薪,挺不容易的,简直是一股清流。魏晋平对教练和球员的包容性好,给予充分尊重和成长时间,而总经理曹阳选外援的眼光好,善于运作性价比高的外援并多次为球队创造价值(详见《梅州足球史话 》)。

再次,有热爱足球的社会力量支持。梅州客家球队成立之初,五华没有训练基地,曹阳率领球队在广州训练,比赛时驱车数百公里回梅州五华。如此两地奔波,队员须克服舟车劳顿的困难。

但是即使如此辛苦,当时的魏晋平和曹阳仍然认定要在五华扎根,为什么?因为这里足球氛围足够浓,有大力支持足球的 *** ,有爱看比赛的球迷,有不断成长的苗子,有支持足球的家长,以及多支分分钟可以拉来pk的社会足球队。这种氛围有点像欧洲了,本来五华的足球最早也是欧洲传教士教的。俱乐部在五华这样的土壤中,可以深扎根,可以较低成本长成参天大树而不倒。这也体现了俱乐部管理者的深谋远虑。

同样道理,周辉权也将辉骏女足带回五华。梅县客家本来要到海南发展的,刘水还是将球队带回了家乡梅县。张力也将富力足校建在了梅县。梅州足球的社会氛围,保障了俱乐部所需的源源不断的足球生力军,而且本土培养的话,成本会比外 *** 员低得多,认同感却高得多。俱乐部和校园足球又重新联动,促推产业生态的形成。

从某种程度是说,梅州建职业俱乐部是有其可行性的,但是2012年的时候,好多人也是怀疑的,建俱乐部也是困难重重的。但事在人为,who knows?! 今天就没有人怀疑梅州这种四线城市建职业队的实力了。

所以客名君觉得,其他地方不一定有梅州这样的底蕴和基础,但是各地有各地的资源禀赋,其中四线以上城市的经济禀赋大概率是优于梅州的。又比如同是苏区的赣州和龙岩,也同样有着崇文尚武的客家人文禀赋,条件成熟时一样可以采取三种模式建队。

1873年传教士把足球传到梅州的时候,梅州一穷二白,但是梅州少年很快就爱上了足球。传教士用足球拉近与当地人的距离,因为他们深谙足球有其吸引青少年的天然本质,是很好玩很有意思的运动。在梅州看青少年踢球,就会有一种深刻的感觉:青少年多踢足球,真是太好了,又好看又健康。

所以一个地方要发展足球,最重要的是通过变革组织、调配资源,让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首先繁盛起来,让青少年先爱好起来, 这个并不难,而且这是生力军的基础,日本人当年发展足球也首先就这么干的。有条件的时候,就可以发动企业支持、社会参与,建立一支稳健、专业的职业俱乐部。历史表明,职业队的确可以作为产业的抓手,带动本地足球运动的水涨船高。

前提是,一定要懂足球的人来玩,不懂的人也要尊重足球规律。

客名君费时三年写成的《梅州足球史话》正式出版,敬请一直关心和支持客名堂,关心和支持中国足球的朋友们关注!梅州是中国现代足球发源地,是亚洲球王李惠堂的故里,并涌现过近百名国字号主帅和国脚。因此,这部梅州足球史,也是中国足球史的缩影。本书是中国第一部跨度150年的现代足球史。

客名君另一本著作《寻味客家》

以丰实图文展示客家文化

写客家之味、美、慧、魅、贵、归

更多梅州足球发源地,广东梅州足球小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