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这几天狗肉禁食上了热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吃狗肉历史的国家,自然引起了争议。
有网友评论:替牛感到心酸,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下田耕地,上山托物。人们吃牛肉的时候不会感到伤心,只会想这牛肉新不新鲜。鸡鸭鹅泣血上奏!
也有人说,规范养狗才是迈向文明的最重要标志!
更有网友说,狗本来就是六畜中的一畜,畜永远都是供人食用的一种肉类牲口,如果禁食狗肉,中国传统的一句词语《六畜兴旺》就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五畜兴旺》了。
那么这一事件会对狗肉产业链有影响么?
在中国,食用狗肉并不属于主流的饮食习惯,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主要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华南及中部一些城市食用狗肉相对较多。
然而,在这些地方,餐桌狗肉却也并非都是自产自销,亚洲动物基金通过多年来的调查发现,大量的犬只被从四川、湖南、河南等其他外地省份运往消费集中的地区用于食用。
在贵州贵定县,有的农家把养狗作为自己家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一只狗一般4个月就可以养成,每只狗20公斤左右,最大的可到30公斤以上,最小的也会在10公斤左右。
狗的收购价格一般在20--30元/公斤,如果狗养的壮,价格好,一只狗可卖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这样算下来,一个农户一年养几只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在贵州一些还比较贫困的地方,农民除了种地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能有这样的收入就相当可观了。
在当地催生了一种职业:职业杀狗人。收狗人把狗收来后会按20元/只的价格交给杀狗人。
中商情报网201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年吃掉一千万只狗。
提到吃狗肉的城市, 不得不提玉林。
在广西玉林一带素有夏至吃荔枝和吃狗肉的习俗,因此每年夏至前后,玉林狗肉节都会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每当玉林狗肉节来临时,爱狗人士和食客们就已经打得不可开交。在2015年,"狗肉节"再次遭到300万人联署 *** 。
当晚在一家狗肉餐馆,几名爱狗人士与当地食客发生冲突,导致一名食客嘴巴处流血。
自此事件后,玉林狗肉名扬天下,奇怪的是自此之后,爱狗人士和食客们的纷争似乎在减少。
当年被爱狗人士 *** 的玉林第一家脆皮狗餐馆竟然因此走红,老板娘四处接受电视采访,借着"名人效应",这家狗肉餐馆今年的生意较去年营业额翻了两番,玉林荔枝狗肉节当天,众多狗肉店一座难求。
不独狗肉馆生意火爆,即使当年的爱狗人士中的代表杨晓云女士也收获匪浅。承去年之余波,
用7000 块钱买下100多条狗。据说开了个养殖基地,要将这些狗拖运到基地喂养。
争论最终促成了玉林狗肉节的走红,甚至营业额翻倍,堪称为黑色幽默,但也无损商业与营销的成功。
尽管网络媒体大肆传播玉林狗肉节的残忍,但实际上,玉林人并不经常吃狗肉。
2017年5月,在玉林市 *** 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由中国注册慈善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12%的玉林人每周都有吃狗肉的习惯,而大部分(72%)玉林居民并不会经常吃狗肉。这表明吃狗肉并不是玉林饮食主流的一部分。
完整的数据显示,约12%的玉林受访者表示他们从不吃狗肉,超过24%的人很少吃狗肉。只有不到35%的人一年吃五到六次,只有11.81%的人每周吃一次狗肉。
未来狗肉这一产业会怎么样还不得知,但在韩国已经关闭了最大的狗肉市场,我们只能静静等待最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