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世界基建狂魔,一刻都不曾停下。
1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圈起来了
历经1012天,一个梦变成了现实。
2021年9月27日,新疆的和若铁路接上了最后一处钢轨。
自此,和若铁路、格库铁路、喀和铁路、南疆铁路成功“牵手”,世界首条绕沙漠环形铁路就此诞生。如果从高空俯瞰,这条铁路刚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画”了一个圈。
这条铁路的建成,意义重大。作为新疆“四纵四横”铁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若铁路迤逦于昆仑山脉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之间。全长825公里的路上,约四分之三的路段穿越流动性沙漠,这是一条“含沙量”极高的铁路。
典型的大陆干旱性气候,让这个路段异常干旱。加上和若铁路在戈壁沙漠中由西向东穿行,沙源极其丰富,刮风的频率高,风力强;一刮风,便飞沙走石,遮天蔽日。
沿线的气象可以直观反映这一点,据地球知识局梳理,近十年来,若羌县平均每年特大沙尘暴10天、扬沙16天、浮尘32天,且末县近10年平均每年沙尘暴17天、浮尘164天。
黄沙漫天,是这里的常态。起风到天黑,往往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因为沙子把天空都遮住了。
恶劣的天气给铁路的建造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倘若风沙长期堆积在铁路上,不仅会加速铁路设施的损坏,更有可能掩埋轨道,危及行车安全。
在这样的情况下,治沙,成了修路的第一个步骤。也正是在这条铁路上,“沙漠铁路建设、治沙先行”的理念被提出,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的建设模式应运而生。
时至今日,一条跨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长廊”已经初具规模——这条铁路的风沙路基段落长348.4公里,采用工程防沙与植物防沙相结合的段落为285.7公里。草方格、梭梭、沙枣、柽柳、胡杨等植物,错落有致。
满眼望去,生机盎然。
和若铁路预计2022年6月开通运行,到时候,且末、民丰、于田等南疆多县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多地将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
自此,和田地区人民的出疆路程,将缩短1000多公里,对促进南疆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荒漠变通途,这是一个真实的样本。
2
超级工程
世界首条绕沙漠环形铁路的诞生,让全球再一次感受到中国基建的强大。从航拍视频中看到这个圈的那一刻,很多人都大为震撼。
但笔者最近受到的震撼,远不止于此。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由中国人缔造的“超级工程”,即将诞生。
第一,中欧高铁。
这个工程,东起北京,西终柏林。沿途经过多个国家,总线路大概在9500公里,预计在2026年竣工。
这个工程建好后,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铁路工程,对于加强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具有深远意义。早在2019年,欧盟就连续16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5年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高铁的建成,将让这个关系更上一层楼。
第二,墨脱水电站。
被称为“中国水塔”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很多水系的发源地。未来,在 *** 林芝的墨脱地区,中国将修建一座水电站。
这座水电站位于 *** 雅鲁藏布江下游,米林县派村至墨脱县希让村的260km “大拐弯”峡谷段,河段落差为2350m,多年平均流量600亿m³。
这座水电站,也将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水电站。更重要的是,这里可布局六个1000万kw的大型水电站,总装机6000万kw。
建成之后,墨脱水电站的规划装机容量能达到6000万千瓦,差不多是三峡水电站的三倍。
第三,琼州海峡跨海通道。
“在海里修路”,是对这个工程最直白的概括。
琼州海峡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是中国的三大海峡之一,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平均宽度为29.5公里,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最窄处直线距离约为18公里。
而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旨在连接广东和海南两省,预计费时8年以上,耗资超1400亿。这条跨海隧道一旦开通,将有利于海南更快融入珠三角城市群,迅速提升海南岛的经济发展。
第四,中国空间站。
在航空航天领域,空间站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受到各航天大国的高度重视。
根据“三步走”战略(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中国的太空空间站将全面建成,届时将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在轨运行的空间站,我国将由航天大国直接迈入航天强国之列。
有了空间站,就意味着中国人在太空有了一个自己的“家”。
这几个超级工程,每一个,都意味着人类顶尖技术的跨越,想想就很激动。
3
“基建狂魔”
100年前,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里畅想,未来中国要建成16万公里铁路和160万公里公路。
在当时的中国,这有点像天方夜谭,就如同现在说“中国要拥有100艘航空母舰”一样。
谁也没有料到,一百年后,这个“幻想”竟然快实现了。截至2020年末,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14.63万千米,其中高铁营业总里程更是突破了3.8 万千米,排在世界第一!
不止铁路,时至今日,中国的公路网里程已经突破519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网16.1万千米,世界第一。
如果你从高空俯瞰,这些密密麻麻的路网,就像毛细血管,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还有很多已经突破“人类极限”,全长约1300余米的郭亮挂壁公路,整条公路建造于悬崖横壁面上,被称为“第九大奇迹”。
还有桥梁。如今中国仅公路桥梁就已超过80万座,高铁桥梁总长达1万余千米。
目前世界上所有高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多都诞生于中国。例如,京沪高铁上的丹昆特大桥,全长约 165 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桥梁。在世界已建成或在建的最高桥梁中,中国桥梁占了15座。
除此之外,中国已经开启了“新基建”。超过71.8万个5G基站,占到全球的70%;已建成35个特高压工程,成为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的电网;拥有5169万千米的光缆线路,位列世界第一……
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做到向14亿国民全民通电的国家。
▲中国上海,图源NASA
也正因此,我们被称为“基建狂魔”。
这可不是指简单的吃苦耐劳,成就背后,离不开过硬的技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中国的高铁、特殊地质公路建设、超大型桥隧、大型机场建设等技术都处在全球领先地位。
这是一个技术活。
4
尾声
说起来,“基建狂魔”不是一天炼成的,这种特性早就深藏在中国人的基因里。
唐朝的长安城,城墙周长36.7公里,面积87.27公里,是世界古代史上面积最大的城市,是古罗马首都面积的7倍。
被烧掉的阿房宫,在1992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勘察,确认为世界第一的宫殿类建筑。
世界最大陵墓群之一的秦始皇陵,更是大不可测,至今还没完全发掘。
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更是让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遥不可及的超级工程。因为建造这样的工程,一要有辽阔的国土,二要有足够多的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哪怕是在今天,恐怕也只有中国和美国能够建造如此庞大的超级工程。
归根结底,近百年来,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同一件事——
重新回到属于我们的位置上。